2017年12月2日 09:29
心靈實證了所謂活著的真相,
就不會在構成活著的,各種現象與體驗消散時,
被死亡的錯覺所恐懼。
四禪八定,核心不過是覺知。
覺知於身心中,脫落六根色塵。
復甦清澈的覺知,脫根塵感受體驗。
心靈不染煩惱,不受慾望,不拒苦樂。
平等安詳,凝定晴明,是為初禪到四禪。
覺知,於不受不拒的心靈安寧純澈中,
清醒熄滅了生滅浮影,離浮影則清醒脫落。
是空無邊處定。
明澈熄滅了苦樂覺受,離苦樂則覺受消失。
是識無邊處定。
光明大樂中,明晰覺照大樂。
大樂如霧氣消散,光明如幻影褪色。
世界與眾生不可得,是無所有處定。
無有覺察者,亦無覺察境界。
覺者即所覺,所覺即覺者。
不可說,不思議,離分別,不可取。
是非想非非想定。
仔細體會,仔細體證,仔細經驗。
以上四禪八定的諸種妙受經驗,
都建立於——對存在的感知。
言語文字背後的境界,皆有所指的妙樂體驗。
即便是不可思議、無所得、不可說,
最終有一個,不可得、不可說、不可思議的存在。
即無明。
心識一念分別,刹那固有的存在。
四禪八定以上,是覺知脫落所覺。
覺者即所覺,所覺即覺者。
覺性,在身心相續的刹那間生滅體驗中,明晰清澈,不可思議。
無生,故無掛生滅變易。
生滅變易,性不可得,名無生。
故而,在活著的因緣消散之時,
清醒的自由,也不會被散亂所蒙蔽。
所覺如夢,夢本性空,覺者即幻,幻本無生。
不可得即空,本無生即明,離覺與所覺,感知熄滅,時空脫落。
無生而莊嚴十方,是覺性朗寂;無滅而隨順圓滿,是清淨周遍。
生滅既滅,寂滅現前,是入法界登佛果。
無掛生,無拒死,於生死煩惱中清淨,是名不動莊嚴。
無染光明,無取黑暗,於緣起緣滅中,無生無滅,是名如如清淨。
普照十方,圓滿過去未來,性空周遍,智慧無邊。
無生無礙,無得無掛,為大菩薩正定。
2017年12月4日 12:36
隆冬時節,漆黑天色,鵝毛大雪,茫茫戈壁,杳無人煙。
你在荒野中迷路了。
饑渴,慌張,絕望,恐懼,迷茫。
逐漸凍僵的身體,在求生慾望的驅使下,舉步維艱,蹣跚前行。
在荒野盡頭,突然出現了閃閃火光,火焰撕裂了濃濃黑夜。
墨色濃夜中,火焰代表著希望。
有了希望,就有了前行的方向,有了方向就不會迷路。
疲倦到極致的身心,追隨著光明的方向,亦步亦趨,每前進一步,就離希望近了一步。
在光明的指引下,你離火焰越來越近,終於走到篝火邊。
熊熊烈火驅散了無盡黑暗,你內心獲得了安全。
可是光明雖然耀眼,並不能溫暖你凍僵了的身體。
你必須靠近篝火,借助熊熊烈火的熱量,來舒緩僵硬的軀體。
光明能夠指引方向,卻無法替代溫度,同樣的道理,溫度能溫暖生命,卻無法指引方向。
慧多定少,增長無明;定多慧少,增長邪見。
光明就是法義智慧,禪定就是篝火溫度。
法義可以破除所知障,引領心靈認知的方向。
學法可以清洗累世業障,純淨身心,淨化靈魂。
從而使本性覺知,在純淨身心中復甦清澈,還原清醒。
禪定可以培育專注心,淨化習氣消滅慾望。
禪定中專注安詳的寧靜,猶如高溫可以融化感受的堅冰,分解體驗的枷鎖。
禪定中凝定安詳的柔軟中,有淬煉靈魂、昇華純澈覺知的溫度。
在和煦溫暖的,心靈安詳柔軟中,情緒是無法聚集的,感受是無法凝固的。
在清醒純澈的安詳中,體驗是無法滯留的,慾望是無法落腳的,習氣是無法存活的。
唯有覺知,這單純、這不可思議,是無法形容而周遍身心,滲透身心靈魂,卻無所獲得之清醒。
覺知,超越身心意識,超越情慾感知,超越思維記憶,超越習氣覺受。
在身心意識中,覺知明明了了;在情慾感知中,覺知落落清淨。
在思維記憶中,覺知純粹純澈;在習氣覺受中,覺知無染無掛。
猶如篝火熊熊的溫度,溫暖了僵硬的軀體,軀體復甦後,也喚醒了殘喘的生命。
覺知,就是殘喘的生命中,看著生命殘喘的——圓滿如意、莊嚴安詳、不動大樂。
法義是方向、是道路、是光明、是希望。
禪定是實踐、是食物、是溫度、是成就。
吃進肚子裡的食物,轉化為能量,你才能夠生存成長。
學法成長的,是意具有分辨善惡真假對錯的能力,有決定生命方向的權利,有自我反思、觀照、改錯、覺醒的能力。
禪定成長的,是心實證了脫離情慾的輕鬆與舒適,成就了熄滅自我恐懼的安詳,成就了接納生死善惡的平等清澈。
溫暖隨光明而現,光明卻無法解釋溫暖,溫度只能自己去體會。
禪定中溫暖生命的溫度,就是凡夫身心靈魂中,覺知圓滿的純澈,
不被意識思維、自我感受、思慮慾望,所恐懼、所蒙蔽的清醒安詳。
讓你的心,專注地感受身心靈中,那純淨的清醒,那覺知一切,卻不為任何現象動搖的純澈。
你會在禪修深處,醒來。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——《心經》
2017年12月6日 02:52
如果你想扮演聖人,就隱匿自己的過錯。
如果你想成為聖人,就曝光自己的醜惡。
隱匿的心,無法認識心靈自己,被偽裝帶動的心,維護就是生死。
真實的心,在因緣中有所選擇,熄滅了對自我的渴望,就脫落了維護的恐懼。
那如實、明澈、不可說的清醒,是解脫心靈的聖者。
2017年12月11日 00:37
轉向內在的心靈,輕安妙明。
寂靜中,身心脫落;不思議,熄滅分別。
湛然安詳,不可言說。
透明即了知,純明無雜。
清醒則遺忘,言語道斷。
如睡人甦醒,覺性在靈魂中,普照三世十方。
清澈,寂靜歡喜;明晰,大樂安寧。
2017年12月12日 04:12
睡醒時,清醒留不住夢境。
禪定中,明晰留不住覺受。
2017年12月13日 02:06
你不能以眼光看到的景象,去解釋看世界眼光中的明晰。
純澈眼光中的清晰,無法被名色所觸及。
這是言語道斷。
黑暗無法解說光明,在明性平等中,黑暗只是浮影。
這是不可思議。
狂風在空中呼嘯,呼嘯無法塑造虛空。
這是如如不動。
是故,實相只在幻相中,幻相無所得,無生無滅即涅槃。
因而,覺悟就在煩惱中,煩惱離取捨,無垢無淨即菩提。
2017年12月13日 08:37
你留不住自己的思想,思維刹那變化。
你留不住自己的情感,情緒瞬息萬變。
你留不住自己的身體,細胞新陳代謝。
你留不住自我的體驗,自我緣起聚合。
你留不住外界的世界,現象成住壞空。
你留不住自己的生命,生老病死是必然。
你留不住最幸福的片刻,也留不住最深重的苦難。
幸福或痛苦,只是心靈的感知。
而感知瞬息變化,身心內外實無可以獲得的痛苦與幸福。
夢境之所以虛幻,只因為夢境不可得。
感知夢境的心靈,在足夠長的夢境時間中,認知夢境就會是人生。
以此道理去衡量人生,人生是否與夢境一般?
一夜夢境的真實體驗,與一生命運的感受認知,本質都是留不住。
夢與現實,真的僅僅是,心靈認知的體驗而已。
覺醒體驗中,心靈明晰的清醒。
清醒不留疑惑,輪迴生死如夢消散。
明性留不住浮影,生老病死,在安詳大樂中停歇。
2017年12月13日 12:58
問:請教,1.小乘見道果和阿羅漢果的所斷和所證是什麼?
答:奢摩他是觀心修行的道路,因為行者有心可觀,故有清淨觀心者,因為有心可滅,則有聖果可證,必有境界所成就。
因有境界所成就,則必有感知境界心,因有聖果所得故,必有所得心來承載,故而所證所斷,皆不脫識陰存在感,覺知受——色受想行識五蘊薰染,如人除草,只是割除了草苗形態,卻沒有將草根徹底拔出。
清淨觀心的功夫,只是熄滅了煩惱名相,而煩惱種子依舊深藏在阿賴耶識中,在心識細膩的習氣川流中往復,神識依舊在三界生死中輪迴。
有所得果,必定有承載所得果之心,心色相續就是輪迴。阿羅漢所斷的,是自心煩惱名相;所證的,是煩惱色塵熄滅後,心靈覺知清淨綻放的,純明心光,心光與十方三世如來心光,相互輝映,照自己與眾生八萬劫生生死死,心如明鏡一塵不染,映照諸相明晰不動,是為奢摩他。
答:大乘所斷,是覺醒所斷不可得,亦無有能斷者,於生滅諸法、身心我執、思維意識、情緒感知中,無取無捨,無染無掛。
在身心意識、習氣慾望中,保持了了覺知,清醒明晰;明晰無掛身心,清醒熄滅思慮,煩惱本不可得。
不可得即性空,性空即無生,無生即無滅,無來無去,清淨遍滿就是覺悟。
故而大乘所證,是人無我、法無我,法我皆空,煩惱即菩提,身心如幻,離幻即覺,生死即涅槃。
答:法由心生,心生法生,法由心滅,心空法空。
色不自色,因心而色,心不自心,因色而心,
心如夢法如幻,心隨法轉即生死,法滅心空即菩提。
何以故?心法本空,性清淨故,清淨即無生,無生故寂滅,寂滅無所得,故如如不動。
因過去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諸心無得故,諸法性空。
諸法性空故,法性涅槃,涅槃平等故,而隨諸性起,無取無證,隨諸心顯,落落清淨。
是故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是故色性即空,性不可得,平等無差別。
2017年12月14日 23:53
透明的光。圓滿的覺。
無掛的清醒。凝定的遺忘。
安詳的極樂。當下的自由。
是神靈。
2017年12月15日 01:14
感受朝向外界,願望牽引意識。
在名相體驗中,取捨分別的覺知,就是自我。
自我是生死的核心,是福禍因果的承載。
感受放捨愛慾,願望朝向內心。
單純覺受,就是純澈安詳。
構成自我的疲勞體驗,與細膩焦灼妄想,
在明晰的覺知中分解,在溫暖的清澈中融化。
解脫自我凝固的體驗,心靈在生死業緣中復甦。
本初離分別的原始,安詳溫暖,明性極耀,自由鮮活,大樂莊嚴。
2017年12月15日 01:21
心內無事,覺知明晰。
柔軟感受,清醒專注。
身心寂靜,覺性自現。
心觀心所,即是禪修。
2017年12月15日 02:16
語言的基礎是體驗,意識分別是習氣在取捨。
感受的基礎是貪愛,思慮覺受是無明在覺知。
你不知道身心意識是可以脫落的。
因為你的自我,就是被體驗所傷害的心靈驚悸。
去身心中體察寂靜,在寂靜中體驗身心。
久而久之,你會發覺,
感受本質即是解脫,無明本身就是覺悟。
覺知身心的明晰,純澈稀釋了覺知。
覺性如虛空,在覺知中湛然寂靜。
寂靜本來無生,無生則不掛分別。
身心煩惱,意識體驗,只是清澈穿著的一件衣服。
在生死輪迴妄想中,明空未曾改變。
在慾望情感煩惱中,覺照未曾來去。
2017年12月16日 08:23
長途跋涉,連日奔波,勞累過度,身心俱疲。
終於找到間隙時間,可以徹底休息一下。
你坐在路邊樹下,微閉雙眼,身心鬆坦休息。
你再也不想起來,甚至於,連休息這個念頭以及情緒,都無法提及。
徹底的放鬆中,心靈細微的覺受中,對休息的概念、對舒適的體驗,都在心靈上悄然滑落。
身心內在,安然寂靜,純然朗淨,了了晴明。
心靈本初的清醒,如目光在昏沉中甦醒,純然自在,了然無掛,清澈無雜的狀態,
就是覺知。
凡夫從生到死,被意識妄念所活著,被慾望習氣所驅使,被感受我執所綁架。
誤認為意識是自己,思維是真理,記憶是生活,感受是生命,願望是自我,身體是我的。
所以,凡俗之心,只能認識到意識與體驗,在記憶與感受的相續中,渾渾噩噩,在因果中輪迴。
愚癡地被習氣慾望、妄想思維活完今生。
心識無奈地跟隨自我願望的執迷,被宿業染著帶入下一次輪迴。
而修行者,是心隨真理光明的人,跟隨佛義修證身心,專注力朝向心靈內在。
心內極深處的覺知,在持續的學法、懺悔、弘法、禪定中,
隨著習氣慾望的破除,意識思維逐漸凋零,心靈清醒明澈,如雲開日出般,覺知於身心呈現純明普照。
覺知,如浩瀚無垠虛空深處,全然甦醒的光明,湛然明晰。
身心中,層層無盡細膩的,層層細膩習氣、微細覺受,無法在明性中凝聚。
一切慾望感受、情緒經驗、體驗感知,如厚厚的積雪在玻璃上滑落。
覺知,如空間蘊含的清澈,難以言說的極樂,赤裸裸不可觸及的明快。
所有意識分別、妄念、思維、記憶、思慮,如春天飛舞的柳絮。
柳絮漫天飛舞,空間無掛無染,純澈朗寂,安然不動。
安然中,是鮮活的自由,是璀璨的極耀,是純美的大樂,是明晰的普照。
不思議,是無雜的安詳,是圓滿的極樂,是亙古的莊嚴,是純明的安住。
於是,構成自我感知的概念與體驗,在明澈中熄滅,自我意識,如泡沫在光明中粉碎。
心,直接看到了肉體,看到了思維,看到了意識,看到了記憶,看到了慾望。
心,直觀看到了感受,看到了思慮,看到了體驗,看到了習氣,看到了覺受。
心靈深處的,不被心約束的清澈,照見了你生生世世的輪迴,洞照了你生生死死的過去與未來。
純澈明晰,如光明如虛空,不被習氣染著,不被妄念牽引,落落清淨,極耀莊嚴。
於是,解脫心,與心所的清淨,自由純美。
如光明撕裂了黑暗,清醒驅散了昏沉,明晰無掛生滅,不辨解脫了因緣。
你,夢醒即入無生,無生即永恆。
2017年12月16日 09:44
坐在你身後的人,輕輕地摸了你後背。
在你意識到,身後有人摸你後背之前,意識對於有人摸你,是無分別的。
否則在有人摸你之前,意識就應該有所察覺,不會在身體有感受後,意識才作出反應。
在意識,對身體感受作出反應之前,是感受告訴意識,後背被觸摸。
我們所說的,意識到了什麼,是感受推動意識,意識對感受的分別。
在意識被感受推動,進行分別之前,
感受身體被觸摸的,身心中刹那間的感知。
在感知深處,有清醒的明了,被觸摸感受的認知。
這種清晰明了的,對身心感受的認知,就是心靈覺知在波動。
禪定中,意識脫落,感受熄滅,心靈感知深處的認知就會呈現出,細膩妄想習氣的性質。
當細膩習氣與刹那間妄想,在川流不息的相續中,逐漸清淡稀釋緩減。
覺知就會在,刹那妄想與細膩習氣中,如日出雲層般,展現無染無雜的純澈光明。
明性離暗,覺性離幻,空性不動。
猶如霧氣不能在陽光中凝聚,細膩習氣會如雲霧消散。
猶如柳絮無法帶動虛空,刹那妄想如雪花飛舞,熄滅在朗淨虛空中。
於是,身心脫落,言語道斷,不可思議,落落安然,純明大樂,圓滿莊嚴。
這就是覺知,遠離思維意識、身心感受的,心靈本初面目。
覺照三世十方,普照宇宙微塵。
但是,覺知,所現宇宙時空、微塵世界、眾生國土,是可得的。
哪怕覺知無形無相,純澈明朗遍滿一切。
宇宙眾生是存在的,覺知普照是真實的。
這就是三界源頭,萬法唯識的起始,三界唯心的終結。
覺知,覺中清醒的本性,脫落了所知幻相。
幻相熄滅,所覺不可得,能覺如夢幻,幻性即空。
空即無生,無生無滅,無來無去,無垢無淨。
十方三世緣起而性空,性空無掛礙,如夢甦醒,覺明十方。
過去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。
心法皆幻,法我皆空,故十方圓寂,不動三世。
微塵宇宙,恆沙世界,蒼穹星雲,於大覺性中,如太空中飄浮的一粒灰塵。
覺性離知,生滅寂滅,無生清淨,遍照無染,遍隨無掛,周遍莊嚴,隨生無生。
依諸法緣起而性無生,是名諸法平等;依諸心取捨而性清淨,故眾生心即是佛心。
不可得,隨緣清淨,無所得,如如圓滿。
於身心煩惱中,無染無掛;於因緣果報中,無生無滅。
於心識名相中,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,是名法界。
2017年12月16日 10:42
平時生活中,我是不說話的,內心基本沒有情緒。
清醒心的專注中,頭腦意識造作的妄想概念,如雲彩飄浮在虛空。
安詳在清醒心的專注中,虛空無法被雲彩帶動。
清醒輕快的心靈,無法掛礙絲毫的覺受體驗。
好像烏雲在光芒中消散。
安然的寧靜中,情慾感受似冰雪在和煦的陽光中融化。
陽光是純澈的,所以身心內在是透明的。
透明的清醒,無法被身心靈、身語意、習氣妄念所帶動。
於是,在禪定中,很快就會進入甚深的純明寂靜。
首先脫落意識記憶,思維概念。
緊接著脫落感受慾望,情緒體驗。
瞬間,進入到心識內層,細膩的習氣覺受、思慮分別開始如水霧蒸發。
細膩習氣妄念蒸發乾淨的過程中,心靈原始覺知裸然呈現。
如同虛空蘊含著太陽般的性質,純明溫暖由內而外普照身心。
這個過程,在禪定上坐後,不超過十分鐘就完成了。
再往心靈深處,破除細膩覺受分別,就觸及到了一切現象與感知的本質,
觸及到了生滅諸現象,與覺照生滅現象的覺知。
清醒的安然中,是不掛絲毫覺受的,透明的遺忘中,熄滅了刹那覺知。
於是,當細膩如水汽般的覺受蒸發完,覺知普照也就如幻影熄滅了。
身心脫落,言語道斷。
心靈只是錯覺,身心皆是虛幻。
實相無相,亦無無相。
那是純明十方,不可說、無所得之圓滿。
不可思議,當下清淨。
安然在,這種熄滅安然的,明性覺醒中。
身心語言,自我體驗,如同殘留在虛空中的冰雪,快速融解。
極盡微觀的,細膩覺受、刹那覺知,在明空無限中,徹底熄滅。
於是,忽然超越,世出世間,十方圓明,獲二殊勝。
每一次,禪定即將進入此中圓明禪境前,我都要結束禪定,迅速抓起ipad,
努力調取殘留的記憶,組織語言將整個禪定的過程,經歷的境界、次第描述出來。
因為一旦進入光明大覺性中,人世間的一切,包括自我身心意識,都與覺性沒有絲毫關係了。
禪定後,我就不會有絲毫意圖、意願將禪定中的過程、境界,細膩地記錄下來。
因為證入身心靈空相,諸法無生的大覺性明澈中,
你不會認為三界六道、人世間的事情,值得記錄,值得一說。
就好像你看完電影,離開電影院後,你不會覺得,電影中的故事與你的生活有任何關聯。
可是,對於世間修行人,珍貴的不僅僅是究竟法義,更加重要的,是修證佛法實踐的道路。
因此,我會不厭其煩地,一遍遍反覆記錄著,自己每一天的修行變化,以及禪定境界。
因為每一次的禪定境界,都與上一次有所差異,越來越透明,越來越無相,越來越遠離思慮分別。
所以,每一次的記錄,都必須在禪定剛剛發生時,匆忙記錄,因為一旦身心殘存的習氣聚合後,通過意識思維所描述的禪定境界,就不再是真實的,可以穿透靈魂的法雨甘露。
參與了描述、回想、體驗染著的文字,禪樂就被語言、感受,與人類的心靈隔離了,就失去了喚醒靈魂的作用。
因此我寫的微博,都是現出爐的,沒有經過意識加工的,心靈裸露湛然的純粹。因為寫得快,所以難免有錯別字,或者用詞不當,因為很難找到合適的詞彙。如同你無法用任何泥土的形態,去描述光明;用水花的形態,去闡述虛空一樣。
所以,請大家諒解。
2017年12月17日 01:43
禪定的基礎,在於平時生活中,清醒心專注的內觀。
類似於常人反思反省的狀態,只不過凡夫反思是思維在覺察。
以一種概念去衡量某種情緒,以某種體驗去檢驗一種概念。
而修行人內觀,是不過意識思維的,
是感受中對感受的懷疑,是體驗中對體驗的觀察,是所見中對所見的理解,是所想中對所想的放棄。
是伴隨身語意相續,不隨身語意渾濁的,清醒寂靜。
在心靈深處,不受情緒控制,不被覺受浸染,不被體驗凝固的,
無作意的渾然純然清澈,如雲彩中的虛空般,明快清澈自由極耀大樂。
細膩明晰的覺察,如目光純澈,本能地普照身心內外。
這種不散亂的、安寧清醒的專注心,久而久之,
覺受中的輕柔安詳,會淨化身心內外的混濁習氣。
此刻練習禪定,就會快速深入定境,一般在十分鐘之內,
就可以達到身心脫落、覺受融化、心識熄滅的狀態。
你的自我感受體驗,情緒慾望,細膩的覺受思慮,會被身心中不可言說的清醒,打碎成粉末。
就好像虛空中巨大無限的光明,擊碎了一個瓷盤,瓷盤粉碎成顆粒,顆粒熄滅在光明中。
光明淨化了,打碎瓷盤的細膩顆粒,光明復甦了原始的本質,就是心靈純粹的覺知。
心靈感受體驗、慾望思慮被擊碎後,大腦意識思維,就會同時斷裂。
心靈純澈的明晰,如鏡子般,照耀你的身心頭腦意識。
由記憶的概念,川流不息構成的思維,猶如自行車的鏈條斷裂開了。
不被鏈條牽引的意識,就好像脫離了鏈條,空轉的齒輪一般。
頭腦意識,就好像是被取出電池的手電筒一樣。
手電筒能發光的功能,依舊健全依舊完整。
可是卸掉電池的手電筒,失去電力的推動,就沒有了光明的展現。
意根也是一樣,失去了心靈體驗的支撐,失去了心靈覺受的驅動,
意識,就會體現出來,無目的性、茫然不知所措的,分別思維。
你會驚訝地看到,原來你的頭腦,是可以不思維的。
隨著思維越來越慢,構成思維的記憶概念就會在心靈清醒中,呈現出概念的形態,以及形態的源頭。
思維概念的源頭,是心靈覺受中,一個個鮮活的體驗,體驗凝聚覺受形成境界,於是意識串聯概念形成思維。
也就是說,你所謂的思想,是心靈意圖在表達,意識在為心靈體驗中的,覺受意願所服務。
當心靈體驗,長期處於輕柔明晰、安詳舒緩、清淨寂靜的狀態,
清醒凝定的專注心,如陽光般驅散附著在心靈體驗中,浮蕩渾濁的習氣與感受。
感受淨化,習氣消散,體驗同時淨化,淨化後的體驗,開始柔軟鬆動。
體驗如開始融化的冰塊,陽光從冰塊深處中透出縷縷光明。
光明不間斷地淨化冰塊,清澈純明不間斷地,由內而外觀察心靈體驗。
體驗的境界,在純澈明澈的心靈覺察中,層層消融瓦解熄滅,
猶如瓷盤在虛空中,被光明擊碎成粉末。
心靈體驗連帶著頭腦意識,情緒感受連帶著思維記憶,在心靈清澈清醒中,一同脫落。
冰化成了冰碴兒,冰碴兒化成了水汽,水汽就是輕柔安樂的細膩覺受。
水汽蒸發後,心識最深處的細膩思慮覺受熄滅,不被覺受薰染的純澈,不被分別形容的明晰,就是純明覺知。
這一步,就是三界與法界的分割線。
在覺知中,覺不取知,所知脫落,覺亦成幻,幻不可得,性空圓滿,明不可得,性本湛然,覺不可說,無取無證。
如夢甦醒,如鏡翻轉,宇宙世界瞬間成錯覺。
錯覺平復,本無世界宇宙可以言說。
猶如你不可以用糖的顏色、形態、質量,去描述糖的甜味。
猶如你不能用雲彩的形態、運動、色彩,去描述虛空性質。
猶如你不能用水花的形態、質量、溫度,去形容大海不動。
法界,是不可說的。
是一切可說中的明澈,是所有言說中的清淨。
法界,是不可得的。
是緣起現象中,無生的圓滿;是隨緣性起中,無掛的當下。
法界,實無一法可得,身心無掛,諸法性空,是莊嚴法界。
如眼光遍及一切,你卻不能以見到的世界,去描述眼光的純澈安然。
故而,言語道斷,不可思議,落落清淨,隨緣不動。
故經云:唯佛自證之智。
因離幻之性,非幻身心可以表達。
云何為人演說?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。——《金剛經》
2017年12月19日 11:43
覺性遠離分別。
猶如虛空不會眨眼。
2017年12月19日 23:20
留不住,是本來清淨。
無拒絕,故平等莊嚴。
2017年12月20日 11:56
無所得,即隨緣不變。
不可得,是不變隨緣。
不可說,乃如如不動。
離分別,是寂靜涅槃。
2017年12月24日 01:43
談空說妙狂心躁。
空即落有心茫然。
隨有離貪心清淨。
空有無二性寂然。
2017年12月24日 06:40
空空空空空有得。
無無無無無即生。
絞盡腦汁思空理。
不敵自觀煩惱心。
搜腸刮肚辨真心。
不知真心即妄心。
妄心無得真心幻。
幻滅覺消性寂然。
空妙絕非思辨得。
思消離辨自真如。
真心未曾離妄心。
妄心無取性真如。
2017年12月24日 06:40
生死無二性。
煩惱即菩提。
身心為顛倒。
顛倒性涅槃。
2017年12月24日 23:41
大米,有名相,大米名相不能填飽肚子。
佛經,是文字,文字的名相並非是佛義。
要將米飯吃進肚子裡,人才不會餓死。
吃飽飯後,大米的名相就不再重要,叫它上帝或者魔鬼,都行。
因為大米的功效是填飽肚子,不是供人評頭論足。
同樣的道理,佛經的功效,是過河竹筏,是指月之指。
人們不去順著指頭,尋找指頭所指的明月,
只顧著描述指頭的樣貌,美化指頭上每一個汗毛孔,甚至於對指頭的形態頂禮膜拜。
猶如食客對菜譜津津樂道,窮究菜譜名稱,對菜譜五體投地,卻終究不能果腹。
所謂「離經一字,即同魔說」,對於佛經語言誠惶誠恐,渾身顫慄不敢理解,照貓畫虎循規蹈矩。
那麼,對指頭誠惶誠恐、虔誠頂禮之人,在失去了指頭所指月亮的同時,也失去了指頭存在的意義。
佛經是指月之指,月亮就是眾生本性,通過佛經體證佛義,明心見性就是見到了月亮。
見到月亮之後,手指畢竟不是月亮。
覺悟自性之人,佛經終究只是竹筏。
見到月亮之人,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令人見到月亮。
用指頭,用筷子,用鏡子,用草紙,用石頭......
故而一切佛法都是方便,因此,一切因緣都是佛法。
眾生妄生八萬四千煩惱,覺者即有八萬四千法門。
明心見性,則法性清淨,心心無掛,則諸法性空。
猶如吃飽飯的人,對於他而言,大米飯名相被稱為上帝和被稱為魔鬼,沒有區別。
填飽肚子是米飯的究竟職責,明心見性是佛法的根本意義。
《六祖壇經》中,有人問慧能大師,曰:「弟子常覽《涅槃經》,未曉常無常義,乞和尚慈悲,略為解說。」
師曰:「無常者,即佛性也;有常者,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。」
曰:「和尚所說,大違經文。」
師曰:「吾傳佛心印,安敢違於佛經?」
曰:「經說佛性是常,和尚卻言無常;善惡諸法,乃至菩提心,皆是無常,和尚卻言是常;此即相違,令學人轉加疑惑。」
師曰:「《涅槃經》,吾昔聽尼無盡藏讀誦一遍,便為講說,無一字一義不合經文,乃至為汝,終無二說。」
曰:「學人識量淺昧,願和尚委曲開示。」
師曰:「汝知否?佛性若常,更說什麼善惡諸法,乃至窮劫,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;故吾說無常,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。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,即物物皆有自性,客受生死,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;故吾說常者,正是佛說真無常義。佛比為凡夫外道,執於邪常;諸二乘人,於常計無常,共成八倒故,於涅槃了義教中,破彼偏見,而顯說真常、真樂、真我、真淨。汝今依言背義,以斷滅無常,及確定死常,而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,縱覽千遍,有何所益?」
故知,依文解義,三世佛冤。
佛義,唯有親證,遠離思辨,猶如你無法用糖的形態、顏色、溫度、氣息,去描述糖的甜味。
吃過糖的人會知道,無論你用何種詞彙描述糖,詞彙永遠都不是甜味。
故而佛說:依法不依人,依義不依語,依了義不依不了義,依智不依識。
自證聖智者,一切心如夢,所有法如幻。
夢幻中,覺醒當下,遠離思維言說。
隨緣不變名清淨,不可得名莊嚴,不可說是圓滿,無所得名不動如如。
隨緣性起,無取無證,是故一切法皆是佛法,一切心盡是佛心。
2017年12月25日 00:04
問:《涅槃經》曰:慧多定少,增長邪見;定多慧少,增長無明。
你卻說,慧多定少,增長無明;定多慧少,增長邪見。為何?
答:慧者,正知見也;定者,清淨心是。
依正知見除妄心,心滅妄消,身心無掛,諸法無生,隨緣不變即是定。
依清淨心滅煩惱,煩惱熄滅,清淨無得,諸心性空,不變隨緣即是慧。
佛性無定亦無慧。
若佛性有定則有煩惱,若佛性有慧則有無明。
定中無掛定,本來清淨是正定。
慧中離思辨,無取無捨名淨慧。
故而,慧定無得,性空自在,圓滿不動,清淨周遍名如來。
2017年12月25日 00:53
問:禪修時思慮紛飛,無法入靜,該如何是好?
答:微閉雙目,全神貫注去覺察你的後背。
覺察後背上,每一絲細微的感受。
覺察中凝定而清淨。
在凝定清淨的覺察中,體驗覺察本身的清澈清醒。
久而久之,覺察中的清醒明澈,將會成為你自己。
我們的心,平時被意根、眼根所攝取的信息帶動。
不自覺地,攀緣身前所見、所聽、所聞、所嚐、所觸、所想的事物。
時間長久了,心靈覺知會確認,因見到、聽到、聞到、嚐到、觸到、想到的,而有能見聞覺知的自我分別。
因自我分別,而有見聞覺知的體驗。
所以見聞覺知就是自我之延展。
從而被——想到、見到、聽到、聞到、嚐到、觸到的境界,帶動心靈覺知。
心靈覺知不自覺地隨六根攀緣取捨,不自主地隨心識幻業遷流。
讓心靈覺知,去感知後背,全神貫注地去體察後背的細微感受。
當感知後背的專注,凝定清淨,真的能夠通過感知,體察到後背的細膩變化。
心靈覺知,就會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中,逐漸解脫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蒙蔽。
你會發現,心靈覺知可以脫離大腦意識,獨立清醒,明曉明確,對世界獨立認知。
獨立認知身心的覺知,解脫了意識思維的侷限,解脫了情緒慾望的蒙蔽。
覺知明晰清澈而舒緩安詳。
安詳,不拒絕意識分別,卻不被意識思維帶動。
清澈,不拒絕慾望煩惱,卻不被慾望煩惱染著。
明晰,在安詳寧靜中,脫落了身心。
在身心相續中,覺知觀察自我,明了自我的刹那變化。
於是,身心只是身心,覺知不變。
於是,慾望只是慾望,觀察不變。
於是,意識只是意識,覺照不變。
如是,在凝定清醒的觀察中,覺知脫落了身語意。
解脫了身語意,在妄想慾望中,清淨無掛的覺知,
在眼耳鼻舌身意中,落落清淨;在色聲香味觸法中,不動周遍。
身語意性空,覺知無所得,覺照無掛染,覺性離分別,自性不可說。
如是,眼耳鼻舌身意,即成如來智慧化身,隨緣不變,講經說法,宣說諸佛平等密義。
如是,色聲香味觸法,即成如來清淨國土,隨順無染,究竟方便,廣開八萬四千法門。
2017年12月26日 05:21
問:如何保持一顆平常心?
答:去體驗。
你看到的一切,僅僅是現象。
2017年12月28日 12:59
對世間的貪愛越來越少。
心靈將會在你之中醒來。
2017年12月31日 12:15
對生命實相的認知,是獲得自由的唯一途徑。
2017年12月31日 13:09
只有真實地,認清自身缺點與頑劣的心,我們才具有踐行真理的權利。
因為實相沒有偽裝。
需要被裝扮、包裝、讚美、崇拜的,絕對不是實相。
實相是至純的樸素。
因此被眾生頂禮膜拜、高高在上俯視眾生的,
只是眾生內心的恐懼與貪婪。
崇拜與實相無關,實相無法被崇拜。
祂就在你我之中,無論你崇拜或者抵觸,祂是不改變的。
如果一定要頂禮膜拜,就去膜拜釋迦牟尼佛。
頂禮覺悟者留下來的法義,就是膜拜十方諸佛。
佛義,即佛法身,得義而忘言,你就親見諸佛。
我們頂禮究竟法義,就是頂禮十方如來。
我們恪守清淨戒律,就是膜拜十方諸佛。
我們熱愛國家、維護社會,就是維護清淨戒律。
我們服從政府、遵紀守法,就是維護眾生家園。
我們潔身自好、純淨靈魂,就是再現佛土莊嚴。
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:依法不依人。
因此,我們要以佛法為師,杜絕樹立任何偶像。
個人崇拜所帶來的,必定是災難性的結果。
對於宗教信仰尤其如此,人間任何一種信仰,只要樹立起偶像,其性質就離邪教不遠了。
因為偶像具有排他性、獨一性,絕對的權威,導致絕對的愚昧。
個人崇拜,將扼殺獨立的思想,失去自由的靈魂,真理則無從談起。
因此,修行者內心必須要明確,佛法是唯一的神靈。
依法不依人,沒有任何一位導師,可以替代真理去指導眾生。
隨順緣起緣滅,未曾生滅變易,才是實相。
因此,沒有人,能夠代表真理。
在新年伊始,送上我至誠的祝福。
衷心祝願祖國繁榮昌盛。
衷心祝願同胞萬事如意。
衷心祝願所有佛弟子道業增進。
願佛法走入眾生心中,點亮靈魂,溫暖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