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1日 13:15
上師,只是身心中,那永恆的寧靜。
2017年4月2日 08:22
問:何為世間法?何為出世間法?
答:心緣六根,貪戀六塵,幻現六識,根塵相對,心識取捨,取捨生六道輪迴,愛染現三界世界。
故佛說: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。無明乃為父,貪愛名為母。
心,被無明所迷,被貪愛牽引,塵引無明,妄想輪迴,名世間法。
猶如我們很珍愛身上所穿的衣服,喜愛到了極致,心對美麗衣服的渴望,久而久之形成了對衣服的貪婪。
貪婪衣服的心,浸染了心靈深處,心靈將衣服當作了自己,甚至於當衣服有所破損,有所染污,心靈就會痛苦就會煎熬。
當一件衣服破損後,心靈將要更換另外一件衣服時,心靈就會極度恐懼,因為將衣服當作了自己。
對衣服的眷戀,本質是心靈對自我的維護,當衣服脫掉時,心靈中自我的失去,就是心靈經歷的一次次死亡體驗。
心靈替換服裝的次數太多了,每小時就會替換一次,心靈在服裝的頻繁更換中,對服裝的愛恨情仇、認知體驗,已經徹底地蒙蔽了穿衣服的本心,心在衣服的覺受認知中,被層層衣服體驗與認知,塑造成了迷茫流浪的混沌,這就是神識,我們的靈魂。
靈魂脫去肉體這件衣服時,心靈對衣服的貪愛,會形成本能的恐懼,恐懼心必定要抓取外界,為恐懼披上平復覺受的條件。
抓取就是因果輪迴,外界條件就是因緣和合,心靈就在靈魂經歷的一次次、無休止的生死輪迴中,沉沉地睡在靈魂所體驗的希望與恐懼編織的夢境中,無始劫來無有出期。
靈魂遺忘了,自己原本是心靈投射的錯覺,心靈被靈魂,掩蓋在覺受的夢境之中。
靈魂一次次地輪迴,肉體一次次地更替,生死無休止地相續。
死去的,僅僅是心靈對自我覺受的錯覺,死去的,僅僅是心靈對衣服深刻的體驗覺受。
能穿衣服的心靈本體,卻從未有過生死,生死僅僅是,心識妄想塑造的靈魂,是靈魂的貪愛覺受,在心靈上演的一幕幕戲劇。
我們聽聞佛法,信受佛知見,知道了肉體這件衣服並非是我們自己,正如佛說,眾生生死輪迴的根本,在於心靈對六根的貪愛。
佛說:慎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。意識尚且並非你自己,何況其餘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體驗?
若行者內守本心,淡化心靈對六根攀緣,清淨六根內在體驗,體驗淡化了,覺受也就淡化了。
覺受淡化了,覺受對心識的凝固,也就融化了,心識不再被覺受凝固成體驗,體驗熄滅了,覺受熄滅了,心識取捨也就熄滅了。
靈魂的主體,那個所知所覺的自我,也就融化在升起能知能覺,卻離知離覺的本然心體,大空明廣袤中。
六塵熄滅了,六識也就熄滅了,六識熄滅,靈魂融化了,心識也就熄滅了。
心體本然中,覺性離幻,空中無色,明性離惑,六道生死,三界輪迴也就熄滅了。
心離取捨,內觀自在,心離分別,心本清淨,清淨無生,湛然無滅,圓滿解脫,是為出世間法。
心向外求,是名世間法,心向內走,是名出世間。
2017年4月5日 07:49
意識,是由意與識構成的。
意,是心靈對六根的取捨分別;識,是建立於意分別,而概念聚合的記憶與思維。
當人臨終時,肉體功能衰敗,意根無法維持對肉體六根的持續取捨。
記憶喪失,意識陷入迷亂,與意識相連的心識覺受,被意識繁雜的習氣蒙蔽擾亂,陷入渙散昏沉。
就好像裝了檀香的罐子,檀香(意識)被取出後,香味依舊充滿罐子(心識),香味(習氣)是心識沾染了六根的習氣。
昏沉的心識,無法安住覺性本然的晴明,猶如晴空幻取倒影,因倒影有虛空存在,因存在而有相續,因相續而有過去未來。
無限與刹那相對,生滅與永恆相對,輪迴與涅槃相對,空與有相對,生與死相對,得與失相對。
舟行岸移,雲駛月運,幻心被意識殘存體驗牽引,體驗牽引心識深處的覺受,心取妄想就是輪迴。
你雖然沒有面臨死亡,但是你一定生過重病,大病之中,你雖然意識清醒,卻無力左右自己的語言、身體以及思維。
你大腦中只有微弱的意識,意識到自己生病了,心靈卻失去了對未來計劃的願望,以及對過去回憶的追悔。
此刻,意,就失去了識的綁架,恢復了意本來的性質,意,是心靈覺知對存在體驗的確認。
意,僅僅是心靈對存在的認定。
當病人陷入昏沉,或者臨終時,你會覺醒,支持意保持清醒的,絕對不是淵博的知識,或者嚴密高深的邏輯思維。
支持意保持清醒明晰朗照的,是心靈深處的清淨淡然,是心靈安寧的淡泊平靜。
而支持心靈清淨安然的,絕非是高大上的信仰,絕非是轟轟烈烈的行動,而是質樸無華的心靈對自我的捨棄。
在死亡的嚴酷檢驗中,唯有無私、清白、公正、寬恕、奉獻,離利益取捨,離自我保護,離愛恨情仇的釋然。
無所掛礙之心,在檢驗心識的習氣因果柵欄中,無染覺性可以順利地通過死亡的篩選。
猶如虛空通過紗窗一樣,紗窗是虛空的倒影,虛空是覺性的移位,覺性被倒影迷惑,侷限在虛空存在體驗中。
心靈對存在的體驗分別,就是三界生死。
在倒影中,解脫倒影,無所保留,無所畏懼,接納一切,無取無捨的清醒,
就是無所生,亦無所滅的虛空與倒影的本來性質,離生滅就離過去未來,虛空與紗窗如夢甦醒。
過去未來,十方三世,即是當下,了無牽掛,無拘無束,自在圓滿,燦爛無限,圓明十方。
死亡,就是你解脫的時刻,這就是中陰成就。
2017年4月6日 08:41
問:何為奢摩他?何為三摩地?何為禪那?
答:止觀,稱為奢摩他,何為止觀?
你在看文章,對吧?在你眼睛、思維、意識看文章的同時,你的內心是否能「意識」到,自己在看文章?
一定能!就好像在我們平時沉醉於某種場合、某種體驗、某種氣氛、某種思緒、某種感受之時,心靈深處會「本能」地覺察到,這個自我在體驗,這個自我在思維,這個自我在感受,自我在做著某些事情。
能意識到,能覺察到身心意識自我的,就絕對不是此刻被外界環境所牽引的,身語意相續構成的自我覺受。
這個身心深處,能夠意識到自我在看文章的,這個清醒明確的反省、內察、反思、檢驗,與身語意一體,卻可以覺察身語意的觀察,就是止觀。
加強心靈深處,對自我的反省與警覺,持續安詳地保持在這種晴明、覺醒的觀察中,就是奢摩他。
三摩地,稱為幻觀,基礎是正知見,核心是思維修,需要大量海量地不間斷學法。
以佛知見替代所知障,以嚴苛的信仰,純淨心靈貪慾,融化我執,破除煩惱障。
佛知見取代所知障,則明瞭宇宙緣起性空,世界自心現量,諸法唯心,法法性空,空不可得,即圓滿。
過去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心心清淨,諸心皆為覺心,煩惱即菩提。
心靈深信佛知見,則建立在累世妄想知見上,被錯覺凝固的心靈覺受體驗,將會鬆動,分解,融化,消散,熄滅。
心靈對如來絕對的崇拜,對佛法無上虔誠的頂禮膜拜,樹立起靈魂中純淨無雜的信仰。
信仰的純淨神聖,就會像明鏡般,映照出你的身心中,每一念私心雜念,以及每一絲貪婪覺受。
決絕堅固的信仰,淨化心靈純淨度,在每一個妄念升起時,每一絲體驗波動時,純淨心能夠清醒地覺照出他們的生滅來去。
安詳坦然,柔軟專注地,安住在心靈無雜的,凝定純明的專注力中,專注的凝定祥和中,任由念頭與覺受,自然升起自然滑落。
專注心中的明澈清醒,安詳凝定,不隨念頭覺受波動來去,不被身心內外境界牽引浸染,念頭覺受,猶如飛鳥凌空,不留痕跡。
久而久之,身心中清淨柔軟,安詳的專注力,越來越充滿身心,專注心中,卻本來沒有觀察者,專注心本身就成為了錯覺。
身心自我,世界宇宙,猶如一念錯覺,錯覺熄滅,正覺原本無生,無生即周遍,周遍即圓滿,圓滿即無礙,無礙即隨順。
隨順即方便,故而佛說,何為究竟法?方便為究竟也!何為第一義?無常生滅即第一義!何以故?諸法不可得故!
以佛知見同化身心,以究竟真理作為信仰,以純淨信仰清洗心靈,以嚴苛信仰作為靈魂食糧,證法我性空,是三摩地。
禪那,稱為空觀,身心虛靜,心不著名相,寂靜任運,於身心自我中,覺察不被身心自我所帶動的,明了清醒。
清醒明澈的,身心明了中,本無明了者,身心與明了皆是錯愕;自我虛境體驗中,原本沒有承受者,自我與虛境本是空華。
在大腦意識思維中,不受意識所分辨割裂的一體,是禪那。
在情緒慾望感受中,不被覺受所體驗浸染的純粹,是禪那。
禪那是本然無有造作,在生滅造作中,如如不動。
禪那是純然無所雕琢,在緣起緣滅中,隨緣不變。
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心心無掛,煩惱皆是菩提,輪迴本即涅槃,生死原本佛性。
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,未曾束縛,當下解脫是禪那。
2017年4月8日 15:08
意識,只有分辨的功能,卻沒有體驗的能力,所以意識不會感受疼痛,無法感受幸福與悲傷。
體驗悲傷或者幸福的,是心靈覺受,覺受本身可以脫落思維而獨立存在,猶如嬰兒吃完奶就會微笑,微笑的幸福體驗,並沒有經過思維概念的分別,只是意識對肉體的本能條件反射。
當一個人的情感,遭遇重大的打擊,心靈承受不了痛苦的覺受,意識就會本能地選擇遺忘。
在心理學上,將這種現象,稱為選擇性遺忘,是人類精神中自我保護機制而形成的反射本能。
若心靈經歷的痛苦體驗、恐懼經驗多了,心靈會在一次次的自我保護反射中,將心靈體驗的覺受能力,降到最低,心靈從而變得僵硬、冷酷、陰暗,此種心靈覺受,會左右意識形成負面的思維,積累消極的概念,這些概念又形成了新的記憶與意識分別的相續,形成新的思維模式,這種模式形成時間長久了,會凝固心靈感受深處的覺受體驗,形成人類的性格、人格,以及品行。
心靈覺知深處,那先天純真無染的覺性,就被心靈覺受,前業聚合的境界,包裹凝聚成為了感受現實世界的自我,或者說,世界名相,是心靈自我的投射,一切眾生,皆以自身業力所現世界。
意識感受不到痛苦,卻可以分析痛苦,意識體驗不到幸福,卻可以推理幸福。
比如說,你丟失了錢,心裡很難過,難過是內心體驗,你去分析這種心理體驗,看看難過到底是因何而起,原來是因為錢的數目決定了難過的程度,如果你丟失了一塊錢,你絕對不會難過,也就是說,難過的體驗,是因為意識分別的概念而起,體驗卻推動意識加重了對難過體驗的認同概念,我丟了一年的工資,沒法活下去了,理所應當難過。
意識給予難過體驗合適合理的理由,否則,難過的體驗就沒有持續的合理性。
沒有合適理由的難過體驗,心靈就不會被體驗欺騙,比如你意識到,僅僅丟失了一塊錢,那麼心靈對痛苦的覺受,絕不會如丟失一年工資一樣痛苦,假如,你丟了一塊錢,內心的痛苦卻如同丟失了一年工資,你的意識一定會警覺:我是不是有精神病啊!為了一塊錢,要死去活來的。
你的意識為何會警覺?
意識本身只有分辨能力,沒有感受能力,何來警覺的覺受?
其實,警覺的,是心靈覺知,是覺知明了,心靈覺受體驗與意識概念脫節了,體驗與概念相續中,條件不配套的時候,心靈覺知就會在覺受體驗與意識概念編織的世界中,偶然清醒地展現出,心靈覺知的清淨觀照,這就是修行的入口,在心靈覺受與意識相續的輪迴交織中,覺察到心靈深處的,清淨觀察身心自我的覺知。
其實,如果你能夠將生死、順逆境界,都意識分析成為那丟失的一塊錢,你就會在心靈深處,遭遇各種境界時,體驗那丟失錢財或者獲得錢財後,心靈泛起幸福或者痛苦的感受,就會經常性地警覺,心靈中這些不符合常理的感受體驗,進而熄滅感受的錯覺,淨化感受體驗深處的覺受。
事實上,我們所有人的一生命運,相對於我們的生命而言,真真切切,就是那無足輕重的一塊錢。
心靈對這一塊錢的執迷,卻導致了生命永遠的輪迴,我們必須要理性認識到,人生真的只是一塊錢,心靈不需要對自我的一生,過於執迷過於看重,當心靈不再看重自我,就會從現實生活中的諸種煩惱侷限境界中,復甦生命本然的平靜、祥和、安寧的清醒。
覺知,面向覺受,被覺受牽引的覺知,體現出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就是三界生死輪迴。
覺知,清淨覺受,在意識與覺受相續形成的心靈感受境界中,無取無捨,寂靜觀察,就是禪修。
覺知,在清醒清淨的內在身心觀察中,熄滅了所觀察的概念記憶,脫落了觀察的覺受體驗。
覺知,在心靈覺受體驗脫落後,連帶著意識分別、記憶概念一起脫落,覺知失去了所覺的對境。
覺知,失去了固化覺知的覺受與概念體驗,覺知猶如失去了溫度的冰塊,融化粉碎在當下。
不受覺知侷限的,就是普照十方、圓明三世的覺性,比一萬億個太陽同時昇起的光芒,還要明亮。
不受覺受污染的,就是清淨自由,無生無掛的莊嚴,虛空在覺性中猶如滄海中升起的一粒氣泡。
不受心靈制約的,是伴隨我們生生世世的心靈,卻未曾被心靈改變,未曾生滅來去的湛然圓滿。
這就是法界,心體原本的樣子,法界超越心靈,超越虛空的存在,卻與心靈一體。
法界,以心靈呈現,卻不受心靈的制約,心靈感受不到覺性,覺性卻在心靈每一念的感受中,如如不動,無生無滅。
心靈在其中生成,在其中融化,在其中輪迴,從未離開法界覺性。
法界覺性,在心靈生成、輪迴、昇華、墮落、融化中,未曾生滅來去。
2017年4月9日 16:00
問:覺性是何種體驗?
答:覺性類似於水中的氧氣,我們的身心意識類似於海水,覺性猶如氧氣中的清醒,滲透在每一粒水珠之中,卻不被水珠所改變。
水珠以及海浪都是氧氣的體現,體現本身卻無法觸及氧氣,氧氣隨著每一滴水珠,呈現出不同的形態,所有不同形態的水珠中,氧氣的本質卻是統一的,不可分割的整體,我們人類認知的虛空世界,時空宇宙,在覺性的廣袤無際中,猶如太空中一粒微塵。
覺性類似於光芒中的明性,不論光芒的形態差異多麼大,無論是太陽光,月光,蠟燭光,篝火,還是手電筒的光,明性隨著光芒形態展現,光芒中的明性,是不會因為形態的不同,而增加或減少了驅散黑暗的性質。
明性隨一切光芒而展現,卻不會因為光芒形態的差異,而侷限了明性的永恆。
明性比太陽更明亮,卻脫落了明亮的形態,所有一切不同形態的光,在明性燦爛中,皆如黑暗的污點。
即使光芒熄滅了,在絕對的黑暗中,明性依舊純澈清晰。
覺性猶如物質世界中的空間性,無論我們身處何方,永遠在空間中運動,而覺性就類似於空間中無有掛礙的性質,自在通達。
如何實證覺性?
自我,是意識思維與心靈感受相續而成。
意識,是由思維記憶與意根分別相續而成。
心靈,是由覺受體驗與覺知分別相融而成。
反省自我,懷疑自我,覺察自我,改變心靈對自我的依賴,自我不再是心靈的好朋友,好朋友不再牽引心靈覺受。
覺知擺脫了自我的欺騙,解脫了身體感官的蒙蔽,自由思考的心,就是覺知的清醒。
清醒的心靈,就會在清醒中體證到,不被覺知描述所分裂的一體覺性。
實證身心內在的覺性,自我與世界,就在不可思議的圓滿安詳中,在無礙周遍的純澈圓明中,成為一念被遺忘的記憶。
2017年4月11日 15:20
當魔術師為你揭曉,令你百思不得其解的魔術真相後,當下恍然大悟時,你會有心開意解的覺受。
仔細體察豁然開朗的心靈明了,在明了的刹那間,是心靈覺受在釋然,釋然的覺受,不再左右牽引心靈覺知。
被覺受體驗凝固的覺知,在體驗釋放的瞬間,在身心感受中凝定明澈,如果此刻你的心靈,能安住在心靈深處的明澈明了中,你會發現,自己的身心感受,身語意思維,是可以在清醒中被脫落的,猶如黑暗在燭光燃起的瞬間脫落一般。
意識思維在心靈明了中,原本是不需要的,正如燭光明亮中原本沒有黑暗。
2017年4月13日 12:46
帶著你清白的良心去見死神,死神會是護送你登上光明天堂的聖使。
隱藏晦澀的私心貪婪去見上帝,上帝將是牽引你進入輪迴的引路人。
2017年4月14日 02:52
當信仰的純真成為生命的主體,純淨的信仰將熄滅心識緣起之無明。
當心靈純粹的信仰矍鑠燦爛,極耀明性將摧滅心靈生老病死的迷沉。
當你的生命終結、四大分解時,死神帶走的僅僅是心靈的記憶。
當記憶的疲憊從心靈逝去,刹那中亙古未變的安詳清澈,是遠離生滅,未曾來去的覺者。
2017年4月14日 13:41
《達摩四論》,靈魂甘露,至真至善,至純至圓,無上頂禮,匍伏叩拜。
2017年4月15日 01:02
問:禪那,是何種體驗?
答:你開著一輛封閉性能絕好的汽車,在筆直的高速路上狂奔,車速達到240邁。
你耳邊聽不到任何雜音,心神全部凝聚在眼前飛速劃過的道路,在極致的速度中稍有不慎,就是車毀人亡。
你的內心在周邊寂靜的環境中高度警覺,全神貫注的心靈,甚至遺忘了思維與念頭。
高度凝聚的專注力中,生不起絲毫情緒感受的波瀾,唯有當下的清醒凝定,是心靈的全部。
注意,注意,注意!
此刻,將你心靈高度集中的凝聚力,絕對清醒的專注心,從眼前注視的道路中移開,用專注力的高度清醒,去反觀自己的心靈。
將凝視前方的、聚精會神的、一念不生的極致清醒,轉向自己內心深處的方向。
就好像將照耀黑夜的探照燈,轉向操控探照燈的自我一樣,讓內心恆久的專注力,去凝視觀察心靈自己。
清醒的專注中,是專注無法染著的明晰,凝定的清醒中,是清醒無法拘束的自由。
明晰中,不被明晰所分辨的,是如如不動的圓滿。
自由中,不被自由所帶動的,是當下周遍的寂靜。
不可說,不可思議,不可觸及,言語道斷,卻充滿十方,當下不變的,是禪。
2017年4月17日 00:29
不論你用何種名義,無論你屬於何種教派,無論你引經據典,在佛經中尋找何種理由,無論你的傳承是多麼的高大上,只要你採用男女雙修的邪術,淫人妻女,姦淫幼女,以色慾作為修行的資糧,你就是純正純粹絕對的魔鬼!
我講法,會涉及一些教派的核心理論,因為真理不會因為教派的形式差異,而改變了真理無礙的圓滿性質;這並不代表我,就認同某些教派的修行方法,無論你的教派勢力有多大,歷史有多長,錯誤的就是錯誤的,不會因為錯誤的歷史時間長久了,錯誤就會變為正確;不論你披上多麼莊嚴的袈裟,坐著珍寶雕飾的蓮花座,宣說多麼精妙微妙的佛法義理,淫慾不除,塵不可出。
釋迦牟尼佛教法中,有四種清淨明誨——殺,盜,淫,妄,是佛教根本戒律,破佛教根本戒律,是名出佛身血,無論以何種理由破戒,根本上都屬於魔王的因素,在微觀宇宙中,控制人類敗壞如來律儀,我們應當警惕,依法不依人,謹遵佛囑。
2017年4月17日 05:11
解脫是本具的,你要向內確認這一點,確認本身並無落腳處,那就是純然的自由。
2017年4月20日 08:01
內心深處不敢觸碰的自我維護,是你無法跨越死亡的唯一障礙。
2017年4月20日 08:11
口若懸河,天花亂墜,志得意滿,搖頭擺尾,談笑間,我執似乎高登法座,顧盼中,如來正果捨我其誰。
靜默內觀,細察己過,赤誠懺悔,袒露心罪,慚愧中,悔改之心遠離地獄,虛榮熄滅,真心有選擇未來的權利。
2017年4月20日 10:13
不要撒謊,良心會痛;不要作惡,靈魂會痛。
不要相信意識作出的利益得失,去遵從內心善良、寬恕給出的答案。
那是上帝牽著你的手。
2017年4月20日 11:37
清白坦蕩的心,是擁抱死亡的聖徒。
朝向世間的心,是被輪迴擁抱的騙子。
2017年4月20日 14:43
當深邃精湛的佛法,墮落為安慰空虛的心靈雞湯,我們依靠什麼力量,去面對死神的引領?
當親愛的父母逐年衰老,不可避免面臨死亡時,我們依靠何種力量,去幫助他們寧靜安詳?
如果說,我今生最牽掛的人是誰?最渴望見到的人是誰?最珍惜的人是誰?最鄭重對待的人是誰?
那就是死神!他代表著絕對的公正,絕對的平等,絕對的無私,絕對的清白,絕對的嚴苛,絕對的洞照。
對於死神的盼望,渴望,仰望,極度珍惜的眷愛,使我每時每刻,都在用他的無私,公正,清白,無限細膩的洞察,去衡量自己內心對世俗的貪愛,對現象的執迷,對自我的得意,對情慾的愛染,對利益的貪婪,對命運的嚮往。
用死神的眼光去審視自己,審視自我擁有的一切,你會發現,生命中,原本除了生命本身,其餘的一切都是多餘的。
而生命本身,恰恰屬於死神,根本不屬於你自己,你,僅僅是死神暫借給心靈的一段時光,借期一到,你無法留住一秒鐘。
在如此絕對的絕望面前,你還能做些什麼?一切希望與企圖,都是徒勞的,無絲毫意義。
所以我熱愛死神,我酷愛死神,我珍惜死神,我頂禮死神,因為他,讓我們所有的幻想,在因果的真實面前,不堪一擊。
我要找到死神,要當面擁抱他,緊握他的手,將自我的希望融入死神的冷漠,將死神的黑暗融入心擁抱的溫暖。
我已經見到了死神,面對面,猶如鏡子中,與我面對面的影子。
死神,就在我的心裡,是我心靈深處,心靈對心靈倒影的眷戀。
對心靈自我之體驗,眷戀體驗的心識,分別心的錯覺,那是死神舞動無限的黑暗。
心靈深處,覺受自我存在的心,覺受就是昏沉,體驗就是死神毫無溫度的深邃。
在死神的黑暗中,平安的良心,純然擁抱黑暗,對自我徹底放棄,透過了黑暗中細膩分辨,我的消散,圓滿了法界純明周遍的覺。
在慾望昏沉的覺受中,心割捨了自我所有的覺受,無所掛礙、無所貪戀的清白,開啟了身心中,無私無畏的清醒。
清醒中,死神只是我,投射在凝視中的倒影,對死神無畏無私無雜的接納,熄滅了倒影激蕩起來的命運漣漪。
漣漪熄滅,死神恰恰是我的凝視,凝視投射著我,我與死神只是凝視中,鏡子中的正反兩面,鏡子是那一念錯覺。
錯覺熄滅,凝視如夢醒,我與死神,死神與我,命運與世界,輪迴與生死,如烈日炎炎中,一片雪花熄滅無痕。
不可說,本來圓滿;不可得,如如不動;無所得,清淨周遍;不可思議,當下寂然。
十方三世,宇宙微塵,在刹那間,瞬念中閃現,宇宙只是那一瞥所現。
誰拯救了我?死神的絕對!誰成就了我?死神的公正!誰令我解脫輪迴?死神洞察秋毫的嚴謹!
誰令我時刻精進?死神步步緊逼的無情!誰讓我反思內觀?死神摧滅所有獲得的冷酷!
找到內心的死神,握緊他的手,擁他入懷中。
死神是大修行者的聖使,修行成就者是死神的主人。
2017年4月22日 04:17
心靈對自我存在,認可就是黑暗。
黑暗中蘊含光明,光明本身並無黑暗。
你若覺醒這一點,光明與黑暗融入當下。
存在的現象,本質是生滅之無明。
若在生滅中照見無明,無明與生滅當下脫落。
死亡孕育著生命,生命本身卻脫離死亡。
你若體證這一點,死亡與生命當下解脫。
2017年4月26日 01:22
你能回憶起自己一生的命運嗎?命運只是你意識分別儲存的記憶。
因為意識理解到現實的世界,被意識牽動的心靈感受,就是經歷一生命運的你自己。
或者說,你一生的境遇,僅僅是意識分別、觀念與感受,塑造出的結果。
心靈相信了意識作出的判斷,在善與惡,對與錯,危險與安全,滿足與失去的判斷中,凝固著心靈覺受的體驗,體驗相續形成感受,感受表現出情緒,情感波瀾推動意識,意識與情感相融相續,對客觀世界作出的分別過程,就是你經歷的人生。
你的人生,是心靈對意識的理解,而世界,是意識投射出,心靈理解的感受。
意識只能分別世界的名相,或者說,世界是意識分別名相的組合。
意識只能看到名相世界,意識的看到,侷限了心靈的思考。
所以,你的意識,只能回憶起自己的這一生經歷。
心靈相信了意識作出的判斷,你就認為,自我只是這一生的境遇,生命只是這一生。
超越意識分別,形成的名相世界外的,意識無法觸及的,心靈深層的覺受,意識就無法判斷,意識無法觸及,無法判斷的,對於意識而言,就是未知的恐懼,恐懼的另一個名稱,就是死亡。
你想了解自己的前世嗎?你想深入探尋靈魂曾經的經歷嗎?
去心靈深處細細覺察,在心靈情緒深處,體驗那慾望滾滾的波瀾。
在慾望渴望中,覺察那取捨慾望的感受。
在感受深處,體察那一瞬間劃過的情緒。
在情緒深處,深觀那心靈體驗中,不間斷相續、極盡細膩的覺受。
在覺受中,構成無限細膩覺受的,是刹那相續的所知明確,明確就是微塵念,在明確所知中,去體證那純然離覺受分辨,寂然離所知明確的——覺知。
覺知,好像是電纜中的電能一樣,電力通過電纜,傳導在電器中,以聲光影色,呈現出電力的動能,而電力本身卻脫離動能表現,是純然光明,不可分割的整體。
安定在覺知純然的純明完整中,附顯在覺知之上,那無限細膩刹那間相續的覺受、體驗、感受、慾望、情緒、意識,猶如螢幕上劃過的一幕幕影片劇情,在心靈覺知中,覺知分別上演的流光溢彩,那就是你,曾經的生生世世,那就是曾經的你,經歷的生死輪迴。
目前你的意識,僅僅是心靈覺知,投射在心靈感受中,又一次短暫的分別幻想,你卻以幻想,蒙蔽了投射出幻想的心,你怎麼可能只有今生這一世而已?如果生命僅僅是意識分別,作出的侷限分析判斷,你又如何去解釋那意識無法觸及到的,心靈深入覺受中廣袤的境界,以及構成宇宙世界的支持物質表現存在,微觀能量細膩的深邃運動?
你與我,只是心靈深處,劃過覺知的一縷憂愁,憂愁消散了,原本純明無雜的覺知一體中,沒有生滅與緣起,沒有生死與輪迴,覺知,失去了生滅緣起的支撐,失去了生死輪迴的蒙蔽,覺知,本來也是錯覺。
錯覺熄滅了,過去未來,圓滿在當下;世界宇宙,熄滅於清醒。
覺離所覺,即是圓覺;知離所知,就是普照。
是純粹的光,明性離暗是那無掛無染。
是周遍的覺,覺性離惑就是空中無色。
是不可得之清淨,無生無滅即無來無去。
你的今生與死亡,眾生生生世世,世界生生滅滅,不過是覺心虛空中,劃過的一絲疑惑。
疑惑本來性空,虛空本無疑惑,生死輪迴本自解脫。
佛法只為生死而來,離心靈解脫而說一切法,絕非佛法。
2017年4月26日 10:06
問:禪宗也講傳承,玄策禪師說:「佛陀在世時,應由佛陀來印證;佛陀涅槃之後,若沒有師父給你印證,這都叫做天然外道(順世外道),不是佛教。」
答:禪宗是達摩祖師創立的,要驗證也需以祖師言作為依據吧,請看達摩祖師如何說印證:
達摩言:若不見性,說得十二部經教,盡是魔說。
若欲覓佛,須是見性,見性即是佛。若不見性,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。念佛得因果,誦經得聰明,持戒得生天,布施得福報,覓佛終不得也。若自己不明了,須參善知識,了卻生死根本。若不見性,即不名善知識。若不如此,縱說得十二部經,亦不免生死輪迴,三界受苦,無出期時。昔有善星比丘,誦得十二部經,猶自不免輪迴,緣為不見性。善星既如此,今時人講得三五本經論以為佛法者,愚人也。
若不識得自心,誦得閒文書,都無用處。若要覓佛,直須見性。性即是佛,佛即是自在人,無事無作人。若不見性,終日茫茫,向外馳求,覓佛元來不得。雖無一物可得,若求會亦須參善知識,切須苦求,令心會解。生死事大,不得空過,自誑無益。縱有珍饈如山,眷屬如恆河沙開眼即見,合眼還見麼?故知有為之法,如夢幻等。若不急尋師,空過一生。
然即佛性自有,若不因師,終不明了。不因師悟者,萬中稀有。
若自己以緣會合,得聖人意,即不用參善知識。此即是生而知之,勝學也。
若未悟解,須勤苦參學,因教方得悟。若未悟了,不學亦得,不同迷人,不能分別皂白,妄言宣佛敕,謗佛忌法。如斯等類,說法如雨,盡是魔說,即非佛說。師是魔王,弟子是魔民,迷人任它指揮,不覺墮生死海。但是不見性人,妄稱是佛。此等眾生,是大罪人,誑它一切眾生,令入魔界。若不見性,說得十二部經教,盡是魔說。魔家眷屬,不是佛家弟子。
——摘自《達摩大師血脈論》
2017年4月26日 10:57
你蝸居在一間十平方米的小屋裡,對屋內的每一個角落都無比熟悉,不用回頭看,心靈都能清晰地覺知到,屋內的每一寸土地上,陳列著何種物品,閉著眼睛都能熟練地從各種雜物中穿梭而過。
深夜裡突然停電了,屋內漆黑一片,伸手不見五指,你坐在屋裡,內心絕對不會覺得緊張,絕對不會因為絕對黑暗而心生恐懼,因為你對於屋內情況的熟悉程度,已經讓你的心,不用依賴光線而去認識屋內的環境。
你內心對屋內環境的熟悉了解,形成的明瞭清晰自信,已經遠遠超出了光線帶給你心靈指引的信心,哪怕失去了光線的照明,心靈依舊坦然安詳,對房屋依舊瞭若指掌,知道如何躲避危險,知道如何在屋內遊刃有餘。
如果在絕對的黑暗中,你身處的環境,不是你所熟悉的屋內,而是深山老林中的懸崖峭壁,你絕對不敢亂動分寸,心靈在黑暗中焦慮緊張恐懼,因為你並不知道,你身邊面臨的是萬丈懸崖,還是吐著信子的毒蛇。
也就是說,你心靈深處,是否安詳,是否恐懼的體驗,並不源於照明光線,而是源於心靈對環境的熟知與熟悉。
停電好比死亡降臨,屋內好比我們的身體,屋內的陳設好比我們的七情六慾,地上的雜物好比我們的意識覺知,而心靈深處清醒的覺知,就是住在屋子裡的主人。
修行,就是心靈主人,平時對於身心房屋內,各個角落的熟悉,懺悔改錯修心淨心,就是主人清掃屋內地面上,堆積如山的垃圾,當黑暗降臨時,心靈即使失去光線的照明,依舊清晰明確,清醒冷靜地從屋內穿越而過,不會被堆積的垃圾而阻擋,不會因對於房屋的不熟悉而碰壁。
你能覺受情緒流動中,內心那難以察覺的習慣與經驗嗎?那就是靈魂在生死輪迴中,擦碰生命河床的痕跡。
如果你平時很熟悉,很熟悉自己的身心蝸居,清掃清洗房屋很勤快,在死亡來臨時,你就好似安坐在自己無比熟悉的小屋內,迎接停電時的黑暗,黑暗並不能使你迷失自我,而不被黑暗迷失恐懼的心,安詳自在,坦然寧靜,你在黑暗中一樣清醒地熟練穿梭於屋內各個角落,不會因為身語意三業分解時,肉體六根混亂的業境而迷失心靈明確,心靈清醒不會受到地水火風四大分解時,意識、心識、情緒、覺知,失去身心依託後的失重恐慌。
猶如你坐在屋裡,明確看著屋子被地震波,一塊塊震碎、拆散、分解,但是由於你清醒明確地知道,屋子並不是你,屋內失去的一切,僅僅是失去了制約你的一切約束。
四大分解時,心靈對身語意清醒的覺察,覺察中,是不疑不惑的安詳清醒,清醒中,是無生無滅、無來無去的覺照,過去未來,生死世界,在覺照心中,如一絲雲霧消散於太空。
虛空無限,本來無有雲霧。
對於內心無明迷惑的人而言,死亡是黑暗,是內心無知與恐懼,投射出虛弱靈魂的前行。
對於覺醒內心的人而言,死亡是回歸,是心靈解開億萬劫鐐銬的時機,心離取捨的純明中,解脫了生死,熄滅了夢境。
2017年4月27日 07:24
問:如何才是虔誠?
答:終身修行,不作他想,歸心觀照,享受寧靜。
2017年4月27日 23:17
問:何為實相?如何證得?
答:相不可得,不可得亦不可思議,名實相。
心不可得,不可得亦是假說,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,本來名證得。
2017年4月28日 00:08
有一種力量叫做寧靜,有一種信仰稱為放捨。
2017年4月29日 11:39
人類的幸福感,是心靈依據外界因素,而建立的情緒感知,隨著外部條件的加減,而形成幸福感的遞增或衰減。
當心靈解脫對外界條件的依賴,內心本自具足的喜悅,就會逐漸綻放,那是清新的愉悅,自由的滿足,恆久純然的大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