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1日 21:39
問:何為一心三藏?
答:在睡夢中,你認為世界無比真實,而真實的世界,本質卻是你的夢境,夢境與夢境中的你,本來虛幻,虛幻即性空,雖然性空卻有夢中場景,與感知夢境的自我之分別,圓覺自性,非性性有,循諸性起,無取無證,緣起性空即不空如來藏。
你在夢境中感知夢境,夢境即夢中人感知所現,夢境刹那相續,世界變化不停,被夢境牽引的你,隨認知世界輪迴遷移,刹那變化的夢境性本虛幻,夢境中的你,隨夢所現本來虛妄,世界性幻,我本無生,幻不可得即空,無生亦不可思議。世界唯心所現,生死唯識所變,過去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世界生滅生死輪迴中,諸心不可得即空如來藏。
夢中人即是夢境,夢境消散本無夢中人,自我與世界,性自清淨,夢境虛幻,虛幻有相而無體,無體乃不可說,夢境非實有,本性不可得;夢境非非有,雖然性空不可得,然而確有夢境,故夢境性為幻,幻不可得即空,並非夢相熄滅後,有一個空性可得,空與非空皆不可說,不可取,不可得,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,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,是空不空如來藏。
2017年5月2日 01:36
不要去考驗人性,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,所以要心存理解寬容。
不要去相信人性,人性不配被絕對信任,所以心靈要學會獨立。
去信賴真理攜載之義,滄海桑田日月更迭,眾生輪迴不休,真義從未改變,唯有依止不變的,方能熄滅變易的。
變易相續中,那不隨生滅動搖的,就是真理在輪迴中,層層層層離捨放棄的,赤裸湛然的坦蕩。
去依賴內心深處,那安詳凝定信仰中,脫落一切的清醒,清醒心中,本來沒有生死自我,慾望與恐懼。
如同鏡子映照萬物,鏡中明亮無瑕,本來沒有萬物倒影,也不隨倒影的影相,改變了鏡子明晰純澈的性質。
去絕對依止於,心靈深處那無雜寧靜,知曉一切,卻不被任何了知改變的清醒。
絕對安住於心靈本體中,那曉了一切的清醒,久而久之,心靈覺受熟悉了清醒,清醒熄滅了覺受,消融了覺知。
熟悉的心靈體驗,與清醒明了的覺知熄滅時,你就跨越了生死輪迴,過去未來,十方三世,如同夢境消散。
夢境熄滅時,卻沒有一個甦醒的人,覺與所覺,皆不可得,身心熄滅的當下,不可思議,不可言說,寂然無生,明照十方。
覺者,只是不迷,覺本心者,為覺者。
2017年5月2日 05:34
養浩然之正氣,法古今之聖賢。
2017年5月3日 15:01
問:修行中最大的過失是什麼?
答:認為自我與世界是實有,心靈被實有的認知概念,以及被覺受實有的體驗所凝固,心色相續,分別引心,就是生死輪迴。
夏日炎炎,地表溫度達到70度,空氣猶如著火一般炙熱,你待在空調房內,室溫只有25度,舒適宜人,在空調房內,你幾天都沒有出門,完全忘記了室外的炎熱。
突然有一件事情你必須出門處理,於是你匆匆出門,一踏出房間,熱浪撲面而來,瞬間你感受到了窒息的焦灼。
內心覺受,取捨肉體六根信息的反饋,形成了對外界環境的條件反射,心靈體驗到了炙熱,心靈對炙熱的覺受形成了分別,調動意識形成確認——哎呀,今天可真熱啊,我得回去帶一瓶水,戴上墨鏡,趕緊辦完事快點回家。
注意!意識做出對環境的分別,形成了炙熱的概念,進而形成帶瓶水、戴墨鏡的思想邏輯,是基於心靈覺受,對肉體六根信息的取捨,意識僅僅是心靈,落實覺受體驗的工具。
頭腦服務於心靈,心靈願望才是主宰意識,推動思維的主宰者。
辦完事後,你急匆匆回到涼爽的家中,洗完澡繼續你舒適的體驗。
第二天中午,正是驕陽似火,烈日當空,你接到電話,有急事需要出門辦理。
出門前,你想起昨天室外炙熱溫度的灼烤,於是提前帶上墨鏡、礦泉水,然後才出門。
此刻促使你戴墨鏡、拿礦泉水的動機,並不源自於意識,而是源自於昨天體驗溫度的心靈覺受,形成的體驗感受與意識概念的記憶,如果你的心靈習慣了空調房的溫度,舒緩的覺受遺忘了室外炙熱的灼烤體驗,你的意識依舊想不起來要戴著墨鏡出門。
所以說,決定我們意識形成概念、組合成思維,形成系統思想的原動力,不源於我們的自我意識,而是源自於心靈對肉體六根的覺受取捨。
心靈覺受,對肉體六根信息的體驗取捨,形成意識概念與心靈經驗的聚合。
概念與經驗聚合形成感受,感受凝固了心靈覺受,凝固的覺受形成了內觸境界。
境界蒙蔽覺受深處的,那清醒而明了一切的覺知,感受牽引覺知,在境界中做出細膩而永無休止的分辨,而呈現出我們的意識流,心識體驗、情緒感知,以及我們的言談舉止、喜怒哀樂、見聞覺知,清醒明晰的心識分別,被覺受感受凝固,被見聞覺知牽引,被喜怒哀樂渲染,對六根、六塵、六識的認同、確認,而形成了——確認存在,認同世界名相的——「自我」,以及——由自我確認、認可、感受、分析到的——「世界」。
因此,你所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想到的、觸到的、聞到的、嚐到的——世界,根本的真相,是你的心靈,取捨六根信息,而被六根色塵凝固、牽引、扭曲,幻現出來的業境。
我們看到的世界,猶如深夜湖水倒映的月亮,有相而無體,你看世界似乎實有,卻無法將任何所謂實有的物質,以及名相留住,世界不過是眾生累世業力形成的,因果相續聚合,由我們內心的覺受,自我意識的相續,形成的凝固境界體驗,將外界的業力因果,固化成為某一種名相,這種名相源於心靈體驗與意識概念,意識被概念牽引,覺受被體驗牽引,相續輪轉形成了內在境界。
內境流轉推動心靈形成願望,願望推動意識分別,形成概念思維,思維形成記憶,記憶凝聚體驗形成心識經驗,經驗又推動心靈體驗,體驗又推動大腦意識,如此相互交織,心意相續,而有了記憶炎熱溫度的你,以及你在沒有出門之前就戴上墨鏡進行防曬保護的,自我意識延續。
室外的高溫,體驗高溫的你,以及因對高溫的體驗記憶,而做出戴墨鏡的思想決定,全部源自於你心靈深處,那明了一切,自由而無所掛礙的,清醒覺知。
是覺知的清醒,被清醒的分辨,所沾染所帶動,而形成了心靈細膩的覺受。
清醒,對清醒的分別,錯覺了無所分辨的清醒,錯覺形成了存在,存在就是空間。
存在的錯覺,反過來認知存在,對存在的認知就是覺受,覺受牽引存在,形成存在的移位,空間搖曳,就有了存在感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空間存在的移動、衍生、波動、震盪,就是時間,時間是空間的移位,空間是構成時間的基準。
時空,只是心靈深處,那自由圓滿,湛然純淨,無生無滅,無來無去的清醒明照中,一念錯覺的延伸。
空生大覺中,如海一漚發,有漏微塵國,皆依空所生。漚滅空本無,況復諸三有?歸元性無二,方便有多門。——《楞嚴經》
何為三有?過去有,現在有,未來有,即時間與空間,微塵國土,指的是無量時空中,業力因緣構成的世界。
我們活在心靈迷失在自我分辨的夢境中,猶如在湖邊觀望水中波瀾,錯認為水中倒影是真實的自己,錯覺被水波牽引,遺失了清醒無錯覺的圓滿湛然,因為貪戀水中的倒影,錯覺隨著水波蕩漾起來的,各種不同的倒影影像,分別而沉迷其中,隨水波塑造的不同影像,感受福禍榮辱,取捨喜怒哀樂,幻夢中體驗命運沉浮,迷失中覺受著恩怨情仇,顛倒中上演著悲歡離合,愚昧中感慨命運的跌宕起伏。
僅僅是一場夢而已。
可悲的是,這場夢幾乎無人可以醒來。
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一種深深的,隱隱約約的感悟——我是誰?來自何方?去往何處?在心靈深層的意識中,似乎一直在尋找生命方向?冥冥之中,似乎一直在等待指引心靈的啟示?
那是你的靈魂,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,在苦苦等待解脫的真理,猶如沉淪在黑暗深處,億萬劫的眼睛,苦苦地期盼光明。唯有光明可以熄滅黑暗,唯有真理可以停止輪迴。
《楞伽經》說過兩句話——自心現量,自證聖智。
《圓覺經》說過兩句話——知幻即離,離幻即覺。
《楞嚴經》說過兩句話——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。
《金剛經》記載了這句話—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若見諸相非相,則見如來。
2017年5月6日 12:39
心隨欲牽,欲成心體,幻凝成境,境轉心迷,煩苦輪迴,你就是人。
心覺欲幻,幻滅心覺,晴明朗寂,境中無住,自在妙樂,你就是神。
慾望熄滅則煩惱盡,分別熄滅則生死幻,取捨熄滅則諸法消,妄心熄滅即涅槃。
在人心無取,於妙覺無掛,隨諸境無染,心境皆落,不思議,不可說,無所得,本來圓滿是覺者。
2017年5月8日 04:58
2017年5月8日,猶如夏日清晨,旭日尚未昇空,天空卻已明亮。
本覺性光,由身心自內而外,呈現晴明璀璨;明空覺性透過心識,滲透覺受,熄滅體驗的困頓,與思慮之陰影。
意識思維,猶如晴空中濛濛細雨,雨露紛飛中,光明不增不減。
情緒感受,猶如晴空中浮雲流彩,雲聚合散滅,虛空寂朗圓明。
睜眼閉眼,身心內在,晴明光耀沒有絲毫損減。
醒著睡著,心靈覺照,覺照晴朗沒有絲毫倦怠。
意識思維健全,在思維相續,意識分別中,明晰無掛思慮,猶如虛空不留雲霞。
慾望感受完備,在覺受體驗,情慾感知中,純覺無染感知,猶如光在水中,不動不搖。
心識,覺受,體驗,思慮,意識,慾望,感受,見聞覺知,思維記憶,自我與肉體,在滲透身心的,覺性純明普照中,猶如衣服般脫落。
寂照圓覺中,覺性本無生滅,一切生滅在覺性中熄滅,明晰原本無生。
赤裸安詳中,無掛是自由,覺受消融於無染,性空即妙覺,不辨是解脫。
2017年5月8日 05:40
神靈以究竟真理,在眾生心中呈現那,驅散恐懼黑暗與貪婪陰霾的法性光明。
而覺者是光明之中,無掛光芒的明性,是法性之中,熄滅法性的寂照。
神靈只是覺者一瞥所現,真理只是覺者迷失的錯覺。
錯覺熄滅,諸法性空,無所得故圓滿;身心如幻,離幻即覺,不可得是究竟。
2017年5月11日 04:14
心靈中境界,決定著生命的質量。
在你尚未斷開生死輪迴前,煩惱相續確實是心靈的常態。
自我意識,是心靈對六根信息取捨,所呈現的心識確定與覺受凝固。
如果失去自我覺察,我們就無法在累世相續的業障洪流中,自我覺醒心性本來。
如何覺察心靈與自我虛妄不實的性質?
對比的方法,是最有效的。
笑比哭好,平靜比憤怒好,寬恕比仇恨好,施捨比吝嗇好,健康比疾病好,安詳比恐懼好,大愛比敵對好。
舒緩比焦慮好,寬容比狹隘好,理解比猜忌好,真實比虛偽好,接納比拒絕好,慷慨比小氣好,凝定比渙散好。
我們或許無法通過人為的努力,去根本性改變現實生活中的,物質生活條件現狀。
因為今生今世的命運沉浮,見聞覺知乃至宇宙世界,皆是前世業緣,輪迴相續呈現因緣,一飲一啄皆是前定。
可是我們卻可以自主性地改變,我們此刻內心境界的選擇。
心靈對生命的理解改變了,心靈未來的朝向就改變了。
心靈的朝向改變了,前進道路上,面對現實環境的心靈標準就改變了。
標準改變了,內心境界就改變了,境界改變了,外界現實世界帶給心靈覺受的體驗也就改變了。
身或貧賤,心恆富足;身或囹圄,心靈自由;身雖殘疾,心健神康;身漸衰老,心境青春。
你能在現實生活中,改變內心深處,曾經固守的某一種境界,轉悲為樂,棄惡從善,
就可以轉化內心深處,心靈固有固守的,其他所有一切覺受體驗境界。
境界能夠被轉化,體驗能夠被轉化,概念能夠被代替,思維能夠被改變,
就證明你所謂的自我、身心思維、身語意都是不真實的,因為真實的不會被改變,
能夠被改變的皆不真實。
在內心境界的改變中,覺察能改變的境界,以及承受境界的自己。
在身語意、心識深處,那見一切善惡境界的明晰清醒中,本來無有自我境界,以及因緣世界。
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。
覺性純明,諸法唯心所現,覺諸幻心,不即不離,幻滅覺空,寂照十方,普覺三世。
善分別諸法,居第一義而不動。
轉變,為成就;覺醒,是解脫。
2017年5月15日 06:48
攢錢不如攢福德。
一場重大疾病,或者天災人禍,就可以令你傾家蕩產,一生積蓄頃刻間化為烏有。
而行善修行積累的福報功德,卻可以在災難臨頭時,化險為夷平安度過。
物質財富終有消耗殆盡的時候,臨死前,我們兩手空空,赤條條離開這個世界。
而福報功德種植在心靈中,神識蘊藏的溫暖與大愛,如影相隨,托起我們的靈魂,往生佛國淨土,入住榮耀天堂。
如何積攢福報?寬恕內心的怨敵,是最大的福報;行善而無求回報,是福報恆昌之源。
潔身自好,自淨其意,弘揚真理,令眾生同渡生死大海,是充滿三千大千世界都無法涵蓋的功德。
2017年5月15日 14:21
問:你的師承在哪裡?你有沒有皈依證?你受戒了嗎?沒有受戒者就不能講法,沒有師承者絕非佛弟子!
答:六祖慧能大師,曾為人打柴為生,有一日在街市上聽聞一句經——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從而見性明心,從他聽聞經義,到他傳承五祖弘忍衣缽袈裟,期間只用了八個月時間。
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」
六祖慧能大師,作這首偈子時,身份是白衣,未曾皈依,未曾剃度出家,沒有師父傳承,請問,是哪位上師為他開啟了覺悟智慧,令他覺悟成佛?
覺悟前他的導師是誰?慧能大師的皈依證誰給辦理的?有居委會的證明嗎?有佛教協會的度牒嗎?一個沒有度牒身份的居士,有何資格去傳承五祖弘忍的禪宗第六代導師的身份?一個未曾剃度出家的凡夫,有何資格,有何身份去宣說佛法大義?
釋迦牟尼佛,在菩提樹下覺悟本性後,曾想攝受大迦葉為弟子,當時的大迦葉是外道拜火教的首領,對釋尊心生輕慢,認為釋尊沒有正統傳承身份,屬於自我覺悟的小修行人,一再拒絕釋尊的教法,後來釋尊為他展現諸種神通,折服大迦葉,方才拜釋尊為師,請問,是哪一位上師為釋尊剃度出家的?釋尊是依據哪一位上師覺悟成佛的?
何為出家?覺悟自心,了脫生死,證無生無滅自性,是為出生死家,絕非剃光頭是為出家!
何為皈依?皈依自性如來,是名皈依佛;皈依清淨心,是名皈依僧;皈依究竟真理,是名皈依法!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——《六祖壇經》
以世俗師承名相,作為衡量真理標準的人,是絕對的魔王子孫,以受戒形式作為覺悟標準的人,絕對是地獄惡鬼,以僧人相貌作為真理的人,是真正破壞佛法的妖魔,《金剛經》云: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以凡夫心度如來智,以不了義經,壞佛究竟法義,此種人是如來在《涅槃經》中預言的:末法時期,有魔王子孫,穿我袈裟,破佛律儀,壞佛法義,猶如獅子身上蟲,卻食獅子身上肉,真正是亂法魔鬼出世。
佛在《大般涅槃經》中,曾經明確地說,末世眾生若求解脫者,「依法不依人,依義不依語,依智不依識,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。」
有魔鬼混入佛教,並不代表僧侶都被魔鬼矇騙,佛教中絕大部分法師,是一心渴望真理,用靈魂生命供養如來究竟法義的真行者,六祖慧能大師受得五祖弘忍大師衣缽後,為躲避佛教中惡僧追殺,歸隱山林十六年,當年追殺慧能大師的佛教惡僧,就是以你同樣的藉口,以慧能大師未曾受戒,沒有出家,所以不可能獲得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,去理所應當地追殺慧能大師,導致慧能大師躲避在獵人的隊伍中十六年,隱忍避難,即使這樣都沒有逃脫佛教惡僧們,放火燒山追殺慧能大師,慧能大師躲入巨石內,才倖免於難。
慧能大師隱忍十六年後,離開獵人的隊伍,下山去了廣州法性寺,正好趕上法性寺方丈在宣說《涅槃經》,座下有兩位僧人,看到風吹幡動,而起爭執,一僧說:是風動,一僧說:是幡動,二人爭執不下,慧能大師在旁答曰:非幡動,非風動,是仁者的心在動。
一言既出,語驚四座,講法的方丈住持,親下法壇,恭敬邀請慧能大師上座講法,與慧能大師探討佛法大義,慧能大師不拘於佛經文字,深入淺出宣說佛義,令眾僧耳目一新,方丈感歎道:與仁者比起來,我所掌握的佛經義理,猶如地上的磚瓦土塊一樣,毫無價值,而仁者所說佛義,猶如珍珠美玉一般,珍貴稀有。
法性寺的方丈,沒有因為慧能大師身穿俗衣現凡夫相而拒絕慧能大師講法。
法性寺的方丈,並未求證慧能大師的師承,在沒有師承證據的情況下,與大師探討佛義佛法,以法義辨別智慧真偽,以證量分辨修行境界。
在法性寺講法數月後,慧能大師才正式剃度出家,請問,未剃度出家前,慧能大師所講的是否是佛法?
若身穿僧袍才能說法,那麼釋迦牟尼佛,就不應該聽聞羅刹鬼所說的四句偈子——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,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
若只有出家人才有資格講法,就不會有禪宗寶典——《維摩詰經》,而佛經中明文記載,佛前十大弟子,見到維摩詰居士,都畢恭畢敬,深知自己的修證智慧,遠遠不及大居士,何為居士?安居於本心寧靜,觀自性如來安詳,身居鬧市,心無染垢,是為居士!
如果沒有正統佛教身份傳承,就絕非佛弟子,所講法義絕非佛法,那麼,釋迦牟尼佛過去世,向外道婆羅門求法,為求解脫,為聽聞究竟真理,釋尊在身上剜肉,掏出一千個洞,注滿油脂點燃一千盞燈,以此供養婆羅門的舉動,就是錯誤的,因為婆羅門沒有皈依證,因為婆羅門沒有正統的傳承身份,所以他所說的法義,就絕非佛法,既然不是佛法,釋尊為何要求法?
你以為佛法是什麼?是帶著光環,身披彩霞的萬丈光芒嗎?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寶典嗎?否也!佛法是覺悟本心的道路,一切能夠令眾生覺悟本心虛幻的方法,都可以稱之為佛法,就如《維摩詰經》中所說,有的佛國淨土,是以音樂令眾生覺悟,有的世界是以光線變化覺悟眾生,有的世界是以建築,亭臺樓閣覺悟眾生,而香積國的如來,以香米的美味,令眾生覺悟。
故而法無定法,依心所現,唯識所變。
心空法滅,不可說,無所得,法法性空,諸法皆名佛法。
身心如幻,無所掛,無所住,心心清淨,眾生心皆是佛心。
居士,是佛性隨順眾生,所現方便度化之義,並非是一張皈依證,以一張皈依證,去衡量維摩詰是否是大菩薩?你太可樂了。
如你所說,沒有師承者,就絕對不是佛弟子?請問,何為師承?佛經中如來言,末法之時,有經典處即為有佛,《楞伽經》云,依法明心,自覺聖智者是如來,覺自心佛性,是名佛法傳承。慧能大師臨終前,弟子問,大師,您的衣缽何人得到了?慧能大師回答,明悟自心佛性者得之!可見,佛法傳承者,在於心,而非在於形;若不明本心,身穿袈裟也是凡夫,覺了自心,白衣也是佛。
達摩言:若不見性,說得十二部經教,盡是魔說。
若欲覓佛,須是見性,見性即是佛。若不見性,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。念佛得因果,誦經得聰明,持戒得升天,布施得福報,覓佛終不得也。若自己不明了,須參善知識,了卻生死根本。若不見性,即不名善知識。若不如此,縱說得十二部經,亦不免生死輪迴,三界受苦,無出期時。昔有善星比丘,誦得十二部經,猶自不免輪迴,緣為不見性。善星既如此,今時人講得三五本經論以為佛法者,愚人也。
何為法?明心之路也!明心見性則法我皆空,性空無住是名法相,心無所依是為依法不依人!
達摩祖師言:然即佛性自有,若不因師,終不明了。不因師悟者,萬中稀有。
若自己以緣會合,得聖人意,即不用參善知識。此即是生而知之,勝學也。
——摘自《達摩大師血脈論》
故而,你以世俗師承名相,毀滅佛法精義,是名出佛身血,盼其速速懺悔!
《圓覺經》中,如來曾言:「善男子,末世眾生將發大心,求善知識欲修行者,當求一切正知見人——心不住相,不著聲聞、緣覺境界;雖現塵勞,心恆清淨;示有諸過,讚歎梵行,不令眾生入不律儀——求如是人,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末世眾生見如是人,應當供養,不惜身命。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淨,乃至示現種種過患,心無憍慢,況復摶財妻子眷屬?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,即能究竟成就正覺,心華發明,照十方刹。」
如來教法中,何曾有過依僧人身份形象,去傳承佛法大義?
只因佛義唯有智知,不依相見,自證聖智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
再問,何為受戒?身在紅塵,心離諸相,不取一相,是為受戒!圓覺自性,非性性有,循諸性起,無取無證;心隨相轉,相牽心迷,即使你腦門上燙了九九八十一個戒疤,依舊是凡夫,達摩祖師言:見性者,白衣亦是佛,不見性者,身穿僧袍亦是凡夫,若以僧袍相、凡夫相,來衡量佛性真偽,是名毀僧謗佛,盼其速速懺悔!
2017年5月17日 06:41
我們必須在天黑前翻越高山。
這座山名曰「生死劫」,山中鷹澗龍潭,壁立萬仞,毒蟲猛獸,危機四伏。
我們的家園在高山那邊。
億萬劫來,此山擋住了無數無量億眾生,能夠翻越高山,抵達自性家園者寥寥無幾。
我們要趕在太陽落山前,翻越生死高山,否則,黑夜進山就意味著,永無出山的可能。
陽光寓意著生命,黑夜寓意著死亡。
如果不能在活著的時候,讓心靈能控制意識,以心靈調攝情緒,去跨越業障構成的無明高山。
死後,無法控制的情慾體驗,會由散亂的心識意業牽引,將我們心靈原本的純明,迷失在,黑暗絕望的生死荒野中。
有的人,晨曦初現就匆匆上路,依據釋迦牟尼覺者留下來的過山地圖,專注前行穿越生死劫,明心見性,即身成佛。
有的人,在正午驕陽似火中,放棄手邊雜事輕裝上路,依據曾經穿越深山的嚮導指引,萬死不辭歷經艱辛,終獲解脫。
有的人,渾渾噩噩癡迷到黃昏,這才想起要翻山越嶺的時期,趕到山腳下黑夜降臨,只有住進天道客棧歇息,以待明早趕路。
而絕大部分人,根本不想翻越高山,深山對於他們,是無法了解的迷信,死亡是不可能被抗拒的事實,所以自暴自棄、流浪生死。
即使億萬劫中,偶然出現幾位,立志一生穿越生死高山的勇士,也將在翻山旅途中,經歷無數誘惑,無盡恐懼煎熬的考驗。
山中猛獸,是你的憤怒;毒蛇,是你的妒忌;爛屍林,是你的色慾;吞噬生命的鮮豔花朵,是你的親情;熊熊烈火,是你的權力慾;亂你心智的美景,是你的癡迷。
有毒的香風,是你的虛榮心;在陡峭的山路上,無時無刻不在羈絆你的腳步,使你隨時會墮落懸崖的,是內心強大的自我。
或許你拿著的地圖,是一張標注錯誤的,將你引領向無間暗獄的邪圖;或許為你帶路的善良嚮導,本質卻是劫財害命的黑店主。
無數種你可以預見,或者不可預見的誘惑、災難、陷阱,時時刻刻陪伴著你,在絕望中,支撐你靈魂與希望的,唯有純淨的信仰。
信仰的純淨,就是神靈的眷顧。
在人生苦難中,心靈歷練的過程,就是覺醒本性,翻越生死高山的旅程。
凡夫是懼怕死亡,卻無力抵禦死神的人。
修行者,是面對死亡、擁抱內心恐懼,以信仰穿越死亡黑暗的人。
神靈,是純粹的信仰,擊碎了內心自我枷鎖;心靈純粹光明,穿破了自我癡迷的恐懼,心光無雜純明純澈,如太陽普照十方。
無分別的慈悲包容,無差異的接納寬恕,愛與奉獻呈現神靈純粹的榮耀,犧牲生命一切保護眾生,這是你的心原本的樣子。
神是融化地獄寒冰的溫暖,神能摧滅絕望暗獄的苦痛,神照耀十方三世,截斷無始劫生死暗流,神是純明之心,神是璀璨之光,神是宇宙中,唯一的永恆。
神的威名,叫做愛。
神靈,以愛的溫暖、平等、無私、寬恕、接納,展現造物主無所不能的存在。
覺者,是純明心靈中,離生滅取捨的無生。
在生死輪迴中,無生無滅,在愛恨情仇中,落落清淨,在純明大愛中,無掛無礙。
在光明璀璨中,無來無去,在極深暗獄中,圓明普照,在無間地獄中,安詳自在。
方便為究竟,煩惱即菩提。
我們要翻越高山,因為我們的家園在那邊。
仔細甄別你手中的地圖,跟緊你的嚮導,攢足你的福報資糧,以純粹的信仰,作為照耀恐懼的火把,以飛蛾撲火的捨身,去切實履行釋迦牟尼佛的法義,以絕對堅定的信仰,一步步踏上征服自我貪婪,粉碎自我傲慢的征途。
當純粹堅定的信仰,粉碎了內心自我的高山,貪慾陰霾消散時,覺性神靈,將在內心深處虛空中,遍滿那聖潔、平等、安詳、美好的榮光。
翻越高山時你會發現,生與死,過去與未來,只在你指尖;蒼穹宇宙,微塵國土,時間空間,宇宙萬物,不過是你,一瞥所現。
2017年5月17日 13:01
不要讓自我意識欺騙了心靈覺知。
不要被自我體驗凝固了心靈覺受。
讓心靈處於忘我的,舒緩寧靜中。
在清醒的安詳中,覺醒生命愉悅的圓滿。
2017年5月18日 10:04
我都忘記了,五月十八日是自己的生日,到了中午打開微博一看,有如此多的好友送上了祝福,說實在的,生日是給十八歲之前的孩子,以及天下受難的母親們過的,到了四十歲後,過生日就失去了,紀念成長的意義了。
所以我想刪除這段微博,結果找來找去,沒有刪除微博的提示,這是新浪微博自動生成的信息,個人刪不掉。
家長給十八歲之前的孩子們過生日,是祝賀新生命一天天茁壯成長,隨著年齡的增長,也同時增長了知識,學識,道德,理智,以及責任心,孩子的長成,意味著有了為家庭挑起重擔,為建設社會添磚加瓦的頂樑柱。
而孩子的誕生,又意味著母親的受難,在世界上每個人過生日時,我們最應該感恩,送上祝福的人,應該是生育我們,養育我們,慈愛我們的母親們,感恩母親將我們的生命帶到了人間,感恩母親養育我們,教會我們什麼是無私的付出,什麼是純粹的愛。
祝普天下母親,健康長壽,笑口常開。
2017年5月19日 02:11
以你的智商,去分析世界,你覺察到意識即錯覺。
以心靈安詳,去觀察自我,你會發現自我是恐懼。
2017年5月22日 16:48
離念,心即安詳。
離慾,心則純明。
純明心,本無慾惑,純明十方是普照。
安詳心,本無分辨,三世一瞬是當下。
2017年5月22日 22:25
什麼都不做的心,清醒就是自由。
不受感知割裂的心,幻滅就是圓滿。
2017年5月28日 04:04
內察自省為修,心不隨惡是行。
心覺諸幻為清,明晰離幻為淨。
心融無生為定,隨緣無滅乃慧。
2017年5月28日 14:47
失望,代表你有期許,期望,代表你有恐懼。
安靜地,觀察你的內心。
希望與恐懼,不過是你的心中,浮現的現象。
而現象,不過是,心靈觀察到了自己。
2017年5月28日 14:49
只要你的心,與究竟法義同在。
只要你的靈魂,與純淨信仰同在。
神靈,必定與你同在。
單純直接的虔誠中,諸佛的加持未曾停息。
2017年5月28日 15:12
心靈,只是覺性中,一抹煙塵。
覺性中,本無心之分別,靈之取捨。
猶如明媚陽光中,無法隱藏一絲黑暗。
離辨,即真實。
2017年5月28日 15:16
世上唯有修行好。
死亡前,你會理解這句話。
因為,只有修行,可以跨越死亡。
其餘的一切,毫無意義,幻夢一場。
2017年5月30日 01:08
不經意間,心靈深處的清醒明了,能夠看到肉體自我的形象,覺察到意識思維活動,以及心理情感的,就是你的覺性。
覺性,是你身心中,離作意的明晰,是無所求的安詳,是無差別的接納,是無拒絕的擁抱,是性平等的自由,是離分辨的清醒。
覺性被心靈體驗蒙蔽,體驗塑造覺性形成覺知,覺知被意識鐐銬後,思維牽引覺知,取捨肉體感知而成自我。
自我體驗與心靈結合,覺性依感官取捨外界信息,被肉體侷限的心靈覺知,幻現出對心靈存在的記憶與想像,就是世界。
認識世界的心靈,隨著認知而呈現出,認知世界的覺知,以及被認知凝固的心靈體驗,體驗與認知結合,就是人類。
陷入心靈體驗的覺性,被意識概念塑造出,種種覺受體驗的境界。
境界就是心靈覺知,對心靈覺受的記憶。
覺知分辨覺受,而有存在,存在就是空間。
對存在的認知,就是心靈覺受的刹那變易。
變易就是空間移動,空間移動就生出,時間的過去與未來。
對存在的認知就是過去,認知的延續就是未來。
過去與未來,本質是心靈對心靈自己的認知。
分辨而生空間存在,因空間而有過去未來的時間,因時空交融而生世界萬物。
故而佛經說:迷妄有虛空,依空立世界,想澄成國土,知覺乃眾生。
時空,是心靈錯認心靈,產生的虛妄境界,境界中心靈對自我的認知,而有心靈覺知,以及覺受的延續。
覺知被覺受塑造,成為靈魂。
靈魂牽引覺受體驗,形成世界。
靈魂與世界,相互作用互相牽引,願望與體驗相續輪迴,業力感受構成了境界。
境界中,心靈願望的清淨程度,劃分出覺性由心所現,在心靈沉醉中,展現覺性光明純度的,三界六道生死輪迴夢境。
故而佛說: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。
絕對沒有離開心靈,而呈現出的,生與死,富與貧,貴與賤,美與醜,因與果,天堂與地獄,神靈與魔鬼,真理與邪惡。
萬物都是心靈所作,世界一切都是現象,而一切現象本質,都是在心靈覺性中上演的,覺知分辨牽引覺受,而成的因果緣起境界。
故而觀自在菩薩說: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
故而佛說: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則見如來。
2017年5月30日 01:34
你害怕疾病嗎?
同樣是生病,感冒你不會害怕,因為有絕對的醫療手段,可以治療感冒。
可是愛滋病就會讓你,聞之色變,驚恐萬狀,因為目前世界上,還沒有可以徹底治癒愛滋病的方法,所以患病等同於死亡。
因此,你真正害怕的,不是患病本身的痛苦,而是疾病無法治癒的絕望。
疾病的痛苦本身並不能令人絕望,令人絕望的,是找不到治癒的道路,看不到康復的希望。
你害怕死亡嗎?
同生病一樣的道理,如果死亡能夠被治癒,你將不會恐懼死亡。
我們為何會恐懼死亡?因為我們目前的科技手段,對於死亡後,生命經歷的一切,都一無所知。
因為無知,所以恐懼。
可是,佛陀在2600年前,就已經系統地,完整地,清晰地,明確地,告訴了人類,死亡的全過程。
告知人類,生命在死亡的過程中,將要經歷什麼,以及經歷死亡後,你不滅的靈魂,將會去哪裡。
因此,死亡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,我們在臨死的時候,都不知道,死亡這種疾病,是可以被佛法治癒的。
死亡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,我們在活著的時候,迷失了心靈回家的道路。
如果,在我們活著的時候,心靈依據佛法,覺醒了心靈原本的樣子。
那麼,在我們肉體死亡的時候,將是宇宙深處,那無限偉岸,無限廣袤,無際璀璨榮光的諸佛,迎接你回歸永恆佛土的榮耀。
2017年5月31日 10:58
尋找到內心深處,那凝聚的專注力。
專注力中,本來脫離思維與情緒。
一切感知將在此處融化,猶如黑暗消散於光明。
沒有語言可以形容祂,祂只是本來的自由。
沒有意識可以分辨祂,祂是純然完整,不可分割。
沒有體驗可以覺受祂,祂是未曾發生的圓滿。
祂在你的心中,心靈卻是,蒙在祂純粹之上的,一縷疑惑。
徹底放鬆在這裡,安詳的寧靜中,心靈與頭腦,只是一件疲倦的塵衣,爽利地脫下。
專注的凝定中,清醒會浮現。
清醒中,安詳無法阻礙的明晰,脫落了清醒凝定的鐐銬。
那時間與空間,無法觸及的空性,無生是極樂莊嚴。
本自解脫中,你將遭遇諸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