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慾望凝固了認知,而形成了體驗。

體驗推動意識,形成對體驗的確認。

 

確認體驗是何種狀態的意識,與,體驗中由認知凝固的感受。

意識與感受對沖,相融,循環,形成了明確的人格「自我」。

 

自我認知,源自於人生記憶。

人格體驗,源自於生命體驗。

 

比如說:「我」人格中的內涵,喜歡吃辣,喜歡寒冷,喜歡黑色,喜歡科技。

 

那麼,對科技的喜歡,對黑色的鍾愛,對寒冷的感受,對辣味的執著。

這些心識對名相的體驗感受,就塑造心識認知。

推動意識形成了,心靈認知對具體名相,予以深刻固化的「慣性記憶」。

看到黑色,「我」就安心;聞到辣味,「我」就歡喜;感受寒冷,「我」就愉悅。

 

體驗中的慣性記憶,形成感受的波動,波動牽引意識。

在基於「記憶慣性」體驗基準上,意識,對世界事物進行對比分析。

特定的慣性體驗認知,與,頭腦意識思維相續,形成了心意「境界」。

心靈「境界」的具體狀態,就是我們所說的「人格」。

 

比如說,有人樂觀,有人悲觀,有人慷慨,有人狹隘。

就好像,有人善良,有人歹毒,有人單純,有人複雜。

各式各樣的人格,無非是,各式各樣的內心「境界」。

是心靈境界的不同,從而塑造出不同的內心認知。

認知推動著意識,表現出不同性格的「人格」自我。

 

人格之內,因體驗的記憶慣性,而有「自我」認知的境界。

因呈現不同境界的慣性體驗,而,升起認知境界的主觀意圖。

主觀意願,就是「我執識」,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自我「意識」。

 

內心境界,是形成特定「人格狀態」的基礎環境。

自我意識,是形成人格「自我感受」的核心因素。

 

「自我意識」與「人格狀態」融合。

就體現出現實生活中,一具具鮮活靈動的「人體」。

就表現出人生場景中,一個個性格鮮明的「人格」。

 

在自我的「心意境界」中,心靈狀態,並不是時時刻刻都處於清醒。

人類頭腦意識,在「無意識」的狀態下,經常處於雜念紛飛的狀態。

去追溯,浮想聯翩,雜念紛飛的根源。

就是心靈感受推動大腦,於「無意識」的散漫狀態中。

頭腦內呈現出,習氣推動記憶「碎片」呈現出的「雜念」。

頭腦意識根本上,是心靈「認知與感受」的具體表達。

 

每當修行者,經歷六天一次的輪迴。

當天堂聖潔的光明在細胞深處甦醒。

甦醒的光明,本身具有無限的「意識」。

光明本身蘊含著無限無邊的清澈穿透力。

猶如太陽光璀璨普照身心內的微塵宇宙。

 

在極致明亮無限浩瀚,卻溫和的強光普照之中。

人間的「我」,我的身心意識,我的心識認知,我的意識記憶。

我的感受情緒,我的體驗認知,我的習氣慣性,我的慾望經驗。

我的內心「人格」境界,我的人格「意識」,我的體驗慣性,我的習氣記憶。

 

統統灰飛煙滅,頃刻間蕩然無存。

天堂,無盡無邊無量無際,浩渺無垠的聖潔光明。

那才是,真正的,原始的,完整的,純「生命」的「我」。

 

原始完整,光明無限的「我」之內,徹底熄滅了「自己」的因素。

就好像,純淨清澈的光明之中,徹底,燒盡了陰影的「錯誤」。

 

那無限無拘束的「自由」,是亙古不變的生命「狂喜」。

那蘊含無窮生命的「聖愛」,是一切時空宇宙的誕生與終點。

「光」在宇宙「因素」之內,「光」在因素宇宙之外。

「光」超越了生與死的陰影,輪迴的迷夢無法再令我入眠。

 

持續一整天的,天堂聖光的狂喜極樂,幸福安寧的無限滿足後。

身心內,構成「思量心」的細膩習氣、無盡細念又開始相續聚合。

天堂靈性聖光被淺淺霧氣淹沒,聖光透過霧氣折射出三界神靈。

 

輪迴中的第一天,這具身心內,是生命永恆天堂,徹底消融人類因素。

輪迴中的第二天,這具身心內,細膩的習氣經驗,開始聚合形成境界。

輪迴中的第三天,身心微觀中,細膩習氣折射聖光,呈現三界高層神靈。

輪迴第四天,心識業障聚合,心意習氣開始相續,「自我意識」試圖復甦。

輪迴第五天,身心內在徹底黑暗,人格意識,成為了「真實」的,我自己。

 

輪迴第六天,在最濃厚最深邃的,緻密的黑暗中,天盡頭出現一抹輕柔光線。

隨著輕柔淺淡的,那一絲絲光線的推進。

天地交接的盡頭,開始呈現出「生命空間」。

光明是生命力的體現,隨光明推進的步驟,呈現出生命甦醒的過程。

光明就是生命力,生命力呈現出靈動具有智慧的「空間」。

光明靈動的智慧空間中,浮現出,充滿生命力的「時間生命」。

 

這是人類無法想像的,空間與時間,都具有「生命力」。

生命是永恆的,是不朽的,是鮮活的,是明媚的。

生命是激動的,是愉悅的,是光芒四射,是豐盈富足,是極樂幸福。

生命是光明的,是無限的,是原始的,是從未生滅的,是神聖安然。

 

隨著光明的迅猛推進,身心內的殘留黑暗迅速熄滅。

肉身細胞內的微塵宇宙,被靈性生命之光,由微觀到宏觀,從內到外照亮。

這具身體內的,自我意識與人格特質,在天堂神聖光輝中,又一次瓦解冰消。

 

當修行者,經歷六天一次的,天堂與人間的輪迴過程。

每一次輪迴後的第四天,人格的「我」都會感覺極度惶恐。

因為這具身心內,找不到構成「我」的,體驗慣性的記憶了。

 

什麼是「自我」?前面說過的:

 

由慾望凝固了認知,而形成了體驗。

體驗推動意識,形成對體驗的確認。

 

確認體驗是何種狀態的「意識」,與,體驗中由認知凝固的「感受」。

意識與感受對沖,相融,循環,形成了明確的人格「自我」。

人格自我「境界」中,對境界習氣的「覺察」,就是「自我意識」。

 

而在每次生命淨化過程中,

構成人格的慣性體驗習氣,都會被天堂聖光所消融燒盡。

就好像南極大陸的冰川,每隔六天就會暴曬在赤道的豔陽之下。

構成自我意識的思量心細念,在純生命的完整性中脫落。

如透明玻璃上沒有霧氣,每一粒雨滴落在玻璃上都清清楚楚,一滴不差。

 

當第四天,「思量心」的習氣聚合成認知。

心識認知推動大腦意識,形成自我人格。

當人的「自我」意識甦醒後,「意識」首先要做的事情,就是恢復自我的習氣習慣。

也就是找到,體驗記憶的心識慣性,形成的慾望習氣「感受」。

也就是說,人格必須在情感慾望、習氣性情的環境中,才具有「情志」。

若是失去了習氣慾望的因素,失去了七情六慾的「情志」。

單純的「自我意識」,是無法形成鮮明具體的「人格」的。

若心靈失去,七情六慾川流的慣性,人格就無法成立。

 

可是,那些構成具體執著心,具體七情六慾感受的「基準元素」。

也就是「思量心」之內的,累劫習氣與細念業塵,已被天堂聖光所燒融淨化。

因此,每次從天堂完整的生命光明,回歸到,由習氣業障構成的人格身心中。

「我」,都會「缺失」一部分,構成人格人性的業力元素。

處在這種,缺少「零配件」的,半成品人格狀態中。

「我」的心意內在,充滿了恐慌與疑慮。

所以,才需要不斷地寫文章,將內在的情況通過文字展現出來。

然後,與佛陀經典進行詳細比對,確定身心內狀態發展的步驟。

 

因為生命天堂中,是沒有思維意識的。

在光明中,絲毫的「分別」都無法存留。

 

因此靈性天堂,完全是以純生命,純光明,一體性存在。

天堂超越時空,光明熄滅了分別,以「永恆」生命存在。

 

修行者,在逐漸適應「純光明生命」天堂存在的狀態。

就需要,不斷地適應,人格消融、自我缺失的狀態。

 

目前可以肯定的是:

自我人格,並非真實存在。

生死人間,並非真實存在。

 

天堂聖光,是真實的、原始的、永恆的生命。

返回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