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7月2日 12:34
意識棄分別,認知離攀緣,覺知捨境界。
意識在大腦中,以思維呈現。
認知在心靈中,以明了呈現。
覺知在細胞中,以微妙呈現。
不要將意識當作自己,釋迦牟尼佛說:慎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。
意識只是你的自我感知,用來解答內心疑惑的工具,與你的眼睛一樣,僅僅是工具。
沒有內心願望的驅動,意識不會去主動地思維事情。
你的眼睛也是同樣。你內心不留意所看的事物,即便是眼睛看見了,你也是視而不見。
真正看到事物的,是你的心靈感知,或者說,你所看到的一切,都是你內心想看到的。
你所看到的一切,是你能夠看到的,是你的心靈體驗,看到了記憶概念。
你去學校門口接孩子,人潮洶湧人頭攢動,你一眼就可以從人海中,發現你的寶貝。
為何能從嘈雜人群中,一眼發現你的寶貝?因為你內心有在尋找他的願望。
如果你來學校之前,你愛人打電話說,他把孩子接走了,其實他堵車晚來了。
即便你的孩子走到你的身邊,你也不一定就認出他來。
因為你的內心已經確定,你兒子已經回家了,所以再看到同樣的人潮,
同樣是看,看的是同樣的場景,你內心的無視,導致你視而不見。
桌子上放著一瓶鹽,你本能地拿起鹽瓶,往飯裡面加鹽,你不懷疑這不是鹽。
因為你對於鹽的體驗,已經牽動你的意識,眼睛,形成了對於鹽的,習慣性認知。
看到鹽,你不認為它是其他東西。
倒進碗裡一嚐,發現味道是甜的,原來孩子調皮,把鹽瓶裡裝入了糖。
我們看到的世界,就類似於這瓶鹽,是你的心靈體驗,凝固了心靈認知。
認知被體驗凝固後,結合意識形成了,我們所看到的名相世界。
我們認為的看到,其實是內心所認可、所記憶、所熟知的投放。
我們認為世界,就是我們內心所認可、所熟知、所記憶的,桌子上的那瓶鹽。
其實世界這鹽瓶的裡面,裝的是糖,鹽只是你的心靈認為。
世界是鹽,只是你的心靈認知儲蓄的體驗,通過意識構造出,世界是鹽的名相。
世界只是你「以為」的世界,就好像桌子上,裝著糖的鹽瓶,是你「以為」的那瓶鹽。
因為一切現象,都是因緣和合而生,所有的物質現象,都在刹那間生滅相續之中。
你看不到的,不意味著不存在。恰恰相反,實相無法被你的,心靈認知與大腦意識所看得到。
意識在大腦中,認知在心靈中,覺知在細胞內。
意識與認知,都是覺知的投射,意識與認知,都是覺知在表達。
而覺知,在認知與意識中,卻是無所作意的,祂只是單純的清醒而已。
就好像空間承載一切,而一切都並非空間。
在我們肉體身心中,覺知只是心意相續中,透明的清澈,舒適的安詳。
只有修行者可以體證覺知,因為修行者的心,朝向身心內在,放棄心外世界。
向心內尋找,以心靈自檢,去覺察身心,在覺察中清醒。
在身心意識中,做觀察者,而不是參與者。
久而久之,觀察身心意識的,心靈專注力,
就不會被所觀察的,身心自我意識,所帶動所矇騙。
不被身心體驗、頭腦意識所帶動的,就是身心中透明的安詳,意識中單純的寂靜。
於是心靈,透過心靈體驗,透過頭腦意識,看到了心靈自己。
猶如鏡子的清澈,透過鏡子中的倒影,看到了清澈的明亮。
看與所看是一體,覺者就是所覺,所覺即是能覺。
在身心幻影中,覺知脫落境界,於境界與覺知中,復甦了離相的清淨。
離四相即如來,如來就是寂靜,寂靜就是如來。
覺知,滲透在我們肉體身心的,每一粒細胞中。
但是在禪修中,覺知永遠在後背,在脊椎上體現出來。
就好像,你的後背上有眼睛,可以清澈地觀察虛空萬物,可以清醒地遍照十方虛空。
就好像,你的脊椎才是呼吸的通道,脊椎中的寂靜,是覺性明晰的自由。
在明澈歡快的呼吸中,身心意識、自我感知,就好像粗糙的黑暗斑點,逐漸融化在脊椎中的,自由明晰中。
失去了頭腦意識的昏沉,失去了心靈認知的沉重,失去了覺知習氣的疲倦。
你不再是漂泊生死的凡夫,你不再是因緣福現的神靈,你不是被限制於存在的造物主。
你是清澈圓滿的自由,你是如如不動的當下,你是未曾生滅的覺醒。
你就是,不可說的本來。
2018年7月2日 12:36
寬恕,是行者依靠的護法。
清白,是守護靈魂的諸佛。
2018年7月3日 03:08
你可能不會相信。
你的頭腦意識,淺薄得猶如一張A4打印紙。
你可以在打印紙上,畫出3D立體圖像;可以在描繪的三維圖像中,無限延伸交錯的空間。
但是,無論紙上描繪出的,三維立體時空多麼複雜、多麼微妙、多麼細緻,
所描繪的時空圖像,永遠無法脫離這張打印紙的侷限。
因此,人類的思維是平面的。
基於對某個現象的認知,從而延伸出此現象的,過去未來、體貌形態,以至於現象的結構與性質。
對物質現象,抽象而系統的理解分析,衍生出哲學、思想、數學、文學,以及藝術。
將認知現象的思想,施加於物質實踐中,誕生了物理學、化學,以及種類繁多的科學技術。
人類覺得自己很偉大,偉大到我們發明了科學醫療,可以治癒疾病,對抗肌體衰老。
既然科技如此偉大,為何無法實現永生不死?
既然能借助科技產品,上天入地、橫跨海洋,為何無法突破宇宙時空,進入精微能量中,龐大宇宙世界?
因為這張A4紙的厚度,決定了人類意識的縱深性;因為這張A4紙的面積,決定了人類意識的廣闊度。
思維建立於意識,而意識建立在,對現象的分別概念之上。
也就是說,意識所能理解到的內容,是基於名相分別基礎上的延伸。
而物質名相本身是虛幻的,是各種因素聚合而成的,基於虛幻假像建立起來的意識思維,
所能理解探索到的世界,所發明的科學及思想,都只能浮在意識與物質現象,這一層極其淺薄的時空範圍內。
一張A4打印紙,漂浮在海洋壯闊的波瀾之中。
薄薄的紙,就是你的頭腦意識,紙張上記錄的,密密麻麻的數字符號,就是你的記憶概念。
紙張隨著海浪起伏漂流,為了解釋紙張為何有起伏,薄紙組合,其中的符號數字,形成了各種圖像,這就是你的思維。
海洋就是你的心靈感知,波浪起伏是感受,海洋中暗流是慾望,波濤洶湧是情緒。
你頭腦意識,所作出的任何判斷,基本的源動力,都來自於心靈感知的海洋。
一張紙,能解釋海洋的驚悚深度、廣袤無際、驚濤駭浪嗎?
人類的心靈感知中,蘊藏著神靈。
不是虛構的,或者比喻的,編造出的神靈,
而是真真切切,靈透純潔的生命。
心靈感知,是可以脫離大腦意識而存在的。
甚至於,心靈感知,在我們投身成為人體之前,就於宇宙微觀能量時空中存在。
我們人類的色身,只是心靈感知,在漫長的生命中所穿上的,無數衣服中的其中一件而已。
心靈感知就是大海,海水中每一滴水珠,就是習氣業力。
無數的水珠構成大海,而大海中不同密度的水珠,形成了大海中不同維度的時空場。
時空場與水滴,都是有靈性有意識的生命。
這種廣袤而靈透的意識體,相對於人類這張A4紙的意識而言,就是神靈。
承載感知海洋的,是體驗與認知的渾厚星球,體驗是大地土壤,認知是星球自轉公轉的引力。
大海波瀾壯闊、海浪翻湧時,每一粒水滴中,都蘊藏著大地與引力的因素。
星球是由微塵組合而成的,從一粒微塵,到渾厚星體之間,
會有多少層,由不同密度微塵構成的,不同密度純度構成的,境界時空世界?
每一粒微塵都具有靈動的覺知,都是燦爛的生命,生命的表現就是世界。
因為微塵與星體,都飄浮在虛空中,都是虛空中虛影沉積,所凝聚而成的業力因果。
虛空就是心靈覺知,覺知滲透在微塵、星體、星雲、宇宙、大地、土壤、海浪、水珠中。
連頭腦意識的,這張A4紙中,都具有覺知清澈的性質。
於是,一切的一切,都是覺知所創造;一切的一切,都在表現覺知;一切的一切,都是覺知的存在。
覺知,就是存在感,存在即覺知。也即是,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。
不要認為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佛法,只是抽象的概念,或者是哲學思想。
佛在《華嚴經》中,所描述的宇宙實相,絕非是杜撰或者想像。
只是人類這張A4紙,單薄的思維無法理解、無法觸及到,超出紙張範圍的時空。
無明眾生以符合自己,無知觀點的邏輯,將佛經歪曲成為了學術思想。
離四相名如來,何為離四相?
意識分析,塑造相之名;感知體驗,凝固相之體;覺知分別,誕生相之性。
而諸相皆心,覺知為幻,幻覺為心,幻不可得,心體本空。
心相兩寂,是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
心不可得,諸相性空,性空則離生滅,離生滅即無來去。
無來去是名當下,當下不可說,是名如來。
是故,離相者,實為淨心,心淨則意識淨。
意識淨,則感知淨;感知淨,則體驗淨;體驗淨,則認知淨;認知淨,則覺知淨。
覺知淨,則無所覺境界,亦無能覺者,覺即所覺,所覺即覺者。
心於覺照,無取無捨,所覺寂靜,能覺熄滅。
失去分別存在者,存在所現虛空,則如玻璃粉碎,宇宙時空,微塵蒼穹,盡皆分解粉碎。
猶如夢醒時,無有做夢人,亦無有夢殘留;猶如眼光自所見中,甦醒了清澈。
猶如億萬劫被鐐銬的囚犯,打開了枷鎖,猶如眼光純澈,極明極圓普照十方。
法界在何方?如何進入法界?
法界在身心中,知身心如幻,證幻性為空,空即不可得。
心不可得,身不可得,意不可得,法不可得,見不可得。
無生當下,落落圓滿,如如不動,即是法界。
法界沒有歸處,諸法性空,就是那純明法界。
生死沒有來處,身心如幻,幻性寂靜自涅槃。
2018年7月6日 03:15
你是否知道,體驗就是痛苦?
體驗是窒息心靈的凝重。
為了減緩痛苦,心靈認知默許體驗成為自己。
自我感受,是心靈窒息的麻木。
猶如離家出走的孩子,家中光明覺受,孩子依稀記得。
這種依稀記憶,藏在我們的意識、感受、體驗、認知的背後。
記憶是,沒有主體的清澈,是不可獲得的安詳,是無法分辨的清醒,是無法觸及的單純。
光明記憶,是生命本來的狀態,無論你隨慾望漂泊了多久,
生命溫暖的光明,本來體驗絕不會消失掉。
於是,我們就會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,在是非對錯的紛擾中,在跌宕起伏的命運中,時常感受到迷茫。
為何你會在現實生活中,經常性地,體驗到內心深深的迷茫?
為何你在情感宣洩完後,不由自己地,感受空虛乏味、茫然不知所措?
為何在你慾望願望得到滿足後,你內心反而覺得失落、空虛,覺得生命毫無意義?
為何家境優越、事業成功的人中,很多人都會有潛在的抑鬱症?
答案只有一個:你意識所成就的,並不是你的靈魂所渴望的;你感受所滿足的,並不是你心靈所期許的。
否則,你絕不會在功成名就後,內心覺得空虛;否則你絕不會在慾望滿足後,覺得淺薄乏味。
感受空虛的,是體驗深處的認知;感受乏味的,是靈魂對自己的記憶。
就好像,無論誘拐孩子的人,賜予孩子多少珍寶美食,都無法與孩子原本溫暖的家,相提並論。
雖然幼小的孩子,無力抵抗身心慾望的脅迫,但是孩子依舊記得家。
於是,無論你的意識如何努力,努力地編造出概念的玩具,孩子依舊想念媽媽。
於是,無論你的慾望多麼勤勞,勤勞地充填著感受中體驗,孩子也被慾望所累。
被慾望疲倦的孩子,就會更加地思念,原本溫暖純淨的家。
無論你多麼努力工作,孜孜不倦樂此不疲,你的心靈認知永遠不會滿足。
因為,體驗的泥土,永遠不可能成為覺性之光明。
無論你將泥土塑造出何種形態,感受體驗都不能成為明晰的極樂。
而心靈的原本,是單純的光明,是溫暖的安詳。
所以,哪怕你用盡一切手段,只能滿足感官的慾望,卻饑餓了靈魂。
你的身體需要吃飯,才能維持生理健康。
同樣,你的靈魂也需要吃飯,才能維持生命健康。
靈魂吃什麼食物?——法義、禪定。
究竟法義,猶如清泉洗滌污垢,可以破開靈魂的迷茫。
將居住在身心內的靈魂,從意識思維、從感受慾望中復甦過來。
甦醒過來的靈魂,就好像穿著身心意識的衣服,靈魂依舊在身心中,借助身心意識存活。
身心意識與靈魂,卻是同一具身體中,兩個截然獨立的存在。
醒來的靈魂,可以理性地體察身心,可以清醒地觀察意識。
清醒的單純,對身語意長期觀察;寂靜的純澈,對身語意長期體察。
久而久之,觀察身語意的,靈魂中的認知,就會脫落身語意,而獨立純澈。
久而久之,體察身語意的,靈魂中的清淨,就會脫落慾望感受,清醒而純明。
於是,孩子在究竟佛義的指引下,擺脫了眼耳鼻舌身意,思維慾望誘拐犯的裹挾。
孩子可以正面地,直視這些騙子們的真實面目,而不是無奈被動地,被他們牽引流浪。
脫離誘拐犯的孩子,需要清泉與食物的滋養,才能健康身體茁壯成長。
唯一滋養靈魂的食物,就是禪定中,微妙純樂、安詳舒適的覺受。
法義是需要體證的,失去禪定境界支撐,一切法義都是紙上談兵。
猶如你理解世上所有菜單,背誦一切菜名都滾瓜爛熟,但是你一口都沒有吃到。
哪怕你背誦的菜名都是古往今來的經典,哪怕你理解了珍饈美味的訣竅,你依舊會餓死。
珍饈菜名不能當飯吃,做菜竅訣無法果腹,於是,你最終在朗朗讀菜單聲中,餓死街頭。
一定要禪定,禪定不是為了獲得境界,而是,心靈本能地渴望呼吸。
禪定中,徹底遺忘身心,徹底遺忘世界,遺忘外面的客觀環境,遺忘內心的感受體驗。
只是全神貫注地,專注尋找身心中,能觀察身心的,那個清醒者。
你能看到的一切,都絕對不是你。
寧靜覺察到意識,意識必定不是你;清醒覺察到身體,身體一定不是你。
淡泊體察到慾望,慾望絕對不是你;柔軟體察到體驗,感受必定不是你。
你一定是,能見到一切的清醒,而絕不是,這清醒所見的任何境界。
找到身心意識深處,那個不被情感慾望、體驗感受,所蒙蔽的清醒。
祂一定出現在脊椎之中,在心臟後面與脊椎之間。
祂是極其細膩、極其單純、極其微妙的覺受。
是脫落了心靈感知的清澈,是脫落了心靈感受的純潔。
是脫落了意識思維的清醒,是脫落了身體感官的自由。
禪定中,境界發生時,一定在脊椎中,在心臟部位的後背上,開始絲絲縷縷的、微細微妙的覺受。
是透明的安詳,是純明的舒適,是單純的自由,是無限的愉悅,是極耀的狂喜。
你的脊椎核心內部,會有微妙的綿延呼吸感受,此呼吸是無法以肉身感知的。
是身體神經系統所無法察覺的,透明清澈而深邃綿長的,脊椎內微細通暢之呼吸。
安詳在,不可描述、不可思議、無所獲得、無絲毫作意的純明中。
透明在,無法觸及、無法分辨、無法感知、無絲毫體驗的自由中。
極樂在,不可思議、無法經驗、無法分別、未絲毫移動的純粹中。
身語意分解殆盡,自我存在熄滅無痕。
你是所有的一切。
一切在你之中,只是你一瞥所現。
2018年7月9日 14:58
止,止,止,我法妙難思!
佛云:不可說。
2018年7月9日 22:27
人為何不肯放棄自我?
因為恐懼。
卻不知道,那失去恐懼的,
才是你自己。
2018年7月10日 02:18
眼睛看到的,是內心的迷茫。
那靜觀心靈的,才是清醒。
耳朵聽到的,是內心的記憶。
那聆聽寂靜的,才是明了。
意識想到的,是內心的分別。
那寂照頭腦的,才是覺悟。
甦醒的人,不會在意夢中事。
不再分析夢境的,是本來的安詳。
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」
2018年7月13日 08:30
如孤兒撲向母親的懷抱中。
如陰冷步入和煦的陽光中。
如恐懼者依偎在上主腳下。
如深沉黑暗奔赴入光芒中。
寬恕你的意識與記憶,頭腦只是心靈的無知。
寬恕你的感受與體驗,自我認知是心靈恐懼。
寬恕你的感知與身體,色身只是宿業在償還。
將全身心的專注力,凝聚在後背上。
猶如被野獸追趕的人,驚恐之中顧不得其他任何感受。
將身心全部的專注力,從心靈感受的攀緣,以及頭腦意識的思維中,扭轉專注的方向。
令身心專注力,徹底全部地,集中在後背上。
在全部高度集中的,凝聚專注力中,讓後背每一粒細胞都敞開呼吸。
從尾椎骨開始,每一節脊椎骨中,都充滿著全部的凝聚專注力。
讓脊椎周邊的每一絲肌肉,以及肌肉中的每一粒細胞,都敞開呼吸,深深地呼吸。
猶如窒息很久的人,投身於雪山之巔,深深地,貪婪地,大口大口地,呼吸清爽的空氣。
後背上,腰身上,肩胛上,每一粒細胞都在全身心的專注力中,徹底放開感受的枷鎖,自由而深邃地呼吸。
讓身心中凝聚的專注力,從執迷前半身的面部、意識、眼睛、耳朵等器官的感受分別中,
扭轉體驗的方向,去專注體驗後背,專注力由朝向外界,轉為朝向身心內在。
猶如人扭頭回看一般,清醒的覺知朝向身體內在,專注於心臟背後,脊椎內在的部位。
脊椎中有溫暖安詳的光,是柔軟祥和的光,是清澈明媚的光。
專注力,擺脫了你的自我感知,擺脫了頭腦意識,擺脫了心靈感受,擺脫了體驗記憶。
專注力,猶如遺失媽媽的孩子,一頭扎進母親的懷抱中。
專注力,猶如被野獸追殺的人,目不斜視直入安全殿堂。
專注力,猶如窒息中快死之人,毫不猶豫投身清冽空氣。
專注力,猶如深夜裡迷路之人,沒有絲毫疑慮走入光明。
你會在,全然投身於後背中的,專注力高度凝聚中,見到神靈。
那是深邃的安詳,那是無限的接納,那是安全的柔軟,那是無私的廣袤。
那是純美的擁抱,那是透明的浩瀚,那是極樂的永恆,那是不動的偉大。
那是誕生生命,擁抱靈魂的上主,那是熄滅恐懼,劫難苦難的終結。
集中你身心體驗中,所有的專注力,遺忘身心,轉身投入後背上,這無限溫暖安詳中。
後背上每一粒細胞都在呼吸,呼吸的每一粒細胞,都充滿著靈動的覺知。
在純粹的光明中,是純粹的無盡慈悲,在全然的清澈中,是純然的自由美妙。
自我感知,自我體驗,自我意識,直至肉身一切細膩覺受,都融化在這,無限偉大的安然純淨中。
身心極深處,潛藏的每一絲壓抑的委屈、驚恐、仇恨、緊張、焦慮、恐懼,都徹底釋放出來。
釋放的一切細膩情緒感知,都融化在後背脊椎中,廣袤無限的愛與包容中。
讓一切意識分析、情緒感受、習氣體驗,在無限的溫暖光芒中,徹底釋放、徹底暴露,沒有掩飾。
意識情緒,在溫暖中舒緩;慾望體驗,在寬恕中稀釋;身心感知,在透明中淡化。
你只是,單純大愛,無盡接納,無限安寧,明媚自由,終極寬恕。
禪修中,你投入了光,光擁抱著你;你融化於光,光成為了你。
於是你成為了——單純的安詳,終極的寬恕,不動的自在。
2018年7月13日 09:04
問:老師,我何時才能進入法界?
答:法界沒有進入一說。
法界就在生滅中,生沒有來處,滅也沒有去處,緣起即性空。
空性遠離生滅,就是法界。
菩提就在煩惱中,煩惱沒有生處,涅槃沒有滅處,煩惱即菩提。
清淨無掛煩惱,就是法界。
修行者,何時進入法界,全看你自己。
你的心識分別,何時能停止。
覺知分別停息時,則心無所覺境界,即無覺境界之心。
無生覺性,自心識虛空中綻放,猶如純澈眼光,從所觀景象中甦醒。
景象緣於眼光,眼光卻並非境界。
眼光清澈明了十方,卻不因十方境界,掛礙了明了清澈。
你本來就在法界中,只因身心蒙蔽、煩惱攀緣,而不能證悟。
眾生本性即是如來,只因貪愛顛倒、妄想眷戀,而不能成佛。
佛從未離開你,去身心中覺知寂靜。
釋迦牟尼佛說:解脫者又叫做寂靜。
譬如有人的熱病痊癒身體終於得到寂靜,解脫也是一樣的身體得到寂靜。
身得寂靜即真解脫,真解脫即是如來。——《大般涅槃經—卷五》
2018年7月16日 13:44
真實的,遠離生滅,因此不可描述。
自由的,遠離拘束,因此不被體驗。
永恆的,沒有滯留,因此不能感知。
圓滿的,沒有分裂,因此不可言說。
慈悲的,失去差別,慈悲本無對境。
上主是無限寬恕,卻無有可被寬恕的眾生。
諸佛是明妙遍知,卻實無可知的絲毫境界。
真實的不受威脅,於是,生滅的本質是平安。
虛妄的本不存在,於是,妄想的本質是如來。
禪定中,不是我愛禪定,而是禪定愛上了我。
愛上我的禪定,將我吞沒於,那疏離一切的,清醒覺知中。
真實的上主,不受崇拜。
祂是語言不可形容,身心不可觸及,頭腦不可思議。
祂是心靈無法分辨,覺受不可沾染,覺知無法存留。
祂是一切,一切是祂。
猶如目光明澈,不因所見而移動。
2018年7月17日 03:09
陽光下你伸出手掌。
手掌遮蔽豔陽,在地面上投射出陰影。
手掌移動,則陰影移動。
陰影並非陽光中本有,是手掌遮蔽陽光而生陰影。
陰影是意識,手掌是心中自我認知。
陽光是身心中覺受,虛空是覺受中清澈覺知。
意識如陰影,是無法觸及身心深處,那透明的安詳,無盡的寬恕。
正如陰影無法觸及豔陽,無法以陰影的移動,去形容陽光燦爛。
意識思維,對於微妙的禪境而言,是深切的損害。
因為意識語言,源自於內心自我認知。
認知的本質是恐懼,體驗的本質是緊張。
去掉遮蔽陽光的手掌,地上的陰影就會消失。
不被自我認知,與感受體驗,所遮蔽的心靈,自然呈現朗寂虛空,溫暖和煦之光明。
從陽光下拿開手掌的過程,就是禪修進入三摩地。
祂是一切,一切是祂。
宇宙蒼穹自祂之中升起熄滅,祂是緣起中生滅無掛的空性。
有情眾生自祂之內生死輪迴,祂是輪迴中生死無染之清淨。
從微生物到造物主一切靈性,祂是靈明身心中不變的寬恕。
祂以一切呈現,卻不被呈現所侷限。
一切呈現之中,祂未被呈現所觸及。
比如,你認識我。
你通過我的形體外貌認識我,你通過我的性格脾氣認識我。
你通過我的思想觀點認識我,你通過我的喜怒哀樂認識我。
你所認識的是我嗎?你真的認識我嗎?
外貌會衰老,形體會消失,衰老消失中,何曾有一個不變的我,被你所認識?
肉體消失後,你認識的我在哪裡?
你所認知的我,是生滅聚合的,生滅中,怎會有一個不變的我,被你所認識?
既然生滅緣起的現象中,沒有一個不變的我,可以被你所認識,那麼你認識的我是誰?
我的性格脾氣會改變,我的思想觀念會改變,我的喜怒哀樂會改變。
構成我的因素,在川流不息地,刹那運動改變著。
我猶如虛空中的雲彩一樣,僅僅是你認識的一個現象而已。
你如何能夠將變幻莫測的現象,認識為具體的不變的我?
變幻不停的,怎能被認知所確定?生滅緣起的,如何因確定而認知?
你所認識的我,僅僅是,你的頭腦意識,凝固了你的心靈感受。
心靈認知透過凝固的感受,在頭腦中投射出,你的認知與意識結合後,感受體驗塑造出的我。
我,真的只是你的心靈與意識,塑造出來的你的想像。
沒有一個我可以被你認識,因為從未有過可以被認識的我。
我,只是你伸在陽光下,那只遮擋陽光的手,投射在地上的陰影。
你認識的我,等同於你認識的這個世界。
並沒有一個可以被你認識的世界,因此,認識世界的你,就是徹底的錯覺。
融化心中,你的自我認知,猶如拿掉遮蔽陽光的手掌,去掉手掌則無陰影,失去陰影則光明圓滿。
你真的認識我嗎?你的認識就是我嗎?我就是你的認知嗎?
我是祂的呈現,我的一切呈現中,都是祂不變的性質。
我的身體有生老病死,而居住在身體中的我,並非是,生老病死的生理現象。
正如我並非是,你的認識一樣,生老病死的生理狀態,只是認知與現象的延續。
自我認知,不會被生理現象所束縛;自我感知,不會因慾望情緒而改變。
生老病死無法觸及的,身心中安詳,是於我的呈現中,祂的永恆。
喜怒哀樂無法改變的,身心中覺察,是於我之呈現中,祂的明了。
拿掉你心中,遮蔽陽光的,自我認知之手。
那不被你之願望所恐懼,不受你之思慮所脅迫的,就是祂的平安。
一切於我呈現的,本質是祂的不變。
構成我的思維記憶會改變消失,而意識深處,那覺察意識活動,觀察思維的清醒,
不會隨著意識思維的失去,而失去。
在頭腦思維中,隨念頭來去,隨思維流轉,而並無來去的清澈單純,
是我所呈現之中,祂極致的純潔。
構成我的性格脾氣,會改變、會增減、有來去,而性格中具有無私、坦蕩,與真實品質。
品質能令我如實地,反觀自我體驗的波瀾,反觀自我認知的對錯。
自我認知,與自我體驗,在無私而袒露的真實心靈中,曝光出點點滴滴,私心雜念。
真實曝光、坦誠面對、無私自檢,就是懺悔。
自我在真實、無私、坦誠的心中消散;坦誠、無私、真實的體驗,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託。
既無自私,也無無私,落落清淨,湛然純明。
在自我性格的呈現中,有祂無限寬恕的釋然。
祂就在眾生之內,是眾生身心無法觸及的寬恕。
寬恕中沒有可被寬恕的人,祂是你我原本的面目。
既然你我皆是祂所呈現,既然你我的呈現中,都具有祂不變之性,
我們就可以,在自我身心、自我意識、自我體驗中,依據祂的性質,而回歸祂的平安。
祂是意識無法分辨的單純,因此我們簡化思維清淨頭腦,就在親近祂。
祂是感受無法染著的純潔,因此我們儉樸節慾清淡身心,就在還原祂。
祂是體驗無法掛礙的自由,因此我們自檢內心純淨動機,就在走向祂。
祂是認知無法取捨的清醒,因此我們放棄自我獲得慾望,就在甦醒祂。
祂是覺知無法分別的明澈,因此我們深入禪定疏離境界,祂成為我們。
祂即不可說,於一切思慮言說中,如如不動。
祂即無所得,於所有生滅緣起中,寬恕寧靜。
2018年7月18日 09:56
不同境界的生命,構成了三界宇宙系統,猶如一杯雞尾酒。
不同質量的液體,構成了雞尾酒七彩斑斕的層次。
人類活在心靈感受,與頭腦意識之間。
情慾感受,意識記憶,就是我們自己,猶如雞尾酒上的泡沫。
天人與神靈活在心靈體驗,與心靈認知之間。
凝固體驗,認知確定,就是天人境界,猶如雞尾酒中的顏色。
諸天諸帝活在微妙覺受,與明澈覺知之間。
細膩覺受依純淨度,呈現層層透明廣袤光芒,猶如雞尾酒的水體。
覺知明澈,猶如光中之明,明晰不隨光明波動。
如虛空生容萬物而不動,是造物主,猶如雞尾酒的酒杯。
三界眾生基本上,只能在酒杯內雞尾酒水中,隨著自身水滴,所蘊含酒精的度數,而生滅往返輪迴。
很少有人能夠,徹底地淨化自身水滴中,所蘊含的酒精因素。
因此,蘊含酒精的水滴,就被酒精習氣,牢牢地吸引在,這杯雞尾酒的範圍之中。
其實,並沒有一個實有的酒杯,將水滴束縛在雞尾酒中。
而是,水滴中蘊含的酒精因素,本能地將水滴拉入雞尾酒中。
水滴,對將水滴拉入酒中的因素習氣,難以察覺的細膩認可,就是看似堅固透明的酒杯。
酒杯,只是水滴,對水滴中酒精的因素,刹那分別,而有了固化水滴成為酒水的力量。
如果,某一滴水珠,自檢身心,將酒精因素徹底地,從水珠中清除。
水滴對酒精的淡然,也就釋放了,水滴對酒精的在意。
純淨令水滴舒緩,舒緩令水滴清淨,清淨的水滴,不再被在意所凝固。
水滴,不再成為水滴,而成為了水汽,水汽中蒸發了水分。
這杯雞尾酒,將無法約束氣體性質,氣體自酒杯中滲出,就會成為光。
光明滲透在酒杯中,雞尾酒的酒體,卻無法改變光明的性質。
明澈無染,純明空靈的性質,就是法界。
水滴覺醒了,自身自心本是虛妄,覺醒不隨虛妄流轉,則寂靜空明,就是法界覺滿十方。
純明充滿十方三世,覺空普照微塵世界,清淨無礙就是大菩薩。
覺性中不受普照迷惑,當下脫落是如來。
2018年7月18日 12:48
眾生為何會有意識?因為恐懼。
迷失的心靈,試圖尋找自己,尋找形成了覺受。
覺受加深迷茫,形成了體驗,體驗將心靈禁錮在感知中。
被感知帶動的心靈,從此感知到了,心靈原本沒有的感受。
感受就是恐懼,恐懼煎熬著心靈,心靈被本來沒有的恐懼牽引,形成了取捨感受的意圖。
意圖就是願望,願望就是自我。自我驅使意識,形成分別概念,試圖以概念來解釋感受。
被概念解釋的感受,將會被概念凝固,形成了思維的基礎。
人類,以及一切有情眾生,都是遺忘了本心的孩子。
禪定,是我們回家的道路。
極度渴望出離身心自我的——出離心,
會在身心感受,與意識自我之中,形成清醒的專注力。
身心感受,自我體驗,是執迷於現有世界的。
而出離心,是極度渴望從現有一切中,解脫一切所獲得的。
於是,渴望放棄所有感知、身心體驗,以及自我思維的——出離心,
就會在身心自我中,形成明確的——覺察。
覺察是清醒的,清醒的覺察,是出離心所呈現。
出離心,會冷靜觀察你的思維、意識、記憶。
出離心,會冷靜觀察你的身體、感受、體驗。
將清醒的觀察心,凝固成單純的專注力。
專注地,去覺察心臟後面,脊椎裡面的覺受。
從鎖骨到肋骨之間的,這段身體範圍中。
脊椎深處,會有極盡細膩的,微妙不可言說的,絲絲縷縷舒適,而明亮的覺受出現。
專注的覺察,沉浸在美妙的,不可言說的,細膩微妙覺受中。
專注力,清醒而凝定,避開你的頭腦思維,忽視你的感受情緒。
覺察力,與微妙明亮的,脊椎中絲絲縷縷的舒適,相互融合。
覺察融入了明亮,明亮中失去了覺察;專注融入了舒適,舒適中失去了專注。
你將在身心深處,拋棄自我的軀殼,奮不顧身投入神的懷抱中。
那是無以復加的感動,失去頭腦意識的枷鎖,避開體驗感受的污濁。
專注清亮的心,將會觸及到,誕生生命的根本主宰。
那是無限溫暖的包容,對一切眾生無分別的寬恕,對所有生命無差異的接納。
是浩瀚無垠永恆的慈悲,是無邊無際純潔的光明,是洞知一切無遺漏的智慧。
你來到這裡,釋放心靈潛藏著的,所有的委屈與恐懼,一切疑惑與焦慮得以平息。
你,脫下了你的一切;你,在無限的愛與寬恕中,熄滅了自己。
你的,最後一絲自我思慮,消融在無私純淨的,無盡寬恕中。
覺察融入了光明,光明熄滅了覺察。
你成為了永恆的愛,無盡的寬恕,無極的光明,無限的虛空,無形的生命。
一切生命,都是你所呈現;以所有眾生,呈現你的愛與智慧。
這是心靈原始的面目,自我回歸了心靈,你將失去自己。
同時失去所有恐懼,失去一切痛苦與絲毫疑惑,失去與眾生阻隔的任何因素。
失去生老病死的輪迴,失去生命形態與分別疑慮,失去光明與時空,失去純潔與偉大。
你只是——存在。
2018年7月21日 12:30
我,並非是「我自己」。
禪定中,透明舒適的安詳,是我。
禪定中,寂靜凝定的覺察,是我。
禪定中,輕快純澈的明了,是我。
不受「我自己」牽絆的,廣袤極樂,是我。
2018年7月21日 12:59
什麼是最高、最根本的真理?
答:不離煩惱,而煩惱無浸。
不棄身心,而身心無掛。
不離心意,而心意無根。
不拒一法,而一法不立。
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心心無掛,法法無生。
不離生死證涅槃,煩惱性空,心空性湛。
身心如幻,幻無所得,不離生死而證涅槃。
自我如夢,夢不可取,無生無滅性本如來。
緣起性空,唯心現量,不捨煩惱而自菩提。
2018年7月27日 02:18
去傾聽,聽聞身心中,那清澈的寂靜。
這是學法時,諸佛心印的加持力。
去體驗,覺受體驗中,那微妙的純淨。
這是禪定中,如來妙明覺性之慈悲。
2018年7月27日 14:44
宇宙在祂之內,祂在因素之中。
眾生於祂生滅,祂在因緣之中。
生命是祂呈現,祂不被呈現所拘束。
死亡呈現著祂,祂不因死亡而限制。
祂,是生滅掛不住的自由,自由卻是祂一瞬錯覺。
祂,是存在不可觸及;祂,是真理無法描述。
祂,是光芒遮蔽了純耀;祂,是覺悟擾移了寂靜。
祂,是圓滿清澈清淨周遍,圓滿卻是祂一念迷離。
一切對祂的崇拜,都在膜拜祂的倒影,祂不受崇拜與詆毀。
猶如虛空,不受水面倒影所染。
祂,是不可說。
所有對祂的描述,都因描述而錯離祂,祂不被心意所分別。
猶如眼光,不因眼見境界形容。
祂,是無所覺。
2018年7月30日 23:14
何為「不二法門」?
答:身心如幻,幻性無生,名不二。
諸法唯心,心不可得,名法門。
法從分別生,還從分別滅,一切法皆心,一切心皆幻。
色不自色,因心而色;心不自心,因色而心。
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
不可得即清淨,清淨心即平等,名不二。
故諸法、名相非空,是色性即空,法空不二,名法門。
其實,哪有什麼法門可得?哪有什麼法門可說?
修行就是返本歸真、離幻即覺的過程。
覺悟移動寂靜,智慧蒙蔽了本來。
以圓滿覺性,呈現空性純度,以空性純度,展現法性光明。
覺明空一體,圓明充滿,淨樂無生,普照不動,是法界。
覺性困頓,如眼生病,空性錯生空境,法性生雜質,光明成了法性。
雜質法性,沾染空性境界,境界成為了存在;空性境界,蒙蔽了覺性,覺性成為了覺知。
非幻成幻法,三界幻法界,猶如海市蜃樓幻成湖水,湖水倒映了不動虛空。
虛空不再是虛空性,而成為了湖水中,水波折射的虛空相。
三界唯心,是覺性中一瞬困頓。
空明覺性,是煩惱中心念無痕。
覺知,到存在,形成了時空;覺知,與習氣,構成了心靈。
心靈,與根塵,形成了自我;自我,與我所,構成了世界。
只因有我,而有生死,只因分別,而生世界。
世界,本質是心靈中境界,境界就是分別,分別就是法。
自我,本質是心靈中塵垢,塵垢就是貪愛,貪愛就是心。
想要超脫生死,必要淨化自我,自我熄滅後,則無有輪迴主體。
自我,是心靈貪愛,六根塵境所生,故想淨化自我,必先淨化心塵。
六根清淨,則自我融解。
心靈中自我感知,是經歷了極其漫長的,由心靈覺知,聚合覺受,形成認知的歷程。
心靈認知,聚合細膩體驗,形成的自我感知,又經歷了無盡時空世界。
猶如水汽凝聚成冰,當冰塊在陽光中融化時,會同時釋放出冰塊內的,水流、氣體、溫度與雜質。
水流是覺受,氣體是貪愛,溫度是恐懼,雜質是妄想。
妄想構成中,貪愛習氣清淡的人,在自我分解過程中,覺性比較容易穿透身心。
先天空明法性光芒,自頭腦身心中,由內而外綻放,呈現出智慧思辨。
以清淨智慧,熄滅自我的道路,就是禪宗。
心靈儲存中,慾愛習氣深重的人,在自我分解過程中,覺性會染著層層微妙覺受。
覺性受習氣體驗的折射,覺受體驗塑造覺性明光,形成諸種神通境界。
以淨化身心體驗,遊戲能量神通,沉浸於微妙覺受中,出離諸天神境界的道路,稱為瑜伽。
其實一切修行法門,就是心靈分解過程中,返本歸真的不同道路與方法。
道路不是目的,猶如指月之手,見到月亮後,手指就失去了意義。
實相中,既無成就,也無諸法;既無修行,也無修者。
本來圓滿,無需成就,離幻即覺,是名當下。
不可得,是不二法門;不可說,是不二法門。
身心如幻,不辨真實,是不二法門。
生死性空,煩惱即菩提,是不二法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