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4日 03:07
生,是死亡的基礎,心靈勘破了對生的期許,清淨明澈的心,也就掛不住死亡的迷惑。被侮辱詆毀的痛苦,源於接受讚美頌揚的心,若心靈不接受頌揚讚美,寧靜安詳的淡漠,自然不會拒絕誹謗詆毀的攻擊。心處一切境界中,無取無捨,隨順安詳就是道;大道無形,其中有精,普覺圓照,妙滿十方,就是佛。
2016年11月4日 03:40
問:有專修您修證道路的寺院嗎?
答:我的寺院在你的心靈中,你心靈深處,無雜質的信仰,就是大乘佛法的殿堂;在你心中,直面貪嗔癡的懺悔,就是大乘佛法的莊嚴;在你心中,見一切世界諸相,而無掛世界名相的明晰純澈,就是你一生朝拜的如來。
2016年11月5日 02:37
問:請教老師,有人說:「覺不在知,也不在不知。空性不在你我,或你我之間,所以空也不在知與不知,此乃大圓滿法」。這種說法對嗎?
答:《圓覺經》云:「依幻說覺,亦名為幻,若說有覺,猶未離幻,說無覺者,亦復如是。」
此人所說的覺,依知與不知,而立名相,我們客觀如實地去觀察「知」,所謂的「知」是意識分別,所現思維概念,而意識本身只有分別名色的能力,卻沒有形成概念記憶的能力。那推動意識分別外界,形成對外界概念相續思維的,是心靈覺知體驗,由於心靈覺知取捨了意根,才升起來意識對外界信息的相續分別。
你仔細去體察自己的念頭,去觀察自己的思想,看看你的意識,是否能將任何一個念頭、思維,長期留駐在當下?你絕對沒有可能留駐任何念頭或者思想,因為你的意識思維、念頭概念的根本在於你心,不在於頭腦。一切念頭、思想,都是心靈覺知的願望,在心靈覺受的體驗推動下,以大腦意識予以呈現。
所以說,此人所說的「知」,本身是心識體驗,攀緣六根所現的「錯覺」,錯覺本來是虛幻的,猶如海市蜃樓,有相而無體。他所說的知,是性空如幻的意識,他所說的不知,是離意識分別,心靈對存在體驗的覺知。意識與心識,猶如海浪與大海的關係,意識的分別猶如海浪,由心識覺知而現,海浪熄滅,意識的浪花融入大海,可是大海的覺受體驗,依舊是心識所現的存在妄想,妄心相續不脫輪迴。
這就是萬法唯識,三界唯心。外道魔法,執迷空有二邊見,以為脫離意識所知,有一個實有的不知,卻不明白,所知既然是虛幻的,那麼與所知相對的不知,本來也是心靈覺知幻化的虛幻。依據虛妄的知與不知,而說有一個「覺」,就是「依幻說覺,亦名為幻」,是外道執迷的「有見」,認為覺性與知覺相對,知覺熄滅就是覺性,因為知覺是實有的,所以覺性也是可得的,這又是「若說有覺,猶未離幻」了。
再說「空性不在你我或你我之間,所以空也不在知與不知」,學佛之人,最基本的《心經》都應該看過,有幾句話: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」,應該都耳熟能詳吧!
請問,你與我的定義是什麼?是我們的色身肉體?色身肉體本四大和合之幻身,因緣業力之所現,如陽焰,如空華,有名相而無實性,故而肉體本幻,幻不可得即空,色性即空,何曾有一個與肉體相對的空性?
請問,你與我的定義是什麼?是心識體驗與意識分別?心識如幻影,意識如幻影投射的光斑,二者皆累世習氣妄想,川流不息,於心靈所現夢境,夢境本空,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諸心無得,諸法無我,故心意自空,何曾有一個與自空的身心,相對而立的空性?
請問,身語意本來空寂,空不異空,你所謂的「空性不在你我或你我之間」,這個空性如何立?你與我,身心本幻,幻性自空,如何與空性相對立?
既然與「身語意」相對立,空性本來不成立,是妄語邪說,那麼,與「知與不知」相對立的空,也是心識造作,所現的妄語牽強,猶如癡人說夢,依幻說覺,亦名為幻!
此人所說的「空性」,是執幻為實,幻心而立的「分別見」,心離分別,則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,心隨分別,則心相輪轉,生死不休,你執外道所說空見,歪曲大圓滿中觀教法,是斷人法身慧命的魔說。何為佛?離幻即覺;何為魔?執幻為實,依邪魔知見,壞如來正觀者,即為魔出世間!
大圓滿中觀教法是觀心實相,「知境為心」,觀一切境界為貪嗔癡所現,皆是幻影並無實性;「知心為空」,觀貪嗔癡體性,本無可得,諸心無得,諸法無我,妄心熄滅,覺性無生,諸幻熄滅,非幻不動,心無所掛,隨順清淨是道;「知空為無二雙融」,觀心靈貪嗔癡,有相而無體性,貪嗔癡本來性空,所觀貪嗔癡,即是觀者之分別,貪嗔癡性空,觀者亦無得,無得即無掛,無掛即無生,無生則無滅,隨順妄念而性圓滿,周遍心識而明晰,則貪嗔癡性即佛性,累世妄念習氣,於心靈純澈明性中,如雲霧自然升起,於虛空中自然熄滅解脫,貪嗔癡體性,即如來清淨法身,故說「煩惱即菩提,輪迴本涅槃」,此乃大圓滿核心教義,汝當受持精進。
2016年11月6日 01:51
問:生活的壓力如此殘酷,我如何生起出離心?
答:因緣果報所束縛的,只是你的身體,而束縛你心靈的,只是你對自我愛護的恐懼。當貪戀鐐銬了你的靈魂,你見到的世界只是你自己的心;心將所見的一切當作實有,則必定有一個能見世界的你,若你的心,只是純淨地觀照所見的一切,那麼所見的世界,與見世界的自我,都將在觀照深處的明晰清醒中,融入喜悅之極樂,明晰是本來自在的解脫,純澈是原本圓滿的自由,不可說,無法形容的妙樂,是安詳莊嚴的大樂。
2016年11月6日 02:19
問:如來以勝義、世俗二諦,宣說世間法、出世間法,勝俗二諦結合才是圓滿的佛法,請問,何為勝義諦,何為世俗諦?
答:以凡夫心度如來智,勝義即成世俗諦,以清淨心熄滅分別見,世俗諦本即勝義諦。
若勝義諦可得,可得相必有能得者,能所相續則有緣起,緣起即輪迴,輪迴是名俗諦,故而,勝義非與俗諦相對,世俗諦不離勝義諦,勝義諦不捨世俗諦,俗諦不可得,是名勝義諦,勝義不可說,是名如來第一義。
傾聽!你看到眼前的世界了嗎?你的心靈,被眼根所看,耳根所聽,意根所想,身根所觸,鼻根所聞,舌根所嚐的諸種體驗,牽引心識,蒙蔽心靈清淨覺知,妄想幻化,依心而境,依境而心,心隨境轉,統稱為俗諦。
俗諦依心所現,心緣六根,諸境擾心,覺心瞇盹,如眼患病,妄生虛華,錯覺名世間。
傾聽!你看到眼前的世界了嗎?在你看到的世界中,必定有一個看到世界的你,這個你,並非是眼根,否則眼睛失明你就應當死亡;這個你,並非是意識,否則嬰兒剛出生時,對於外部世界的條件反射,是無主觀意識的,無意識的嬰兒,就應該是無生命的,故而意識並非是你;你也並非是內心對所見世界形成的境界,否則心中對於外界,所見境界的感受體驗,是刹那間變化,妄念習氣川流不息,而川流不息的變化中,並沒有一個看世界的你。
你,是心靈所見世界景象中的「清醒」,在你看到世界時,在意識思維深處,有一個明確「看到了」世界的「確定感」,這個確定感,就是心靈深處的心識分別;你——是心靈所感受到的各種境界中,清醒體驗境界的「明了」,在行住坐臥、吃喝拉撒、見聞覺知諸種境界中,心靈對當下境界體驗的「明了」,就是你所見世界,以及見世界名相的緣起,心靈深處的明了,就是三界諸法,生死輪迴的緣起。
這個心靈「清醒的明了」,就是識陰存在感,也稱為阿賴耶識,宇宙世界,生死輪迴,皆由此中出,故而佛說,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,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。
在你心中,清醒的明了,是自我與世界的起源,或者說,自我與世界,由清醒的明了所幻化而成。何為清醒?對存在的體驗。何為明了?對生滅的分別。故而,心生分別,妄取空華,而成生死世界。若行者能深觀自心,熄滅心靈深處,對六根塵境的貪愛眷戀,六根淨,則心識淨,心識淨,則世界淨,世界淨,則心靈淨,心靈淨,則分別熄滅,心識融解,虛空粉碎,大地平沉,身心脫落,錯覺熄滅,諸法無生,就是覺性圓照。
無生即無染,無染即明,明性熄滅疑惑,猶如光中無雜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是空中無色,即性空無掛,空性無生,無生則無滅,覺性無染,無來亦無去,明性無雜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
心離分別妄想,自性本來清淨,是名勝義諦!
清淨心,倒映如來義,如來清淨法身,以覺明空,法界報身予以呈現,依覺性明空湛然,圓覺十方普照,而假說有自性如來,如如不動;覺性無生,無生即分別,分別熄滅是如來;明性無染,無染即染著,染著熄滅即如來,空性無得,無得即所得,所得熄滅,不可說即如來,如來只是不易的當下。
祂隨心靈妄念而現法界,法界性空,空性無掛就是祂的圓滿;祂隨心靈分別而現三界,三界如幻,諸法不可得,生死性湛然,輪迴本涅槃,三界六道,天堂地獄只是祂的遊戲,在生死中,祂未曾離捨,在輪迴中,祂清淨如如;祂隨眼耳鼻舌身意,所現色聲香味觸法,見聞覺知,喜怒哀樂,都是祂的周遍,在你的六根門頭放光的,就是祂的身影,在六根見聞,心靈覺知中,見聞清淨,無掛覺知的,就是祂的究竟。
故而,勝義諦,俗義諦,都是祂所化現,勝諦俗諦原為一心,一心清淨,則勝義俗義,本來寂靜,隨緣無掛,諸法性空,皆是如來究竟義;圓覺自性,非性性有,循諸性起,無取無證,十法界眾生,同體一性,見諸相非相,見者亦幻,心相脫落,非幻不動,如如圓滿,離幻即當下,是名究竟涅槃。
2016年11月9日 02:32
當你的心,過於執迷世間慾樂時,就無法真正相信有神靈;當你的心,過分強調自我的能力時,你不會覺察到因果的力量;當你的心,頑固地認為自我就是不變的真實時,生老病死將無可避免;當你的心,遺忘了自己,你將成為掌控三界六道中,魔王的奴隸。
當你的心,從現實利益慾望的煎熬中復甦,清淡寬厚的心,你會親眼看到天國的聖境;當你的心,能寬恕他人,接納坎坷磨難的傷害,無怨而安然,你將沐浴在神靈溫暖的聖光中;當你的心,不再因為自我的期許,在人世間苦苦掙扎時,知足常樂,淡然恬靜的心,你將觀察到命運沉浮中,不可抗拒的因果循環;當你的心,遵從神靈的溫暖與接納,從自我恐懼的鐐銬中,解脫了心靈原始的純明,你將知道,觀自在,並非單指是觀世音菩薩,而是你我原本具足的極樂自由。
你要相信,如來從未離捨我們,我們只在如來妙明真心中,生生死死;你要確信,神靈就是我們心靈中,無私的溫暖與接納的擁抱,那是宇宙中一切神靈,生命絢爛的核心;你要明白,痛苦緣於我們心靈貪慾的煎熬,雖然命運的軌跡,宿世因果循環無法當下盡除,可是,在因緣諸境中,我們卻可以改變心靈對業境的覺受狀態。
當一顆凡夫單薄孤單恐懼的心,轉化為神靈溫暖純淨寬厚的清淡,那麼,我們在人世間所遭遇的一切善惡境界,所有順逆因緣,都將因為神靈之心的光芒,而改變了凡夫累世的宿業,猶如雪花落在陰暗地會聚集成冰,而雪花落入太陽光中將化為氣,雪花好比累世因果宿業,凡夫心好比陰暗地,神靈心猶如太陽光。
當心靈溫暖融化了孤獨,當清淨融化了慾望,當寬恕融化了仇恨,當接納擁抱了死亡,當自我的體驗,在對神靈的感恩、崇拜中融化,內在輕柔綻放的光明中,你將見到自己的心。心中見一切,而接納一切的清醒中,是妙覺極樂,安詳圓滿的佛。
2016年11月10日 02:22
修佛,是一段很艱難的旅程,艱難的是,我們很難勘破世俗八風,對身心的襲擾;成佛,卻是一件很簡明直接的事情,簡單到,心靈放下自我心塵,煩惱融解真如自在,業惑熄滅如來自現。
2016年11月10日 03:26
問:您所講的修證道路,屬於如來究竟義,只能與修行多年的僧侶相應,我們這些身在凡塵的弟子們,該如何信受?法我皆空的教義,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,我們該如何具體履行您的修證道路,將修行融入生活,將生活變成修行的道場?
答:佛法,之所以稱為佛法,不與外道相同,在於祂不落善惡分別見,不墮空有二邊見,不執生滅諸法相,隨緣性起,而落落清淨,不昧因果,而不掛因果,不捨世間,而於世間心中清醒。佛,是心靈本來的樣子,佛,是隨順身心煩惱,卻在煩惱思慮中,原本自在、清淨的自性。故而,佛不以相見,唯以智知,故而,佛只在自心,離心說法,皆同魔說,依如來究竟法,破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相,煩惱性空,本來解脫,習業熄滅,如來自現,自證聖智者名佛。
如何在生活中履行我修證的道路?這是需要極大的勇氣與捨命的信仰才能完成的堅定。我修證的道路極其簡單,就是寬恕、懺悔、接納,這三條可不是你目前情感中理解到的人性的美德,而是法界聖賢,諸神靈眾的法性標準。
寬恕,是在你身心遭遇毀滅性的打擊、侮辱、摧毀之時,你的心靈中沒有絲毫仇恨怨惱,你能發自內心地擁抱傷害你、傷害你至親之人的仇敵,心靈不起絲毫憤怒怨毒,將渴望把自己剝皮抽筋的敵人,親切擁抱入自己懷中,猶如擁抱自己至親的愛人,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,去成全他人的幸福,善良而柔軟的靈魂,溫暖而博大的心懷,奠定著如來國土的基石。
懺悔,是絕對的真實,是絕對真實客觀地深入直面自己的良心,去毫不隱藏地,毫無畏懼地,將靈魂深處的骯髒、污穢、醜陋、殘酷、自私、貪婪,所有的心靈罪惡,曝光於天下,敢於將心靈深處維護自我的任何一絲貪戀揭露出來,自己為自己開刀,將不符合佛理佛義的心靈動機、心性標準坦白出來。久而久之,真實坦白的心靈,自然而然就會隨時察覺到不符合心靈純淨境界的心念思維。純淨心不隨妄心牽引,叫作「觀」,心靈極致的信仰純潔,勘破心靈對自我慾望的維護,心無所掛,自在明了,稱為「照」,一切神通智慧皆由覺照心中流出。
接納,是心靈處於世俗凡塵中,能最大程度地做一個好人,做一個捨己為他、樂善好施、見義勇為的好人。接納的表現,就是奉獻,為眾生奉獻出生命的所有,卻不從奉獻中索取一絲一毫的利益,心無所求,心無所得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是名接納!
付出所有,而不求回報,你的心就接納了不平等,接納不平等的心而無有冤屈,心心無掛,是名平等心。
接納仇恨毒害,而無有辯解抗爭,你的心就接納了宿怨因果,接納因果而心無取捨,心心無染,是名清淨心。
接納命運沉浮,不懼生死輪迴,你的心就接納了心靈自己,心靈在全然的接納中,融化了心靈累世所造就的妄想,七情六慾,愛恨情仇,生老病死,諸種體驗境界,都在純然安詳的接納中熄滅,於生死之中接納生死的清醒心,就不隨生死之妄想分別而輪迴。純然的接納,即裸然的解脫,接納生死的心,於生死之中無生無滅,接納命運的心,在因緣和合中無取無證,接納一切的心,熄滅接納的主體,於無來無去的當下,安詳中有清醒,清醒中是明晰,明晰離一切疑惑,離幻即覺,非幻不動,那就是不思議,不可說,極樂周遍,如如圓滿的佛。
2016年11月11日 10:33
問:老師,如來寂滅實地,實無一法可得,與識陰存在感的,無形無相有何不同?修行人應當如何分辨這兩種「空」之區別?
答:你能感受到「自我」之存在嗎?注意!凝聚你的全部意識,安定你的情緒覺受,去靜靜體驗心靈深處,對自我感知的——存在。
持久地向心靈內在觀照,你會發現,在自我存在的感知中,感知存在的心靈中,只有存在感,存在感中,並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自我,存在感中,只有不間斷、連續跳躍的心靈覺受體驗,以及觀照心,對所觀照體驗的刹那細膩分別。
存在即感知,感知存在的細膩分辨,就是識陰存在感,是三界六道,時空世界的源頭,依細膩刹那間,對生滅妄念的分辨,呈現出分辨生滅諸法的主體。這個主體,依生滅而立永恆,依名相諸色而立無形無相,依刹那變易而立無生無滅,依所觀照的境界,而立能觀察宇宙的無限,依世界微塵而立虛空無形,依緣起眾生,而立不動不變,依眾生生命境界等級高低,而立包藏眾生宇宙、滲透無量眾生的平等性。眾生稱他為造物主,是物質能量的本源,是宇宙靈魂的初始,是一切生命的根本,是有與無、空與色、一切宇宙現象的不變本質,外道稱他為上梵、主宰、真神。
如來稱他為——無明。
心有所得,即是識陰存在感的體現,有所獲得法,必有獲得心,有所獲得之心,就是加強造物主力量的因素,故而佛說:「無所得,有所滅」。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」,三心無所得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心法無掛,寂靜離言說,是如來寂滅實地。
傾聽!存在即感知,感知中,是分離所感知體驗的清醒,清醒中,有不辨清醒分別的明晰,明晰中,是脫落混沌,無掛明晰的圓滿,圓滿未曾殘缺,是周遍過去未來,充滿十方的當下圓覺。
猶如眼睛,在觀察世界雜亂名相境界中,覺醒了能見世界境界,卻不被境界改變,不被世界沾染的「純澈眼光」,世界境界由眼光升起,眼光中見一切的純澈,卻不會被所見的境界蒙蔽。如來自性,猶如眼光中的清醒明澈,隨緣起緣滅,而如如不動,任由因緣諸法,在其中升起熄滅,自性猶如紗窗中的空間,即相離相,不動不搖。
猶如湖水倒映著虛空,無論湖水漣漪如何解釋、形容虛空,湖水的體驗感受,都不可能是虛空,唯有湖水熄滅於靜止,虛空從倒影中覺醒,這才發現,虛空原本不是倒影,空性原來離於言說,不可思議,即心離心,身心脫落的當下,就是如來寂滅實地。不可說,無所得,隨無始劫生滅緣起而不動,周遍過去未來而無生,眾生身心意識中,無掛意識分別,無染覺知感受的,是圓滿十方三世的法身莊嚴。
在眾生無明身心中,於貪嗔癡煩惱中,任由煩惱升起而不拒不隨,於貪嗔癡中,見貪嗔癡性空,而無取無捨,在身心無明中清淨無掛,無明心,無法獲得的接納,純然的接納消散了無明分辨的緊張,無明融化,心無所得即是圓滿,覺性湛然,明晰十方,不斷一念,不得一念,妄念習氣原來是如來隨順救度、接引眾生八萬四千方便法門。一法不滅,一法不得,凡夫身心,原來是如來法、報、化三身妙法莊嚴。
2016年11月16日 04:21
夜色如墨滄海無涯,一葉孤舟隨風飄蕩,當風平浪靜時,你要知道,暫時的安樂終究無法長久,因為置身於海上,海浪瞬息萬變,榮辱興衰並不是由個人的意志為轉移;當驚濤駭浪襲來時,你孤苦無依,任憑命運的力量將你送入天堂、打入地獄,你的心靈在生死沉浮中,沒有一刻是安寧的,你的靈魂早已遺忘了何為安樂、何為幸福,在絕對的黑暗中,你只能維持著行屍走肉的軀體,無奈地接受不可控制、不可預計的因果命運,在無盡的痛苦與絕望中,疲於奔命,走投無路,絕望掙扎。
當絕對漆黑的深夜裡,有一絲光明初現,雖然微弱,但卻是劃破黑暗、驅散恐懼、終結絕望的力量。有了這一絲光明,你的生命就有了意義,那就是竭盡全力奔向光明,有了光明,生活變得充滿希望,每一天,每一刻,每一分鐘,每一秒,都因為靠近光明而充滿動力,光明成為了靈魂的方向,光明就是生命存在的意義與終極目的。這一絲光明,在你我心靈深處,是對於究竟真理絕對的無限虔誠,這一絲光明,是我們純淨至極的信仰。當絕對極致的信仰,破開我們被無明煩惱、渾濁業風、慾望海浪包裹著的內心,心靈極深處,那對於真理五體投地的崇拜,就是在漫漫長夜點亮靈魂,指引生命回歸天堂的燈塔!
讓生活變得節儉,將信仰變得直接,讓身心凝聚在心靈對佛法極度的渴望中,你會發現,祥和的喜悅由生命的核心綻放,你會覺受到,靈魂徹底的安然與狂喜。當你的靈魂在絕望中找到了自己渴望的,安詳的滿足就是心靈成就的解脫,修行原本是如此的簡單。
2016年11月17日 04:10
你在夢境的迷宮中出生,在無明與迷茫中成長,你已經習慣於不見光明、顛倒夢想迷離般的生活,你所謂的幸福,僅僅是貪婪獲得賜予你的一碗剩飯,你所獲得的自由,僅僅是不被慾望煎熬時,暫時的片刻休息,你的快樂伴隨著經久不衰的痛苦,你的笑容背後,是無奈而絕望的恐懼。你活著僅僅是在等候死亡,對死亡的無知帶來的恐懼,促使你的貪婪日益增長,對無始劫習氣貪愛的臣服,促使你找到種種理由為他們的綁架進行開脫,對無明貪愛的虔誠崇拜,令你喪失了獲得自由的希望,徹底鐐銬了你的靈魂。你是喪失靈魂的行屍走肉,緊緊抓住現有的一點點物質慾望,試圖滿足自己虛弱卑微的靈魂,三界眾生皆是如此。
迷宮的高牆,是你自己心識分別樹立起來的虛妄;無明貪愛,是心靈體驗深處,那自我維護的貪慾;慾望獲得,是你的心靈,對六根色塵的執迷眷戀;你的一生,你的意識與感受,就在心靈的迷茫與煎熬中,渾渾噩噩,愁雲慘霧中,毫無價值地逝去。
其實,打開迷宮大門的鑰匙就在你的手中,只是你這個可憐的虛幻角色,已經頑固地認為,這個真實的自我才是你永恆不變的身份。你無法面對內心深處對自我的愛護,你根本不敢將構成自我的種種體驗,從心靈清醒中逐一分解,你已經習慣於做自己情慾貪婪的奴隸,甚至於當走出迷宮的地圖擺放在你的手中,你依舊期許,能夠以這張珍貴的圖紙,來換取你在迷宮中一頓美食。
你渴望走出迷宮的出離心,是打造鑰匙的鋼材,究竟佛義法理,是勾勒出鑰匙上細緻嚴密的齒痕,你對於真理絕對的虔誠心,勇猛精進的渴望,是你開啟生死夢幻的力量。當你對真理的修持,達到絕對的純淨直接,心靈仰望真理時,心靈原始的清醒,就會從六根色慾的貪婪中,逐漸擺脫習氣迷茫的染著,脫離七情六慾的心,如同在深海中睜開眼睛。眼光純澈明晰,雖然在絕對的黑暗中,依舊看不到景象,但是黑暗卻無法再蒙蔽眼睛見世界的純澈清醒。
當清醒的純澈,在心靈深處睜開眼睛,究竟佛義,通過圓滿法理,開啟了身心內在,層層疊疊的妄想妄念,猶如用自動化設備,拆除迷宮磚牆一般,一個個念頭、情緒、體驗、感受的融解,猶如磚牆上的磚頭,被一塊塊拆卸下來。當構成生死迷宮的任意一塊磚頭,從心靈之中被拆卸下來,那迷宮外面的燦爛光明,十方圓明的燦爛覺性,就會自心靈深處,內在綻放無限奪目的璀璨聖光,當光明於身心內在展現,就是覺性智慧驅散了生死黑暗的開始,當圓滿系統的法理與心靈覺性清醒結合,明晰熄滅構成身心自我的一個個妄念,建立在妄想基礎上的體驗,也就在心靈空明中一同消散了。那不被妄想習氣所包裹蒙蔽,遼闊的明晰無限,就會與法理所蘊含的究竟佛義相互融合,自我身心脫落,猶如玻璃瓶被打碎後,瓶子裡面的虛空,與瓶子外的虛空,本來就是一體。空性本無生滅,一切生滅本來性空,那就是如如不動的圓滿,是無來無去的當下,是隨順充滿的清淨,即無生無滅的涅槃。
走出迷宮的你就會覺醒,生生世世、生生死死、無休無止的輪迴,僅僅是你一念錯覺。你被自己的心靈貪婪所欺騙,被自己的妄想分別所鐐銬,被自己的恐懼取捨所鞭打,你是自己的掘墓人,也是自己的拯救者,那不受你身心煩惱所禁錮的,就是你原始的本來面目,宇宙三世、十方世界一切佛的根本——自性如來。
2016年11月18日 06:45
人生苦短,歲月艱難,不要讓生活的殘酷澆滅了信仰的光芒。失去信仰的靈魂,無異於行屍走肉,哪怕你富可敵國、權傾天下,依舊是六道輪迴、走投無路的鬼。失去信仰的心,如同黑暗中的飛蛾,你將背負自己生生世世的罪業,投入無盡黑暗的絕望。無論你身處何方,過著怎樣的生活,在自己的心靈中,留一塊乾淨的空間給你的信仰,這個空間中只有真理,只有愛與純潔。讓你的靈魂在無私的純淨中呼吸,讓你的心靈,在愛的溫暖中融化,這個空間中,沒有功名利祿,沒有爾虞我詐,沒有利益得失,沒有恐懼與失望。這裡只有接納與包容,是愛照亮的生命,是生命以愛來表達,愛是你靈魂最終的歸宿,不要害怕世界會如何看待你,在信仰中,接納世界一切的你,心將圓滿整個世界。
2016年11月20日 12:38
問:佛法修證不是嘴上說說而已,你如果是覺者,就一定有神通,如果你能夠在石頭上烙下你的手掌印,我就相信你,如果你沒有神通,那麼你的證量就是誇誇其談。
答:崇拜有神通的人,卻不知道,所崇拜的神通,恰恰是你心靈深處的貪婪與恐懼。你靈魂的虛弱,需要神通來依止一位有能力保護你的大神,你渴望的並不是真理,而是慾望的最大化滿足!視神通為佛,請問,歷史上有神通之人,誰能抵禦生死?釋迦牟尼佛的弟子,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,尚且被外道所害——亂石砸死在山腳下,可見神通不敵因果,而因果業果皆由心而生。不能明心見性、覺醒自心之人,縱使擁有天大的神通,依舊無法逃出生死輪迴的牢獄。
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舍利弗,為了給外道證明佛法的不虛,平地飛升,起空而取樹梢上的缽,事後被佛陀責怪。佛陀說,若以神通示人,以此證明佛法是真理,那麼後世人就會依神通表現,來判斷此人是否是覺悟者,假如有外道行者也展現神通,那麼就會被人依此人的神通表現,誤認為是佛法教義,從而被外道引入邪見,錯失真理而墮落輪迴。由此可見神通帶來的壞處,遠遠大於所帶來的利益。佛又說,我有教誡神通,依正法理教育人們,應該這樣做,不應該那樣做,此教誡神通,雖然不展現神通相,卻可以使人解脫生死,使人圓滿成佛,因此,教誡神通才是最大的神通。
你既然宣稱自己是佛門修行者,佛經最基本的經典《楞嚴經》,想必你一定讀過。經中描述,魔王擁有與如來同樣的神通,除了如來的漏盡通魔王不具備,其餘的四眼五通魔王樣樣具足,魔王可以化現出大菩薩的形象,端坐在虛空中為眾生講法,甚至於用法力讓眾生看到自己端坐於蓮花寶座上,身上綻放金色光芒,以你對神通就是覺者的認識,魔王就一定是如來了,是這樣吧?可是魔王雖然展現諸佛菩薩相,卻無法宣說法我皆空、自心現量的究竟法義。佛與魔,不在名相中見,魔與佛,只在究竟義理中辨真偽!
佛法是離法、非獲法,魔王雖然展現神通,卻依眾生無明貪慾,宣說有所獲得之種種法,有所獲得之法,必然有獲得諸法之心,心隨法轉,心相輪轉就是生死。如來依究竟法義,破開眾生無明貪慾,「無所得,有所滅」之教法,熄滅眾生心靈貪慾,貪慾滅則自我滅,自我滅則生死消,生死消則覺性圓滿,覺性圓滿則無明熄滅,無明滅,則三界六道當下淨土,生死輪迴本自涅槃,自性隨緣而清淨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是如來妙明真心,所以,宇宙中最大的神通,是佛義,而非神奇的現象,離心說法必是魔說。
禪宗達摩曾言,不論白衣,只論見性;不論淫欲,只論見性;不論殺生,只論見性。見性者,生死無可奈他何!若不見性,說得十二部經教,盡是魔說。
祖師、歷代大德言,知境為心,知心為空,知空為無二雙融,貪嗔癡即道,觀貪嗔癡為心,觀自心即空,性空則無生,無生則無滅,無生滅則無來去,當下無掛,如如圓滿即如來。
大乘佛法以究竟佛義為宗旨,何時聽聞祖師大德們以神通、神蹟為成佛的驗證?
六祖慧能圓寂前,弟子們問他,禪宗衣缽將傳給誰?慧能回答,領悟佛義的人,就是禪宗衣缽之傳人。
佛經云,如來為中道理體,不以相見,唯以智知,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
佛者,自性也!僧者,清淨心!法者,智慧是!經者,道路也!眾生依據佛經修心明性,見身心如幻,心不貪色,色滅心空,離幻即覺,非幻不動,是名見佛。
望以神通作為佛教衡量標準的人啊,懸崖勒馬,以邪魔見壞如來究竟義,斷眾生法身慧命,是堪比十惡不赦的重罪,萬法性空因果不空,望速速懺悔,回頭是岸。
2016年11月23日 07:23
問:《心經》在說什麼?
答:一切法不離心,《心經》是覺悟者對心靈的闡述。
你看見了世界,並不等於你看到了世界,比如你從陽光下,進入漆黑的房屋內,你雖然在看,卻什麼也看不到。你什麼都看不到,並不意味著,你心中見世界的清醒消失了,你依舊見到了「看不到」,你內心覺受看到與看不到的明了,並不會因為見到陽光而有所增加,也不會因為見到漆黑而有所減少。
你聽到了聲音,聲音並不等同於你的聽到,你進入寂靜的隔音房,什麼聲音都聽不到,心依舊聽到了「聽不到」,聽到與聽不到,只是清醒的明了,對所分別的覺受,分別心牽引清醒,所現聽到或者聽不到,能聽到,或者聽不到的清醒心,卻不會因為聽到而有所增加,不會因為聽不到而有所減少。
你意識到我在說話,你的意識到,並不等於你聽懂。如果我說的語言是你未曾掌握的,你只是意識到我在說話,並未聽懂我在說什麼。你雖然聽不懂我說的意思,可是你內心深處,對於聽不懂的反應,與你聽懂我說話的明了,是同一種清醒在辨別,能辨別聽懂,或者聽不懂的清醒,不會因為聽懂我說話的意思而增加,也不會因為聽不懂語言的內容而減少。
你聞到了香味,香味並不等同於你的聞到,你的鼻子失靈了,聞不到任何氣味,可是心靈覺受中的明了,並沒有失去,你依舊聞到了「聞不到」,聞不到也是「聞到」中的明了在體驗。聞性,不會因為嗅到味道而有所增加,也不會因為嗅不到任何味道,而有所減損。
你嚐試了美餐,味覺豐富多彩,味道並不等同於你的嚐性,你口中沒有任何味道,不等於你嚐味道的嚐性消失了,你依舊嚐到了「沒有味道」,嚐到滋味並不能使你嚐性體驗中,辨別嚐味的清醒增長,什麼都嚐不到的覺受,也不能使你心靈覺受中,分辨覺受的清醒減少。
你的身體接觸火焰,感覺灼熱,灼熱的感受並不是感受中辨別灼熱的清醒,你的身體不接觸火焰,沒有任何感受的身體,也是心靈對身體的感受,依舊是心靈清醒對沒有感受作出的分別。感受中的明晰清醒,不會隨著身體的感受,而增加了清醒的程度,也不會隨著感受的淡化,而減損了明晰的性質。
我們因見聞覺知所現世界,依所見而生能見,能與所原來虛幻;我們因色聲香味觸法所現境界,依自我,而生我所有。我與我所,性自如夢,夢境源於心靈深處的明晰,明晰熄滅夢境就是覺醒,覺醒中實無自我與世界;明晰取捨夢境,夢境中呈現明晰之分辨,就是心中見一切的見性,見性分別所見,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中,隨見聞覺知分別,隨色聲香味觸法感受,而不變不動的清醒。
一切法唯心所現,色不自色,因心而色,心不自心,因色而心,心幻而色性空,色性空而心本寂,故明心則諸色無礙,無礙心則不掛色,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;於一切諸幻相中,見諸相非相名清醒心,清醒心是見性的困頓,見性是覺性的瞇盹,覺性倒映著自性,依覺性倒影,而假說有自性如來。倒影本不可得,言語道斷,諸幻熄滅,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不可得者,亦不可說,不可思議,當下清淨,周遍圓滿,不動十方,名如來。
這就是《心經》中,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。舍利子,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」。
世界生死,升起於心中見世界的清醒,而心靈清醒的明晰中,卻原本沒有見世界的你我。是清醒的見,攀緣了所見分辨,根塵相對,業轉心識,而有我們的能見,所見;能聽,所聽;能聞,所聞;能嚐,所嚐;能觸,所觸;能想,所想;而在我們的見聞覺知中,落落無掛的明晰,是隨緣不變的佛。
體驗到覺受中的清醒,清醒中離清醒的分辨,就是覺性。覺性性空,脫落了自我的感受;覺察到意識中的明晰,明晰的自由廣袤中,無生熄滅了自我的認知,心中的明了,脫離自我的感受與認知就是圓明,明晰自身心中覺醒,身心從清醒中脫落,就是《心經》中,「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,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,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」。
何為觀自在菩薩?
菩薩者,心體也,性明圓十方,無得亦無礙,「以無所得故,菩提薩埵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罣礙。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」。
心緣六根,六塵牽引心為「看」,心覺察六根,清醒無掛六塵為「見」;清醒心離六根塵惑,清醒的分辨,於心靈明晰中展現,明晰熄滅清醒為「觀」,清醒熄滅於明晰,六根六塵如雲霧消散,虛空中太陽普照,明性無雜即空中無色,無生無滅,純明十方為「照」;清醒中並無分辨者,明晰中並無覺照者,幻滅覺空,能所雙亡,我人盡除,性空無得,不可說,當下無掛的圓滿,是大覺者。
行住坐臥間,心靈清澈明了,念頭帶不動明晰,明性無生無滅,覺照圓滿,原本具足,是為「自」。
見聞覺知中,心靈落落安詳,覺受體驗,掛不住心靈清醒,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,無來無去,當下不易,是名「在」。
觀自在,是你本自圓滿的覺性。
2016年11月23日 15:58
打坐中,心能夠看到自己,看到身心的清醒,明晰不被身心擾亂,覺照輕柔就是禪定。
能看到自己的心,覺察自心就是修行;心能看到自我,清醒心中的明晰,不隨意識,無染體驗,伴隨身心,卻不隨身心流轉,空中無色就是成就。
2016年11月24日 01:59
2016年11月23日凌晨,禪定中,內外明澈,通透圓滿,柔軟的清醒心反觀內守,注意力回歸於自心的安詳中,安詳融化了意識思慮的緊張;體驗的情緒在安寧輕柔中,柔軟融化了所有的覺受,脫離意識與體驗的心,如水中的陽光,光明純然倒映出水面波瀾,心光無雜,身心自我如雲霧般,在明朗純澈的心光中,所有妄念習氣無漏呈現,如漫天雪花般,自然升起,自然融化。
心靈覺照到自我,自我與看到自我的覺照心,猶如虛空中飄浮的雲彩,伴隨身心,以及伴隨覺照身心明晰的,是朗照的空靈,是離生滅的純澈,如虛空般無來去的圓滿。
這是不可思議的清澈,因為祂脫落了一切分別;這是無法指稱的明晰,因為祂於一切覺受中,無掛無礙;祂以光明呈現,卻不隨光明生滅,光明熄滅了,黑暗中是祂的明晰,明晰中是祂的不動,光明與黑暗中,是祂接納一切的赤裸。
祂是心靈的本體,心靈是祂的夢境,夢境中,心現自我與世界;夢境中,自我之生生死死的刹那間,是祂遠離顛倒夢想的安然;心靈中,世界緣起緣滅,宇宙銀河中,生滅中皆是祂不掛的清淨;夢境本來虛幻,故而祂並無可獲得的生滅,隨生滅緣起中,如如不動是祂的圓滿。
祂不可形容,不可獲得,不可思議,無法觸及,生滅寂滅,就是祂的如意;祂是夢境中的清醒,清醒中的明晰,明晰中的熄滅,熄滅中的遠離,明晰熄滅了夢境,明晰本不可得;熄滅中,遠離了分辨,不可說,是本來的自由,無所得,是祂遍滿十方的極樂;祂是心靈中蘊含的光明,光明蘊藏的明性,光明分解了身心,身心熄滅了,光明一同脫落,無生無滅即空性,性空無得是遍滿,遍滿隨順即當下,當下,就是無來無去的莊嚴。
煩惱即菩提,覺悟這一點,心離諸幻,性自清淨,十方圓明,你是成就者;生死本涅槃,實證這一點,諸法寂滅,十方如來與你同體,心心無得,性自寂滅,超越過去未來,包藏宇宙微塵,刹那間亙古永恆,生滅緣起當下佛土,你是覺悟者。
2016年11月25日 07:19
對與錯,時間終究會證明,正與邪,如來究竟義為依據。人世間是是非非,恩恩怨怨,無非是利益的驅動,被期許與恐懼牽引的人心,造就著自己無能為力的輪迴。其實在覺醒心的安詳中,對與錯,是與非,都毫無意義,安詳寧靜地接納當下,你就能安詳明澈地迎接死亡,真假信仰,生死中見,在生命的終點等你。
2016年11月28日 00:45
在寂靜處讀佛經,寂靜中的喜悅,是靈魂的聲音;自我朝向心靈,心靈安詳中沒有自我,是圓滿的解脫。
2016年11月30日 08:39
當注意力高度集中,心中並無獲得時,不被獲得心所分別的當下清醒,無所得的高度專注,就是參禪了。
2016年11月30日 08:44
佛法修行,並非是對於現實生活的逃避,而是對生命的另一種選擇,拒絕了貪婪愛慾,就選擇了極樂解脫;選擇了直面心靈,就拒絕了生死輪迴。
2016年11月30日 08:54
時間,是真理的朋友;純粹,是信仰的朋友;真實,是靈魂的朋友;寬恕,是心靈的朋友;放棄,是解脫的朋友;給予,是成就的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