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2020年2月答疑匯總
2020年2月7日 08:15
問:我雖然知道,要寬恕、接納、擁抱這些煩惱覺受,但是我感覺還是不管用,甚至我會感到極大的挫敗感和氣惱,反而更加煩惱和無奈了。怎麼辦?
答:你身心中累積的業障太深了,很難通過意識思維清洗業障,所以無論你如何理解佛法,樹立知見,這些建立在意識之上的概念,無法撼動業障。去體驗你身心內的溫暖,溫暖是神的特質,找到溫暖就會有安寧,安寧者可以融化業障。
問:不知道哪一天能走出去,只有一個阿Q精神支撐著,熬過去,過去了,就好了。溫暖也不好找,但撿個垃圾瓶,也讓自己認為是個有用的人,咱就靠這麼一點一點的溫暖,溫暖自己冰冷的內心。
答:還有一個辦法可以度過去,那就是絕對極致的虔誠,就當作自己的身心意識已經死了,內心只留下對真理的純潔,將純潔的信仰當成自己,純粹的純潔也是神的特質,神靈是內心深處的光,是溫暖是清澈,是純潔是絕對,是捨棄是寬恕,只要你能找到其中一種體驗,就可以接近光。
2020年2月9日 17:50
問:「你已經不再是你,不再受身心渾噩左右,理睬他作甚?不再掛礙的本性,何必對煩惱的自我,解釋前因後果。」這兩句太痛快了!
答:這不是我悟出來的,而是身心中真實的當下體會。悟,是有心識分別的;而圓滿,不在分別識心的理解之內。
2020年2月16日 10:07
問:心識投射空間,眾生是心識中,妄念所投射。生命,不過是一瞬錯覺;存在,僅僅是刹那困惑。三界的實相如此,可又有幾人能看清?又有幾人能離捨?
答:靈,指的是覺知;默,指的是覺受。覺知中失去分別就是默,覺受中失去體驗就是靈。靈與默本質唯一,寂靜,歡喜。
覺知失去分別是靈,沒錯,但是靈,是沒有語言喧囂的,所以是默。覺受失去體驗是默,但是不被體驗渲染的,就是靈,這兩者是同一個東西,硬幣的正反面。
覺知取捨覺受,形成體驗,覺受凝固覺知,形成認知,被體驗牽引的認知就是靈魂,也就是你內心的自我感知,他們是無量劫中,細膩的覺受與細膩川流的覺知妄念聚合而成,所以靈魂會隨著自身的習氣,而進入輪迴。
2020年2月21日 10:46
問:頂禮老師!前天有師兄讓我不要稱呼您為上師,也不要稱呼自己為弟子,請問老師這是您的意思嗎?
答:是我的意思,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修行人,並非是誰的導師,我們共同的導師是釋迦牟尼佛。
2020年2月21日 10:50
問:以前我貼法,在下面備註個「——大乘佛法」,別人就抓著罵我們老師,法沒弘成,還給老師掙了那麼多駡名。
答: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,他向上帝祈禱:主啊,請寬恕這些人吧,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。真理的力量可以溫暖靈魂,可以淨化生命,不需要給真理加上任何一位導師的身份,將真理傳遞給人,就足夠了。
2020年2月21日 11:57
問:老師吉祥!頂禮諸佛。我們很多人弄不清愧疚與內疚的細微差別,懇請老師加以開示。
答:內疚是自我檢查,愧疚有參考標準。
2020年2月21日 12:23
問:入道者,還會有因果嗎?
答:有啊,行住坐臥,音容笑貌,都是因果表現啊,只是得道者隨順因果相,心不入因果緣。
2020年2月22日 16:44
問:我有時候抄法,會進入一種狀態,抄著抄著突然外界一切好像暫停凝固了,整個人就如處在一個異度空間一般,這就是老師說的失去意識的狀態嗎?
答:不是,這是專注心熄滅了思維,失去意識的狀態,類似於喝醉了酒,意識無法運動,但是內心的清醒會形成主動的覺照。
2020年2月22日 18:57
問:老師,舒適是何種體會?又為什麼我體會不到舒適?在絕對的舒適安詳中我應該融化了,是嗎?
答:頭腦遺忘了概念,心靈就會舒緩下來。心靈遺忘了意識,舒適自然會發生。
2020年2月22日 21:27
問: 我以為覺知是本有的,原來還可以培育。
答:覺知是本有的,但是被心意循環遮蔽。要在心意舒緩時,在心靈覺受中培育覺知,恢復覺知本來的閃耀。
2020年2月22日 21:56
問:真羡慕打坐,我不敢坐了,因為我脊椎韌帶拉傷了,每天都痛,特別痛苦,再也感覺不到老師說的脊柱中絲絲縷縷的感受了。
答:學法,專注深入地學法,可以達到禪定的效果。
2020年2月22日 23:52
問:昨晚我看到恐慌感與我身心內的虛空分離,消散時出現了空間,突然感覺沒有我的存在,我變成了虛空,虛空就是我。請問老師,我見到身心內的虛空是什麼?
答:是你的錯覺。
2020年2月23日 01:41
問:去年有一次聽老師的禪修引導,聽著聽著,就好像一下子到了太空,身體太舒服了,把我嚇得趕緊回來了,後來再沒有過,那是咋回事?
答:聽法的時候,就會有內在的生命與法相應,業力被淨化後,身體就會出現這種失重的體驗。
2020年2月23日 09:56
問:在抄法前有情緒,堅持抄法感覺到情緒慢慢地消失,心漸漸平靜,業力翻滾的時候感覺招架不住了,就趕緊撲進法裡。正確的是應該正視狀況,而不是逃避,用法消融煩惱,這樣會變成法執嗎?
答:這就是勇猛精進的修行啊。
2020年2月23日 21:41
問:在安寧中培育覺知,這個「培育」能舉例說明一下嗎?另外,感受、體驗與舒適三者的區別是什麼?舒適與安寧的差異在哪裡?
答:所謂的培育,指的是柔軟的心,一顆柔軟純潔的心,就可以在柔軟中體驗到安寧,在安寧中體會明晰,明晰就是覺知,恆久地處於安寧明晰的狀態,就是培養覺知。一顆純潔的心,離開所有慾望,純潔本身會具有觀察性,猶如鏡面一樣,觀察中有覺察,覺察就是覺知的作用,恆久純潔,覺察清醒不動,這就是培養覺知。
舒適是安寧的前期,身體感受很柔軟輕鬆,這是基礎;感受中會有柔和的體驗,這是舒適;舒適的身心感受,持續性發展下去,體驗深處會出現內心的清澈,這是心光發動。
就好像忙碌一天後,你完成所有的事情,獨自一人休息,內心放下一切掛礙,心與身不被外界牽引,處在自然停止的狀態,就會有舒適的體驗由內而外綻放,舒適的感受中,會有柔軟的體驗,柔軟體驗中會有,不被思維與情緒,所緊張所焦慮的安寧,安寧是成道的路標,內心深處何時有不變的安寧,你就快脫離生死了。
問:感恩老師。目前我在背《夢》時,以背部氣感特強,腦部有清涼的感受,總之以緊繃的氣感為主;抄法時背部緊繃,好似有無形的力量控制著,同時,頭部那種「滲水」的清涼感受較舒服,向下腰部也有類似感受。總之,抄法時緊繃感減弱,感受的舒適明顯。老師,這種狀態跟您說的「舒適」,還有多遠?
答:這是業障鬆動的體驗,舒適是內心的覺受,不是身體的狀態,還差得很遙遠。
2020年2月24日 19:33
問:老師,看到您這句開示,對照自己內心的表面,有恐懼、自卑、不安,但是似乎內心極深處,有一種從來都沒有被外界的情緒感受所影響的安寧,即便連學法的精進和對法的懷疑都冒出來了,那個地方都沒動搖過,自己不懷疑此生,這種安詳的力量。但是不知道這種安詳,會不會死亡後被掩蓋,感恩老師慈悲開示。
這段法自己學了很多遍,都融在心裡了,但那種極深處的安寧,這些法無法觸及到它,所以這個自我就凝聚起一個疑惑來,不知道這個安寧到底在哪裡,能起怎樣的作用,究竟是個什麼?怎麼來的?意識層面只知道,是學法和破除一點恐懼後突然覺察到的。但是很長時間都沒感覺它會變化。
目前個人的狀態,是處於破自我的一個過程,法理的那個階段走過之後,理論能起到的作用似乎都不大了,就跟到了坎上一樣,這一階段如何突破,不知道,只知道遇到任何狀態,選擇法,抄法,努力不讓自我的力量左右心靈。這個階段內心知道能過去,但不知道何時能過去,所以不由自主想知道。
答:你目前處於心與意識之間的相續,逐漸減緩速度的過程,此刻需要的不是法理知識,更不是知識概念,而是——虔誠,純淨無雜的虔誠,可以讓內心的信仰成為生命的主體。信仰的純潔可以淨化自己的情慾體驗,被信仰淨化的心,將脫落頭腦塑造的記憶概念,脫離記憶概念的心靈,就會從自我的蒙蔽中復甦。要虔誠。
2020年2月24日 21:10
問:老師,我打坐的時候心裡出現一盞燈,就是特別黑的地方,呼一下一盞燈亮起來了,然後我嚇了一跳,激靈一下就過來了,是不是著魔了?
答:不要再談論這些感受了,去專注你內心的純潔,那裡是方向,一切感受境界一旦沉迷都是魔境。
問:請問老師,我一直沒有辦法,讓自己靜下心來堅持打坐,因為打坐的時候除了知道,什麼境界都沒有,我更願意與心靈對話。老師,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能夠堅持打坐嗎?平時,如何在散亂心中還能保持禪定呢?我平時很少打坐,也能隨時感覺到脊椎中的波動,經常會發熱,最近感覺整個脊椎和心都是空的,請問老師,這是專注學法達到的禪定效果嗎?
答:這些感受不要再發了,這裡是修行人的殿堂,只論心性只談法義,不要拿著人間的執迷玷污這裡。因為你對於真理並不真心渴望,僅僅是停留在情感上的依賴,內心的你,深藏的企圖還是自我與人間。
2020年3月答疑匯總
2020年3月2日 20:51
問:世界裡的冤親債主也是自我世界所化?
答:在你感受中,一霎那間,細膩的體驗思慮都是有生命的,微觀下都是眾生,有前因後果有形象的。
2020年3月3日 09:56
問:請問老師,思維中的語言會形成眾生嗎?
答:不會,思維的根源在心靈體驗,體驗中的思慮是眾生。
問:那這些思慮體驗,就是修行人最大的「敵人,賊子」,我們一直都在相信敵人,卻從來不會去相信自己。 請問這樣理解對嗎? 「相信自己」的表現就是選擇唯一真理的標準去做、去說、去想、去念,對嗎?
答:對,相信真理的標準,標準可以淨化心靈,心靈淨化後,思維就會轉變。
2020年3月5日 19:53
問:老師,我感受到的清醒是在腦子裡,而不是心臟和脊椎之間,這是怎麼回事呢老師?
答:由意識到感受,由感受到體驗,由體驗到認知,由認知到經驗,由經驗到覺受,從覺受到覺知,是一個漫長的解脫生死的過程,你處在第一步,離內心的清醒還有很遠的距離,但是只要方向正確,早晚會到達。
2020年3月5日 22:43
問:將身心全部的注意力、專注力、感受力、感知力、體察心、覺察心, 徹底融入、投入、進入,這種柔軟清澈的「單純」中。請問老師,這裡的單純是什麼意思?是指融入覺照中嗎?
答:不要試圖用思維意識去理解禪定體驗,風馬牛不相及的,就算是你熟知糖的分子機制,也永遠不是甜的味道。
2020年3月6日00:04
問:請問老師,感知是什麼?如何能用感知而不用意識?
答:兩個小情侶談戀愛,見面之後,男方感覺到女方情緒鬱悶,心情不好,這種直接的感性認識,就是感知;男孩子因為自己心愛的女孩不愉快,於是自己的內心開始鬱悶,這種內心的鬱悶體驗,稱為感受;男孩子內心思索,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?內心主觀的反思,主觀就是認知;反思帶動頭腦進行回憶,這就是意識。
後背爬了一隻螞蟻,你看不到後背,也看不到螞蟻,卻可以清楚地知道,後背有東西在爬動,甚至於每一隻觸角碰到汗毛都清清楚楚,這種看不到,但是依舊清楚知道,所發生一切的身心敏銳,就是覺知。覺知本無所知,因為覺受波動而生覺知分別,因此,尋找覺知,就必定遵從感受、感知、體驗、經驗、覺受的道路。
2020年3月6日 06:16
問:如來藏心、阿賴耶識、覺知、第八識是講的同一回事嗎?
答:覺知是阿賴耶識,識就是分別,阿賴耶是覺性,如目光遍滿,純澈無生。
2020年3月6日 14:39
問:請問老師,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菜,在洗碗,清醒地知道自己念頭的升起和落下,不善念升起,心瞬間清醒知道緊縮……我這個自認為清醒的知道,是不是還落在意識思維中?
答:對,還處於意識中。
2020年3月9日 05:21
問:老師,我總是停留在是非對錯善惡美醜當中打轉,老師能開示一下,《夢》裡面「認知的本質是錯覺」嗎?
答:覺知,是覺性的困頓。
2020年3月12日 09:09
問:老師好,量子力學裡面的「平行宇宙」是否成立呢?
答:成立啊,就在心靈體驗與意識結合之間,形成的層層疊加空間之中,只不過離意識形成的空間距離很近。
問:「薛丁格的貓」既可能活又可能死,活貓與死貓代表兩種可能性,這兩種可能性岔開產生了兩個平行的宇宙,但是每一個事件都應該是過去的因果確定了的,就不可能有不確定性,就不會有平行宇宙。薛丁格的貓的生死應當是過去因果決定,就不會可能生也可能死,這點難以理解,請老師開示!
老師您描述的平行宇宙,是與量子力學的每一種可能性的平行宇宙可能不一樣吧?佛法看來,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,就沒有不確定性,就不會有不同可能性產生的平行宇宙吧?您說的「平行宇宙」或者「平行空間」是三界六道的不同世界吧?這裡沒有涉及到不確定性。
答:何為「不確定性」?就是被觀測者的存在狀態,受到觀測者的觀察左右,換一個角度看,是不是被觀察者就是觀察者本身呢?
這個很好理解啊,你的意識能夠觀察自己的心態嗎?心態被意識確定的瞬間,心態中本無感受的狀態,瞬間就會形成具體的體驗,若無有意識觀察,心態本身是處於寧靜而不能被概念凝聚的自然狀態,而任何一種凝固的具體心態,必定是由於意識分別的確定而生。
佛法所說的,過去未來同時存在,這是站在法界中,超越心識分別的,純明性層面說的。而三界之中一切空間世界,都是眾生的心識與業力交織而成,所以任何現象都有因有果有聚有散,既然有緣起,則必定能改變;能被改變的,就一定沒有實體,沒有實體的存在狀態,就會受到意識觀察的左右,也就是不確定性。
我沒有學過物理,所以缺乏最基本的物理知識,否則,就可以借助地球上的物理學知識,與地外文明的科技進行對比,這樣可以全面地將他們的科技道路,以及技術知識,盡可能的複製出來。只不過他們生存環境中,獲取能源的途徑與我們不同,他們是依靠物質之間的「反重力」來獲取能量,就好像兩塊磁鐵,磁極相對時會發生對沖力,而這種對沖力如果進行設計,就會形成巨大的能量,換個角度說,空間也是能量湧動,如果磁極之間的對沖力足夠強大,就可以撕開表層密度的空間,形成貫通於其他空間的蟲洞,這也就是飛碟能夠突然出現、突然消失的原理。
問:蟲洞如果存在,就可以進行時間旅行,那麼著名的「祖父悖論」如何破解呢?即,如果一位穿越者回到了過去,找到了還處於年幼時期的祖父,並殺死了他,此時悖論出現,如果說穿越者的祖父在其年幼時即被殺死,那麼這位穿越者又是從哪來的呢? 因此科學界猜想,時間旅行不能改變過去,何解?
答:這個理論中,有一個邏輯性的漏洞,那就是,你的祖父一定是那一個人。如果你回到過去殺死了那一個不可替代的祖父,也就沒有你的父親出生,也就沒有你的存在,何來返回過去的你?這是處於單層時空的推理邏輯,這個邏輯中事態的形成基礎是,你的祖父必定是某個不可替代的人。而現實的宇宙空間並非是單一的平層空間,而是如同乳酪一樣,有貫通整個宇宙時空的管道與蟲洞存在。即便你通過蟲洞回到過去,殺死了你的祖父的身體,可是你殺不死他的靈魂,他的靈魂依舊會依據業力因緣,以其他人的身份降生地球,會降生你的父親,會有你的降生,只不過換了一種身份而已,但是身份形象下面的,靈魂與業力,因緣不會改變。蟲洞只限於我們這個空間,其他的時空中有很多的溝通渠道。
問:那麼從蟲洞的角度也證明了,平行宇宙的存在,感恩老師解答了當今世界最頂尖的科學難題,我會給那些學生講解的。頂禮老師!
答:其實,宇宙的真相只有一個:宇宙時空是心識分別所投射。實踐了這一條,一切宇宙奧秘都可以被揭開,因為宇宙就存在於你身心之中,業力因緣構成了宇宙現象,但是構成的現象下面,有著無限的空間與因緣,只要了解自己的心,你就能跨越時空阻隔。
問:感恩老師慈悲開示,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有很多智慧又理性的學生出現,將佛法的精髓通過各行各業,學科研究展現出來,與之相印證,正法盛世將會來臨。
答:現代科學的建立基礎,在於邏輯驗證,而邏輯的形成基礎,在於對現象的研究;而現象的形成是諸多因素的緣起,故而,現代物理理論一旦接觸到量子力學理論,就統統失效了,因為量子力學觸及到了物質更微觀的範圍,也就是意識無法觸及的心識範圍。
問:老師,這些超外星人的科學奧秘和原理,您其實都知道,只是不想對地球人類說太多,只想讓地球人靈魂昇華出離。我很能理解您!
答:美國有一個科學超人,一生之中發明無數,很多都是超越當時世界科學領域的,超前思想技術。他曾經說:在我的心中有個盒子,裡面儲存著宇宙中很多秘密,只是碰巧我打開這個盒子。我確實知道很多關於時空與地外文明的奧秘,甚至於比那些所謂外星人知道的更詳盡,但是,與解脫生死無關,所以不願意浪費時間。
2020年3月19日 19:04
問:覺知在意識停擺的當下呈現,在心意相續中斷的刹那呈現。比如我們在平靜狀態中突然受到驚嚇,那一瞬間,能感覺全身細胞、毛孔都是清醒明晰的,那就是覺知呈現。那一瞬間,空間即是心靈。
答:對,這一刹那間,清醒而無分辨的了然,就是覺知。
問:老師這裡說的覺知已經是圓覺。
答:安住於這種,安寧舒適極樂的覺知狀態,是覺成就,也就是行陰融入識陰的過程,稱為合湛。當存在,失去了存在的狀態,安寧與光明,瞬間翻轉,如夢初醒,覺性,無生無滅,是覺圓滿。這兩者距離很近,但是從覺成就,證入覺圓滿,是很艱難的過程,有些人多少劫都無法突破,證入覺圓滿就是佛。
問:老師好,您1月31日的微博說覺成就是粉碎存在,應該是入法界。之前您一直說覺成就就是破識陰,怎麼現在說是行陰融入識陰的過程呢?
答:站在邏輯推理上,確實是涇渭分明的區別,但是站在實證角度上,就是另一回事了。行陰就是覺受舒適感,識陰就是覺知空間感,舒適與空間相融,就會失去舒適的細膩覺受,覺受逐漸熄滅,空間則沒有支持存在的對境,空間感就會模糊,這個過程中,覺性的光明就會從覺知中展現。
由於空間感不再是凝固的真實存在,覺性光芒就不會受到覺知的細膩分別干擾,直接射入覺知心靈的光芒,就會在光明中,呈現出光芒形態中,明晰的性質,性質就是覺性,猶如夢醒一般。可是此刻覺知並非完全分解,所以不能說圓滿了法界,但是覺性的明晰已然展現,所以已經不被三界幻境蒙蔽,這就稱為覺成就。
破識陰有一個過程。最初是破想陰,想陰破則沒有自我意志,你會成為舒適的光芒形態,在舒適中逐漸體驗存在的空間,空間融化舒適過程,就是破行陰的過程。當舒適與光芒都融入空間,空間失去了存在的支撐,就會逐漸融入光明中的明晰中,這就是破識陰的過程。
識陰好比玻璃,行陰好比冰霜,覺性好比光線;冰霜融化時,玻璃也在融化,融化的程度越多,陽光透進來越強;當冰霜完全消失後,玻璃也會消散,此刻光線就會完全展現,整個過程就是覺成就;當陽光沒有阻礙的呈現出來時,陽光中的明晰就會脫離陽光而呈現,明晰就是法界。所以,玻璃與冰霜以及陽光,是一體。
當陽光、玻璃、冰霜,這三者都熄滅後,陽光中明晰的性質,就脫離了光明、玻璃、冰霜的範疇,獨立而不動,這就是法界,也稱為覺圓滿。
但是有一點是人類所不明白的,那就是:玻璃、冰霜、陽光,這三者所謂的熄滅,並非是消失不見了,而是形態依舊存在,識陰的存在感,陽光的覺性體現,以及行陰的冰霜都在,只是,覺性光,覺知玻璃,行陰舒適,成為了飄浮在虛空中的雲彩,而明晰的性質,就成了「空性」,無生無滅,無來無去,這就是法界性。你無論做什麼,想什麼,幹什麼,都如同虛空中的雲彩流動,卻無法觸及虛空一樣,這就是「一心三藏」,也就是終日吃飯未吃一粒米,終日走路未沾一粒塵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
問:以前有過一次頻臨死亡昏迷的感覺,什麼都清晰明了,就是身體無感覺,一切都停止了,但內心很清醒,感覺就是那個狀況。
答:是的,這就是覺知在肉身中的展現。
問:夢境中失去了肉身運動,做夢中為什麼我們的喜怒哀樂那麼明晰?這個受喜怒哀樂的也是覺知嗎?
答:不是,是我執識,也就是體驗與心願。
問:老師,覺知如何感受到覺性呀?
答:覺知,無法感知覺性,就好像夢中人無法理解醒來。覺知是覺性的困頓,覺性是覺知的精髓。但是證到覺知的人,就一定可以覺受到覺性之明,猶如透明玻璃不會遮蔽光線一樣,覺性就是光線中的明晰性質,性質不隨光芒形態來去生滅,就是法界。
其實,修行人如果能夠恆久處於覺知的安寧中,心識融入本性覺光中,即便尚未進入法界,也是極其偉大極其榮耀的,覺知靈照的狀態,是我在三界六道中,品嚐過的最美妙最舒適最恣意的享樂,那是造物主的輝煌,遠離分段生死,不墮鬼畜人間,無以言表的偉大富足,不可思議的浩瀚堂皇,很多人不願意離開這裡。
覺知,不是你們理解到的清醒,清醒是有意識的,覺知是無意識的,所以慧能大師說:八個兄弟一個癡,「癡」的就是覺知。覺知是安寧與幸福的存在,是偉大與恢宏的存在,是宇宙根本,是生命創造。能夠成為圓滿的覺知,此人就很偉大了。
覺性是覺知的精華,覺知是覺性的夢境,猶如沉浸在電影情節中的你,甦醒了未曾進入電影劇情的冷靜,在冷靜的甦醒中脫落了劇情,也失去了看電影的人,如夢甦醒,造物主與存在瞬間幻滅,過去未來瞬間滑落,宇宙世界如沙流過指間,不被存在禁錮,不被光芒渲染,不被安寧侷限,無生無滅,無來無去,就是覺性。
2020年3月26日 13:20
問:不知為何信心越來越不足。
答:閻浮提眾生,起心動念皆是業。我們的身心頭腦之所以存在,是累世業力妄念糾結而成業果,在業力身心被法義清洗的過程中,就會不間斷地觸及到身心內在的空間以及生命靈性,這些靈性信息屬於三界底層的眾生,他們是你自我保護、自我貪慾、自我恐懼的化現,他們不願意消失,就會奮起反擊,你就會感覺很煩躁。
業力逆襲,很正常的表現,如果你修行信心堅定,就無需理睬他們,一意孤行去學法,法義可以滋養你的靈魂,當心靈在法義中獲得安寧溫暖陽光時,這種正能量可以熄滅負能量,業力自會消亡;如果你信心不足,就停下來不要學法,去正常生活,等何時心態不再煩惱,想要學法再去學習,不要讓自我處於痛苦的境地。
問:老師,這個時候是不是不管學不學得進去法,都要強迫自己聽法看法背法?
答:看情況,如果虔誠度不夠,只是憑藉情感很難扛過去,如果虔誠度足夠純潔,可以逆流而上。
2020年4月答疑匯總
2020年4月3日 23:31
問:什麼叫如實?
答:做一個觀察者,而不是參與者,這就是如實見。
問:老師,以旁觀者的視角觀察著自己當下活著的狀態,就是自我覺知嗎?
答:不是,在觀察者深處,不被觀察所搖動的,是覺知。
2020年4月6日 11:38
問:老師,這個空白狀態和無記空,和以前說的愣神(時間較長)有什麼區別?
答:這種空白是頭腦失去思維,但是心靈覺知卻明晰靈照;而斷滅空,是心靈覺照開啟之前,就失去了頭腦意識,處於混沌狀態。失去了意識也失去了覺察,屬於頑空、死空、斷滅空,死後落入邊地。
你說的愣神,是體驗淨化過程中,導致意識停頓的初期,距離體驗分解,入三摩地定境還有很漫長的距離。
2020年4月7日04:51
問:老師您好!是不是達到究竟我的狀態,與宇宙融為一體了?
答:你說的這個話題很龐大。究竟我,有幾重涵義:1,頭腦意識的我;2,感知思維的我;3,心靈認知的我;4,體驗靜默的我;,5覺受覺知的我;6,離心識分別,覺照無礙的明性;7,明性中寂靜的本來。從1到5,是我到無我的狀態,也就是與宇宙合一的狀態;6到7,是超越存在也超越無我的境界,宇宙在此,只是一瞥所現。
2020年4月9日 12:22
問:老師好,覺知本身並無智慧,請問智慧來自於哪裡呢?
答:源於無明,智慧是無明狀態的對立,無明熄滅了則無智慧可言。
2020年4月11日 11:32
問:老師,「光明純耀的法界,明性燦爛圓滿十方,明性並非是我。明性無法渲染的,寂靜是。」是否您描述的已經是寂滅如來海?是否又突飛猛進到如來地?學生還有個疑問,您曾經是否說過,自性是永遠無法描述的東西。那今日之表述學生該如何理解呢?
答:指月之手。
2020年4月14日 22:21
問:感覺生活沒有了希望,我快要被那個人殺死了,老師能不能救救我。
答:修行人沒有敵人,修行人遇到傷害,最直接的表達就是寬恕,寬恕中有上主,寬恕中有護法,當你的內心中有了擁抱傷害的愛,就能體會到整個宇宙對你的保護。
2020年4月15日 03:04
問:心和老師的法相應是什麼樣一個狀態?
答:只有法的純潔,沒有你的分別。
2020年5月答疑匯總
2020年5月11日 08:28
問:死亡時意識思想不是自己了,放下,放鬆接納所有的來臨,跟著柔軟和純潔走。是一種溫暖感覺還是身體上的觸覺嗎?
答:是內在覺知中的安寧,安寧就具有溫度。
2020年5月11日 11:55
問:老師,平常我們知道那個「知」是什麼?是我們自性的用嗎?也是您在講法中說的清醒嗎?
答:覺知,在你的每個意識念頭中,也在每一絲情緒感受裡,但是被念頭,感受所包裹著,你無法鑒別他。當你喝醉時,頭腦昏迷但內心深處有所覺察,就是覺知的閃現。要完整呈現覺知,唯有甚深禪定中,安寧脫離頭腦意識,純潔脫落感受體驗,清靈脫落自我執念時,不動的靈照,就是覺知。
2020年5月12日 22:34
問:老師,平時念佛的人死亡那一刻,覺知是怎樣的狀態呀?還有就是禪定中不起心動念時,覺知是怎樣狀態呀?感恩老師,請老師開示。
答:人類無法以意識分別的經驗,去理解覺知的靈耀,就好像螞蟻無法以經驗,去理解人類一樣,覺知是造物主,是透明的無限,是完整不可分割,是廣袤的喜悅,是圓滿的自由。親身證到覺知的人,就是三界中最根本的神,是萬物源頭,是時空誕生與湮滅,一般人的不動念,遠遠沒有接觸到覺知,而是在心靈認知的表層。
覺知,在禪定中的展現,就是穿透烏雲的光線,就是透過牆壁的清風,就是卸下枷鎖的鬆快,類似於睡醒時,眼睛尚未張開,但是心裡清醒的狀態,是無法去用意識分析,無法以感受體驗的存在,你的心靈、意識、身體、生死、命運,都在覺知上建立,所以一切建立一切表現,都無法直接接觸到覺知。
2020年5月21日 13:44
問:心靈一直以來從外界現象中獲取安全感、幸福,來維持活下去的希望,心靈一旦放棄這種索取就可以恢復安寧自由嗎?面對身邊自認為被愛安全感遺棄的人,喪失活著的希望,產生輕生念頭,該怎麼幫助他們呢?
答:《夢》,可以救贖靈魂。
2020年5月23日 20:31
問:乾淨與純淨的區別是什麼?
答:乾淨是離慾,純淨是忘我。
2020年5月29日08:21
問:老師,自己如何能明了修行中是否進步?
答:看內心的純潔程度,看心靈柔軟程度。
2020年5月29日10:55
問:老師,需要承擔的勇氣是什麼意思?前兩個我明白,理性思考會有出離心,決絕放捨是加固虔誠心,第三個不懂。
答:面對內心貪慾的死亡。
2020年6月答疑匯總
2020年6月6日 23:15
問:有一個人試圖佔盡所有優勢所有好事,他的做法正確嗎?我感覺不正確,但是大家都覺得他是對的,而我的想法是,人不能那麼自私。菩薩如果無私的話,那麼他的生活會不會過得很悲慘,那麼還有誰願意無私呢?
答:眾生苦難皆是因果,因果無非內心的貪慾;世界意義,不過是為了內在的覺醒。
2020年6月15日 06:19
問:老師,真理的標準是什麼?
答:純潔,無私,寬恕。
問:這是老師最新給出的真理標準,在語言表達的用詞上與過去有著明顯的不一樣。不是真理的標準變了,真理是不會變的,而是隨著老師的證悟越來越不可思議地接近祂,詞彙概念的侷限性則越來越凸顯,而只好替換為更準確精確的詞彙表述。
答:理解的是對的,越接近祂,也就越成為祂,也就越失去我,用詞就越來越簡單、直接、透徹,因為真相無相。
2020年6月15日 18:47
問:個人以為,停留與安住是層次不同的兩種心靈體驗狀態,二者不可混為一談。注意原文是說:「在心內境界停留一刻鐘以上。」境界是不應安住的,因為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。境界只能停留,是為了找見不被境界帶動的——清醒。
答:停留,是驗證修行定境的狀態。完全的停留,就失去了移動,那就是安住,安住還有一個名字,叫覺知,完整還原覺知,就是徹底的安住。而覺性中既非安住,也非無住,所以說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這三者是漸進的過程與狀態。
2020年6月20日 07:38
問:是誰在「生活」?被境所掛的是誰的「心」?
答:這是最後一步的體證,在修行過程中,是需要有依靠的信仰,才可以從人性的執念之中,逐漸脫離苦海,逐漸昇華,最終解脫。
2020年6月23日10:33
問:老師言,我不是任何人的導師,不是教主。是擔心,我們修行總想依靠他人,而出離生死的大事,別人只能指導,無法出力。想要超脫只能自救、自力、自信。
答:不是,修行人在初期,以及中期的過程中,唯有依賴與信任,才可以有力量破除內心的貪慾我執。我不是任何人的上師,是指我們都是平等的。
2020年6月23日11:36
問:與您同行,無上榮耀。把對您的頂禮落實在虔誠中,把對您的感恩落實在精進中,沒有給您的賀禮,只有盡形壽去履行您的教誨,才是對諸佛菩薩無上的恭敬頂禮。
答:嗯,對的,這就是我真正想要的。
錄音轉文字問答(2020年6月收錄)
問:老師好,2017年3月份老師給我開示過,請老師指導下我今後的修行。
答:你這幾年的進步不是很大,實際上可能也是因為業障比較重。你聽法的時候,是不是有的時候感覺到好像只是耳朵在聽,但是腦子裡面,心裡面並沒有聽進去?我覺得你可能是一些過去的業,阻擋了你的心和法的相應。但是比起你三年前,還是有進步,為什麼呢?你現在最起碼表面的意識心和心底裡面的願望,對於教法還是很堅定,很信任的。但是,確確實實,可能是前世的業障,導致你的心沒有辦法跟法聯繫起來。
你的修行狀態,只有一條路可以走,就是去聽法。因為我講法的語音背後有我修行成就的境界,可以起到淨化業障,救贖你過去傷害的眾生,突破你身語意的外殼,直接和你內心的覺性相連接的作用。聽聞法的時候,記住一點——不是你在聽,記住了!我講的話語就是你的思維,我講法的聲音就是你的意識。將你自己大腦當中的意識,讓它到一邊去,讓你的心牢牢地和我的聲音結合在一起,這樣你就可以獲得我聲音背後的這種智慧和力量。
現在跟你講很多的法義沒有用處的,因為你現在的心是散亂的,是昏沉的,但是你對於我的信心還在,你對於我的虔誠還在,這就足夠了。修行說到底就是虔誠,沒有虔誠什麼都談不上,用你最虔誠的那顆心去聽我講法。聽我講法的時候,記住了,你的意識不是你自己,講話的這個人的聲音才是你自己,你的思想不是你自己,講法的內容才是你的思想。讓你的心,讓你心中的渴望,和我的講法錄音合在一起,每天聽五個小時以上,我保證三個月之後,你會脫胎換骨。
問:感恩老師,我學法兩年了,去年受的戒,出家兩年,內心那種恐懼一直伴隨著我,也不敢去表達,學法也是容易被外境所轉,不太容易觀自己的心。
答:你這個可能是因為家裡面的原因,內在太膽怯了。你的內在太膽怯,太過於迴避這個社會,太過於迴避外界,可能是自幼的生存環境,壓制了你這一方面的心不能表達。你的意識雖然看到了很多的事情,知道什麼是對的,什麼是錯的,但是你的內心不敢去遵從對的,你只能遵從能夠滿足和保護你利益的意識。
你還是處於一種求生的狀態,就好像是一個小孩子,躲在黑暗的房子裡面不敢出去,出去了之後害怕被傷害一樣,你現在需要做的是一個心理康復,這跟修行沒有關係。或者換句話說,你去出家也好,很大程度上都不是為了真理,很大程度上卻形成了一種靈魂的庇護和保護。你是極度沒有安全感的,你的靈魂太恐懼了,你需要被保護,需要被呵護,以免自己受到傷害,當然這跟你前世,跟你前前世的經歷都很有關係,我就不多講了。
我教給你一個功課,網絡上有一個我念的《心安》的視頻、音頻,主要針對抑鬱症患者和失眠患者,對你是很有效的。你每天24小時戴著耳機聽《夢》或者《心安》,這個就是你唯一的功課,讓你的心去接納我的聲音。我要求的,我所希望看到的,就是你把你內心的恐懼感,這種提防的心理,能夠在法中放下來。
你本身是一個很純潔的、很正直的、很乾淨的孩子,雖然可能內心不是那麼很機靈,但是你的本質的品質,還是能夠跟佛法相融的。但是你就是因為沒有安全感,所以你的心永遠都是提著的,當一個人的心是處於防備的狀態,他的意識就永遠是集中在防備的心上面,所以你看到的世界永遠都不開闊,而都是很狹窄的,你只能看到表面侷限的東西,你看不到它的本質。
先把你內心的恐懼治癒了,你要知道你是個修行的人。當你在聽法的時候,你身邊是有菩薩和龍眾護法,你是有加持的,讓你內心裡面那種安寧和安全感,先展現出來,讓你內心裡面,潛意識裡面的恐懼和不安全感,使它慢慢地消散掉,它一消散了之後,你內在的柔軟、清淨、光明的一面就會展現出來,那個時候你再學法,就一下子可以融進去了。現在你的功課就是每天聽《心安》和《夢》,聽的時候,你就會感覺到有神的存在的。
問:老師,我發現自己的缺點太多了,特別是目前感覺到,我作為一個出家人,我的慈悲心太少了,度量又小,脾氣又大,什麼都不懂,還高高在上,我真的是這樣的。特別是在做臨終關懷的時候,我又不知道怎麼從這裡面真正來提升自己,請老師指導我修行。
答:當一個人能夠知道自己不足的時候,這人就很了不起,你身上有一個真心,你說的這些缺點,高高在上啊,虛榮啊,習氣啊,心量太小啊,有沒有?都有。沒有錯,你說的一點都沒有錯,你對自己還是挺了解的。但是,你能夠面對它,敢於把它說出來,了不起!你有一顆求法的真心,一顆真心就是你上天的通道。
而且我可以提前恭喜你,你現在跟我學習的這幾年,已經是小有成果了,你現在已經不在人間了,你現在肯定是在天道,而且是在上層了。你的修行,就是像今天這樣,不斷地去發覺自己的短處和缺點,不斷發覺它,曝光它,這就是你的修行。因為你的內心有一顆至誠的、純潔的、真實的心,了不起。這顆心可以讓你達到一個,最終脫離分段生死的地步。
因為要解脫人的體驗,其中一個最關鍵的就是要真實,不要撒謊,不要隱藏,不要維護。當你的自我被傷害得越來越深的時候,你才能夠發現自我背後連帶著的,過去的那些動機和非常細膩的貪戀。當那個動機和貪戀被你放棄了之後,就沒有一個可以被外界傷害的你的存在,那個地方就是三摩地的入口了,你離這個地方還有距離,但是這個苗頭已經很好了。你是一個很真實的人,我非常喜歡真實的人。
我跟你說一下,現在牽絆你的具體的事情是什麼呢?私心。你不是心量小,你是有私心——「這東西是我的,別人拿走了之後我會不高興」,這跟心量沒有關係,這跟你的私心有關係。你未來三到五年的功課,就是一個「無私」,盡量做到無私——就是別人拿點東西了,哪怕對你很重要,「拿去吧,拿去,沒關係。」沒有什麼東西比你的死亡更重要,你死的時候,什麼東西都帶不走。你只要把無私這關過了,你突然之間會發現,我的心量怎麼突然間大了呢?別人做什麼事情我都無所謂了。真正障礙住你的是私心、貪戀。所以,未來這三年,就修這兩個字——無私,什麼時候你把對於物慾、名利的私心去掉了,你就可以脫胎換骨了。
問:老師好,請老師給我開示未來的修行,以及過程中存在的不足。
答:因為你行的是菩薩道,菩薩道有兩種,一種是智慧道,以智慧入門,以思維入門,你走的是智慧入門,目前還不錯。現在克制住你的還不是境界,克制住你的是心量,你什麼時候把自己內心裡面的這個我執,再能夠把它淡化,淡化內在的執著,就會發生量變。智慧剛開始是道理、法理,更深一步的話,在道理背後有人的境界,境界背後就會出現光明,非常純淨的光明。道理——境界——純潔,然後到了更深一步的時候,就會呈現出一種靈覺。到靈覺那個地方,想陰就破完了,到了覺受那個地方,整個宇宙內外,外在的空間就是你的心。
而在過程當中,第一關破的是人的所知障,第二關破的是人的體驗和感受的染著,第三關破的就是自我。什麼時候在內心裡面,這個自我的感受和體驗越來越淡化,越來越模糊,甚至於遺忘的時候,那個靈覺就會展現出來。靈覺就是你完全可以跟你的意識脫離開了,完全可以跟人的內在的這種自我脫離開了,無論你行住坐臥,你都能夠看到十方三世,我現在就這樣。
你現在是被卡在你的心量上面,你的我執、自我還是挺嚴重的,但是還好,你的學法還是很扎實很嚴密的,但是不要留在這個境界。一個真正的菩薩,一個真正的大菩薩,祂是不可能以思維成就作為成就的,祂也不可能以你的覺受成就而成就。一個大菩薩的成就是脫落一切所做,脫落一切所成就的,也沒有一個成就的人,但是這可不是一句空話,世上的人把這句話當做一種空話,「啊,沒有能所,沒有自我與我所」,這個都是空話,真正能達到這一步的人非常罕見的,所以說真正的智慧,祂一定是落在人的極深極深的覺受裡,祂是脫落體驗、脫落思維的。你現在離這個靈覺還是有距離的,雖然你已經開始接近它了,想陰已經開始破了,但是距離破完還有很漫長的過程,過程當中唯一擋著你的就是我執。
你已經是一個人世間的神靈了,所以說不要把人世間的自我太當回事兒。我們這個自我就像是這個手機一樣,是會被分解的。我倒是希望你們都去得一場重病,在昏迷當中,你會知道你的意識、身體都不是你,因為你根本無法驅動它,但是你內在那種安詳,那種純潔,那個是你自己,那個地方就離靈覺很近,那個地方就沒有我的存在。
你剩下來這30年,什麼時候能將你這個內在的自我、我執完全消磨乾淨了,那麼你就可以從這一次生死大劫當中完全解脫出來了,你不要指望幾年破乾淨,不可能的,那東西藏得很深的。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你,什麼不是你,因為你現在還沒有見到你真正的自己的時候,你一定會把現有的當成自己,這是必然的。但是我給你指出了方向,這個自我並不是你所說的這個「我」——「我」的概念,「我」的體驗,這個「自我」是……就比如說你在禪定當中感覺到很舒服、很美妙、很殊勝,那種殊勝和那種感受到殊勝的覺察也是自我。
真正破除自我,到了靈能那個地方,是什麼感覺呢?就是你現在的這個意識、身體,這個內在的感受,就在此刻死掉,他不會有任何反應,他不會心痛,也不會恐懼,他沒有執著,也沒有躲避,他只是遍知遍覺盡在當下,這個人的死亡,生死跟他沒關係的,但是他卻是能夠知道一切,並且滲透一切,並且能夠借助因緣起死回生。很多人修到這個地方,已經是橫跨三界,已經沒有人能阻擋他了,包括一些外道修行者,達到這個地方,達到三摩地的高層,到靈能這個地方,也已經沒有人能阻擋他了。所以我就給你指出方向,你不要指望一下就能達到,能達到這一步,你就很了不起了。
你前期的修行速度很快,但是卡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就會很慢,因為這個地方它不是你一世形成的,因為你過去生生世世行菩薩道,那只是積累了功德而已,那時候你的智慧和心量還不如你今天呢!就像你過去這麼多年的考試成績,一直是76、78、72,想讓你一下子突破90分那是不可能的,因為你過去一直是考這麼個分數。
但是這一關過去的時候,一旦你達到了靈能那個地方,因為靈能跟覺知是一體的,靈能是覺知的表現,覺知是靈能的根本,而覺性又滲透在這兩者當中,只要你達到靈能的時候,那時候想要進入法界脫三界是瞬間的事情,一瞬間。所以現在我們像爬山一樣,你不能看著山頂高,你馬上就要一次超越,不可能的,不現實的。修行是件很現實的事情,千萬不要好高騖遠,你到哪一步就說哪一步的話。
問:老師好,老師您在2017年12月份給我開示的,我最大的糾結就是內心一直非常強烈地渴望學法,可是又想奉獻,無我利他,又要多做事。其實我自己覺得我這人好自私,就不願意做事,或者自己覺得做事做得還是很少,有時抄法的時候,如果看到別的師父在做事,心裡又覺得愧疚,總有些矛盾。有時候抄法的時候,我就會覺得我抄法打的最大的妄念,就是這個具體的事情該怎麼做。如果這件事情我心裡還沒有一個決定的話,它就會變成我的妄念。總之,這兩年多,修行一直感覺沒多少進步,也很散漫,很慚愧,請老師開示。
答:還好啦,你這兩年還是在修行。因為你活到今天,整個的生命也就是這兩年開始有光芒。我講的法是真實不虛的,我講的法不是知識,也不是邏輯,那個東西聽起來很好,對於解脫生死沒有什麼意義。我講的法,祂真實不虛的,是實相通過我這個載體在表達到人間。我在觀察你的時候,你的生命真正閃光的就是這兩年,就是從兩年前開始到現在為止,生命開始閃光了。
這種光芒是一種什麼呢?他是一種內在的妙樂的覺受。兩年之前的你,只是有情感和慾望的快樂,不會有內在這種妙樂的覺受,這是兩種層次的東西。妙樂的覺受,就會連帶著人的生命的覺性光芒。所以在我看來,你的修行也就是這兩年開始有了閃光的時候,而且有一段時間,閃的光芒還比較大,大概就是你上次見了我之後,將近有半年的時間,那段時間可能是你比較勇猛的時候,比較精進的時候,我看到你的歷史,就像是黑暗當中一團很亮的火炬一樣。但是在那之後,就暗下去了,可能是你忙於事務性的工作吧,就是心開始向外走了。心向外走的話,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和人的貪嗔癡的心一連上,就把覺性光芒給隱蔽上了。
今天我給你們講的,包括兩年前我給你們講的,是真實不虛的。2600年前釋迦牟尼佛是怎麼講的,我今天講的就是那個東西,只是兩年前我還處在三摩地,剛進入法界,還沒有圓滿法界,到今天我已經圓滿法界,已經在禪那這個地方了,所以我可以告訴你們整個的過程,修行是要實踐的。
我現在看到你的時候,我看你生命過程當中整個的歷史,這麼多年以來,你生命當中唯一發光的,就是在你上次聽我講完法之後這兩年時間,其中大概有四個月光芒很亮,那就像是在黑夜當中篝火一樣,那段時間可能是你發心在抄法,或者是在學法,是學得很勇猛的時候,到了後面,這個光芒就慢慢淡下來了,你的心開始向外攀緣,要做很多事情。在人世間做事情,對於一個修行的人來說,到了一定境界之後,是很困難的,因為你不會說話了。
禪定當中只有一個標準,記住了,我現在給你們講的禪定這個很重要的。禪定當中只有一個標準——保持你的知道。人的知道分為四層:第一層是意識的知道,我在打坐;第二層是內心裡面的知覺。就是人生病的時候,在昏迷狀態下,他的頭腦停止運行了,但是他內心的知覺還在,知道自己生病那個知道,這是第二層,進入到人的心識了;第三層知道,當意識和心識的知道都慢慢淡化了之後,他的覺知,覺知一般是在你的每個細胞裡面,阿賴耶識——就是覺知,會在你心靈極深極深的地方,就像是睜開眼睛甦醒了那樣,他會醒過來的。當覺知醒來了之後,你的身心意識、情感慾望,就像一件衣服一樣會脫下來了。到了覺知那個地方,你就不死了,你就在造物主——七地菩薩這個地方。
那麼,一旦覺知開始分解了之後,他就會融入覺知裡面的性光,就是覺性,那個就好像是一場夢醒來一樣,像鏡面翻轉,大地平沉。那個地方就沒有什麼知道不知道了,沒有能知者,也沒有所知者,就是極圓極明,周遍一切,那就是法界了。法界之上還有,法界之上就是一念妄動,那個就是如來寂滅性,當這一念妄動停息的時候,那就是如來圓滿的時候。就那一念翻轉,我還沒有到,到今天為止,我只是圓滿了法界而已,我還沒有到最終那個還原了如來寂滅,我偶爾可能會接觸到那個地方,但是我也沒有還原那個地方。
所以在世的修行人都不能稱為佛,哪怕你證得了佛智,你也不能稱為佛。因為你在人世間,畢竟是有漏的。什麼叫漏?眼耳鼻舌身意,色聲香味觸法,言談舉止,都稱為漏,因為他有生滅。只有涅槃的人,「生證有餘涅槃,死入無生法忍」,只有死去的那些聖者們,能夠稱為如來,而在世的,就是菩薩或者大菩薩講法。
對於你來說,你行著這種世間菩薩道,去幫寺院做事,做弘法利生的工作,這個也是你的修行,沒有錯。你按照這條路走,雖然可能會消耗你很多的修行時間,但是可以給你積攢很多的善功德,也是可以有利於你未來往上突破的,人往上突破,是需要善功德的。這個善功德並不是你要獲得多少,而是你在做事情當中,培育你一顆無私的、利他的心。如果你的心是保持著一顆「我要獲得善功德」的心,那麼你做的事情就是有所求的,就會把功德變為福報。那麼在你死的時候,你可能會轉生成一個很有錢的人,很有身份的人,僅此而已,或者到天道去當一個什麼天子、天女之類的。
福報和功德,一心之隔。你是一個無私的心,無求的心,就是為著佛法去弘揚真理的心,你所獲得的一切,哪怕一個非常微小的行為,給別人講了一句阿彌陀佛,給別人一本經書,這都會獲得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功德,因為你內心裡面沒有自己。如果你今天想,「哎呀,我蓋個廟啊,布施了什麼東西,我將來可以獲得功德啊」,這一念出去,因為這一念的基礎,他是私心,有私必有我啊,那麼建立在你凡人自我之上的回報,那就一定是福報。
第二個,你的修行,如果完全去在人世間做事是很可惜的,因為你的福報資糧還是挺足的。如果你能夠花一些時間去抄寫微博,去聽我講法,可能很快的時間,一兩年,你就可以達到一個非常好的,是可以破除人的色陰和受陰,進到想陰裡面去。對於一般的修行人來說,那是不可思議的,絕大部分都是在色界和欲界當中輪迴。為什麼呢?他沒有辦法破除人的色陰和受陰對於心的限制,但是你還行。
你內在的智慧心,對於我講的佛法還是隱隱約約有一些感受,隱隱約約有一些領會,哎,似懂非懂,但是非懂的那個似懂的地方,那個就是人的想陰的初期。他不在人的意識和慾望當中,他在你內心的體驗的覺受當中,那個地方就是想陰的初期。如果你能夠在這地方好好地加強你學法的時間,每天抄法抄上三、四個小時,打坐打上一、兩個小時,你的突破會非常快的。
真正的弘法利生很簡單,就是成為一個成就者。一個地方出現一個成就者,那個地方就會有大量的人學習。就像做生意一樣的,人們都出來做生意了,沒有一個人賺錢,那誰還去做生意啊?出家也是一樣的,沒有一個成就者,你修行幹什麼呀?但是只要有一個成就者出現,就像是六祖慧能大師所在的寺院就成了弘法的一個重地。所以佛教裡面缺的是成就者,缺的不是做善功德的人。
所以,這兩條路你都可以走,我更建議你給自己一年半或者兩年的時間,去在修行上面,在內心的這種似懂非懂那個「懂」上面,多下文章,多去學法、聽法、抄法,因為法可以加深那個地方的「懂」。
問:阿彌陀佛。老師,我出家快十年了,學法已經有兩年了,但是始終生不起來勇猛精進、渴望出離的心。我也很想去弘法利生、無我利他,但是沒有實踐到位。對自己的貪嗔癡慢疑這些習氣,總是心慈手軟,都不敢真實面對,發露懺悔。有的時候也很迷茫,對自己沒有信心,請老師開示我,下一步的修行道路。阿彌陀佛!
答:釋迦牟尼佛當年是怎麼弘法利生的呀?他當年並沒有所謂弘法利生這種說法,釋迦牟尼佛只是為了尋求生命和宇宙最終的真相、真理,而去修行,最終他獲得了正等正覺。當他的整個修行過程傳下來,給這些閻浮提眾生,包括三界眾生,留一條靈魂解脫的道路,這是最大的弘法利生。
那麼,我們既然是佛的弟子,就應該去效仿佛的精神,而不僅僅是去背誦佛的這些語言。佛法不是知識,修行跟知識沒有半點關係,六祖慧能大師一個字不識,他獲得了如來正法眼藏。所以,一個修行者,他應該具備的是一顆對於真理、對於生命實相,無上渴望的心。如果你沒有這顆虔誠的心、渴望的心,無論你做多少功德,放生、念經書、助印、磕大頭、繞塔、燃燈,沒有任何用處,那個可以增長你的福報,跟解脫半點關係都沒有。
對於你而言,你身上唯一的,我現在能夠看到的有一個好處,就是你的心,對於如來的虔誠、對於真理的虔誠還在。只是你很迷茫,你只是虔誠,但是你不知道該往哪個方面去虔誠。我究竟應該是去弘法?還是去做功德?還是去打禪定?還是去念佛?你不知道哪個方向才能夠接近祂。這個就是你內心迷茫的一個原因,你沒有方向感。
修行實際上是一個生命境界不斷提升的過程。這個境界是以什麼來衡量的呢?純潔、純淨。因為你們都是出家人,自然知道六度萬行——布施、忍辱、精進等等,但實際上我在我自己修行這麼多年的過程,現在都已經二十多年了,修行沒有複雜的,你可以什麼都不做,你可以不用去念經,你可以不用去打禪,你甚至不用去繞塔,你甚至不用做任何功課。達摩大師在少林寺面壁九年,他做什麼功課了?修行就是一顆心而已。
我跟你說的話,我希望你記住。你適合修什麼呢?你適合修奢摩他。奢摩他是「如鏡照諸像」,就是你的心,像一面鏡子一樣,可以避開你的意識,觀察到心內心外的一切,這叫奢摩他,稱為止觀。止觀「止」的是什麼呢?止觀「止」的是我們的意識思維和情緒體驗,「止」的是這兩樣東西。
我們在座的這些人,雖然你們是修行的人,但是現在因為你們境界沒有到覺悟的境界,所以還是屬於凡夫。凡夫是怎麼定義的?心被六根所牽引,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牽引,心跟著意識去分析,心推動意識去分析,然後意識將分析的概念傳遞給心,滿足了心願之後,激起了心靈裡面體驗,形成了感受,感受再跟意識結合在一起成了慾望,這就形成了眼耳鼻舌身意、色聲香味觸法、十八界。我看到、我聽到、我想到、我聞到、我嗅到——十八界。所說的修行,就是在十八界之內,找到你的妙明真心。
也就是說,在你內心的感受體驗中,找到那個能夠見到你體驗和感受的清醒,在你的意識、觀念、記憶、思維的運行當中,你能夠覺察到內心裡面能夠看到意識的這個清醒,你能夠穩定在,同時能夠見到、觀察到,自己身心靈、身口意相續的這種寧靜當中,只要你能超過一刻鐘,你就是當今世上的聖者。修行是需要實踐的,你們讀萬卷經書沒有用處,是流於知識和思維了。而修行是要斷除人的思維和意識的,修行是要斷除人的體驗感受,以及一切細膩的境界的。
當年六祖慧能大師,得了五祖弘忍的衣缽了之後,被人所追殺,當時追殺他的有一個將軍。慧能跑到一個山上跑不及了,後面追得很緊,慧能就把袈裟放到一個石頭上面,然後就藏起來了。當那個將軍見到這個袈裟的時候,他想去拿它,拿不動,然後他就跪在地上說:行者行者,我不是來求袈裟的,我是來求法的。然後慧能現身,就跟他說:仁者,既然你求法而來,就該摒除一切攀緣心,勿生一念,我才為你說法。將軍默然良久,然後慧能告訴他:現在,在你此刻不思善、不思惡,沒有任何思維造作和情感波動的當下,在那一刻,就是你的本來面目。那就是禪意,禪意是沒有文字的。
當年佛祖拈花,迦葉微笑。只有他一個人得了如來正法眼藏,後來就是因為大迦葉這一支往下傳承,成了禪宗,禪宗是真正的如來真實義。如來真實義是不可被獲得的,也是不可能被思維所觸及的,更不可能被任何境界所污染,但是祂卻遍滿當下,充滿宇宙,如器中鍠。奢摩他是「如鏡照諸像」,三摩地是「如苗漸增長」,禪那是「如器中鍠」。我修行了這麼多年,這幾十年,這才剛剛的,也就這一兩週才到了這個地方。
我沒有辦法跟你們去形容祂是什麼東西,但是我們所存在的一切,我們所見到的一切,感受到的一切,思想到的一切,包括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空間,都在祂之中。祂在我們之中,我們在祂之中,但是祂卻不隨著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去分析,祂卻不受我們的色聲香味觸法所染著,祂不隨著我們的生死輪迴而移動,祂也不隨著三界的幻滅流轉而有任何的發生,這是禪。禪是無生的,因為無生所以無滅。
但是我現在跟你們講這些道理、法義,沒有意義的,這些法義你們去讀《金剛經》裡面都有,這些法義你們去讀《六祖壇經》、《維摩詰經》、禪宗七經裡面,到處都是,這個沒有什麼,這個你自己可以感受。
我現在給你講的是道理,講的是道路,你如何能夠達到祂?每個人有不同的方法。對於你來說,就是一個——純潔。你今生的功課就是做一個純潔的人。什麼叫純潔呢?離慾,離開慾望是純潔。當你的心離開了這些潛在的慾望,對於飲食的,對於男女的,對於世間名譽的,對於世間一切幸福渴望、潛在的貪戀的時候,你會發現你的思維會停下來。我們每一個念頭的背後不是我們的思想,我們每一個念頭的背後是我們內心的貪慾,如果你內心裡面沒有慾望,你不會有思想。你們相信我,這是一個百分之百的真理。如果你內心很乾淨的情況下,你的內心會醒來的。
人的心啊,像眼睛一樣,只是你們現在的心是睡著的。你們現在的心為什麼會睡著呢?因為你們把意識和思想當成了自己,心確認了意識是自己的時候,心就迷失了自己。就好像我照鏡子,我認為鏡子裡面那個人是我自己的時候,我就一定會迷失這個照鏡子的自己,心跟意識的關係就是這樣子。
就比如說,你現在很渴望你家裡人,哎呀,剛才一個電話來了,你母親或者你父親現在就在寺院門口,等你去接他呢。現在哪怕你在聽我講法的時候,你是心不在焉的,心裡想著:老師太囉嗦了,趕快講完,我要接你們去。
你在聽我講法的時候,你為什麼還會想著外面的事情呢?因為你的心底裡面有牽掛。如果你內心裡面沒有對世俗牽掛,你對世俗都是放棄的時候,你的意識大腦會慢慢地淡忘你對今生的記憶。意識一旦淡忘了大腦的記憶,大腦的記憶就不再會跟你的意識連接起來還形成思維。
我們所說的思維,一定是建立在記憶之上的。我知道這個是個盒子,我摸過它,體驗過它,知道它的顏色,形成了概念——這是藍色的盒子。這個是概念,它一定是儲存在我心底裡面的感受之上的。我把這個盒子放下來,我再想起這個盒子概念的時候,它一定會引起我內心裡面,對這個盒子的質量、重量感受的這種細膩的覺受感,這個盒子才在我的大腦當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影像來,它的基礎是人內心裡面的體驗。
好了,如果我內心裡面對這個盒子完全不在意,我看了就看了,摸了就摸了,完全不在意的話,你會發現你想起這個盒子的時候,它僅僅是概念,它不會形成思維。但是如果我要是對這個盒子念念不忘,每天在想著它,我再一想到這個盒子的時候,它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,這個就是人的思維。它的顏色、形狀、質量、質地,它帶給我的感受,它是誰用過,它將來會有什麼樣的用處,會形成一種連貫性的東西,這種思維就投射出來了我們所謂的人生。
如果你內心裡面對這個盒子,本身沒有任何的貪戀、眷掛、執迷和任何的捨不得的話,那麼你會發現,當你想起盒子的時候,它很模糊,它僅僅是個概念——盒子。如果你要是在內心裡面,連對盒子概念的這種細膩的辨認,都能夠捨卻,你會發現,別人說盒子的時候你沒反應,你記不起來它。但是你知道這是盒子,但是它沒有辦法在你的心和意當中形成相續,在你的心和意不形成相續的這個空間,這個間隔當中,你的心就會醒過來,那個就是人的想陰。
想陰是在人的體驗之上。我們人類所存在的這個空間,包括我們的一生,包括我們的生生死死,全部建立在「想」之上。這個想不是你的意識,不是思維,不是記憶,而是內心裡面的體驗。所以當一個人的心是純潔,對人世間的名相越沒有執著和眷戀的時候,我們前半生對人世間的概念而形成的思想,就會慢慢地減緩,直到思想變成概念,直到概念消散了之後,只剩意根的存在。意,就是我知道這個東西,知道那個東西,他能分別的——意,但是他本身並不會思考。思考的一定是內心裡面的願望——我想要這個東西,我想知道這個東西,我渴望要這個東西,意識才會根據人的體驗積累的概念形成思維。所以,一切的一切將被建立在人的體驗之上。
如果你內心的體驗足夠的乾淨,如果你內心對於佛法的敬仰足夠的純潔,真正我說的純潔,是離開一切慾望,沒有任何執念的,那個叫純潔。那個時候你會發現,你會失去絕大部分的記憶,百分之九十的記憶你都會失去的,你的意識知道現在的環境,但是它不會思考。這個時候你會發現,你內心裡面,在你的對世間、對自我的體驗極深的地方,有一個能夠看到體驗的那種很清醒,就像是黑夜當中黎明的光一樣,他可以展現了,這就是想陰開始破除的時候。想陰一破,你是要跳出分段生死的,想陰一破你就進入了行陰。行陰流就是咱們所說的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——到了無色界的地方,是不入分段生死,這個就是三摩地的修法。
對於你來說,我跟你說三個原則。
第一個,極度渴望。你對於佛法,對於解脫生死的渴望不夠、不足,因為你確實也沒有什麼經驗,也沒有什麼經歷,也沒有什麼體驗。對於修行,你們確實沒有體驗,你們還是對於人世間很認可的人。修行就是加深內在對真理的渴望,你越渴望越好,對真理越渴望,對人世間就越遠離。什麼叫出離心呢?出離心建立在對於佛法、對於如來無限的敬仰、虔誠和渴望。第一點,加深你的渴望。
第二點,你一生的功課就是純潔你這個心。怎麼叫純潔呢?離開慾望就是純潔。第三個,就是反覆地去抄寫我2016年之後的微博文章。這些文字背後祂是有加持力的,這些文字背後祂攜帶著不同法的標準和境界。只要超出人類的體驗和意識循環的境界,就可以對人類形成加持力和清洗的作用。你整個抄一遍,你會發現自己身心內外像洗了澡一樣的感覺,你會忘卻很多人世間的東西,而內心裡面很深的地方,就會有很舒適、很輕鬆、很安寧的覺受出現。
人類是不可能知道什麼叫安寧的,絕無可能。因為在情感這個層次上面,他有的僅僅是體驗的波動,他不可能有超出於體驗的那種永恆的安寧,那不可能有。有了這種安寧的體驗和純潔的體驗,那個就是你修行的證據。要有證據——就是我修行了之後,我的成就到底在什麼地方呀?我到底跟過去有什麼差別呀?當你能夠體驗到內心的這種純淨和安寧的時候,就證明你離真理、真相、如來又近了一步。然後那個時候讓你再去人世間做事,或者去接觸人,你會覺得很痛苦,因為你不太善於用思維和語言了,這個時候人的內心就會展現出來恆常的、寂靜而妙樂的那種廣大的喜悅。那種喜悅,是一種完全不沾染慾望和分別的一體的極樂的感覺。但是跟你們講,現在沒有體驗到,所以講了也沒用。
我就跟你說三個標準:一,加深你的渴望,加深你的虔誠心;第二個,去純潔你的心;第三個,去抄寫經書,包括我的微博,包括我的這些講法,你要反覆地聽,每天最起碼要保證三、四個小時,對你是可以起到最大能力的清洗、淨化和超拔的作用。
2020年7月答疑匯總
7月10日 08:56
問:老師好,認知和覺性的區別在哪裡呢?
答:認知的本質是明晰,如果內心不明了,就談不上認知;明了的深處,是離分別的明性,明性失去分別也就失去了境界,對於覺性而言,心識分別,認知明了,意識頭腦,就是一件外套,可以脫落,即便穿著外套,覺性也是無掛無染的。
問:謝謝老師,那可不可以這樣理解,明晰是覺性的屬性,覺性在個體生命展現的明晰就是認知?
答:對。
7月10日 18:49
問:老師,能不能講下八地、九地、十地菩薩果位和佛的區別呢?
答:類似於眼睛,與目光之間的差別,目光越澄清,境界越高,但是不論目光多麼圓滿,都不是眼睛本身。
八地,九地,十地菩薩之間的差別,在於空性光明的性質,境界差異有所不同,越脫離光明,就歸於寂滅,這就是差別。或者說,寂滅本覺熄滅了覺照,而呈現大菩薩的果位差異,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。
你們不要對「空覺極圓」有誤會,覺得有一個極圓極明的形體存在,不是的,「空覺極圓」指的是,禪定中內在的明晰,照破了身心六根六塵,熄滅了心識分別,而純明無雜,不為境界掛礙,這也只在法界中,還沒有究竟圓滿。
明性離暗,空性無生,覺性離幻,這三者是一體,體性寂滅是如來,如來沒有表現,一切眾生世界都是祂的表現,故而一切眾生無論形態差異多大,本性與如來無二無別。
問:謝謝老師,這個是不是,報身圓滿與否的區別?
答:對,法界是報身,人間是化身,八地菩薩破了識陰,證得覺性不生不滅,猶如夢中人醒來,但是醒來的覺性並不圓滿,覺成就就是八地;九地菩薩逐漸圓滿覺性,以空性作為心靈,覺性作為智慧,明性作為身體;十地菩薩空覺極圓,於覺性中窺見如來寂滅性,智慧與如來等同,稱為等覺菩薩,但是尚未入究竟涅槃。
問:謝謝老師,如果說十地菩薩空覺極圓,那不是還未臻「空所空滅」,「能所雙亡」嗎?感覺和以前的說法有矛盾?
答:能所雙亡,指的是三界內,覺知,以及所覺的境界;而覺知熄滅時,就是覺性赤裸展現,覺性離幻就是空性,空性離幻就是明晰,覺明空一體,是遠離分別與境界的,但是又不離三界內生滅境界表現,於一切表現中無染無掛。
覺性是自性的作用,猶如目光是眼睛的作用,但是目光的見性與眼睛等同,只是見無所見,覺無所覺,見就是寂滅性,寂滅性遠離覺性與法界,是不可說不可觸及的當下。
「空覺極圓,空所空滅,寂滅現前」,這是三個次第,能夠勉強用語言描述的,只有「空覺極圓」。而「空所空滅」,是智慧無法觸及的,一切境界於此熄滅,所以只是一個名稱概念而已,就好像頭被砍掉的人,是沒有辦法對人說,我的頭被砍掉了,而「寂滅現前」,那就是連境界熄滅後的殘留,都消失了。
大菩薩的智慧,如黑夜中的篝火,如來的智慧,猶如太陽,篝火燒盡後還有餘灰,而佛之寂滅性,是光明與灰燼都未曾留駐,如要詳盡地描述大菩薩與佛之間的微妙區別,評論的文字篇幅是有限制的,我過去曾經詳細描述過這個過程,那是距離人類思想與意識,感受與體驗,覺知與覺受,極其遙遠,卻極其細膩的差別。
十地菩薩,確實處於空覺極圓的境界,於圓明覺照中,證得如來寂滅性,稱為等覺菩薩;可是,從十地菩薩到佛境界,還是有細膩而遙遠的差別,「空覺極圓,空所空滅,寂滅現前」,這三個次第就是涅槃的過程,最終寂滅現前,寂滅性就是佛。
空覺極圓是表現,寂滅無生是性質,從表現到性質就是次第過程,這裡無法用語言形容,那是不可思議,不可言說的微妙,僅僅是妄見空華,與未曾發生之間的,細微差異。
7月10日 23:57
問:老師,低等生物沒有意識的存活,是不是也不會有愛恨憂愁喜悅痛苦,那豈不是一種無我的活著。活與不活都沒有一個自我的體驗認知,跟沒有活過有什麼區別呢?
答:它們只是感知與知覺而已,沒有人類所說的活著的概念與思想。
7月11日 15:35
問:老師好,空覺極圓是表現,寂滅無生是性質。光明是形態,明晰是性質。這兩個性質有什麼不一樣?
答:一個是大菩薩,一個是佛。
7月17日 01:09
問:初於聞中,入流亡所,其中的「所」就是能所的所吧?
答:應該不是。「聞所聞盡,盡聞不住,覺所覺空」,是識陰破,「空覺極圓」,是圓滿法界;「空所空滅」,是寂滅性熄滅覺性;「生滅既滅,寂滅現前」,是如來面目。這只是過去覺悟者所說的歷程,而每一位尊者成就的路不一樣,體驗境界也有差別,標準一致,內涵不同。
7月20日 17:35
問:感恩老師,您說的「空妙」是指的什麼?
答:禪定中離開意識的境界。
7月26日 16:26
問:請問老師《楞嚴經》結尾處,「如淨琉璃,內含寶月。」是形容如來藏的嗎?
答:是法性莊嚴,是覺性普照,是表現並非性質。
2020年8月答疑匯總
8月10日 18:12
問:老師,一個至善,內心善到沒有自我的人,也依舊是凡夫俗子嗎?
答:達摩祖師言,不見性者,即使宣說三藏十二部經,依舊是凡夫。法界猶如光中明性,無論在太陽光、蠟燭光中,明性不會有增減。而凡夫猶如泥胎,即便心中透過了一絲光芒,卻沒有成為光芒本身,更談不上成為明性,於是,善行善舉,也就只能成為功德福報了,但是即便只有這微細的一絲光芒,也足以令他上天堂。
8月29日 13:28
問:請問老師,坦然的接納死亡,和主動走向死亡的差別?
答:坦然是被動的,沒有索取,故而沒有排斥;主動的接受,是執幻為實,接受就是執迷。
2020年9月答疑匯總
9月1日 21:50
問:我還是聽到聲音,說得都是越來越嚴重,身上也是有反映,祈求老師加持與看護。祈請老師開示我這是怎麼了?要怎麼做這些症狀才會消失。
答:對不起啊,對於我你可能有誤解,我是修行人,不是醫生不是大夫,不治病也沒有治病的能力;我自己生病了都要看中醫,怎麼可能鼓勵你通過修行去治療疾病?上帝的歸上帝,撒旦的歸撒旦,不要試圖用信仰去干涉人間社會,修行只針對靈魂不針對現象,疾病是因果兌現的現象,是不可能通過修行根除的。
你文字背後的氣息,對於自己的愛護深刻且固執;一顆愛護自己的心,是絕無可能熱愛真理的,一顆想要利用真理,去維護自己的心,是絕無可能受到諸佛加持的,一介凡夫只能承受自己往昔所造的因果業障,因為你的心並未朝向佛法,就得不到佛法的超度;唯有忘卻自己的心,一顆朝向佛法的心,才可能被諸佛看護。
9月16日 00:24
問:老師,我內心深處裡,仍然有未消散的恐懼感,這個細微的不安,雖然覺得如同烏雲一般飄來飄去,但是一定是根深蒂固,普通的法理和平常的割捨,似乎都沒能觸及到這個細微的卻根深蒂固的自我。因此想讓老師指導一下,對這種幾乎覺察不到的恐懼感,如何去除。
答:覺察你的恐懼,直面它,體諒它,原諒它,寬恕它,擁抱它。
9月15日 23:36
問:生命原本單純極樂,真不明白為何要走這一遭自虐?難道僅僅是為了覺醒嗎?輪迴是不是僅僅是自性的遊戲?不然我們所有無明眾生要這般輪迴折磨自己,卻又費勁努力地渴望解脫醒悟呢?請老師解惑。
答:業力促成你的身體以及現實世界,妄想構成你的心靈乃至意識,往昔的貪婪構成的因果兌現出今生今世,你看不到曾經的罪業,不意味著罪業不存在,是你自己迷失了自己。
問:那在覺性那個地方,它最初就沒有預見到,覺明為咎後的痛苦輪迴後果嗎?這是否也是因為覺性也是迷失的產物,在迷失中只會一路迷失下去,只有自性寂滅才是真正的覺醒,一切不染一切。我們輪迴覺醒的意義,是否就是為了明白這一點?
答:因慈悲故,不捨眾生;因智慧故,不棄輪迴。覺者寓意燈塔,依眾生因緣所現化身,宣說佛知見令眾生解脫,眾生所遭遇的一切,皆是自身業障兌現境界,唯有聽聞真理,方能迷途知返,離苦得樂。你問我生命的意義為何?生命的意義只在於返本歸真,永斷生死輪迴,見證如來面目。
2020年10月答疑匯總
10月25日 21:31
問:老師問您一個疑惑,佛說慈悲,可心空何來慈悲?您說退回去,退到哪裡?退到空中?退的意義何在?若心空則眾生不在,何來慈悲眾生?難道心空是本來,不空是實質?
答:慈悲,不是人類情感範圍內的感受,類似於光芒帶來的溫度,與智慧一體,光明照破無明的同時,有無限溫暖的溫度出現,是完全無我的奉獻,於一切相無染無垢中,清淨無掛是智慧,與所有眾生同體一性,不棄不離是慈悲。
8-10月開示問答
問:老師好,我是在16年10月份的時候接觸到您的文章。然後,覺得您的文章當中有很多東西特別讓我內心震撼,之後也在微博當中問過您幾次很淺顯的問題,但我一直很難和法義相應。就是說,質疑的心理一直很重。所以,抄了您幾年的文字,感覺自己沒有什麼進步,所以就特別苦惱。
答:佛教,不是崇拜佛陀的宗教,是佛陀的教育。佛陀是什麼人呢?佛陀是自證聖智的覺悟者。何有覺悟這一說呢?是因為我們人類是迷茫的,顛倒眾生。佛教用四個字可以概括了,叫「心外無物」。就是除了我們心以外,沒有物質存在,沒有任何現象存在,我們所看到的一切,凡夫看到的世界,是業力所幻化的。而一般修行的人,所看到的世界,是人的心境的體現。那麼,聖者所處的境界是覺性的展現。只有徹底覺悟者,是自性如如不動,而遍及十方。
修行的道路最根本在什麼地方呢?最根本在於——信。如果你自己內心裡面不能去信,你就不可能切身去落實,如果你內心裡面有迷茫,並不信任,你必定會動用自己的思維邏輯去思考、去對比、去分析、去檢驗。你檢驗的目的何在?檢驗的目的為了讓你內心裡面的疑惑得到解答。
我們進到一個房子裡面,這個房子裡面非常明亮,裡面開了很多燈,地上的每一根毛髮你都能看清楚,你內心不會有疑慮的,因為你全部能夠看得到,你不會有恐懼。你把燈關掉,凌晨三點鐘,伸手不見五指,同樣的房子,同樣的佈置,你進去的一刹那,你會覺得很恐懼,因為你什麼都不知道,那麼你就要,通過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去摸索、去探索,不要碰到這個,不要碰到那個。
修行也是一樣的,就是因為你不明了,所以你才要去思考。你思考的越多,落入思考之中的心就會越迷茫。因為糖的味道只有你自己親身嚐過,你才能確定它。你通過思維了解它的結構是沒有意義的。
我給你們簡單地講的這些理論,就是告訴你,修佛實際上不是人類能夠達到的事情。我接觸過這麼多的人,但是真正修行的人,真正能夠談得上「修行者」的,鳳毛麟角,屈指可數。為什麼呢?因為你不敢把自己捨出去。
修行是一個凡夫,奔向光明的過程。這個光明在哪裡呢?在人內心深處的信仰當中。你的信仰越純粹越乾淨,你對自我的保護就會越少。你的信仰越乾淨越純粹,你內心因為自我貪慾而引起的恐懼和貪婪就會越少。當一個人的內心因為信仰的純粹和絕對,而失去了對自我保護的愛護,你的恐懼焦慮心就會慢慢地消散掉。那麼你的心長期處於一種純潔安詳安寧的地步,並且伴隨著信仰絕對的虔誠的時候,光明就會從虔誠心中展現,這個就是修行。一個真正的修行者,信是第一。佛法大海,唯信能入。
你是個博士,但你的智商不足以分析佛法,因為佛法不來源於人類的知識,就是說你的思維結構的深度不夠。為什麼呢?因為你的心靈迷茫。你不知道方向,如果你的心,知道了方向,一意孤行下去,在那一個點上,去思維、理解、體驗、感知、覺受你所思維的這個道理的時候,這個才叫修行。你現在僅僅是看地圖,看了菜單,你看了多少年的菜單,但是你一口菜都沒有嚐過,你當然不知道怎麼修行了,看菜單不可能讓你吃飽飯的。你看了這麼多菜單,滿漢全席你全部看完了,菜全洗完了,做法每個步驟你都知道,可是你連一口饅頭都沒有吃到過。你並不知道食物進到肚子裡面消化了之後,它會帶來熱量,它是怎樣的覺受,怎麼樣的過程,你是不清楚的。不清楚了之後,你就會喪失方向、喪失信心直至迷茫。
障礙你的前行的只是一點:信任程度。修行是需要引路人的,如果在你內心裡面沒有一個燈塔,沒有一個足夠照亮你內心陰暗的這種光明,你內心是沒有方向的,沒有方向你的虔誠心就永遠都是紙上談兵而已。你不可能去約束自己的慾望,你不可能抑制自己的脾氣,你不可能扭轉自己對人世間的索取和貪婪,而走向心靈寂靜這條路。不可能的,以你個人的能力,你是沒有力量對抗你累世的這些宿業的。所以一個修行的人,內心一定要有自己所依止的那個東西。這就是信,信到極致。
當你的身口意,供養給你所信仰的那個真理,並且以此為依,以這個標準去規範自己的心靈,規範自己內心裡面潛在的那些慾望貪婪恐懼,規範自己對人世間念念不放的那一些妄想和貪念,這些都是需要規範的,需要慢慢把它分解,需要慢慢把它去除掉的。
當內心不再被慾望,不再被恐懼,不再被自我,不再被情緒,不再被昔日的這些習氣所左右的時候,心就會安寧下來,安寧的心,就會展現出覺性的光,這個就叫做修行。修行很簡單,修行道路和方法一點都不複雜。但是修行的難度難於上青天,因為你的心沒有依靠點。
什麼叫「知道」,就是你自己真正達到了,你吃過了一口饅頭的時候,你就會「知道」,哦,這個人說的東西是對的。他說的東西真的能讓人吃飽飯,這個就是「知道」。僅僅是看了菜單,這個人通過菜單應該能做出好東西來,這種「相信」是不足以作為你修行的資糧的。
修行的根本就是虔誠心,可是對於你來說,你對於我的最根本的信任心還沒有,就是你對於我這個人,對於我所經歷的一切,最根本的信任,現在還談不上,連半點都沒有。你僅僅是一個在我的文章當中學習理論知識的人。學習理論知識有什麼好處呢?可以讓你看懂佛經,讓你對佛經看得可能會更加明白一點。然後你拿佛經和我的東西對照,你覺得這個人講得不錯,講的好像是真理,僅此而已。你跟我學習大乘佛法,你可以讀懂佛經了,可以讀懂佛經艱澀的概念和虛無縹緲而玄幻的描述了。佛經裡面講的一切都是真實的,只是你們沒有力量證到而已。
跟我一起學習的人,我說的最低的要求,就是斷分段生死,這是我的要求。只要是你真的抄過法,背過《夢》,並且切身地履行,做一個純潔的人,做一個離開世間慾望的人,那麼你所經歷的這一切因果,最少可以讓你上天堂。你達不到斷分段生死,但是因為你的善因善果,臨終的時候,這些善業會讓你上天堂。能夠聽聞佛法的人,是有巨大福報的。因為這個福報可以讓你上天堂。
我現在給你講的這個,是很樸素。你對我並不相信,我就沒有辦法去在你這個不信任的心裡面,種下更深的種子,就像是我有糧食,但是你懷疑拿著這個糧食的人有毒,那麼我再給你東西,我想再給你開啟你內心的覺性,你內心這種懷疑恐懼排斥,會將法義擋在你的心外。所以你聽到我講法,永遠都是你的思維在聽。
你不知道怎麼修行了,並不是你的大腦不知道了,而是您的心不敢修行,因為你並不相信這個人。你回去了之後,你在你的內心裡面,好好對我進行一些體驗,你去體驗我,而不要分析我。什麼時候你的內心裡面對於我不再排斥了,不再懷疑了,不再抗拒了……那麼我所講的一切標準,一切法義,你的內心深處瞬間就會全盤接受了。並且你提高的速度會很快,因為你本身具備虔誠的素質,只是現在被你內心的恐懼和猶豫、排斥給阻斷了。
你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但是你不敢邁出那一步的。你具備虔誠的力量和素質,一個虔誠的人首先要具備非常理性冷靜的思維,這個你有;一個虔誠的人,具備一顆永不退轉的心,這個你有。你只是在情感上不敢確定而已。當你在情感上邁出這一步之後,你會發現,這個人從內到外就會和法義完全融合到一起了。現在才剛剛開始,在半年之內,你還會反覆,但只要你過了這一百八十天,你會發現你是脫胎換骨的另外一個人。
問:老師好,17年您給我做了開示。請老師指導下我未來的修行。
答:當時跟你們講的是道路,講的是法理,現在我基本上不怎麼講法了,因為法是給修行過程當中的人用的,當你到了那個地方之後,這些法實際上就沒有什麼意義了。法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?從人心識的分別當中生出來的。「法從分別生,還從分別滅」。「法從分別生」,指的是我們的覺知分別,就是我們心識的覺知形成的存在感。因為有存在才會有空間,因為有對空間的辨認,才會有時間,因為有了時空,才會有在時空當中折射出來的靈覺,這就是「知覺乃眾生」。「還從分別滅」,這個分別指的是意識,通過我們的道理,我們理性的推論、邏輯、探究,知道了外界的世界它僅僅是現象,現象世界之下,確實沒有一個獨立不滅的世界存在。然後我們又知道內在身口意、身心靈、五蘊十八界,也是川流不停變化的,身心內在實無一個自我存在,這就是在理性上知道了「法我皆空」的這麼一個道理,但是你要踐行它。
什麼叫踐行呢?佛陀講的是戒律,釋迦牟尼佛臨終時候講的,眾生以誰為師呢?——以戒為師。這個戒律到底是什麼呢?它不僅僅是殺盜淫妄酒,那僅僅是現象而已。戒律講的是,當然這是我個人修行的體會和理解了,戒律是——你的心除了朝向佛法那顆虔誠至極的純淨以外,其他的一切心都把它忘記掉,這個叫戒律。就是以一個標準,以極度虔誠的、純淨的、無私無我、捨身飼虎的,這種對佛法的崇拜,去剔除一切朝向人間的自我的執著,這個叫戒律。
對於你而言,方向你在思維上是了解了,你在思維上也探究過了,你知道這是對的,佛陀講的是對的,包括經書講的是對的,但是您的內心它依舊是迷茫的,內心對於戒律,對於真正的修行、明心見性依舊是迷茫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你的心停留在修行表面的這種形態當中——就是我要做早晚課,我要多做功德,我要念經,我要思考。
不是的,真正的思考不在於人的頭腦意識,真正的思考是在於人內心深處的純淨度。當你的內心越來越純潔,越來越純淨,越來越無我,越來越溫暖柔軟的時候,你就會發現過去你所用來思考人世間的意識和思維,它們並不是你。你的心越來越柔軟、越來越溫暖、越來越純潔的時候,你會發現,過去你活了這麼多年的情緒和體驗,它們不是你。當它們不是你的時候,它們就不可能去左右你,那個不被左右的,就叫明心,你的心亮起來了。
然後在明心的這個,不被你的身口意,不被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形成的色聲香味觸法的這些境界,所左右、所蒙蔽、所牽動、所污染的這個清醒的心,就會靠近人本能的覺知,心的本源是覺知。那個覺知是什麼呢?——阿賴耶識。那個覺知是什麼特點呢?那個覺知的特點就是無差別的接納。
阿賴耶識又被稱為藏識,他看到什麼就會留有記憶的,尤其是你內心執著的東西,都會在他的體性上面產生烙印,這種烙印對於覺知的牽引,就會形成「想」——我對這東西有了體驗,我對某一種現象,某一種感受有了體驗,在體驗的基礎之上形成了認知,這種認知和體驗結合在一起,牽動我們的意識,形成了反饋,這就有了自我,輪迴的就是這個自我。你的身體脫掉了,你的自我被你的習氣和認知所蒙蔽的覺知的那一份靈明,他就會到六道裡面隨業漂泊,那就是人所謂的中陰身、靈魂。
如果你內心的純潔、柔軟和溫暖的心,不再被你的體驗,不再被你的情感,不再被你的意識,不再被你的自我的需求和慾望,所牽引、所蒙蔽的時候,那個很乾淨、很純潔的心,會體現出來,透明的,像是在你的身心當中睜開眼睛一樣的狀態,他是一種甦醒的狀態。在那個狀態當中,他就會展現出來光明,那個光明就是阿賴耶——覺性。那個覺性的光明透過覺知,在你的身體裡面展現出來,就是咱們說的「悟後起修」,你悟了。
什麼叫悟了?知道身心如幻,世界如夢,這叫悟了。但是這個悟不是你道理上的悟,不是你理解的悟,而是你親身體證了、體驗了身心意識它並不是你的清醒,那個清醒就是人內在覺知的那種……就像是天空當中的光明一樣,它在你的身心內在會呈現出來。光明本身是驅散黑暗的,光明本身是不染雜塵的,光明本身是無所不在的,無所駐留的,那個內在清澈的明確感、確定感,那個就是你明了心了。明了心了之後,然後你的覺性的光芒,透過你明了的心,折射出來,就會形成你在三界六道當中的,所謂的神通和智慧,你就真的可能會出現一些他心通、天眼、天耳這些東西。
然後順著你內在這種純淨的、清澈的、不被你身口意所動搖、透明的清澈走,拋開一切有所作意的,有自我願望的,有感受體驗的相續,這個就進入到無為法裡面了。我前面講的純潔、溫暖、寬恕,包括思維修,都屬於有為法。進入到人的覺知當中,完全保持在覺知這種無差別的接納,無分別的寬恕當中去,這就進到無為法了,「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」。
因為本身對一切,對你的身口意,對於你內在的習氣,自我願望,他看得很清楚,他不排斥,他不抗拒,他是完全無差別地接納,就像是天空一樣,你雲彩來了、住了、走了,天空是不動的,這個叫無為法。當他越來越清澈,越來越清醒,越來越純潔,越來越透明的時候,透明到了極限,那個透明玻璃,那一絲存在感,他就會刹那間翻轉,然後一瞬間,法界裡面的那個你就醒過來了,那是無相光。
法界裡面那個你是沒有身體的,法界裡面那個你……怎麼跟你們講?就像是你劃一根火柴,會驅散一房子的黑暗一樣,祂是驅散黑暗的性質,祂是空性的。祂就像是你在深深的睡夢當中,突然間醒過來一樣,你閉著眼睛,但是你醒過來了,你醒過來的那一瞬間,睡夢會褪去,睡夢褪去那一瞬間,你清醒的那種狀態,那個就是法界的狀態。
祂是無所不知,無所不曉,遍及一切,但是卻如如不動的。祂未曾增長,未曾減損,祂未曾來,也未曾去,祂只是無相純淨遍滿的,驅散一切黑暗和因緣的性質。就像達摩祖師講的,祂猶如樹中之香,水中鹽味,色中膠青。你沒有辦法把祂從煩惱當中提取出來,但是煩惱沒法染著,就是祂;你沒有辦法把祂從生死當中提取出來,生死不能夠留住的,那就是涅槃。他們是一體一性,但是卻在一體一性當中如如不動的,那個就是法界。
所以明心見性,是要實踐的,你光聽這些道理沒有用處,要實踐。針對於你而言,怎麼去實踐呢?去觀察你自己此刻的心。你所能觀察到的,就一定不是心靈本身,就像我的眼睛,只能看到前方,不能看到自己一樣。你的身體裡面不可能出現兩個自己,用你的意識去觀察你的心,你會看到心裡面的散亂,當把散亂剔除了之後,那個不再散亂的心,就可以反觀到你的意識分別。
當你的心靈反觀意識分別的時候,在你的心靈深處會出現一個,可以同時看到意識和心靈的,那種清澈而明晰的覺知力,那個地方就是你修的地方,那個地方就是你解脫生死輪迴的地方,也是你明心見性的地方,要去實踐它。
問:老師好,我前幾年見過您,請老師給我指點,怎樣破除我的惡習,能夠靠近於老師,能夠靠近於佛菩薩,阿彌陀佛。
答:前兩年還不錯,前兩年你還是真正修行的人,投入的精力和專注力很大,所以它在你的身心當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明。2019年的時候雖然在學,但是我看那個光明黯淡下去了,是不是因為瑣事太多?還是因為外界的干擾?
你是屬於那種身心對於人世間染垢的程度比較輕的人。這種人什麼特質呢?心靈很敏銳,心靈比較純潔,但是還沒有純潔到完全破除人性,變成光的程度。但是這種純潔的心靈,會導致你的生理上有一個直觀的反應,就是你的思維很有深度。你看一個事物,可以很輕易地拋開它的表面現象,看到它的本質,這個是你的特點。尤其你這幾年學了法之後,你的思維的深度,比過去要加深了很多很多。過去你沒有學法之前,你的思維是橫向面的,就像一個圓圈一樣,你跑不出那個圓圈去。學到究竟法義之後,因為心靈的信受,會讓你思維的深度突破這個圓圈,突破原有的這些清規戒律、儀章、典故,直接看到問題的本質,所以你才會有信心,直接地進入到修行裡面。
你這幾年的修行,據我所觀察到的,還是不錯的。就是除了那麼將近有一年的時間,也不能說懈怠,你還是很努力,但是外面的干擾很多,事情很多,導致這種光明黯淡了,但是它並沒有消散掉。咱們講的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,這五眼。下一步你的慧眼就開了,慧眼在心裡面,天眼在大腦中間,肉眼就是你表面這個眼睛。法眼就是你破了覺知,進到覺性裡面去,那個遍觀十方過去未來,那個叫法眼。最後覺性熄滅,當下的莊嚴,那個叫佛眼。
你現在可能很快就到了慧眼的階段了。慧眼的階段我跟你講一下,是什麼樣的特質呢?就是你心底裡面的這個「我」,你的這個我現在實際上已經很純潔了,沒有多少慾望,也不沾染什麼是非,遇到事情都是很柔軟對待,對人很慈善、很慈悲。不夠,這些東西遠遠不夠,這些東西都是屬於凡夫俗子的東西。
我說的是你內在的,你內心裡面現在聽我說話的這個自我,這個「我」的願望可能再有一年半甚至兩年的時間,這個自我深處,會有不被自我所移動的那個清醒出現。咱們講愣神了,「哎,這個人怎麼好像不會思維了」,但是你並沒有昏迷,就是那種狀態——大腦停止思維了,但是你依舊能夠看到前方的事情,依舊能夠聽到別人的聲音,只是沒有思維。這個時候,是誰知道外界的事情呢?是你內心自我深處的那一個清醒知道,那個就是人的慧眼體現出來了。
慧眼為什麼稱為慧眼呢?因為它不再被身口意,身心靈所帶動、所污染,它的程度會越來越大,那個就會進到了三摩地,三摩地就叫大幻觀。那個時候,你會發現你這麼多年所學的法義、法理,就像一張廢紙一樣,沒有用處,全部扔掉了,那個時候就是你心靈內在的那種清醒和明晰的狀態在起作用了,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人成神的過程。在那之前都屬於人類,無論你是天人,無論你是多少層天的神仙,那個都是人類。你要保持內心的絕對的純潔,絕對的虔誠,他才可能去依賴真理;只有依賴真理,他才可能去依止真理;只有依止真理,他才可能去用真理的標準來規範自己,從而剔除掉內心的這些雜質,從自我的習氣和妄想當中解脫出來。
你很快了,你最多最多再有兩年時間,內在的那種……剛開始的時候,它會是一種愣神的狀態,你突然間不知道自己想說什麼,突然間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,但是你並沒有昏迷,大腦是空白的,內在的情緒雖然波動,但是不會觸及到你空白的、清醒的狀態,這個就是你的慧眼開始要張開了。當那個不被你的情緒慾望感受,不被你的思維意識和自我,所牽引蒙蔽的清醒不動的境界,越來越擴張的時候,這種清醒不動的境界裡面,就會有復甦。
就像一個人睡醒覺一樣,像睜開眼睛一樣,他會醒過來,那個時候你可以在你身體的內在,看到光明,看到天空,看到你內在的宇宙,看到無邊無際的天人世界,看到無盡的佛陀的世界,那個就是慧眼才能看到,天眼看不到,天眼你只能看到這些天人的世界,你看不到佛的世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