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26日錄音
(文字整理僅供參考)
昨天講的那個法呀,因為祂非常關鍵,我有些細節,沒有把他完全補充完,所以在今天,再跟你們聊聊這個事情。
人的身體啊,是件衣服。人的身體,他不是你,人的身體只是件衣服。這個是一切正法修行的,一個最基礎的概念。你的身體、你的形象只是一件衣服而已,他不是你自己。你的心和你的意識是你自己。就是你的心靈的……什麼叫「心」呢?心就是人類的主觀意願、動機,就是我的內心渴望、我的內心願望,稱為「心」。
內心願望是由兩部分構成的:一部分是認知,就說是我的心,知道我在幹什麼,我很清醒地知道我在幹什麼。這個「知道」,就是你真正的自己。第二個,我的心能感受、能體驗,這個就是自我感受和自我體驗。自我感受和自我體驗,和內心的認知結合在一起,這就是你人格的核心,也是你人格的基礎。
你的人格的主觀意願、訴求,透過你的意識予以表達——我想說什麼,我想要說什麼,這個「想」,是你意識來展現的。但是這個「我」,是你的心靈認知;這個「想」,是你的心靈的願望;這個意識的表達,是你心靈願望的具體實踐。
也就是說,當你的心靈願望透過意識,表達出來了語言,表達出來了記憶,表達出來了思維,表達出來了手的動作,表達出來了我的頭的轉動,表達出來了「眼耳鼻舌身意」「色聲香味觸法」「看到、想到、聽到、觸覺到、嚐到、聞到」這種認識——六根六塵六識的相續。這個相續體系,我們把他統稱為「人格」。你會有一個具體的人格自我,有人格的表現,還有人格存在的一種狀態。這種狀態,他一定是依賴於身體存在的。具有身體的,我們才會定義為:他是一個人類。而在整個的修行這個領域裏面,否定身體是你自己,這個是修行的起步。
剛才我給你們講了這麼多,只是要給你們解釋一下,就說是我跟你們講的這堂法呀,那個開鎖,那個「鎖」在什麼地方。那個「鎖」就在你的心靈的認知。你的心靈的認知就是……這麼說吧,我想要喝水,「我」指的就是你心靈的認知,「想要」指的是你的感受和體驗,「要喝水」,這個是意識概念的分別。「我想要喝水」,這就變成了一個相續的閉環。這個閉環浮現出來你整個的人格自我、人格感受、人格經驗、人格記憶和自我人格認知的確定感。而這個自我人格相續,確定的人生記憶,就是這把鎖——一把鎖。
這把鎖,如果要是封閉的話,這具身體死後,在你內心裏面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這個「知道」,對於你今生肉體六根六塵六識形成的,細膩的情感記憶形成的思慮心,他不會死。你的身體死掉了,你心靈認知基礎之上形成的,對於你今生自我人格的記憶——細膩的情感記憶、細膩的慾望記憶、細膩的思慮記憶,他會形成一個思量心。
這個思量心呢,就是我們那個……在宗教裏面,把他稱為「末那識」——就是我執識,就是我的執着。或者說是,被執着牽動認知,形成的「我」,就是你人格,在你心靈感受當中儲存的陰影。就像是那個電視機呀,你在黑暗當中看電視,突然間停電了,所有的圖片消失了,但是你的眼睛在黑暗當中,依舊看到有一個電視機,在播放的一個光影,那個光影就是我執識。他是你的思慮,你的慾望的記憶,你的情感的記憶,牽動你的心靈認知,形成的自我感受、自我體驗的相續,而把他稱為「我執識」。
這個相續在你身體死亡之後,那個相續依舊會牽動着你的心靈認知,繼續去在心靈認知所確定的那個空間當中,上演着思量心對於心靈認知牽動的分別。那種分別狀態,稱為「中陰身」,他是一種靈魂狀態,把他稱為「中陰身」。
在這具身體死後,在你的思量心沒有牽動認知繼續投胎的這個過程,這個中間的狀態,稱為「中陰身」。當他思慮心牽動認知,與你在另外時空裏面的過去世的因果業力,凝聚成一體,形成了另外一個肉身形態的時候,那個叫「投生」。你的靈魂,就是你內心的思量心,帶着你今生肉體自我性格、慾望、感受、記憶的那個思量心,與業力凝聚而成的下一個身體結合的時候,那個叫「投生」。
所以說,當下一個身體形成胚胎,胚胎長成人,他就會帶有你這一世人格體驗、人格認知、人格自我儲存的記憶,這就是人的稟賦。就是一個人,他為什麼,他先天會對音樂特別敏感,他可以,聽幾首曲子,他就可以彈出來;為什麼有的人先天的,對於這種空間感又特別發達,他就適合創作,他對雕塑、繪畫、創作,非常有靈感。
而很多人呢,就是有一些人,對於數學非常敏感,對於數字很敏感。這都是他的靈魂,就他的這個思量心啊,在上一世的身體裏面,在牽動他的認知。或者說是他的認知,在上一世的身體裏面,在從事數學研究計算的這個行業的時候,形成的經驗、感受的儲存,形成的思量心,帶到了今生,帶到了他這一生當中。在推動這個肉身成長的過程當中,他會將那個思量心,在他的這一世的人格認知的那個層面,繼續發揮着他前世的作用、前世的記憶。
為什麼絕大部分人,都是平平凡凡的人呢?絕大部分人,就地球上無論是哪個民族、哪個種族的人,絕大部分人都是很平凡的,沒有任何才能的。很簡單,他們是從畜生道來的。絕大部分人都是從畜生道,或者平行空間、陰間來的。所以他沒有什麼特長,甚至於很多人很愚昧。很多人很愚昧,就說是你看那個,像是那個……
我這可沒任何歧視的意思啊,我只是說一個具體的概念。就是你們看那個,像是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國家呀,包括那些農村地區呀,那些孩子從小長到大都……就好像是,就真的,你要是把他那個身體狀態換一下,把他換成一個帶毛的狀態的話,你會覺得他的狀態,跟那個牛和馬呀,羊啊,沒有什麼區別,他們內在都是一模一樣的——懵懂、本能、愚昧。
但是,即便是在那樣貧瘠的土地上,即便是在這麼一群心智未開化的,大腦的這種記憶和文明沒有被開發的,這麼些種族和族群裏面,也能夠出現天才,也能夠實現到了幾十年、上百年,出現那麼一兩個震古爍今的天才,為什麼呢?因為那些人的靈魂,他的來源程度不一樣。
就決定這具身體在這空間當中,是否有所作為的,不是你這具身體的努力。你這具身體,我不知道你這具身體努力能有什麼用處,真正努力的是你的心意。如果你的心意不起作用的話,你的身體跟動物沒什麼區別的。
所以說身體他僅僅是一件衣服而已,不要過分地珍愛這具衣服,你會因為珍愛這具衣服,而迷失你真正的自己。你真正的自己是你的自我人格,是你人格背後,能確定地知道你在想什麼、做什麼、幹什麼,你想要做什麼的,那個認知。人的心意呀,就說我的自我人格呀,「我想要喝水」,這個「我」呀,就是那把鎖的鎖孔。一個鎖,它不是有插鑰匙的地方嗎?那個「我」,那個認知,就是插鑰匙那個鎖孔。
這個「鎖」一旦打開了,整個的法界、靈界、三界……三界就講的是靈魂世界,「見」與「所見」靈魂世界;靈界講的是那種靈性天堂,就是終極意識那個地方;法界就是那個覺性,就是神佛普照的這種無漏覺性。這三者——法界、靈界、三界,就跟人間就合在一起了,人間就不再是一個單獨存在的現象世界了。
這把鎖一旦打開,所有的生命,法界大智慧普照的這種莊嚴,靈界無限光明的愛與溫暖,靈魂界——就說是三界六道當中的那種境界,就會透過「我」——自我認知的這個認知,進入到心意相續的這空間裏面來。那麼,這個空間,人世間,就會有神的存在了。
我過去一直沒有打開這把鎖的原因,第一個,是因為時間沒有到。我修行的進度,不受我控制的。因為你們都有一個主觀上的認識,人類有個主觀上的認識,你們認為這具身體就是你們自己,所以你們也會本能地認為,我就是這具身體,你知道吧?所以你們就會認為我有多麼努力呀,我有多麼地高貴呀,我有多麼地清白呀,我的信仰多麼堅定,我才能到今天這一步的。
我告訴你們一個很殘酷的實相啊:不是的,我的修行不是我這個人完成的,這個人、這具身體什麼都完成不了。我的修行進度,是完全仰仗着那個終極的「祂」,在超越了時間,超越了過去未來,在一切境界當中,那個平等究竟的博愛,那種無限慈悲的安寧,「祂」在主導着我今生的命運,主導着我心意的變化,主導着我修行的進程。
我修行的進程無非就是在淨化着我的人格自我的認知體驗,從而甦醒「祂」在我身語意當中,在心靈認知背後的,「祂」的究竟、平等、不動、巍峨的容顏。我跟「祂」是一個生命,但是我卻是假的。而「祂」呢,卻不被真與假所限制,「祂」既不是真的,「祂」也不是假的。
「祂」既不是真的,就說是「祂」不會被真實的光明和生命所局限;「祂」既不是假的,就是「祂」不會被變化和幻滅的境界所掩蓋。「祂」在川流變化、剎那生滅的境界當中,也是「祂」的平等接納的巍峨;「祂」在永恆不變的光明與愛當中,也是「祂」究竟圓滿、涅槃寂靜的平安。那是「祂」,那個才是我真正的自己。但是「祂」卻沒有形態、沒有形象。或者說,「祂」以一切眾生的心與意、身心靈,呈現着「祂」的平等、博愛;「祂」以生滅緣起的幻相境界,呈現着「祂」無所不能、無所不在的莊嚴,這個是「祂」。
所以說,我從來沒有修行過,你們知道嗎?我只是在不斷地選擇。因為,在我生命原始的記憶當中,那個跨越了遠古和未來的那種原始的記憶當中,是「祂」甦醒的眼睛。我只是在不斷地,在不同的境界當中,不同的時間段當中,選擇符合「祂」生命內涵的,當時的那個標準。那個標準,祂永遠指向的都是「無我」。
怎麼樣才能無我呢?無私可以無我。所以我告訴你們,就說是現在,今天這把鎖呀,就是,把靈魂、把天堂、把法界,鎖在我們這具身體之外的這把鎖,今天我打開了。這把鎖的這個鑰匙,我也找到了。這把鎖的鑰匙呢,就是兩個詞:第一個,純潔;第二個,就是愛。
這兩者的背後都是一樣東西,什麼東西呢?無我。只有無我的心,才可以最根本地無私;只有無我的心,才可以最究竟地接納。接納就是愛,愛是沒有表現的。真正的愛,是沒有表現的,祂甚至於不是一種生命的狀態。
原始的愛,是一種生命本來的性質,是生命本有的性質,那個叫「愛」。祂不是生命的表現,生命的表現,跟愛已經沒有關係了,那個都是愛的倒影。愛的倒影是什麼呢?恐懼。因為有恐懼,才會有分別;因為有分別,才會有境界。所以說,有境界,才會有一個認知愛的你和你所認知到的愛,但是那兩者都已經不再是愛了。愛是你生命原有的性質,那個性質稱為「愛」。
或者我用另外一個詞來形容,大概你們人類可以接受。那個愛的另外一個名字,叫「平安」,那個愛的名字叫「平安」。或者說,用佛的語言講,祂稱為「涅槃」。就不生不滅、無來無去的究竟圓滿的當下莊嚴,把祂稱為「涅槃」,自在涅槃嘛。用西方聖主的語言,那個叫「平安性」「聖主平安性」。「祂」表達出來,在眾生的心意當中表達出來,是對於眾生心意的無條件的、無償的、無差別的接納、包容、理解與寬恕。
寬恕是最接近於愛的。而最能夠感知到愛的體驗的那個詞,叫「平安」。「平安」還有一句話,你們自己去體會。還有一句話可以說是去取代平安,叫「未曾發生」,就是一切都沒有發生過,那個叫「平安」。你們好好去體驗這句話背後的,那種廣袤、深邃和沒有痕跡。沒有痕跡的,才是圓滿的。
今天我已經打開了這把鎖。我特別特別想告訴你們神佛的事情,但是現在我的語言很有限,你知道吧?因為越接近於「祂」,越接近於實相,傳遞實相的這套系統,就越來越不好使了,越來越失去作用了。
我們在地球上啊,用望遠鏡去探索太陽,因為它距離足夠遠,你知道嗎?然後我們就可以探索到太陽的這個,叫什麼,太陽的什麼黑子,還是太陽的什麼能量波、伽馬射線,我們可以探索到很多很多。然後我們用這一組數據,把太陽的這個真實的物體,把它理論化了,對不對?理論化了,我們才能夠預測太陽存在的質量、它的能量密度、它的存在壽命和它的這個衰變過程,對不對?
也就是說,這個太陽,它已經不是太陽的原本了,而是對我們人類有用的太陽,是吧?它已經從一個真實的太陽的本體,變成了一個由我們人類的心意和科學,所歸納的概念化的、數據化的、邏輯化的、公式化的、結構化的,太陽的模型了。
我們認識到的太陽,已經不再是太陽本身,而是我們認知當中,太陽的表達的一種狀態,對吧?在我們距離它很遠的時候,這種狀態是有用的,我們可以預測太陽的這種衰變呀,它的能量的這種爆炸呀,我們可以預測太陽的這個規律,對於我們人類有用。當太陽有一天距離你越來越近的時候,你這套理論就什麼用處都沒有了,明白嗎?因為你感受到的是溫度,太陽會點燃一切的,你對太陽的一切理解、認識、印象和儲存的記憶,全部都會灰飛煙滅的。現在我就是這種狀態,現在我就是這種狀態。
當這把鎖打開了之後,人格的我就不再是我自己了,而是穿透人格這個我的,靈魂境界的那種……就是見精當中那個「見」與「所見」,那個「能見」的性質,現在是我人格內在的認知的核心了。而認知,他原本只是一種「清醒地知道我在幹什麼」那個「知道」。而現在這個「知道」,已經只有了「知」,他只有了清澈、清醒、自在、完全了知一切的這個「能見」的性質,卻沒有「知道」的那個「道」了。就是「我知道」那個「道」,他是一種感受經驗的儲存。這個經驗的儲存,現在在我內心裏面沒有了。
你們知道失去經驗的儲存,意味着什麼嗎?意味着我眼睛看到的這個世界,和看到這個世界的我,在這具身體之內,他就會變得很薄啊,就像那個透明的,就像是那個蟬翼一樣——就那個蟬,蟬背上那個翅膀。人家不是說,薄如蟬翼嘛。
現在我內在的這個心靈認知的自我認識啊,和我認知到的這個世界呀,就是薄如蟬翼。這兩樣東西,他是透明的、單薄的,他可以繼續推動這具身體在人世間存在,但是我對這個世界沒有記憶,你知道。就像我開車一樣。我開了3年車了,現在我每天開車的時候,還像是我第一天開車一樣。我知道車的每一個零件,我知道車上的每一個按鈕的功能,但是我對它們沒有體驗,沒有感受,沒有記憶的經驗,你知道嗎?
我能開車,但是我就像是第一天開車一樣,是戰戰兢兢、精力高度集中的,為什麼呢?我對於車沒有感受的沉澱,因為他沉澱不了。我內心的這個自我認知——那個清醒地知道我在幹什麼那個「知道」,現在就只有「知」,而沒有「道」。也就是說,沒有感受經驗的儲存,沒有體驗、慾望、習氣的沉澱形成的自我感受的相續了。
換句話說,現在這具身體之內的這個人格的認知,就是我很清楚地知道你們在幹什麼的這個「知道」,現在只有「知」的時候,我的人格自我呀,就不再是過去那個性格鮮明的、固有的、真實的、具體化的、立體化的、細膩而豐富的自我了,而僅僅是一個「我」的存在。他沒有自己的概念,他只有一個「我」的認知,但是卻沒有一個「我」的感受,這把鎖就打開了。
透過我的這個認知,進入到人間的,就是見精的「能見」的性質——他是一種清澈的、自在的、圓滿的光。而順着這道見精清澈的性質,傳遞過來的,就是那種天堂的純靈性、純光的,無限、亙古、遙遠,跨越了過去和未來的、浩瀚無盡的,那種愛的、純光的、極樂的生命氣息。在這個時候,我告訴你們打開鎖什麼感受啊。打開鎖了之後,你整個,你用眼睛看到的前面那個空間哪,就是我現在所處的這個空間,他就開始具有了生命性。
你們現在用眼睛看到的空間,它僅僅是空氣而已,什麼都沒有,但是對於我不一樣的。在我的內心的這把鎖打開了之後,我不再是這個人格、人類的自我的時候,這具身體之內存在的,就是靈性天堂的完整、原始的光,折射着終極意識的浩瀚,在人世間以這具身體的形象,在人世間表達出來了法界的莊嚴。因為法界、靈界跟三界,他是一體的東西,他不是有明確劃分的,就像牛奶倒入清水當中一樣,他是你中有我的,他不可能具體劃分的。
也就是說,現在我所看到的這個空間啊,和你們人類看到的空間,不一樣在什麼地方呢?我所看到的這個空間當中,每一個空氣的微粒,我是能看到的。我是能看到這個空間當中,每一個空氣的微粒的。而每一個空氣的微粒裏面,蘊含着無窮無盡的宇宙世界。而整個空間,他全部都是有智慧的。
我說一句最簡單的話,來涵蓋這把鎖打開了之後的狀態,就是人間不存在了。人間不存在了,法界就在人間這個幻境的現象當中,呈現出來了,華藏世界巍峨不動的莊嚴。我突然間就想起來一個典故,你知道嗎?
這個是在《維摩詰經》上講的。當時釋迦牟尼佛,祂說,那個維摩詰居士,過去叫「金粟如來」。祂說是,那個維摩詰菩薩呀,過去祂那個世界呀,是琉璃構成的,就珍寶鋪地,非常地華麗,非常壯美,非常地巍峨,非常地莊嚴,極盡享樂。
然後舍利弗就是以一個凡夫俗子的心態,當着釋迦牟尼佛的面,就去恭維這個維摩詰菩薩。當然維摩詰菩薩不在了,他這是表達一個,就是凡夫俗子對於神佛的仰望嘛。他說是:這個維摩詰大菩薩真了不起啊,真偉大呀,你看祂捨棄了祂的這個華貴的王國,祂捨棄了祂那個什麼妙喜莊嚴世界的無盡的珍寶、無盡的享受,來到了我們這個骯髒的、低下的、充滿了災難和苦難的娑婆世界來,這個大菩薩真偉大,這個大菩薩真是慈悲。
釋迦牟尼佛很憐憫地看着舍利弗說——當然這個不是佛的原話了,這是我看的佛經記憶啊——莫要如此想,你不要這樣想。為什麼不要這樣想呢?然後釋迦牟尼……這個祂說的不是原話,這個是我的理解和記憶:釋迦牟尼佛說,佛的世界是無所不在的。
然後釋迦牟尼佛,當時他們印度人嘛,可能也沒穿鞋子,就是用腳拇趾按地,剎那之間——就一剎那,零點幾秒之間,舍利弗眼前所見的這個丘陵啊,這個山谷啊,這個遍地荊棘的土坷垃構成的,這麼一個貧瘠的眼前的世界,瞬間變成了佛的妙土莊嚴——黃金鋪地,琉璃作樹,有無盡的美妙、無盡的莊嚴、無盡的寶藏、無盡的享樂。我突然間想到這件事情了。因為我現在就已經是,處在初期這樣的狀態了。
現在你們眼前看到的這個骯髒的,充滿了戰爭、瘟疫、疾病、死亡、痛苦、災難、貧窮和各種爭斗的,現實的物質世界,現在在我的眼中,他卻是開始慢慢呈現出來,一尊佛的華藏世界的,不可限量的浩瀚、莊嚴、美妙和富足。
就是我能夠看到的,你們看不到,就是你們眼前只能看到空氣,而我卻可以看到空間當中,每一個空氣微粒當中的,涵蓋了十法界的華藏世界的無窮無盡——每一個空氣微粒當中都有。這個空間當中有多少空氣微粒,每一個空氣微粒當中,它有多少層原子、分子、電子、量子。而每一個……
就是從我們這個空間當中看,從我們這個空間當中,人類所能知道的,你說這個空氣微粒,從這個基點上,你向下去延伸,還有分子,有原子,有電子,有中微子,有誇克。一直到了那種更微觀的,現在把它叫什麼,好像現在研究了一步,叫什麼上帝粒子。就它每一層粒子和每一層粒子之間啊,它有巨大的一個空間,你知道嗎?那個只是因為你們人類的手段,研究不到這個空間的東西而已。
就比如說是,在原子裏面,原子的這個表層和原子核中間呀,它有99%都是空間,你知道嗎?空的,什麼都沒有,實際上不是的。實際上這個空間當中更微觀的地方,還有着無限龐大的,充滿了整個原子內核的,更微觀的物質在裏面。只是你們人類現在沒有這樣的研究手段而已,探測不到它裏面是有的。就像你們現在看不到眼前的這個世界裏,眼前的這個空間裏面,充滿了無限無量的微塵的宇宙,是一個道理。
我現在可以看到了,而我現在看到,不是你們用眼睛看到的。因為心裏這把鎖打開了之後,我就不再是人類了。而是透過我的心靈的這把鎖,打開的這個鎖孔,是神佛的智慧、靈界的光明,還有靈魂界的見精,進到了這具身體裏面來。透過這個身體的障礙,就能夠看到我眼前,過去我人類看不到,但是在神佛眼中是一目了然的、遍滿十方的、巍峨壯美的華藏宇宙,祂已經在我的身心內外,已經開始展現出來了。
換句話說,你們可以這樣理解吧,就說是我蛻下來了人類這層殼。就說是我就像是那個,叫什麼來着?像是一個從蛋殼裏孵出的小雞一樣。我已經從這個蛋殼裏面,現在已經孵出了蛋殼,已經探出頭來了。這個蛋殼就是我的這個肉體,而探出頭來的就是,因為這把鎖打開了之後,法界、靈界和靈魂界,這三者合成一體的,那一個全靈性的我自己,就從這具軀殼裏面探出頭來,看到了這具軀殼所看不到的,空間內在的奧秘。
就是整個宇宙啊,對於一尊佛而言啊,他就沒有災難,也沒有死亡。一切災難與死亡,都是在佛的智慧當中發生的。一切生老病死,一切輪迴與痛苦,都是在「祂」的清淨、平等、涅槃、慈悲的接納當中上演着。是因為眾生心靈自我的這把鎖,將自己的心意鎖死在了,「分別」的這個生滅境界的輪迴當中,遺忘了眾生原本的平安寂靜的容顏。
那個平安寂靜才是你,那個究竟涅槃才是你,那個永恆無限的溫暖才是你,那個不被生死所拘束的大自在、大圓滿的狂喜才是你——那個才是你。只是你被你的這具身體的內在的自我,鎖死在了人間的這個監獄裏面。對於你們是監獄,對於圓滿的覺者來說,監獄它也是天堂。
這就是為什麼,佛經裏面講過釋迦牟尼佛那個「馬麥之報」。釋迦牟尼佛跟阿難去赴約,有個大商人,在半年前就約好了,半年之後的某一天,他要供養釋迦牟尼佛,讓釋迦牟尼佛帶着祂的學生到他家去。
半年之後,釋迦牟尼佛如約而至了,這個人他忘記了。他的僕人並不知道這件事情,然後就把釋迦牟尼佛和阿難就……就沒有理睬他們。那個地方可能也比較荒涼,他們沒有地方住,最後就祈求他們家的僕人,讓他們住在馬廄裏面——就讓馬睡覺的地方,也不管他們的飯。最後餓急了之後,阿難就從那個馬廄裏面,撿了一點馬吃的那個稻草——馬麥嘛,應該是苜蓿一樣的東西吧。我想,可能是苜蓿這樣的東西,生的。
然後,阿難吃的時候,他覺得很難下口,但是他看釋迦牟尼佛吃得就津津有味。他說:佛啊,為什麼這個馬麥,我吃到嘴裏面的,是馬麥這種很難下咽的、很粗糙的食物,但是我看您卻吃得這麼香呢?
然後釋迦牟尼佛說:那你來嚐嚐我吃的東西。阿難一入口,那個燕麥呀,那個馬吃那個稻草,突然間、瞬間變得香糯無比,好像是天上的食物一樣。釋迦牟尼佛說:因為我吃的食物,雖然在你們人類的眼中看,是你們人類的食物,但實際上我吃的是天人供養給我的,天上的食物。是這樣子的。
現在在今天這個修行者,解開了自我認知這把「鎖」的,這個鐐銬了之後,現在順着這個打開的鎖,進到這具身體裏面來的,就已經是法界、靈界,包括靈魂界的,整體的一個宇宙體系,透過這具身體進到人間來了。所以說,我看到的、我感受到的、我理解到的,已經不再是人類的現象,而是靈魂界的因果的過去,靈界的天堂的完美與接納,包括法界當下不動、不變、無來無去的莊嚴的巍峨。也就是說,在人世間的這個人,已經開始走向真正的圓滿了。
人們總說修行者不容易、不容易。我告訴你們,如果這個人不是再來人,你不容易,你也修不出什麼所以然來。一個人的圓滿,我說的是一尊佛啊,不是那個八地以下的菩薩。八地以上菩薩都通稱為「佛」,只是祂圓滿的程度不同而已。我說的是那個如來,我說的是30年後的那個大菩薩,那尊佛。
一尊佛的圓滿,是一個宇宙體系的圓滿。在這具身體之內,現在透過這具身體呈現出來的,法界——圓滿、浩瀚,涵蓋了十方三世一切微塵宇宙的那個法界,和原始完整、無邊無際、永恆不變的純光的靈界,還有「見」與「所見」呈現出來,如微塵充滿虛空一般的靈魂世界——三界,這三者通稱為「華藏世界」。
因為華藏世界在佛經裏面講的,祂是分四聖道跟六凡道吧。就六道——天、人、阿修羅、餓鬼、畜生、地獄道,這個是六凡道,就是有凡夫俗子呀,住的道。還有四聖道,四聖道的話,就包括了靈界,包括了法界。因為靈界,祂也是有層次劃分的,除了法界沒有。
法界,你只要證入法界,你成為法界本身的時候,祂是沒有高低的,祂只有空性的還原。空性只有一個,但是祂會因為八地菩薩、九地菩薩、十地菩薩的,這種煩惱習氣熄滅的程度,而展現出來了空性普照、圓滿的程度。祂只有熄滅和還原,祂不存在等級之間的差異性。但是法界跟靈界,這個是等級的差異性;靈界跟靈魂界,這個是等級的差異性。
當一個人圓滿的時候呢,祂整個是一個華藏世界的圓滿復甦。但是這個圓滿復甦,祂並不是在虛空當中浮現的,而是在煩惱當中浮現的。也就是說,煩惱即菩提,生死性涅槃——生死的性質原本就是涅槃的。
當一個人在人世間,示現祂的佛土的時候,示現祂的如來究竟妙覺,示現祂的華藏宇宙的時候,勢必會要震動構成三界六道,「見」與「所見」形成的這種境界的地基。因為佛是「無生」的,因為靈性天堂是永恆的。而「見」與「所見」形成的,「能見」的性質被「所見」內涵的牽動、掩蓋,形成的分別,形成了世界當中的自我和自我認知的世界,而逐漸劃分成為了六道,這就是見精所現的六道。
六道整體的境界,除了最上層的那個「能見」的性質以外,一旦進入到「所見」的內涵,那麼他就會有了眾生形態。「所見」的內涵,對於「能見」的性質的最初的制約,形成了無色界的生命,也就是非想非非想天。
然後「能見」的性質,對於「所見」內涵的細分的體驗經驗,形成了境界的具體化、細致化。細致化的境界,對於「能見」性質的牽動、塑造、凝固,形成了認知境界的具象化的眾生,這就是色界。
色界眾生呢,對於眾生的認知所理解到的內涵境界的,細膩的體驗、經驗、牽掛,牽掛形成的拒絕與愛好,形成了慾望的身體。而慾望的身體牽動「能見」的性質,塑造「能見」的性質,成為了「所見」境界的色身的,具有感受,具有體驗,具有對感受、體驗執着強烈的,欲界眾生。他是一層一層,就像那個蘆葦啊,一根編一根,一根編一根,循環往復,由無色界變成了色界,由色界墮落為了欲界,就到了我們人類這個地方。
那麼,你在以人體,覺醒如來究竟涅槃性質的過程當中,必定會震動從欲界到色界,到無色界的,所有境界的基礎,為什麼呢?一切境界,他雖然是在「見」與「所見」的這個體系內完成的,但是落在人世間,一定是在你的這個心靈認知的這把鎖的……這把鎖一旦扣上了,他就會在這個扣上的封閉的鎖的基礎之上,投射出來你所見到的世界的。
而在你解開這把鎖的當下、瞬間,就等於說你解開了「見」與「所見」整個體系的一個閉環。他原本是一個閉環,從「1」到「10」,再從「10」到「1」,他是一個閉環。從「能見」的性質,被「所見」內涵所制約,一直到你人格自我的心靈認知,這個是個閉環。
當你解開了心靈認知的,這個「知道」的「道」,把這個「道」沒有了,這個「知」被你的見精的清澈,所取代了。也就是說,這個閉環,從「1」到「10」的這個閉環,出現了一個裂口,它就可以不相續了,你知道嗎?就從「1」到「10」就完了,然後就從「10」到「1」;它不再從「1」到「10」,然後再變成「1」,不是的。從「1」到「10」中間有個裂口了,這個裂口就是「我」。
這個「我」,不再是我的時候,就沒有一個我的認知、我的體驗、我的記憶、我的慾望的相續。這個「我」的背後,就是不動、不變、空性的宇宙,以靈性的光明,呈現出來了見精的清澈。這具身體之內,就不再是人類了,而是神了。也就是說,人類的生死輪迴在神的清澈,在靈的愛和在覺性的智慧當中,就開始分解了。
這個時候的話,三界六道就會被震動,你知道嗎?那麼各種各樣的,就是構成三界六道的……就說是,由「見」與「所見」的這個體系,浮現出來三界六道境界的眾生,為了維護自我的存在,他們就會想盡辦法,要將我這個修行者,在人間的這個修行者呀,留在他們的境界當中。換句話說,我的沉睡,我的死亡……在他們眼中沒有「死亡」這一說啊,因為他們是永恆的生命。但是他們就認為……
這東西我得給你們舉例子說,不舉例子你們不明白的。就好像是一個農村的孩子呀,他從小是吃窩頭長大的。就逢年過節的時候呢,他媽可能就是在窩頭裏面,撒一丟丟糖,他就覺得那個就是人世間最好吃的東西了。
突然間,有一天呢,外面來了個陌生人。那個陌生人手裏拿了一個奶油蛋糕,而且是那種法國做的,那種很細膩的,那個叫「提拉米蘇」,對,提拉米蘇。那個要比窩頭那要好吃無數倍了,但是這個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,為什麼呢?他沒有吃過。
他沒有吃過,他也不想吃。在他記憶當中,他認為窩頭就是最好的。讓他失去窩頭,就等於失去了他整個從兒童到青年的記憶,他拒絕去吃這個提拉米蘇。這個就是三界六道那些上層生命,對於修行者目前這樣的態度。
他們沒有認識靈界和法界的能力的,他們對於光,對於純光、純生命,本能是懼怕的。那個純光、純生命,對於見精當中,那個「能見」的性質,受「所見」制約,而形成的這種境界眾生而言,那個境界眾生他們對於靈界的認識,他們認為那個是不可觸及的他們的「主」,他們認為那是不可觸及的他們的「神靈」。
但是你要讓他們,去進到那個世界裏面去,他們就會認為,他們本能地會認為,他們會失去他們現有的一切,他們會失去他們現有的權柄,他們會失去他們的宇宙,他們會失去他們的眾生,他們會失去自己的所謂的永恆,他們會失去他們自己心心念念所渴望、所擁有、所體驗的一切。他們不願意失去,所以他們采取另外的方法,他們就要將你——將我這個修行者,留在他們的境界當中。
那麼怎麼將你留進去呢,留在這兒呢?讓你體驗到權柄。因為他們是律法神嘛,他們是「能見」那個性質,呈現出來三界六道的最基準的規則,和制約一切生滅輪迴,制約一切境界緣起的,那個不變的標準。他們是三界六道的權柄,他們是律法的締造者、制約者、維護者、執行者。三界六道當中,他們的權力最大。
但他們是絕對的公正,絕對的清白,絕對的無私,只是他們對於他們所維護的這一切,非常非常地在意而已。他們授予我的,他們希望我成為他們的一員。「不要再進步了」,這是他們的真實的想法,就是不要再進步了,不要再提升了。
換句話說,他們是我自己這個修行者,對於內心「能見」性質的維護。怎麼維護呢?就是對「所見」境界的珍惜。這個就是對於三界六道,那個無色界眾生的維護。對於「能見」性質的維護,對於「所見」境界的珍惜,就是有力地維護了三界的緣起——執幻為實,知道吧?
他們好說了,因為他們無私清白嘛,他們只是想讓你成為他們的一員。那麼到了他們境界以下,就呈現出來了不同的天王。無色界以下就是色界嘛,就呈現出來了一些開天辟地,他們是……那些生命是一揮手之間,可以創造宇宙體系的。他們創造的宇宙體系,就正好是你們人類可以理解到的、認知到的這種能量宇宙體系。
你們根本不知道神有多麼偉大,你知道吧?我所說的這一切,都是人類歷史當中流傳的神話。但是人類歷史上流傳的那些神話故事呀,發展到今天,都已經可憐可笑到極致了。你們要編造神話故事,你們就放開腦洞大膽編造,不要每天編造誰跟誰談戀愛了,不要每天編造哪一個皇帝,跟哪一個民女又輾轉反側。不要編造這些你們人類感興趣的東西。
你腦洞大開,你們也不敢想象,在那些欲界之上,色界的中高層的那些天王們、那些皇帝們,他們確確實實一揮手間,就能夠創造一個銀河系出來的。還有更高層次,那個就是到了那種,就是在那種色界和無色界交接的那個地方,那個地方的生命,他雖然說是已經開始初步具有了形態,但是他是一種,類似於純能量態的一種光明存在。那種生命本身也是彌漫在整個空間當中,他的一念,他的念頭就可以生出銀河系來。而我說的這個銀河系,可比人世間所指的這個銀河系的范圍,要廣大幾千、幾萬倍。
腦洞大開,你們應該去想想那些生命。你們知道什麼叫權力嗎?他們就是權力。但是他們對於見精那個「能見」的性質來說,他們也是屬於僕人,他們也是受制於見精清澈的制約的。這個宇宙是神的宇宙,不是人的宇宙。人呢,還經常說人可勝天。你知道有一句話叫作「無知者無畏」,你知道吧,無知者,才無畏。
像這一層生命啊,他們想對於我的這種,這一層天好像,對於我……我沒有具體地感受到他們的這種……對,也可能是他們還沒有意識到,他們可能還沒有……就說我的力量還沒有觸及到他們。就他們是在那個三界中間嘛。我觸及到了三界最原始的那個見精那個地方,但是我人的表面又是在人間嘛,所以我又觸及到了我人格這個地方。他們是在我見精和人格之間,你知道吧,現在我還沒有觸及到他們,所以他們現在對於我還沒有什麼表示。
但是到了我人世間,到了欲界,到了人格這個地方,到了我的自我意識和我認知的這個領域,他會浮現出來了欲界天的這個,欲界的這些不同的王啊,不同世界的宇宙范圍。這些通通都是魔王的子民。這些魔王的子民啊……
我得給你們講述一下這個空間的概念。我盡量簡短地給你們講啊,我盡量簡短地給你們把這個空間咋回事,給你們講一下。你們一定要仔細聽啊,因為我講得會很快,也會很短。
這個是一個礦泉水啊,這個叫什麼烏龍茶。這瓶礦泉水,它是物質的表現,對吧?這個物質的表現之下,是能量的湧動,對吧?也就是說,我們看不到能量的湧動,我們只能看到一個物質的表現,是這樣子吧?因為有我們對這個礦泉水的確定,而有了礦泉水這個名相的確立的時候,就有了一個依照這個礦泉水的名相,而延展出來的空間,你們能明白嗎?
就說是,因為有了一個確定礦泉水這個現象的存在,就有了一個認知這個礦泉水的「我」的存在,明白吧?也就是說,如果說,沒有一個認知礦泉水的「我」的認知,就不會有一個外在礦泉水的名相的存在,也就不存在一個支撐這個礦泉水的空間。你們沒有聽明白吧?也就是說空間本身是不存在的,空間本身是認知所投射出來名相確定,而引發的一種見精的波動。
這是一瓶礦泉水,它是物質,它是形象。它為什麼會存在呢?不是因為它本身存在,而是因為有一個認知礦泉水的「我」存在。因為有我認知的礦泉水的名相的確定,而確定了有一個認知礦泉水的我的心識分別。而我認知礦泉水這個心識分別,確定礦泉水那一瞬間,就震動了,或者說擾動了,我認知這個礦泉水內在的,那個見精的「能見」的性質,形成的「所見」境界的波動。那個波動稱為「空間」。
而礦泉水是確定這個空間的一個核心的點。失去這個點,沒有了見精的波動,外面的空間就消散掉了,或者說空間就從來沒有形成過。空間只是見精的波動。因為你的心靈認知,確定了所認知的境界,而凝固了認知本體,而引動了見精的波動,而有了空間,和空間當中我的認識和我認識的世界,明白吧?這就是空間的由來。我說的這東西已經很經典很經典了,很精煉很精煉了。這個是一切宇宙時間、空間和世界的緣起,包括人類。
剛才我跟你們講的這個空間呢,是給你們解釋欲界的這個不同的范圍,是怎麼回事。什麼叫慾望,你們知道嗎?慾望就是你的人格自我呀,對這具身體所經驗到的、理解到的記憶氣息的儲存。儲存對於心靈認知的牽動,形成的對認知體驗的選擇,變成了慾望。
如果你光有體驗,沒有選擇,那個不能稱為「慾望」,那個稱為「感受」——就說我感受到了冷,感受到了熱。當我的心靈認知,對我內在的經驗的儲存的感受,形成了明確的、具體化的拒絕或渴望的時候,慾望就產生了。我渴望溫暖,我拒絕寒冷,那麼我對於溫暖的眷戀,最後就會演變為慾望,我對於寒冷的拒絕,最後就會演變為恐懼。這個就是欲界的產生。
那麼,我們的內心的自我認知啊,當中儲存着——就今生,咱不講過去世界,今生你就儲存着對於不同名相物質的體驗經驗的記憶、體驗經驗的感受,以及對於感受記憶的排斥、渴望,而形成的慾望的眷戀以及情感的排斥。
慾望的眷戀,眷戀的慾望當中,一定有一個「你」所眷戀的對境,一定有一個被對境所凝固的你的心識。在你的慾望和慾望對境之間相續的,這個循環過程當中,就會引動你認知背後的見精,形成一個小的空間。
我說一個感受,你們就知道了。你們見過狗護食吧?那個小狗,吃飯的時候,在那吃着骨頭,有人進來了,呲牙「狺狺……」,把你趕走。哪怕你是它的主人,你從它的嘴裏面去奪骨頭,它都要嚇唬你,意思「我要咬你,你再奪我的骨頭」。
那個狗啊,它哪怕是個狗崽子,只有幾個月大,它一旦沉浸在吃肉的那個境界當中,周圍的世界就消失的。周邊的世界,對它來說消失掉的。在狗的吃肉那個當下,它的眼中、心中,只有那塊肉。被那塊肉牽動的那個狗的心靈的認知,這個就是一個欲界的范圍。在這個范圍之內,他形成了空間。這個空間,就跟其他的空間就隔絕開了,這個就是欲界。
那個狗護食的時候,它形成的心,就說心意完全被肉類吸引,它的整個的心靈認知被肉牽動。那個牽動的認知當中,只有肉和吃肉的它的這種體驗,這就形成了一個閉環。這個閉環,就是欲界的一個獨立的空間。
而很多只狗的這個獨立的空間,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共業,這個共業就稱為「道」,明白嗎?就是六道,有人道,有阿修羅道,有畜生道,有餓鬼道。但是每一個道裏面,每一個人他有一個獨立的空間場,這個空間場就是你的慾望的范圍。那是你的慾望,震動了你內在認知的見精,形成的見精的波動,被你的這種慾望凝固成為了一個業力化的空間。這個業力化的空間,就稱為了我們所說的這種「道」的范圍。
在同樣一個道裏面,他也會有不同的這個……就像是地球上有不同的國家一樣,欲界也有不同層次的天。隨着慾望的輕重,他會有不同層次的天。最高層次的慾望,他只是對一些美色的慾望,對圖案、音樂、情感,還有容貌的這種迷戀、眷戀——那個是欲界天的高層。
這些人留我,那真是,對於我的威脅很大的。他們也有他們的王的,他們的王都是同一個魔王的子民。那個魔王曾經是半年前,還跟我稱兄道弟呢。現在的話,我已經遠遠超過他了,超過他的范圍了。
他們留住我的方法,那個太直觀了,就跟我的性格一樣,粗暴簡單——送美女,送不同的美女,送不同空間、不同世界的美女。而且那個很奇怪噢,我跟你們說的都是事實啊,都是實話啊。我在欲界天看到的那些美女呀,他們送給我那些美妃呀,那一些天上的仙子啊,仙女呀,沒有中國人,沒有像是地上中國人這樣的黃種人。絕大部分、絕大部分都是那種……你們知道,就說是那種古代波斯人吧,有點類似於中東那樣的人。有點類似,但是比中東那面那些女性,更加地細膩,皮膚更加細膩,身材更高挑,更漂亮。還有一部分人呢,就是類似於那種西藏和尼泊爾交界那個地方,他們稱為「雅利安人」。在欲界天裏面佔了80%以上,是這樣種類的人,黃種人很少,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。
到目前為止,我也不知道這個三界六道裏面,為什麼在欲界天裏面,就說是,黃種中國人啊,佔的比重很少的。但是我確確實實,我隱隱約約知道啊,在三界六道這些裏面,在欲界天和色界天的這范圍,裏面專門有一個很窄的——佔地面積很狹窄的一層空間,裏面是道教的。裏面確實是有中國道教的文化,但是他那個佔地范圍非常小。如果說是佛法……
哎呀,我一說到空間,我就又無語了。因為你們人類的這個知識和思維是有限的,你們不理解什麼叫「無限」。我大概用一個有限的數字,大概你們能理解啊。三界六道啊,你們把他想象成撒哈拉沙漠。三界六道,尤其是這個色界和無色界,你把他想象成撒哈拉沙漠。撒哈拉沙漠如果說是有1000畝大小的話,裏面有多少粒沙粒,你們大概心裏面有個這樣的概念。
在1000畝的大小的這個世界裏面,佛法佔據的程度,大概只有1個平方,1個平方大小。就1000畝地裏面,大概只有1個平方大小,那個屬於佛法佔據的一個世界。而道教裏面那種神仙天人,大概只有半尺。佛法是1平方,道教是半尺,就是一尺是30釐米,半尺就是15釐米,15釐米平方,就這麼一個空間。而剩下的,1000畝的那個999畝的這個沙漠裏面,全部都是外道——全部,全部都是外道的那種世界。
就是我就奇怪的一點,為什麼那個……難道歷史上的過去,那些人種都是那些人種嗎?但是那種人種確實是,男性都是很英俊的——英俊、魁梧、有力,非常地俊美。歐洲人也有一部分,佔地范圍也不大,比亞洲人的這個人種多一點,但是基本上相當吧。但是佔了80%以上的,就是那種,像是那種中東的,像波斯人種和雅利安人種。歐洲人和亞洲人佔的范圍很少。
這個是我看到的,欲界的另外空間裏面的,這麼一種呈現出來的形式。這個還是有人體的,在三界六道裏面的,更微觀的更廣袤的那些龐大的空間裏面,更多不是人體的,不是人體的那種生命。
人類的歷史,實際上並不長的。人類的這個歷史啊,不是像你們想象當中的什麼上下幾千年,人類是從幾千年發展過來的,不是的。人類的歷史是不斷重復着的。我這可不是看了什麼科幻小說,或者看了什麼地外文明,給你們在講什麼神幻故事啊。
我是在內在看到的宇宙的,我所知道的實相:人類的文明是不斷重復着的。你們把人類想成那個蒜苗,就是你家的花盆種了七八個蒜苗,然後每隔兩星期你剪一次,就那感覺。人類就是被剪掉那個蒜苗,就是人類歷史是不斷重復着的。
就是我能看到的人類的歷史過去,就距離人類這一茬人類文明的,上一次的人類的文化,人類是長着尾巴的。是有人體,沒有錯,但是人類是長着尾巴的,有意思吧?而且很快,咱們這茬人類,很快就可以,就會跟外星人接觸上了。
這就說着說着,又跑題了。我就說,那些欲界天裏面的王,他們都是那個魔王的子民。因為我現在已經不再是半年前的那個修行者了,半年前那個修行者已經死掉了。在今天,在我這個鎖打開那一瞬間,半年前那個我,那個我的記憶體驗,就已經消散掉了。
所以跟那個魔王稱兄道弟的那個帝王,已經沒有了。現在取而代之的是,透過這具身體,呈現出來的三界六道的主人。所以那個魔王現在,他就距離我很遠,變成了我手裏面的一個寵物了。但即便這樣,他也想把我留在他的這個世界之內。
因為他只能看到,他所能看到的我的表現,他認為我身上還有一些我發現不了的習氣嘛。這個習氣很深刻很深刻的,就是性慾——對性的渴望和對美色的眷戀。所以他,在我禪定的過程當中啊,在我平常的這生活當中啊……就無緣無故的,我就經常能夠感受到、體驗到,不同空間的那些美女的,那種獻殷勤也罷,還是那種主動過來示愛也罷,那個都是絕色美女。但是很奇怪的,就是我很少看到亞洲人,很少,都是波斯和雅利安人,那種女性。他們就是想用性和慾望來留住我。
那麼到了最下層的呢,就是到了這個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道,他們有他們的這種方法。那個鬼呀,那個人的靈魂,我可以以我的所有的修行的證量,做一個保證:那個人的靈魂,是從地獄裏面跑出來的。那個人的靈魂是地獄裏面的一個惡鬼。你看他人的這面,實際上他並不壞,你知道嗎?他人的這面並不壞,他人的這面就是一個自私、膽小、貪婪的普通人。他並不壞,他就是有一點小毛病而已,但他的靈魂很邪惡。他的靈魂,就是他自己的人格無法控制的那種感知力,那種感知力就是以殺戮,就是以虐待為快樂的——他的靈魂是個魔鬼。
他的靈魂跑過來,然後對於我這面進行攻擊啊,污蔑啊,誹謗啊,試圖毀滅我的教法——這個就是魔鬼的心願。這個地獄裏面的鬼,他也想把我留住,怎麼留住呢?引起我的爭斗。爭斗他就有因緣,有因緣他就破壞我內在的平安,他就把我留在了是非爭斗的地獄當中。這就是惡鬼的行為。
就是三界六道一切生命,都想留住你。那個無色界的見精,本來那種「能見」的性質,他們想留住我,成為律法神。然後色界的那些造物主呢,現在他們還沒有跟我觸及得上,我還不知道。那個魔王呢,他們想送給我他們所有的珍寶、軍隊、權力,尤其是女色。他們知道我喜歡女人,他們知道我喜歡不同、各式各樣美好的身體。他們就給我拼命地……你稍微一個不留神,那就給你送過來了。他就想讓我心生眷戀,從而沉浸在這些身體的感觸、感受當中,繼而將這具身體當成我自己,他們就把我留在了生和死的境界當中。
而那些地獄裏面的惡鬼呢,它們也想留住我。因為留住了我,就等於留住了地獄裏面,它們去懲罰那些惡鬼的權力,知道吧?一爭斗了,跟他們爭斗了,發生了因緣了,那麼你理所應當的,就會被這些因緣,所牽動你心靈分別,從而破壞你的內在那原始亙古的未曾發生的平安性。你就從一尊佛,墮落為了境界當中的眾生。
所以為什麼說,釋迦牟尼佛在臨終的時候說:止止止,我法妙難思。祂本身是未曾發生過的,你以發生中的心意,是無法去揣測、理解、感受那個實相的。你只有像佛一樣,覺醒了內在,熄滅了一切不屬於內在本未發生的,那個原始天成的究竟的平等,你才能夠在平等當中,釋懷那圓滿十方的普照智慧的。
就是我經常性地要去自檢自己,我的自檢跟你們不一樣。你們的自檢就只能是你們的意識,檢查你們的心靈的願望;你們心靈的這種清澈,來檢查你意識的概念。你們只能是一方檢查一方,就要麼是心檢查意願,要麼是意願檢查心靈動機,你們不可能兩者同時看到的。我不同的。
我大概每一週或者是最多兩週,我就要自檢一下身心。我自檢身心的方式,就是類似於把這件T恤啊,從我身上脫下來。我只有把T恤脫下來,放到我眼前看,我才能看到整體呀。看到它的上面,看到它的下面,看到這個T恤的裏面,看到它的每一個縫隙裏面,有沒有什麼開線啊,有沒有什麼髒東西啊,我才能看到嘛,對吧?你要檢查這件T恤,你得把它脫下來吧?我也一樣的,我檢查身心,我得從身心當中退出去。我退出去這……
因為我現在在這具身體之內,我已經不是我的人格和自我了,我是那個人格自我的認知背後的見精、靈性和覺性。現在我內在那個認知,已經開始被見精所取代了,沒有取代完,但是已經開始取代了。所以說現在這具身體之內就是見精了。見精跟這具身體沒有關係的,跟這具身體有關係的就是認知。
因為認知是見精所派生出來的靈魂感知力,靈魂感知力與肉體細胞基準的信息記憶結合,形成的認知最初的微電流的形態。認知最初是以微電流的形態,在人體上面,呈現出來感應的力量——我感應到我父母,我感應到奶水,我感應到什麼。感應的時間長了之後,他會變成感應的確定感,那就會變成了認知,知道吧?
認知的前身是感知。就是人體的心靈認知,跟靈魂感知過渡的這個階段,他是微電流的一種感受能力,不是感應,剛才說錯了,是感受能力。我感受到冷,我感受到餓,我感受到溫暖,他是一種感受,就嬰兒的感受能力很敏感的。這種感受能力就是認知的前身,是靈魂感知的墮落,是心靈認知的成長。
現在呢,我是在這具身體裏面,在心靈認知原有的這個地方,現在已經是清澈的那個「能見」的性質當中,蘊含着靈性完整的光明了。所以說這具身體之內,已經不再是人類了。所以說,我是可以在清澈的性質那個地方,脫下我認知和心意相續的整個的這個體系。就像把我的這具身體,把我的人格,把我的整個靈魂內涵,拿到我眼前像看一件衣服一樣地看。
我可以看到我的大腦深處,蘊含着多少錯誤的觀念;我可以看到我的心靈人格的情緒當中,隱藏着多少愧疚;我可以看到我的心意動機當中,儲存着多少不敢告人的那種隱私的罪惡,我才能夠一一把他曝光出來,去懺悔、去淨化,去與他分離。
與他分離的,就是見精的清澈與認知形成的體驗,進行分離。分離到最後,認知沒有了,就只剩見精了。見精取代認知了,就是見精背後的純光的天堂,呈現的宇宙意識,進入到人間了。那麼就等於說,法界的大智慧,借助見精這個通道,以純光的宇宙終極意識,呈現在人間,以華藏世界的開啟。
人類是不可能接觸到智慧的,你們人類最多最多,撐破天了,你們能看到光,能看到神的光,這都已經頂破天了。智慧你們是看不到的,智慧你們也體驗不到,因為你們就是心意眾生,有心意的相續,就不可能有智慧的呈現。
智慧是空性的當下,遍在的普照。當下你就在智慧的究竟圓滿的慈悲當中,你就是看不到祂,你也感覺不到祂。這就是蓮花生大師講的「無染覺性」。「無染覺性」裏面就講的:祂隨處可見,可是你就是看不到祂,多奇妙啊!講的就是這東西。
現在我們此時此刻,就在大菩薩、佛的究竟智慧的普照莊嚴當中。我們所見的一切,我們能見的心意,都在智慧當中完成着。可是我們見到的,就是我們心意分別見到的境界;我們所見的,就是我們業力牽動我們心意分別所見的業障。可是這兩者——能見的錯覺和所見的業障,這兩者都在覺性當中完成,這兩者的當下,本質都是那大菩薩慈悲圓滿的普照智慧,呈現的清淨莊嚴。
但是人類就是不知道。所以說是,你們只能看到靈性天堂那閃爍的純生命的光,這個已經頂到天了。你們看不到智慧的,但是我可以看到智慧,因為我現在已經是智慧了。但是智慧不圓滿,我目前的智慧還不是很圓滿。如果有圓滿的智慧的話,我今天講法你們聽到的,那個就是一部《金剛經》。現在我講法內涵,更多的可能像是《華嚴經》吧,沒有到《金剛經》那種純度。
當我把我內在的這個,就是我內在的這個見精啊,把我的整個的靈魂體系,把我整個的感知靈魂體系和我的認知心意的人格體系拿出來,像一件衣服一樣,像一件T恤一樣,拿出來仔細端詳的時候,我就能夠看到這個衣服的構成的每一個纖維結構,我就能夠看到這個衣服形成的過去和這個衣服的未來。
因為我已經不在衣服存在的這個空間當中了嘛。我已經脫離了這個衣服形成的空間了,我就脫離了人的心意相續形成的這個空間,我就脫離了靈魂感知的,整個的一個三界六道的領域。換句話說,我就是站在了靈魂感知之外,看靈魂感知世界,以及看人間的人格自我的形成和人格自我相續、成住壞空的整個過程。
對吧,你只有把這衣服脫下來,你才能看到它的前後嘛。我只有從心意人格的這個空間當中,退到了見精內在「能見」的性質,我才能夠看到見精內在性質以下的,所有的「所見」內涵,形成的感知境界,和心靈認知形成的,心意人格的人間的境界,包括人間境界過去發生的一切,現在正在發生的一切,以及包括未來即將發生的一切。然後我就看到了30年之後的那一尊佛。
哎喲,我看到的時候,我內在特別特別地震動。就是給你們人類講,你們覺得沒有啥的。因為你們人類自大習慣了,你們人類覺得佛也沒什麼了不起的。可是對於一尊神而講的話,祂知道什麼叫珍貴的。
我剛跟你們說了,整個三界六道的那個世界,不可用數字來計算。我剛才跟你說了,一個撒哈拉沙漠裏面,只有1平方是屬於佛法的這個世界。另外所有的幾萬畝的、十幾萬畝的那個沙漠,沙漠裏面每一個沙粒就是一個宇宙,那些宇宙全部都是外道的世界。
外道的世界用一個定義去概括他:分別形成的相續,相續形成的境界,那個境界也稱為「外道的世界」。他不相信有解脫,他只相信有跟毀滅相對的永恆。就他們在追求那個見精「能見」的性質,到見精「能見」的性質,就是他們認為的永恆,他們連靈性天堂都不知道的。
靈性的天堂是他們到了見精「能見」的性質,才能知道的,他們還有一個上主,這是目前我所在的這個地方。就是由純光的、原始的、完整的生命,呈現出來終極意識的無所不在的覺察力,那個就是他們認為的上主。但是這個上主,比起那個法界的大菩薩來說,那個就跟一個,就像是一個,就好像是一個螞蟻針對你一樣的感覺,針對人類一樣的感覺。
人類不可能知道佛的偉大的,因為人類不知道什麼叫「珍惜」。因為你們人類從來沒有,人類從來就……可能絕大部分人都從來沒有獲得過——他沒有獲得過歡喜,他也沒有獲得過幸福,所以他也不知道失去的痛苦。他永遠就是在痛苦當中,所以他也無所謂了,就算是佛來了,他也不知道珍惜,他也不知道狂喜,不知道歡慶。
針對於像我今天這樣的修行,因為我已經是一個見精呈現純光生命的真神了,所以我知道佛的偉大。我知道30年之後,那個佛的出現,對於整個宇宙,對於整個三界六道,對於眾生世界意味着什麼。那是神的慶典,一尊佛的出現,那是等於是整個三界六道所有神靈的慶典。
雖然他們很想、很渴望,把我留在他們當中,維護他們的存在,但是他們也知道佛的偉大。因為他們也是想,他們雖然不想失去自我,但是他們也想自我得到淨化,你知道嗎?而只有佛的智慧,可以讓神靈淨化。那些神可是揮手之間,可以開創宇宙的神,他們也要仰仗一尊佛的威德、智慧和慈悲,淨化、純化他們的境界,更何況是你們這種小小的、渺茫的、渺小的人類呢?
哎呀,人類是不知道什麼叫「偉大」的,因為人類不知道自己的靈魂未來,面臨着什麼。當這具身體死後,你的靈魂如果錯失了與佛的這種因緣,流落在深不見底的、浩渺如煙塵般的感知宇宙當中的時候,那等待着你的靈魂的,將是永無止境的生死輪迴——永遠沒有止境。而你輪迴的境界,99.9%全部都是在餓鬼道、畜生道裏面,那是極其絕望的事情,極其絕望。
我剛剛跟你們說了,整個撒哈拉沙漠裏面,幾十萬畝、上百萬畝的這個土地上面,只有1平方的土地裏面有佛法,另外的地方全部是外道。而外道帶給你的就是追求永恆。而永恆不在外面,祂是在你內在的見精裏面。
而沒有真神的降臨,你聽到那些理論也沒有用處。因為神是生命的氣息,只有聞到這種氣息,你的內在才會甦醒過來。就好像是你本身是具有視神經的,但是你長久地處在黑暗當中,處在黑暗當中已經幾萬年了,你已經忘記了,你能夠見到光的這種能力了。你已經認為天經地義黑暗就是你,你就是黑暗,世界就是黑暗,黑暗就是世界了。
當有一天神降臨的時候,神身上那種純潔的、莊嚴的、肅穆的、慈悲的氣息,激活了你內在能見光明的那個視神經的時候,當視神經甦醒那一瞬間,你就不再是黑暗了,黑暗就不再是你,黑暗不再是世界,世界不再是黑暗,而你就變成了能夠見黑暗的那個視神經的眼睛了。這個就是你見到神了,你知道吧?這個就是你解脫了死亡。你從生死洪流當中,開始了逆流而上,叫什麼,超凡入聖的機會了。
沒有神,這一切都沒有。沒有神,你根本,你的視神經永遠都是睡過去的。永遠對於你,你所見、所想、所感知、所體驗、所理解到、所記憶的一切,所有的內涵都是黑暗。黑暗當中想尋找光明,你找到的光明也是黑暗,只不過是黑暗的波動之間,對比出來的一絲灰色而已,他不是光明的。所以說,沒有覺者就沒有解脫,沒有真神就沒有所謂的「解脫」的這個選項。
一個真神,一尊神靈,就是此時此刻這個修行者內在,就已經是一尊神靈了。不是我是這尊神靈啊,不是的。恰恰是因為我現在說話的這個人格的,不斷地分解、消融、消散、消失,最終逝去掉這具身體形象背後的,那個覺醒的心靈的清澈的見精。見精背後那原始亙古無限的光明,那個光明折射了,那臨在於當下,包容了過去未來,當下圓滿巍峨的普照智慧,那個叫「神佛」,那個叫「真神」,那個叫「大菩薩」。
只有智慧與慈悲,只有離開了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」,只有熄滅了過去未來當下空間阻礙的,那種普照圓滿的妙覺智慧,那個稱為「大菩薩」,而不是我這個人,你知道嗎?這個要搞清楚。
今天你們見到一尊真神,一尊大菩薩,對於生命來說,就已經是很榮幸了。這個是生命靈魂解脫的最大的保障,我也可以說是唯一的機會,這個不過分的。我說這是唯一的機會,那不過分的。當這具身體死後,未來的人只能看留下來的文字和書籍,那個加持力就會小很多,有十分之一吧。更何況是,如果你們真能見到未來30年之後那尊佛,那一尊十地菩薩,類似於像是維摩詰、文殊、觀世音、大勢至、普賢王這種大菩薩,那個就真是你三生有幸了。
這個宇宙當中有一個法則啊,就說是能夠見到佛的生命,不論他是多麼糟糕的生命,這個人的福報是很大的。就30年之後,任何有緣分見到這個佛一面的人,不論他是誰——他是個囚徒,他是個罪犯,他是個殺人犯,他是個無惡不作的人,只要見到了這尊佛,當面給祂磕頭,他累劫的罪惡,可以當下除滅。
就是他對於佛的那一瞬間的頂禮尊敬,就給他的靈魂印上了授記,這個人靈魂未來是可以得到善果,甚至於可以得到大解脫的。那個佛的威攝力就這麼大,知道嗎?這是佛經上記載的,就說是親身、以肉身見到那個如來的人,就見一面,誇獎了一句「這個人長得真好啊」「這人威德很大呀」,見一面誇了一句話,三世不入輪迴,都在天上。一輩子咱們算是100年,就300年在天上,這是佛經裏面原文記載的。這個就是佛的攝受力,佛的威德力,佛的功德力。30年之後,你們可以見到祂,現在還不行,現在我僅僅是一個神靈而已。
今天的我,看到30年之後的那個我自己……說錯了,說錯了,這個是口業。祂不是我自己,祂是我這個自己熄滅了之後,那個祂,我原始的那個祂,以這具身體,呈現在人間的威德。那個不是我,跟我沒什麼關係的。
到那個時候,現在跟你們說話的這個我,就完全沒有了。那個才是這具身體到人世間來,唯一該做的事情,就是還原30年之後的,那一尊大徹大悟、究竟圓滿、悲能無限的尊貴。那個真是三界六道的所有眾生的,叫什麼,榮耀吧!
那個已經不是說是什麼,跟祂有沒有……就是你見到祂,是不是福分了,那個跟福分都沒什麼關係了。你見到今天這個修行者,這個是你的福報,你的福報很大的,沒錯的,獲得修行者對於你的祝福。
你們不要小看這句「祝福你」,這一句祝福出自修行者之口,祂是代表着天堂之主和三界六道一切護法神的祝福。這一句祝福,可以消減你的很多的業障,也可以給你增長很多的福報,這是真事情,真話。出自於修行者口的這句「祝福你」,類似於是神佛在為你摩頂,很多神蹟都會發生的,更何況是30年之後那個祂了。
就今天的修行者,見到30年後那個祂,我都是激動地……哎呀,給你們講,你們也不懂的。就是我恨不得去給祂……如果我能夠見到,如果以我50歲的今天,見到了80歲的那個人的時候,我恨不得每天趴在地上給祂磕頭。
就我每天什麼事都不幹了,只要祂能容許我,趴在祂面前給祂磕頭,這就是我後半生所有的事情了。就是我的工作,我的生活,我的所有的幸福,我的一切的生活的意義,就是趴在祂面前給祂磕頭頂禮,我什麼事都不幹了。
能夠給一尊佛磕頭頂禮,是這個靈魂無始劫來最大的夢想、最大的心願、最大的渴望和最深的祈願。就說是匍匐在佛的法座前,為佛頂禮,那是生命生生世世的榮耀,那是作為一個靈魂最深切、最深刻的滿足。
因為那尊佛,祂代表着是十法界一切眾生原本的家園,祂代表的是靈魂最深切、最本質的安全與願望。那才是幸福呢!與佛同在,那才是三界六道一切眾生最大的幸福呢,最根本的安全保障,和靈魂最深切、最原始、最究竟的渴望——與佛同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