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月11日 23:03

 

  1. 見精突破認知,靈性消融體驗,身心內的自我感開始消失。

首當其衝的是,「我」消失了名字,也不再是心意記憶中的形象。

這具由細胞構成的肉身,不再是,用手撫摸到的身體。

每一粒細胞內,展現出靈魂記憶,信息沉澱堆積的境界。

細胞內的,魂魄記憶信息,開始如冰雪消融般,變得斑駁,千瘡百孔。

肉身,不再是肉體本身,而是魂魄信息記憶的浮現。

神的光,照進魂魄記憶,所有的生物信息,都開始剝落變得殘破不堪。

 

我沒有名字,沒有形象,沒有人間的具體身份,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。

適合我的唯一身份,是修行者;稱呼我的唯一姓名,是修行者。

修行者,是靈性的光,是愛的純潔,是寬恕的出離心,是安寧的當下。

我不再是,完整的人類。

人類的肉身軀體內,人格自我的底層已經融化了,好像蠟燭在高溫中氣化一般。

這具身體內心意表層的,自我心意記憶循環,頭腦意識思維慣性,

無法繼續牽動內在靈性的純潔光明。

 

神的到來,熄滅了人格自我的主觀意志。

人格曾經的自我認知、自我體驗、自我感受、自我記憶,

確確實實,真真切切,如同蠟燭在烈焰中消融。

 

我是修行者,渴望成為殉道者。

我是靈魂深處,不受魂魄掩蓋的生命純光。

我是愛的溫暖,渴望成為永恆之愛。

我是寬恕釋懷,渴望成為完整的愛。

 

神是愛,上主是愛,我是愛。

這是唯一的解脫之路。

愛就是神,神就是光,唯有光可以熄滅黑暗。

唯有愛可以融化恐懼,唯有神可以取代人格。

 

黑暗消失,恐懼熄滅,人格消融。

生命回歸了靈性本體,宇宙終極意識明晰普照。

空性,才能自終極意識的,虛空迷霧中瞬間覺醒。

 

空性,唯有無私可以達到。

覺性,唯有愛可以接近。

 

空性,是無路之國。

任何修行形式都無法觸及無法達到。

卻能在靈性之愛中,呈現清淨莊嚴。

 

  1. 看小說的時候,如果將心靈體驗帶入劇情。

那麼小說中的世界,就會顯得無比的真實。

當心靈體驗完全沉浸於劇情中,現實生活反而變得不真實了。

歷史上很多人陷入劇情中無法自拔,鬱鬱寡歡,甚至於為情殉葬。

 

你我的人生,也是一場跌宕起伏,輾轉遷流的劇情。

如果,將沉浸於「人生」劇情中的,心靈體驗淡化消融。

回頭看看你的今生,只不過是一串概念與場景構成的小說。

小說,無非是概念與場景的交匯。

人生,若失去體驗,也只是概念記憶,與場景記憶而已。

 

現實生活與小說劇情,本質上沒有區別,沒有絲毫區別。

區別是:體驗——沉浸式的體驗。

 

而心靈體驗,本質是習氣的經驗,以及細念的分別。

細念源於恐懼,習氣源自迷惘。

恐懼是失去了神,迷惘是失去了光。

 

或者說:光明浮現時迷惘消失,神佛降臨時恐懼盡除。

唯有神佛之光,可以照破迷惘黑暗。

唯有愛的溫暖,可以消融心靈體驗。

 

愛就是神,可以截斷生死洪流,可以熄滅心靈自我。

神是愛,上主是愛,我是愛。

與愛同在,是,神降人間。

 

  1. 人間對於我,是記憶中的故事。

我對於人間,是故事般的傳說。

沒有實質性的交集,沒有現實緊密的聯繫。

兩不相欠,各自安好,轉身離去,遺忘逍遙。

 

  1. 人生很短暫,短暫到不真實。

將你自我感受中的,習氣記憶剔除後,

在心靈認知中,人生的「你」不過是電光火石般,剎那完成的意識分別而已。

 

  1. 你熱愛自己有多深,死神愛你就有多深。

 

  1. 「家人反對你學習真理,不一定就是修行者本人的問題,更多的因素是,宿世的惡業借助家人的反對,來阻斷你的修行解脫的進程,這種緣由佔據了絕大多數家庭排斥真理的狀態。」

 

換句話說:如果今天的修行者,有世俗的身份,擁有地位權力,名聞天下,受人間各個國家支持,被無數人尊崇擁戴,那麼他家人對他學習真理的態度,就絕對不會有如此大的排斥反應;人類是群居動物,具有社會屬性,社會屬性的基準邏輯就是「價值交換」,當此人追隨一個無名無份的人,投入全部的精力去修行,家人用來衡量對錯的潛意識價值就會產生「上當受騙」的判斷,如果他追隨的是全世界的導師,已經被世界公認的神佛,他家人一定會支持他的信仰,因為潛意識中,這是可以獲得神佛加持的行為,這就是「價值交換」的潛層邏輯。

 

人類是社會性動物,具有社會屬性,人格就是社會屬性的產物,社會屬性的底層邏輯就是「價值交換」。如果修行者,今日是國家承認的信仰,如果是宗教讚美追隨的導師,如果擁有幾百萬幾千萬的信徒,人類面對修行者一定是心生羨慕,匍匐於地的姿態。

 

在人類的心目中,政府代表「合法性」,宗教代表「正統性」,信徒代表財富與權力的延伸,以上三種社會屬性就注定了,這位修行者是合法合情合理,並且完全正確與安全的,能帶給人類安全幸福的導師。

 

這就是社會屬性的狹隘性,因為這是「人類」的因素投射出的真理標準,與真理毫無關係。

 

而靈魂只需要真理,因為真理之中,沒有人格屬性,卻有靈性光明,以及覺性莊嚴,這兩樣內涵是人類無法觸及的,所以人類只能屬於死亡,而接觸到靈性與覺性的靈魂,則擁有了從死亡中解脫的機會,從死神手中超越的權力。

 

  1. 水澄月現,我消祂顯。

 

  1. 我一直是,以96歲臨終前的心態,在營造我目前的人生。

你的心靈選擇什麼,未來靈魂就會成為什麼。

我渴望成為殉道者,心心念念,乾乾淨淨。

徹徹底底,純純粹粹,完完整整的殉道者。

 

以一無所求的坦蕩,一無所有的清白,赤忱奉獻今世的餘生。

以殉道者的熱切信仰,為自己的人生,書寫解脫輪迴的莊嚴。

 

在臨死的那一刻,堅守一生的清白信仰,將安撫我的人格,榮耀我的靈魂,甦醒我的生命,回歸「祂」莊嚴普照的慈悲。

 

平凡一生的修行者,潔身自好的苦行僧,激昂沉默的殉道者。

自我之大幸,靈魂的榮耀,生命的榮光,命運的圓滿。

心之所愛。

 

  1. 感受與記憶,凝固心靈成為自己。

人類在心願與意識之間活着。

 

生命沉淪在人格中,被境界變幻所活着。

渾渾噩噩,迷惘無助,虛弱膽怯,不知所終。

 

光明與愛,消融自我呈現神靈。

修行者在虔誠信仰中活着。

 

無私綻放愛的純潔,真實可達光明解脫。

我們要以神的溫暖,以人類短暫的一生,活出光明永恆。

 

  1. 靈魂,是感知狀態中,見精對身心體驗的回憶。

感知的波動,淹沒了見精的純澈,呈現出靈魂的分辨力。

分辨,就是恐懼,由於恐懼,靈魂感知才會,對所感知的內容,剎那不停地對比。

極盡細膩的不安感受,是靈魂「活着」的證據。

 

而活着的「靈魂」,就必定會淹沒見精的純澈。

見精若不能在靈魂感知中甦醒,靈魂就永遠在見精的境界中輪迴。

永無終止。

 

見精,惟有在安全感中可以甦醒。

也就是釋懷,寬恕,諒解,放棄。

而安全感,不來自於對外界物質財富的佔有。

真實的安全感,源自於心意,不被現實世界抓取、捕獲的程度。

執着心越淡,安全感越厚,自我維護越少,見精越清澈。

直至自我感受體驗,淡化到只留下認知與意識時,

這具身體內,就不再有那個,你很熟悉的,活了幾十年的「自己」。

 

那麼,被人格自我,所埋葬了百千萬劫的「靈性」,就會穿透見精的虛空,

在你身心內在的虛空宇宙中,開啟那一道通往天堂的聖光天門。

天堂大門在虛空中開啟,神聖生命純光如水銀般傾洩,光耀宇宙蒼穹。

 

人消失了,神甦醒了。

 

  1. 我不是人間這具身體。

心意中的信仰,是我自己。

 

  1. 大腦意識,是用來解析內心疑惑的工具。

心靈若消散疑惑,就無需使用意識分別。

純生命是純光明,清澈內沒有陰影疑惑。

當心靈內,感知甦醒了安寧純潔。

意識自我,會在純光中自動脫落。

 

  1. 感知遺忘了愛,恐懼就是輪迴的你。

感知甦醒了愛,安全就是純光天堂。

 

  1. 趁着還有人體的時候,讓主觀「自我」人格去修行真理。

讓自我選擇寬恕,讓心靈融入愛中。

 

否則身體一旦死去,你目前的人格自我,就會成為你自己。

自我思量一旦離開頭腦意識,就失去了主觀選擇的能力。

只能隨着構成思量心的,習氣感受記憶,而被感受習氣帶着走。

你自己人格因素,潛在的思量心,就會帶着你的靈魂感知力,繼續輪迴。

人格因素不消融,靈魂感知就會被自我因素,帶入永無終止的生死相續中。

 

唯有愛是純粹的生命純淨的光,唯有純光的生命,可以熄滅自我因素。

唯有寬恕可以取代人格的索取,組成人格的因素,被純光取代後,天堂就會展現。

 

生死輪迴,就在靈魂感知內,浮現的純光天堂中,如夢消散。

一旦失去人體,你此刻的自我意識,就是徹徹底底的鬼。

一只鬼,只能隨着習氣隨波逐流,隨着業風無助飄蕩。

 

要抓住此刻你,尚有選擇自我動機的「主觀能動性」,去選擇愛與寬恕。

死心塌地地信仰神佛,仰仗神佛聖光,以無私與愛取代現有的自我心意。

 

生死只是剎那間的事。

你不知道,死亡與明天,哪一個先到來。

 

你內心明確、堅定的選擇,

就是神,選擇了你。

依靠一次次的心靈抉擇,你就親手塑造出,靈魂的未來。

寬恕的安寧中,愛綻放出純生命的光輝,你的消散甦醒了永生。

 

  1. 你的生死,與其他人無關。

死亡只與你的思量心,牽動你心意人格,形成的業境有關。

 

因此,你的修行,與任何人無關。

修行是你的信仰,與聖主的救贖,淨化托舉之間的過程。

 

修行,是自救,不是人間可以炫耀的事業。

無需同路人,無需支持者,無需轟轟烈烈。

只需要你,以面對死亡的心,安寧地融入真理的溫暖。

 

「祂」在真理中守護着你。

只需要有「祂」,世界與死亡,無足輕重,輕描淡寫。

 

  1. 擁有個體意識,是含識眾生的錯覺。

你,是本體生命,而非心意個體。

生命,是感知內蘊含的無限光明。

光明完整的自由,才是真實不改變的你。

 

感知,在原諒的心意中,才能甦醒心意中的安寧。

因此,愛是從死亡通向天堂的唯一道路。

 

  1. 實相中沒有自我認知,以及意識思維的分別,

只是純粹的感知,可以覺受天堂的永恆之光,

進而甦醒,覺性無生無滅、普照十方的莊嚴。

因此惟有決絕虔誠的信仰心,可以消融自我,

於甚深寂靜中,還原諸佛清淨的,不動法身。

 

  1. 法,只有佛,大菩薩可以宣說,因為佛菩薩是空性普照的大智慧,唯有不生不滅,無來無去的,當下臨在,不動智慧,才有遍照十方三世一切微塵宇宙無盡眾生的能力,自空性智慧直接流淌出的,心得文字才具有「法」的性質,蘊含諸佛純智慧,蘊含天堂純光明,才具有淨化三界六道靈魂境界的光明力與生命力。

 

而除了佛以外,任何人間的人,無論他的世俗身份是什麼,哪怕他是方丈、堪布、活佛、主持,甚至是佛學院的教授,都只能「講經」而絕不可「說法」。

 

法,是道路的意思。

沒有到達過,眾生本具實相,未曾還原空性普照智慧,就一定還在修行境界的道路中,就不能說證入了實相。

 

一位沒有證過實相的人,就沒有資格說,自己走過的道路是正確的,法就是正確的道路。

 

而佛是究竟覺悟的圓滿。

「祂」就是實相,因此,一切法,一切道路,都成為了「祂」,慈悲眾生救贖靈魂的方便之路。

 

於是,應眾生具有八萬四千種煩惱,而應運而生八萬四千種法門,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,諸法性空,是法住法位,世間相常住,是煩惱即菩提,生死性涅槃,眾生覺即是如來。

 

如果你不是覺醒的「祂」,那你,就一定是目前的「你自己」,你自己,一定是由心意人格聚合肉體六根,構成的境界體驗。

 

由境界體驗推動心意人格,所表達的文字,一定帶有境界的因素,這個因素稱之為「分別心」,分別心就是無明心,就是死亡的基礎,就是輪迴的推力。

 

以無明心,去,解釋諸佛智慧,這個叫「出佛身血」,依文解字,十世佛冤,因此,「若不見性,說得十二部經教,盡是魔說。」——達摩祖師

 

所以,一切僧人,修行者,未曾覺悟證無生普照前,都只能講經,而絕不可「說法」。

 

法,是表達諸佛空性智慧的方便。

法,是接引眾生救贖靈魂的道路。

唯有大智慧的神佛可以說。

 

如果你,以凡夫人格的內涵,人類的文化概念,以及心理角度去篡改了佛的話語,等同於,虛空中的純光,被有色玻璃折射出來了七色光芒,純智慧就被心意境界所污染。

 

就好像,一塊完整的玻璃鏡子碎裂後,所映照出的世界,都帶有了破碎的玻璃細紋,再也無法通過完整的鏡面,還原世界的完整全貌。

 

今天我,也是借助你的一次過錯,向後世人確定一條律法:神佛的語言,絕對不可以更改,改動一字,哪怕一個標點符號,文字背後蘊含着的,佛的普照究竟智慧,就會被人間人類的氣息所玷污蒙蔽,失去了純智慧純光照耀靈魂,淨化業障,救贖靈魂往生天道、天堂的能力。

 

在我這具身體涅槃之前,會將今生所著的所有文字進行修訂,最終的文字、語言、視頻、音頻定稿後,未來數千年都不可改動一字,哪怕真的是「錯別字」,也不可以改變,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改,因為文字本身沒有絲毫價值,通過文字的排列順序,所蘊含的,文字深處的「純生命力,純智慧氣息」,才是真實真正的價值所在。

 

有經典所在處,即為有佛,如佛塔廟,應恭敬禮拜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 

返回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