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0月14日 03:08

 

  1. 純潔的信仰,是朝聖之路。

除此一條路,別無捷徑。

 

清白的良心,無私無愧。

純澈的信仰,沒有私怯沒有隱瞞。

遠離人間,秋毫無犯,寂靜安寧。

 

修行者必須純潔,靈魂真實的純潔。

清清白白,乾乾淨淨,走完這一生。

俯仰無愧,安寧坦然,回歸「祂」平等平安中。

 

  1. 修行者,好似射入水中的光。

無論水的質地,是清澈還是污濁。

光線透過水面,雖然受水中雜質的折射,形成光線變化。

 

可是,無論水中光線是何種形態。

形態與水滴不可能改變光的性質。

光在水中,是水滴無法改變的純潔。

 

修行者,就是人間這灘污水中,清白無私的生命之光。

 

  1. 何為「威德」?

 

答:公生明,廉生威。

無私清白,是為「威」。

寬恕與愛,是名「德」。

 

  1. 問:在《界定》文中,師說靈魂就是認知,但是在以前的文中,我記得師也曾說過,靈魂就是末那識。

 

也可能是我記錯。可以不可以這樣理解,靈魂中包含認知、感知、見精,在見精未清澈之前,都屬於末那識?

 

答:靈魂,是感知體系的表現,感知力滲入細胞,隨着胚胎成長為人體,人體中就具有了感知的能力,當胎兒出生後,感知隨着肉身開始適應人間的環境,隨着六根開始與外界信息接觸,感知就被六根的功能性所牽動。

 

感知從「被動感知」的狀態,開始儲存感知到的信息,形成感知記憶;感知記憶聚合六根信息,形成最原始的心靈認知,認知就是感知的「確定」,當確定化的認知,開始與六根功能結合,就形成了「主動認知」的心靈願望。

 

主動認知,就是人格核心,自我的基礎,心靈認知中浮現出主觀心願,心願與頭腦意識結合,形成了自我認知、自我感受、自我體驗,這就是「我執識」,也就是佛教中的「末那識」。

 

當人體死亡後,心意人格的記憶,依舊牽引心靈認知,認知的記憶被自我的習氣牽引,在感知宇宙中尋找自己熟悉的環境,這個過程就是投胎輪迴轉世,處於肉身死亡後,在感知宇宙內,被人格習氣牽引的心靈認知,就是真正的「鬼魂」,此刻叫中陰身,而不是「末那識」。

 

  1. 神的光與愛,傳遞到人世間,反映在肉體上,就是「免疫能力」,以及肌體「自癒能力」。

 

  1. 真理,一定要經過檢驗。

而檢驗真理的,唯有時間。

假的真不了,真的假不了。

 

時間,會剝落一切魔鬼的畫皮,讓內心齷齪的鬼魅曝光於世。

時間,會洗去人性污垢,展現出真修行者,靈魂偉岸的光輝。

 

  1. 人格需要謊言,因謊言維護了,自我體驗的滿足。

靈魂需要真理,因真理只是「真的」。

真理真實的性質,可以將靈魂從人格的謊言中解脫。

靈魂,本質是「靈」,是純愛的光,是真實的生命。

純光的生命,與人格自我徹底無關。

唯有真實與愛,可以融入天堂;維護自我只能永世輪迴。

 

  1. 修行是你內在的靈魂認出原始生命的過程,與你的人格表現沒有多大關係,靈魂需要的只是真實,因為人格就是靈魂投射出來的不真實,認清楚不屬於靈魂真實的成分,那些虛假的人格才可能消失,而靈魂內不被「消失」的清澈,就是你的生命穿越生死的光。

 

  1. 宗教寄托人格。

真神掌控死亡。

 

  1. 如果某人確實說過,真神的教法是邪教,那麼此人在靈魂層面上,就會被漫天神佛打上烙印,因為修行者,覺醒智慧的大菩薩曾經在十方諸佛面前發過誓,如果我是邪教,那麼我心甘情願下地獄,如果我不是邪教,那麼誹謗我的靈魂,就要下地獄,而且你與我,靈魂的未來面對的賭注,都是「無間地獄」。

 

這個誓約絕對公平,賭注絕對公正,靈魂絕對清白;因為修行者要為真理負責,對真理救贖的靈魂負責,因此不容許任何惡意破壞真理的小鬼亂來;我將自己靈魂的未來獻在如來的祭壇上,以血肉之軀以及靈魂未來的全部作為賭注,與誹謗真理的靈魂進行不死不休的對賭。

 

這種在十方如來面前許下的誓願很重很重,雖歷經百千萬劫誓願的咒力不會消減,因此,任何一位曾經詛咒過真理,誹謗過真神的靈魂,人體死亡後,神識靈魂都要與我一起站在諸佛如來面前,接受因果的公正裁決。

 

你既然曾經說過誹謗詛咒的話語,你的靈魂就一定會經受與神對賭的審判,所以你要在臨終之前深刻懺悔,並且加大弘法力度,以此言行贖清自己造下的惡業。

 

人與人之間的債務,都必須償還清楚。

心意人格若欠了諸佛的債務,那將是靈魂永遠無法逃避,乃至於無法面對的絕望。

 

我是修行者,從不說謊,更不可能去恐嚇任何人。

修行者所說的真的是事實,因為我以覺悟的證量智慧起的誓,與誹謗真理的一切靈魂對賭,這個誓約確實已經形成了不可逆轉的因果,在感知靈魂宇宙內,已經形成了一張天網,任何一個靈魂在今天的對賭誓約中都無法逃離,而且是生生世世,永生永世無法逃離,卻必須面對的結局。

 

現在修行者還在人間活着,當着我面懺悔,改過,去弘法,就可以償還誹謗佛法玷污真理的罪惡,如果修行者涅槃了,靈魂就真的沒有悔改、沒有贖罪的機會了。

 

  1. 什麼是智慧?

答:心意對內在空性的體證感知。

直至,空性甦醒了普照明晰,清澈透過感知分解心意。

最終,心意與感知,消散在空性中。

無生無滅,無來無去的當下,就是智慧的圓滿。

 

  1. 神佛體系,與神魔體系的區別?

 

答:神佛,是空性智慧,透過心意人格,折射出的「出離心」。

建立在出離心之上的修行,即是通往十方如來的「正法正道」。

 

神魔,是見精純澈,透過心意人格,折射出的「生命標準」。

建立在分別心中,因果律所呈現的,對境界生命的「制約」,就是神魔律法。

 

  1. 對於眾生而言,有自我,就相對而有不同的佛世界。

對十方如來而言,一尊佛,就是一切佛。

十方如來的華藏宇宙,只是「祂」,悲能智慧所現平等。

佛不是迷信,一合相即佛。

是名「實相」。

 

  1. 看過一種說法:在睡夢中,人自我意識的清醒狀態,只有醒着的時候的百分之五。

當人體死亡後,處於中陰身的靈魂,清醒程度只有睡夢中,清醒程度的百分之五。

因此佛教中,專門有一種修行法門,稱為「夢瑜伽」。

也就是在夢中,保持平常生活中的,心意清醒狀態。

試圖修煉此種清醒狀態,以便在中陰身的懵懂中,不被習氣與宿業裹挾。

能夠保持心意清醒的純度,可以自主生死,往生天道世界。

 

這種說法很幼稚,雖然不能說是完全錯誤,但是與真正的解脫南轅北轍。

 

他們所說的「清醒」,一定屬於自我意識的範疇,否則何來「掌控」一說?

自我掌控,自我清醒,就是說:保持心意清醒的核心,是自我意識。

有自我,就一定輪迴;有自我,就必定投生。

 

人格,真的是好可憐,好愚蠢,極其渺小的生物。

沒有神佛的降臨,人間哪有解脫生死的可能性?!

 

實相中,整體的宇宙,具有生命性。

所有一切的物質現象,都是生命力的呈現。

十方宇宙,華藏世界,三千大千世界,是大智慧神佛的軀體。

一切宇宙皆是神佛的宇宙,不是生死眾生的宇宙。

 

能量物質世界,本質是慈悲中浮現的境界現象。

一切現象都是,眾生心意因素所「投射」出的境界。

境界之下都是無生無滅,清淨遍滿如來智慧德相。

所有眾生心意深處,生命本來面目皆是如來慈悲。

 

如來悲能,透過心意人格,折射在自我境界中,就是愛。

修行者,無須保持心意的清醒,只需要融入靈魂的寬恕。

寬恕釋懷了糾結,愛溫暖了心意,見精的純澈就會浮現。

 

你們仔細體驗:見精的純澈,與,心意的清醒,是本質上的區別。

純澈,不會隨着境界改變;清醒,則一定與迷惑相對。

也就是說:清醒狀態的心意,依舊是具有個體意識的業障。

而見精中能見的清澈,則,與宇宙根本生命力,覺照智慧相融。

 

依據個人的意願,依靠人類自身的力量,想要解脫生死輪迴?

痴人說夢,門都沒有,完全不存在解脫死亡的,絲毫可能性。

唯有仰仗神佛的悲能,光明智慧超度,純光生命淨化,靈魂才有昇華透明的可能性。

沒有神佛沒有解脫,沒有神佛沒有修行,沒有神佛真理將成為道理。

建立在凡夫俗子,心意人格內涵中的修行,結局皆是輪迴定屬輪迴。

 

愛與寬恕,是靈魂與神佛聯系的,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。

離心說法,試圖以自我的手段,去突破因果律法的制約。

這簡直是,滑天下之大稽,臨死之前悔之晚矣。

 

  1. 神,沒有歷史。

因緣相續的時空宇宙中,未曾被心意「發生」所觸及的,

就是即心離心,即相離相的真神。

 

  1. 「與神同在」不是一句話,而是事實。

面對人間的不公,痛苦,磨難,窮苦。

修行者的意識,能明辨是非對錯。

修行者的心願,卻永遠選擇「愛、寬恕」,這就是與神同在了。

仰仗神的力量,人類的靈魂才能擁有,寬恕苦難人生的力量。

神是純潔的愛,永恆的光,無限的溫暖,亙古的安寧。

選擇依靠神,我們的心,才能離開人間的因緣現象,從而住進神的溫暖光明中。

選擇信任神,神的力量,才能以溫暖安寧的滋味,滋潤我們的靈魂,托舉靈魂回歸天堂。

 

與神同在,不是一句順口溜,不是祝福語,不是口頭禪。

與神同在,是我們靈魂的選擇,是心靈的選擇,是個人意志的選擇。

選擇了寬恕,選擇了愛,選擇了放棄,選擇了釋懷,就選擇了神。

選擇了神,神就選擇了我們。

與神同在,神必會看護我們的身心靈魂。

讓我們在肉身活着的時候,感受溫暖與安全。

讓我們的靈魂離開肉身時,融入神之光明,進入聖主的天堂。

 

修行者,就是在人間,仰仗神、信任神、追尋神、虔誠神的人。

神是愛,上主是愛,我是愛;讓神的愛,與純潔之光成為我的心。

與神同在,使我擁有面對苦難人生的力量。

神的愛會融化苦難,在絕望的身心中,賜予你我生命的天堂。

 

  1. 你撫摸到自己的身體,那不是細胞構成的「肉體」,

而是生命信息的記憶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返回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