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月2日 11:44
問:學生最近有一疑問想請老師開示。您在文章《本覺下轉》中說:「耶穌降臨,激活了,被心意人格的,無數無盡的『我』,埋葬了億萬萬劫的『生命靈性』。」可是,作為千年前的蓮花生大師,您那時候可是證入十地的聖賢了,應該已經激活靈性,所以才能施展在人間無所不能的如意神通,如果那個時候,激活靈性了,怎麼能說被埋葬了億萬萬劫?還是說億萬萬劫,是對那種覺受最最真切的形容?
頂禮老師!祈請您慈悲解釋!
答:你認為的自己,是心靈認知結合頭腦意識,牽動感知形成的感受體驗。
自我心願感受,是無始劫以習氣沉澱的凝固狀態。
自我認知記憶,是無始劫來細念分別儲存的經驗。
由細念而呈現空間,因習氣凝固為認知。
也就是說:你的這一具身體構成,是由無盡無量深邃細膩的,細念習氣的疊加累積而成。
細念呈現出無盡的時空,習氣凝固形成時空中,認知世界的「曾經」的你。
你的每一個念頭,都具有你「今生今世」的形象。
而每一個念頭內,是由更加細膩的,無盡深邃微觀細念,層層疊疊組合而成。
彌勒菩薩說:拍手彈指之頃,三十二億百千念,念念成形,形形皆有識。
在你這具人間的軀體內,就蘊含着三界六道無限無盡的微觀宇宙。
距離你的自我認知,最接近的感知細念中,就呈現出來人類所說的平行宇宙。
在不同的平行時空裏,時間的體驗是不同的,人間的這個你,是由無數無盡的細念與感知沉澱構成的,每一個細念就是一個宇宙,每一層沉澱都是具體的時空,這些靈魂宇宙中的,構成你的元素對於時間的體驗,就是無限無限劫。
蓮花生指的不是一具身體,而是圓滿的覺性,覺性一旦進入三界境界,就一定會被細念習氣埋葬,隨緣投生成人,以人體再次覺悟,留下修行的法門與道路。
這就是為何,今生的我,修行佛法僅僅十年,就可以證入覺性,成就八地菩薩,證無生清淨平等智慧的原因,覺性中沒有時間,曾經的蓮花生與今生的修行者,色身肉體的輪迴,在莊嚴十方的覺照智慧中,未曾真實發生過;但是在遮蔽覺性的光明靈性中,時間具有了永恆的完整狀態。
隨着靈性對生命內涵的沉澱,無限的空間中,逐漸浮現出時間。
時間搖曳光明,形成了靈性宇宙的十層範疇。
當範疇內的生命經驗,埋葬了靈性純光,純靈墮落為知覺夢境。
夢境中的知覺,對靈性光明的回憶,在夢境內投射出「見精」。
見精內,「能見性質」浮現出自由清澈,同步投射出所見內涵。
見精中,「所見內涵」牽引制約能見性質,凸顯出靈魂宇宙最基準最原始的能量微粒。
由原始微粒的相續組合疊加,形成了「地、水、火、風、見、識、空」宇宙七大種性。
見與所見相續,七大種性疊加,能量層層遞進,時空層層拓展。
所見內涵,對,能見純澈性質的埋葬,純澈透過內涵因素,折射為「感知」不同純淨度的境界。
境界,就是世界,感知就是靈魂眾生。
能見成為了感知,感知被「所感知」的具體境界,凝固為業障形態,就是六道眾生的業障身。
覺性猶如目光,普照萬物,卻不被所照境界留駐,因此覺性是無生的圓滿。
覺性中沒有空間的留駐,也就沒有時間的形成。
但是覺性的折射,覺知所現的靈性光明中,具有了形成時間的因素,那就是對存在的經驗。
存在,一定有對比,存在的不同形態,就是空間的細膩變化,空間移動的對比,就是時間。
當靈性宇宙內,具有生命性的時間,墮落為沉澱了生命經驗的「知覺」。
知覺在夢境中,對靈性生命的記憶,就將靈性生命的品質,賦予了具象化的描述。
夢中的沉澱記憶對原始靈性的描述,記憶就,折射靈性成為了「能見」的具體。
隨着「能見」浮現具體,就同時投射出,具體的能見之分別,就是「所見內涵」。
能見,是靈性在夢境中,對生命本體的回憶。
受夢境內,沉澱因素的折射,將靈性折射為「能見」的具體。
具體的能見固化的瞬間,就同步投射出「所見」的分別陰影。
陰影具有承載習氣的地基,展現出最原始的宇宙能量微粒。
能見受所見牽引,形成感知陰影的細念,細念聚合習氣,形成了宇宙萬物與眾生。
覺性沒有時間,靈性是亙古的時間,見精內誕生時間。
無限無盡無量無邊的,微塵蒼穹宇宙,三千大千世界,
皆是見精內,能見細念聚合所見習氣聚合而成的境界。
細念是空間,習氣是境界,感知是眾生,業障是身體。
因此當靈性自心識感知,細念習氣宇宙內甦醒時,就會有被人格心意「埋葬」了億萬萬劫的體驗記憶;因此,覺醒的大菩薩覺性透過覺知,折射為靈性時,靈性的感受就會從細念與習氣沉澱中甦醒,甦醒的感受就是解脫了億萬萬劫的輪迴生死。
而在覺性普照的莊嚴中,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蓮花生,與今生今世的我,軀體內的純智慧是同一個。
在純智慧的普照中,今日的我,與一千二百年前的蓮花生,在人類時空中,浮現的因緣色身,是「同時存在」的,沒有先後之分。
覺性,解脫了空間禁錮,消逝了時間侵蝕。
無生自在中,過去未來,十方宇宙,微塵國土,
於普照覺性中,當下呈現。
纖毫畢現,圓滿無礙,覺滿十方,當下莊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