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類的心願認知放在身體上。
將身體的誕生、衰老當作「自我」的一生。
當身體死亡時,心靈必定陷入恐懼與迷茫。
離開了身體,喪失意識後的心,不知道「自己」是誰,不知道身處何處。
迷惘無助,在習氣翻滾的業海中孤苦無依。
陷入無邊迷夢深深絕望中,孱弱徘徊不知歸處。
情志感受中的「細思量」,就是人類的靈魂。
頭腦意識與心靈認知,構成了「自我人格」。
人格自我具有情志感受,具有體驗認知,具有意識記憶。
凡夫俗子,認為頭腦意識記憶,就是真正的自我。
其實,如果你此刻心猿意馬,三心二意,心不在焉,
頭腦意識在想些什麼,你的內心認知,是根本不知道的。
或者,當你內心高度緊張,處於全神貫注的狀態中,
身邊周遭發生的事情,意識是自動忽視自動屏蔽的。
也就是說,意識大腦的運行,全靠內心認知所驅動。
若失去心靈主觀「認知」,若失去心靈所儲存的體驗,
那麼,大腦就會失去「思維」能力。
思維意識,是由概念相續,編織而成的邏輯與想像。
而任何一種「名相」概念之下,都必定連帶著,某種特定的心靈體驗。
心靈體驗一旦消失,隨之而來的,就是頭腦記憶的消失。
心靈認知一旦消失,隨之而來的,就是意識分別的消失。
也就是說,頭腦意識,與主觀心願,與自我認知,都是緣起變化的。
在刹那間相續,緣起變幻的,就一定不「真實」。
因此這具身心中,並沒有一個「永恆不變」的自我。
在情志人格的「自我」感受中,
蘊含著,意識難以覺察的「細思量」。
你的心願人格,與意識人格,是同體卻不「同步」的兩個生命。
你的「心願」想要吃巧克力。
你的意識告訴你的心願:高糖高熱增肥,不能吃。
你的意識,想到上班的時間到了,得馬上出門。
你的心願,卻久久拖延,磨磨蹭蹭不願意出門。
「心口不一」「口是心非」「心猿意馬」「口蜜腹劍」,
說的就是人類,主觀人格與意識認知,同體卻不同步的狀態。
前面說過了,意識認知,並非是你「真實」的自己。
你內心深處,自我體驗,主觀心願,也不是真實的你「自己」。
在你的心願感受深處,還有一個,會「反思反省」的你自己。
這個深層的自己,根本不受你,人格自我意識的控制。
常常是在,你心不在焉,放鬆放空,發呆閒置的狀態。
「她/他」會不經意間,不受你人格心意所掌控地「浮現」出來。
在人生漫長歲月中,「他/她」卻被你的,主觀心意人格所遺忘。
這就是內心中的「細思量」,蘊藏在情志感受深處。
靈魂具有「自我反省」,疏導整理人生事件的能力。
也就是我們的「自我覺察」「自我反省」的能力。
當這種極盡細膩的「細思量」,在情感體驗中復甦。
開始對現實人生中的「自我人格」,所做出的事情進行梳理評判。
那就是你的人格意識,可以接觸到自己「靈魂」的時刻。
「細思量」,是極其微妙且細膩的思慮。
思慮,是「思量心」蘊含的習氣與細念,相續泛起的浪潮。
習氣細念的聚合輪轉,形成的「思慮」境界,就是「靈魂」。
因此靈魂,蘊含著生生世世的習氣特質,以及認知特性。
「思慮」,處於心願意識的深層,被人格自我蒙蔽,但是不會消失。
「思慮」有著對生命境界的記憶,也經常性對現實「人生」產生懷疑。
「我是誰?來自於哪裡?未來將去哪裡?」
這三個問題,是人類對「自我感知」的終極問題。
這三個問題,絕不是自我意識提出來的。
「自我意識」人格,只渴望,滿足現實生活中的心願。
因為「自我意識」源自於,六根六塵投射出的「現實世界」。
心靈認知聚合頭腦意識,形成人格自我,只渴望自我意願的滿足。
自我意識,沒有「懷疑」自我人格,反思反省人生自我的「能力」。
唯有在人格中蘊含,卻被人格所掩蓋的「思慮」,
具有反思人格自我,檢驗自我體驗,懷疑人生自我的「能力」。
思慮,緣起於「思量心」儲存的習氣與細念。
因此「思慮」攜帶著,無量世界的習氣記憶。
當靈魂投生於人體後,就會以「人格心願」體現出前世的習氣特性。
這就是人類「天賦秉性」的由來。
也就是人間「因緣前定」的原委。
為何有人天賦異稟,在某一行業中,無師自通,驚才絕豔?
為何會有一見鍾情,在人海中相遇的瞬間,靈魂就被對方吸引,不可自拔?
「三生石上,緣定今生。」
人與人之間的,恩怨情仇,起心動念,
無一不是「思量心」蘊含的因果在推動。
思量心體現出,人格情志、心願感受中的「思慮」。
人格意識與心靈認知,反過來,也在改變塑造著心靈「思慮」。
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後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」
當心意人格,信受如來真理,
以愛與寬恕滋養心靈,以真實純淨淬煉心意。
當修行者的意識信仰,改變了心靈認知內涵。
也就同步改變著,蘊藏在心靈體驗中的「思慮」。
自我情志感受中的「細思量」,被佛法智慧光明淨化。
構成「思量心」的習氣,被真理蘊含的生命光輝消融。
隨著心靈體驗中「思慮」的釋懷釋放,
情志感受內的「思慮」,就甦醒了清澈的本質,轉為「見精」。
見性內,本來沒有細念與習氣。
於是構成人格情志,以及自我認知的因素,無法立足。
見性清澈,無染無掛。
心念思慮在清澈見性中,自然升起自動消融。
身心意識如同外套般,在心靈見性中被悄然脫下。
身心內見性純澈,隨順認知意識相續,無掛認知意識分別。
這就是「明心」。
明心者,實證「身心如幻」,則世界如夢。
世界,不僅僅是人間的物質現象。
也包括身心死亡後,思慮靈魂所見的「境界」。
實證到「明心」,則不被如幻身心牽動。
見性純澈,心光發動,光耀三界。
光明從思量心泛起的業潮中解脫。
思慮開始消融,心光純澈普照宿緣因果。
可以自主生死,可選擇生命未來的歸屬。
當思慮徹底消融後,則同步淨化著,思量心蘊含的習氣細念。
隨著構成思量心的元素,習氣與細念的融化與消失。
則三界六道微塵宇宙,生生世世輪迴世界同步消融。
當輪迴的思慮消逝,承載輪迴的「境界」一同消失。
隨見性純澈光明普照,習氣細念融化的程度增長,
見性內深藏的「知覺」,如同在深深的夢魘中醒來。
隨著「知覺」,從清澈見性中甦醒,
三生三世輪迴,徹底成為了「夢境」。
隨著生死輪迴夢境的褪去,
知覺從「生命」覺受內,復甦了,知覺原始的靈性回憶。
靈性是無限的整體光明,靈性是原始本質的生命本體。
本體中,未曾誕生過個體;光明內,從未形成過黑暗。
隨著生命天堂的呈現,三生三世的輪迴,就徹底終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