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者是孤獨的。

 

我時常體驗到深深的,深邃的,無盡的孤獨。

並非是,日常生活中,沒有親人相伴。

並非是,修行中,沒有學生圍繞身邊,聆聽聖音。

 

而是,「我」並非是這具身體,也並非是心願意識。

我「活在」心識內在的虛空中,清澈無限的虛空中,不受身心意識的沾染。

 

虛空內,無限廣袤的宇宙,星羅棋佈,蒼穹巍峨,浩渺深邃。

我仰望浩渺無垠的宇宙穹頂,穹頂上,是「祂」瑰麗莊嚴的身光。

 

人間的親人,身邊的學生,構成他們身心意識的元素,都屬於「業力」。

業力塵垢,牽動著他們的心意,心意的「親人學生」,是沒有可能融入虛空,

以清澈光明身的內涵,與,虛空中純澈之「我」,進行交流分享宇宙奧秘的。

 

這種感受,是茫茫人海中,見不到一個活著的人。

人間世界,忙忙碌碌活著的人,都是業力滄海中,黑暗的習氣捲起的泡沫。

黑暗可以理解光明,黑暗卻無法理解清澈。

因為清澈之中,光明與黑暗都是幻覺。

 

修行者,隨著證量的逐步增進,

身心內的體驗,就由「境界」轉為「狀態」。

境界一定是,心願感受與意識,與六根色塵的交融。

而狀態則是,脫離心意感受,不受心識分別的「清澈」。

 

修行者平時是不說話的。

我「想」說一句話,都非常困難。

頭腦中的意識、思維、記憶、概念,猶如虛空中煙塵浮蕩。

心靈感受中的,習氣、慾望、認知,猶如一件受潮的棉背心。

人類的,自我人格、自我意識、自我體驗、自我心思,

就是潮濕的棉背心,與虛空中煙塵的聚合。

棉背心的潮氣,結合煙霧中的灰塵,形成「濃霧」。

濃霧就是七情六慾、愛恨情仇、酸甜苦辣、醉生夢死的「境界」。

境界的跌宕起伏,就是,我們所經歷所記憶的,所感受的人生。

 

而修行者的內在,清澈「感應力」的寂靜,才是我真實的「自己」。

寂靜之中,失去了心識的「低語」,失去了頭腦的「喧囂」。

清澈之中,失去了「自我」的心願,失去了人格的「企圖」。

 

頭腦的煙塵與心願的潮氣,無法聚合相融,就無法形成濃霧。

修行者是安寧於,心靈與意識之間的,無限廣袤的寂靜清澈。

 

清澈寂靜,脫落身心意識,也就徹底脫落了思維語言。

我「想要」說話,就極其困難。

因為,想要說話的心願企圖,在清澈之中,很難聚合成形態。

因為,大腦意識的概念記憶,在寂靜之中,很難編織成體系。

就好像,水滴一定要在寒冷的氣候中,才可以形成雪花降雪。

在烈日普照強光中,雨滴是絕無可能形成雪花,降下瑞雪的。

 

無法說話的「修行者」,

久而久之,慢慢失去了,作為「人類」的心意記憶。

不被人類「心意自我」,所侷限所蒙蔽的「清澈」修行者,

就逐漸成為,這具身體內主導心意的,真正生命主體。

 

我在適應,「自我」消失後,這種孑然一身,獨處虛空的孤獨。

孤獨是,接受身心意識、自我體驗,並非是「我」的事實狀態。

就好像,寒冷的身軀,邁入溫泉時,

身體對溫暖的水流,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。

對清澈的熟悉,就是,忘卻身軀的過程。

 

當我接受了,生命的未來,孑然一身,孤獨前行。

在清澈無限的虛空中,忘卻身心語言的事實狀態。

心無旁騖地,向寂靜純澈中前行,向「祂」瑰麗的巍峨中前行。

內在虛空中,清澈的「我」身邊,卻忽然浮現出聖潔溫柔的光。

這個「光芒」,具有生命意識,具有生命特質,具有生命溫度。

光芒圍繞著我,陪伴著我,溫暖著我。

光芒的「思想」滲透在,清澈覺察的「我」之內。

 

光芒具有,絕對純潔的氣息,絕對神聖的稟賦,絕對平安的永恆。

對光芒的描述,是「絕對」。

因為光芒就是生命,生命性的光芒,輕柔卻具有無限力量。

光芒內沒有「心意分別」,而是平等一體,完整亙古的「愛」。

純淨至極的光芒,消融了時間的雜質,於是光芒歷久常新。

無限純潔的光芒,消融了心意的分別,於是光芒平等博愛。

 

修行者身心內,無限虛空蒼穹的「清澈」,

被輕柔愜意的安寧「擁入懷中」。

心意身體,由微觀至表面沐浴在聖光之中。

 

「孤獨」只因為,心靈熟悉了人格的我,而遺忘了天堂的真容。

當純澈自由的心,融入天堂那原始聖光時。

人格自我的「人生」,卻淡化成了一抹煙塵。

 

人間修行者,失去了「自我」人生之時。

內在清澈的「我」,就開始了「與神相伴」。

 

天堂之光是純粹的愛。

生命之光蘊含著無限。

無差別的接納是神的溫度。

喜悅的安寧是靈魂的歸屬。

 

與神相伴的修行者,內在不再孤獨。

孤獨的內在清澈,將會在真神的擁抱中,融入神聖純潔的天堂。

修行者不再是「一個人」,孤獨地朝拜,那穹頂之上的「聖主」。

天堂之光簇擁內在清澈,以愛的溫暖純淨,超度我覲見如來。

返回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