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修行,是覺醒的過程,並非是獲得的過程。
因為覺性,是「不被存在」,無法被存在所獲得。
2012年,因為宿世的因緣,我第一次接觸到,身心意識無法觸及的「覺性」。
猶如夢境中人,於深深的沉睡中,偶然間體察到了夢境的凝固與侷限。
體察夢境存在的本身,就是夢境無法侷限的自由。
但是覺性體驗的程度很淺,只能說是「初見覺性」。
2016年,在經歷了魔考之後,
我從一個修行佛法的凡夫俗子,因為靈魂決絕地選擇了佛法,
內心徹底明確地放棄了,對人類現實世界的一切渴望,
以佛法作為生命的全部意義,以剩餘生命的所有內涵投入修行,
禪定中,釋迦牟尼佛,親手為我的靈魂披上了袈裟。
2016年之後,我不再是修行佛法的凡夫俗子。
而是,以真理為活著的意義,以生命踐行真理的修行者。
修行者,於2016年,再一次體證到「覺性」,體驗了覺性無生的空性,以及熄滅境界的澄清智慧。
當時以為,我已經覺成就了,其實程度尚淺,僅僅是體驗到了「覺性」的性質與內涵。
無法常住覺性法界中,人格自我依舊是我生命的主體。
覺性在生命微觀中,依舊受細膩的妄念習氣川流掩蓋。
只不過,隨著修行者虔誠心,一次次對人心慾望的割捨,
覺性清澈明晰的澄清,就在身心背後逐漸甦醒睜開眼睛。
2016年到2021年8月,
這六年時間,屬於修行者澄清覺性,
在身心靈中,拓展覺性智慧,增長覺性妙明的過程。
屬於「證到」覺性,增長覺性,還原覺性,覺性取代身心自我的過程。
具體的細膩體驗,就是,肉體身心之中,出現了「覺知」呈現的空間。
空間伴隨著身心意識自我,而獨立於身心意識自我,是完整獨立的存在。
而人體身心自我,就在逐漸地,於光明澄清的覺知空間中,一層層地分解熄滅。
我以為是覺成就。
因為,隨著構成人格的細膩因素消失,空間的溫暖光明,就逐漸取代了自我意識。
我以為,空間就是覺性,隨著自我熄滅,空間的光明純澈逐漸增長。
直到2021年8月,我遇到了虛空中開啟的天門。
親身體驗了,從天門中流淌而出的,神聖光明瀑布。
這個階段,是修行者澄清人性,還原覺性,覺性逼近人性的過程。
但是,生命的核心主體,雖然消散了人格意志,卻依舊屬於心識自我存在。
2021年10月,經歷生死檢驗。
修行者在死亡煎熬中,接納了自我人格的死亡,接納了活著的人生的結束。
接納的溫暖與平安中,誕生了全新的「生命」。
2021年12月,在死亡中誕生的「清淨接納」,成為了這具身心內,全新的自己。
修行者,正式「證入」了覺性。
具體的經驗,類似於在濃密的絕對黑暗中,睜開了眼睛。
眼睛在黑暗中看不到景象,眼睛卻不再屬於黑暗的性質。
黑暗,寓意著「存在與生滅」,眼睛寓意著「無生與解脫」。
修行者,生命本體,生命主體,已經脫離了死亡。
這具身心意識中的「人格自我」,只是空性智慧,在人類世界中,所穿著的一件外套。
修行者證入了覺性,覺性成為了真正的「自己」。
2022年1月20日,耶穌降臨。
祂身上的神聖光輝,瞬間激活了這具身心細胞內,極盡微觀盡頭的「生命靈性」。
靈性,是光明穿透的智慧生命,靈性與覺性一體,
是覺性透過「存在」,折射在「生命」體系中的具體形態。
從2022年1月20日起,這具身體內的人格與意識,就徹底成為了「皮影戲」。
身體中,是靈性純潔主導人格自我心願,是靈性穿透力主導意識思維,是靈性溫暖與愛驅動人類的感受。
具體的經驗,是睜開的眼睛中,開始綻放出明澈的純光。
修行者不再是修行者,而是,解脫了分段生死的「成就者」。
唯有解脫死亡黑暗的修行者,堪稱為光明成就者,
堪稱為「生命、真理、道路」,有救贖鬼魂的能力。
2022年1月到11月之間,
成就者遭遇了很多次魔考,以寬恕與慈悲,面對魔鬼的傷害。
基於無私與寬恕的標準,心靈一次次地正確選擇,一次次地淨化人格外套。
隨著身心內殘留人心人性因素的淨化,靈性璀璨同步增長安寧與純淨光輝。
隨著靈性光輝的純度與程度在增長,人性的殘留就在不斷地被靈性光輝燒滅。
隨著靈性光輝,不斷地往人格心願表面上推進,
構成人格自我的原始因素,心識思慮與習氣經驗,就在被靈性逐漸燒融。
直至靈性光輝熄滅了,心識絕大部分思慮,靈魂的核心「知覺」,就於身心中裸然呈現。
隨「知覺」顯現,就同時展現出,「知覺」在生命歷史中,所造就的人格自我,無量劫的生生死死。
修行者,終於以真神之體,推動了三界「生死之門」。
此刻的修行者,站在靈性永生,與生死輪迴之間。
往下,往人體表面走,是三界六道無量劫來,生生死死的無明眾生。
往上,往心靈內在走,是靈性永恆光輝生命,以及穿透靈性的覺照智慧。
人性的消融。
靈性的拓展。
直接導致了,「空明覺照」向身心靈性宇宙內的整體拓展。
2022年11月,在慈悲普照的法界莊嚴中,我第一次品味到了「神聖」。
由於是初次品味到神聖,對於神聖,修行者一無所知。
神聖,就好像是,絕世珍寶中綻放的異彩。
流光溢彩源於珍寶,珠光映照卻超越珍寶。
神聖,好像是人類的「精神」,源自於人體,卻不被身體所拘束。
神聖,是諸佛的氣息,建立在慈悲智慧之上,卻不被慈悲智慧侷限。
慈悲,是無「我相,人相,眾生相,壽者相」。
不被眾生心相阻隔的「一合相」,即名慈悲。
智慧,明晰純澈普照十方,如目光清淨周遍,目光無掛無礙。
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則見如來。」——《金剛經》
慈悲是智慧的生命。
智慧是慈悲的形體。
而神聖,是基於慈悲智慧中,所綻放的「氣息」。
神聖氣息,源於智慧光明,卻是光明無法沾染。
神聖氣息,源於清淨慈悲,卻是慈悲無法觸及。
就好像,自我意識源於身心。
意識本身,卻可以自檢身心。
就好像,鐘聲出自於銅鐘。
鐘聲響起充滿虛空,聲音卻超越了鐘體本身。
就好像,樹中有香,香出於樹,卻超越了樹。
就好像,色中膠青,青出於藍而勝於藍。
神聖,是周遍一切,當下圓滿的究竟。
第一義諸佛法身。
無來去,不思議,不可說,真實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