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14日錄音

(文字整理僅供參考)

 

人跟神啊,人類跟神是兩種生命。神不是一個高級化的人格。神是……一個神的體現呢,祂是一種具有生命的宇宙體系。就說是在……因為我現在處在神跟人的交界處,基本上是一半對一半的,所以說現在每天,在這具身體之內呀,是有兩個「我」的。一個「我」呢,就是在跟你們說話的這個我,就是我的形象、我的眼睛、我的意識,還有我的感受和我的主觀動機,這個就是完整的人格。

 

在人格背後呢,還有一個「我」。而那個我呢,祂就像是一個,祂是像水裏面的玻璃一樣。或者你說祂是一種像是清澈的眼光,但是那個眼光當中啊,浮現出來的是,無限、無量、無盡的三界六道的這種世界。三界六道的世界,他可不是人類看到的,這種由能量湧動,浮現出來的物質現象。他不是像是什麼分子結構構成的這個石頭啊,鋼鐵呀,花草樹木啊——這種自然現象,他可不是這種東西。

 

在神的宇宙當中,一切的物質現象背後、下面,全部都是具有生命的。或者說,是生命力浮現出來了能量的相續,由能量相續的聚合,形成了物質現象。而物質現象是因為有認知物質現象的這個本體,而投射出來了物質現象的暫時固定的狀態,那個狀態等同於認知。在你不認知這個狀態之前,這個狀態是不存在的。

 

這個就是剛才我一直想跟你們講,一直想跟你們講這個神跟人的區別,但是我為什麼一直講不出來呢?因為我一講到這個區別,我就必須得要說道理,你知道嗎?如果不說道理的話,我直接講神跟人的這種對比呀,人們會把我認為是一個精神病的。「你出現幻覺了」「你出現這個臆想症了」「你這屬於精神分裂」,他一定會這麼認為的。所以說,我就必須得要通過道理告訴你們:什麼是人類,什麼是神。

 

我先說一下,什麼叫「世界」。就說是,什麼叫世界?世界就是我們的看到的、摸到的、嚐到的、聽到的,就是世界是我們的感官認知到的,這個現實的具體的物質、物理現象,這個稱為「世界」,你知道嗎?什麼叫「客觀」?客觀就是不受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的,客觀存在的現象,稱為「客觀」。我們把他稱為「物質」,是這樣吧?換句話說,咱們換個角度,能不能這麼理解:我們眼前看到的這個物質世界,是由我們的六根,牽動我們的心靈認知,而浮現出來的認知投射的結果呢?

 

能不能這麼認為呢?就這個杯子,這個是個玻璃杯子,它是客觀存在的吧?它是有名相吧?名稱叫「杯子」,它的現象是玻璃,這個叫「名相」。一個稱為「杯子」的玻璃,這個就變成了一個玻璃杯子,這個是名相。這個名相是客觀的吧,它不受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吧?我看到它,不看到它,它都是存在的,是吧?這個就是人類所認為的「世界」。

 

這個杯子就是這個物體的名相。或者說,是我們對這個物體的認知、理解、儲存、記憶,得出來的概念,形成的這種感受,賦予的這個物質,以「杯子」名相的概念,是這樣子的吧?這個杯子是我們的認知和我們的理解,所投射出來的一個境界。

 

我們賦予了外面物質狀態,某一種物質狀態,一個境界的名稱。這個杯子它實際上,它只是一種物理現象。而對於杯子的認知、杯子的名相、杯子的體驗和杯子的用途,一定是建立在,我們內在的認知、意識、理解、儲存的記憶之上的。

 

這個世界分為兩種:一種是客觀存在的物質現象,一種是我們對物質現象的理解,稱為「主觀」,是這樣吧?換句話說,我們所認為的世界呀,就是人類所認為的世界呀,就是由人的心靈的這個感知,攀緣了肉身,形成的這種對於六根的感受、記憶、沉澱、凝聚,而凝聚的這種……

 

隨着對於六根體驗信息的凝聚、沉澱,而沉澱了感受六根的這種感知力,形成了最初的認知。就是我認知到我的這個舌頭、我的這個嘴唇,碰到我母親乳房的時候,它是溫暖的,它是甜的,它是乳汁,它是液態的,它可以滿足我嬰兒的身體需求。一次、兩次、三次,當我的嘴巴,這個觸覺,觸動到母親乳房的時候,我身體內在的那種靈魂感知力呀,跟細胞結合在一起,形成的這種最初的微電感受,就會被乳汁的滋潤甜美,而凝固成為了一種對甜美滋味的記憶,這種記憶稱為「沉澱」。

 

這種沉澱凝固了我——那個嬰兒狀態當中的微電的感知力,他就變成了認知。以後我渴了,我餓了,這個認知就會本能地去尋找乳汁——尋找乳汁,而不是尋找其他的物品,這個就變成了認知。認知一定是確定的,你知道嗎?感知、感受不確定。我感知、感受的話,我可能感受到溫暖,我感受到寒冷,我感受到恐懼,我感受到安全。感受本身是沒有分別的,他只是有感受的微妙的記憶的經驗在,但他沒有對於所感受物體,有具體、確定、沉澱的形態化的,那種確定感存在。而一旦被你的這種身體六根啊,所接觸到的外界的信息,所凝固的這種感受,就變成了認知。

 

喝到媽媽的乳汁了之後,身體的這個焦渴得到緩解了,感覺到安全了,感覺到溫暖了,感覺到舒適了,我的內心感受啊,就會變得很安全、很歡樂,我會笑。一次、兩次、三次:餓了有奶,餓了有奶,餓了有奶;渴了有奶,渴了有奶,渴了有奶。當這種身體的、生理的這種需求,跟六根對外界接觸的這種反饋,跟乳汁的感受,進行反復刺激,確定了之後,就讓我的內心的感受確定了「餓了就要吃奶」,這就是認知。

 

餓了,要吃到確定的、具體的某一種食物,這個叫「認知」。認知呢,在生理的反應——餓了、渴了的時候,他就會本能地去尋求,能夠緩解飢渴感受的那種物體。他一定會去尋找奶水,而不是去尋找饅頭。這個就叫「認知」,知道吧?認知就是被凝固的感受。

 

好了,當這種認知啊,隨着你六根對外界光、電、氣息、各種物體的這種反射的信息經驗,越來越豐富的時候,這個認知就會變得越來越具體,越來越細膩;細膩而具體的認知,他就會形成對比;有對比,就開始對於人的大腦意根,形成了牽動。

 

我感受到了餓,但是我想要吃奶的認知,牽動了我的身體,作出了哭的表達;然後又吃到奶了之後,認知背後的感受得到滿足了之後,我的認知呢,就放鬆了,然後就開始笑。然後我看到光了之後,我會知道,這一會兒呢,我是安全的;當光消失了之後,大人從我身邊睡過去了之後,我感受不到母親的懷抱了,我的認知因為有了對安全的確定感,他就會形成了對失去安全,而形成的孤單和恐懼。這就叫「認知的相續」。認知的相續,他會本能地推動人類的意根,推動人類的大腦意識啊,形成大腦意識對於這種感受的分別。

 

燈亮了,意識到父母都要來了;燈關掉了,黑暗了,意識到父母就要失去了。這時候就是我們的心靈認知深處的感受,透過認知的分別,傳遞到大腦當中,形成了對明與暗的確定。然後再跟這個確定,這個明與暗的這種境界確定,再和我們內在的感受,形成了相續。燈亮了,就說是,有了光線了,天亮了,燈開了,就意味着父母就要來了,我會安全;當天黑了,燈關了,我的感受就會陷入到孤單、寒冷、恐懼當中去,我就會哭。

 

時間長久了之後,這個內心的感受,透過人心靈對於感受的確定感,攀緣了這個意識,形成了意識對於境界的分別,慢慢地,就知道了什麼叫「明」,什麼叫「暗」,什麼叫「父母」,什麼叫「乳汁」。這時候,名相就形成了。

 

形成名相的基準條件,不是我們的大腦意識,而是我們的心願動機——你想形成,才會形成。這個「想」,卻不是你主動想的,而是你的靈魂感受,你的靈魂感知力,進入到身體之後,形成的那種微電感受。微電感受形成了認知,認知的凝固形成了認知之間的對比,結合了意識形成了概念。這就是我們整個人類的精神體系的完成。

 

被概念牽動的心靈分別,那個心靈分別,就叫「認知」。被不斷遞增的概念——媽媽、乳汁、爸爸,這個是食物,這個是冷,這個是熱,這個是你的身體,這個是床……當這一切一切的,就當這個嬰兒的內在的這種微電感受,微電感受形成的這種認知,對於這種微電感受攀緣身體,對於身體信息的確定,確定凝固了感受形成的認知,認知的凝固,就變成了凝固認知狀態之間的對比。認知對比、相續,就變成了小孩內在最原始的心識自我,就分別心啊,心識——我喜歡乳汁,我不喜歡沒有乳汁;我喜歡媽媽抱,我不喜歡媽媽放下我;我喜歡有光,我不喜歡黑暗。

 

這個時候因為他內心的這種認知的對比,為了確定這種對比的鮮明性,這種感受和認知的結合,推動了人的意識,形成了對感受具體確定的明朗化。有光就有安全,有母親就有乳汁,這個就是一個相續。失去媽媽就沒有乳汁,媽媽不抱我了,我就會寒冷,這個時候意識就對於現象形成了分別。媽媽在了,我會開心;媽媽一走,這個現象一旦消失掉,媽媽一離開了,我就會哭。知道吧?這個時候我是怎麼「知道」媽媽離開的?

 

在我的心識的認知沒有形成之前,只有感受的時候,我只是感受到有溫暖和失去溫暖的,這種微妙的經驗,但是我的意識並不知道什麼叫「離開了」,什麼叫「過來了」。是因為我的經驗被凝固化了,形成了認知,認知的對比和相續形成的分別,推動我的意識,分別了「媽媽離開轉身的這個背影」的現象,和「媽媽向我走來,抱着我」的這個現象。這個現象就和我內在的感受,跟嬰兒的那種最原始的微電感受,相發生了聯系,這個叫「五蘊循環」。

 

也就是說,我們整個的一生啊,就是在嬰兒的這個認知體系之上,形成的不斷的疊加。換句話說,我們整個的人格內在的自我,就是由那一個嬰兒最初的感受,攀緣我們的肉體六根,由肉體六根的信息,凝固了感受,形成的認知。那一個最初的認知之上,形成的我們今天的自我認知。

 

自我是什麼?你們好好想一想。自我就是你的心靈認知,對這具身體,所分別記憶的烙印。是你的心靈,對於這具身體所記憶的、所經歷的、所感受到的,「眼耳鼻舌身意」的記憶的儲存,形成了你的人生,而有一個被你的人生的記憶和儲存的信息,牽動的你心識的分別取捨和體驗,那就是你的自我。明白吧,這一切一切,都是從你的嬰兒的最初的那一個認知開始,演化出來的。

 

兩個孩子啊,現在有兩個孩子。一個孩子很健康,很正常。這兩個孩子是雙胞胎,而且是那種同卵雙胞胎,就一個卵子裏面……就是這兩個人長得一模一樣,在同一個環境下成長。就是在同一雙父母的哺育下成長,吃着一樣的奶水,睡着一樣的床,穿着一樣的衣服,聽着一樣的音樂長大的。但是其中有個孩子呢,先天性失明,是先天性的。老大很健康,老二先天性失明。他們其他的一切一樣,一模一樣的,聽覺呀,嗅覺、味覺、觸覺,都是一模一樣的。

 

這兩個孩子,在他們整個形成的人生體驗和自我體驗的,自我認知的過程當中,因為老二缺少了視神經——眼根攝取信息的這個途徑,他內在的世界,跟老大形成內在的世界,是截然不一樣的,明白吧?老大可能看到的世界就是五顏六色,有父母。老二形成的世界呢,內心就是黑白的,同樣有父母,但是父母的信息、形象、感受,一定是沒有老大那麼的豐富,但是他對父母的情緒,對父母那種潛在意圖的敏銳的捕捉,要遠遠地超過老大。

 

他的世界,老二是在黑暗當中長大的一個心靈的認知自我,他因為失去了眼根對於世界的理解和反饋的信息,他的感知力——就是他的人格背後的這個靈魂感知力,反倒會以他的心靈認知的這個渠道,作為基點表達的時候,他對於其他根的,就是耳根、意根、鼻根、舌根和觸覺的,這種感受能力,就要遠遠地超過老大,可能超過幾倍、十幾倍。

 

他可以通過他媽的一句話,瞬間,他閉着眼睛,他聽到他媽那一句話,他瞬間感覺到媽媽有隱藏着的恐懼,有隱藏着的這種焦慮,有隱藏的這種憤怒——是不是爸爸在外面出軌了,找女人了?老大還什麼都不知道,因為老大他是要用眼睛看世界的。

 

眼睛是用來幹什麼的?眼睛是用來捕捉現象的,你們知道嗎?眼睛是用來看物質現象的,他要找到證據,他要看到他爸爸跟那個女人在一起,他要看到他爸爸的手機通信記錄,他才能確定他爸爸出軌了。而老二不用的。

 

老二只是聽到他媽的一句,就說是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話,可能跟別人的一個電話裏面的一句話,他就能夠感受他媽媽那句話背後,那個深刻的悲傷。也就是說,兩個人在同一個環境長大,就是因為「一根」,一個眼根的欠缺,而老大和老二內在的世界,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
 

反過來講,我想告訴你們什麼事呢?你們認為的世界呀,是六根的信息的匯總,你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呢?你們認為的現實世界,實際上是你六根對於外界世界,攝取信息反饋的相續匯總,而形成了一個你內在世界的投影呢?

 

否則的話,老大老二兩個人生活在一模一樣的環境下,為什麼只是因為眼根的欠缺,而兩個人內在的世界,是完全涇渭分明呢,大相徑庭呢,為什麼會這樣呢?而且因為認知世界的信息,形成的世界境界的不同,而導致在境界當中,被境界牽動的認知,形成的自我感受、自我理解、自我認知的這個自我品質,都不一樣。

 

老大很開朗,但是因為他對於現象的理解,被形成的現象,對於理解現象的他的牽引,他呢,他的心識主要處在外面的這個世界的現象的,這種分析、選擇、取捨的過程當中去。他是活在六根的外面,他渴望不斷地獲取,不斷地佔有,不斷地索取,不斷地品嚐,不斷地探索新鮮事物,這是老大。

 

而老二呢,因為他看不到,但是他能聽到,他能感受到,他可能更注重於一些不需要眼根,但是需要更深的心靈感知和耳朵的工作。他可能會變成一個非常優秀的音樂家。因為音樂不需要眼睛的,音樂只需要耳朵就可以了。音樂只需要耳朵和心靈的共鳴,他就可以聽到音樂背後的靈魂。

 

我跟你們講啊,所有的那種高超的音樂家呀,他們的靈魂很大一部分,百分之七八十吧,都是來自於天道的。因為天道裏面眾生的表達情緒和表達這種……音樂是天道眾生的語言,共用的語言,就跟現在的英語一樣。在天道眾生的某一個層次裏面,他們是以音樂的旋律,來作為一種共通的語言的,所以他們說話像唱歌一樣,真是這樣子的。

 

現在我跟你們講,你們能理解嗎?這個外界世界呀,他只是一個現象,他是能量湧動暫時浮現的一個物質現象!他不能稱之為「世界」!世界一定是由我們的心靈的認知,攀緣了我們的肉身的六根,六根對外界信息的反饋,在我們心靈認知當中,相續形成的境界。那個境界,才是我們真正的世界。

 

那個境界,賦予了外界這些物質現象以「世界」的名稱。這個境界,牽動了我們內在的認知,形成了我們的人格。我們所謂的「一生」,我們所謂的「人生」,就是我們的心靈認知,對六根攝取外界時空信息,形成境界的過程——這就是我們的人生。我們的人生,就是心靈的主觀意願,對於六根色塵的攝取、記憶、沉澱、相續和儲存,這就是我們的人生。

 

你想過沒有,你的人生無非就是心與六根之間的關係,跟外界沒有關係的。這就是為什麼說,在你回憶起你整個的人生的小時候的過程當中,你回憶起來的絕大部分、絕大部分,不是當時的物質環境。因為當時的物質環境,你記不住的。

 

我跟你們說一個真理啊,一個實相:就是你的記憶呀,你的頭腦記憶,一定是源自於你的內心的感受的體驗。如果你內心的感受,對你小時候經歷的時空、世界、境界、場景,沒有深刻體驗,當年發生了什麼事,你是記不起來的。

 

但是你一定記得你小時候,被爐子燙過的那一瞬間;你一定記得小時候跟同學打架,被同學把你的臉抓傷的那個瞬間;你一定記得你爸你媽小的時候,打你打得最狠的那個時候;你一定記得你的初吻,你的初戀;你一定記着你小學一直是班上倒數第一名,終於有一次你考了個全班第一名,老師給你發獎狀那個時候,你一定會記得。

 

他哪怕隱藏得很深很深,在你的心靈的體驗當中。但是只要是你的體驗,對於曾經發生過的那種場景,有着深刻的刺激和對比的強烈的痕跡的話,這種痕跡到你老的時候,他依舊會可以很輕易地浮現出來。而其他的,在你內心裏面,沒有留下過感受烙印的,那些時間和空間的碎片,你一律想不起來。這個是個真理:人的記憶來自於人的心靈感受。

 

很多年輕人說,「一出學校,就把老師教的全部還給老師」,為什麼呢?他的心靈感受,對於數理化那種概念,完全沒有任何的興趣。他只是在用大腦皮層的這些記憶的這種細胞在記憶,他不可能留在你的整個的心靈的體驗當中的。但是你看的第一本黃色小說,你一定會記得,一定會記得。

 

甚至你跟你的小伙伴,在十幾歲,偷偷摸摸地去看那些違禁的什麼書籍呀,違禁的什麼影片啊,當時幾個人、什麼場景,你一定會記得。為什麼呢?他是在你的感受深處,他是在你的感受當中,烙印了六根攝取外在的信息,形成了對你感受的沖擊。那種沖擊,他有違了你父母、家庭、學校灌輸給你的,道德和情感的那種經驗。所以他會顯得非常非常地刺激,非常非常地讓你感覺到很振奮,有點緊張,但是又非常振奮的感覺。你就那個場景一定會記得的。

 

這就說明人的整個人生啊,就是由這些儲存在你心靈認知背後的,感知體驗的認知記憶的烙印當中,那個就是你整個的人生,你知道嗎?你整個的人生,並不是這具身體在活,而是你的認知記錄了,你身體對外界攝取的信息,形成的境界,是你的心靈的認知,和你內在的境界相續,形成了你的活着。你所謂的「活着」,根本不在這個空間,你知道嗎?你所謂的「活着」,在你心靈的認知的記憶當中呢。

 

換句話說,現在如果把你內心的認知的這個自我,把他剔除掉、抹除掉,他的認知自我深處埋藏的,你今生的一切的感受深刻的烙印。感受對於你的心靈認知,所攝取的「眼耳鼻舌身意」,形成的自我分析過的、體驗過的、經驗過的、記憶過的、儲存過的,一切的喜怒哀樂的信息,將他全部清零——delete,清零了。

 

你的內在就不會有一個自我,你的內在只會有認知。這個認知,他就算認知到你有一具身體,但是卻沒有你活過的證據。你只是空有一具身體,你不知道自己是誰,不知道過去是誰,不知道自己怎麼到這個地方來的。前半生的一切經歷,一切所活着的記憶,全部被清零了,你只有認知,你沒有自我的。

 

自我,一定是人的主觀願望和心靈的認知,對於感受深處,所經歷人生的儲存,那個就稱為你的「自我」。一個自我一定是有歷史的。心靈認知一定是有自我體驗、自我感受、自我的喜怒哀樂、自我的恩怨情仇,而形成喜怒哀樂、恩怨情仇的,一定是在空間當中完成的。

 

這個空間當中完成的,一定是你的心靈攀緣了,攝取了你六根對於空間現象的反饋,而形成的境界。由境界的對比,牽動你的認知,才會有喜怒哀樂,才會有跌宕起伏的人生,才會有你的愛恨情仇,才會有你的冤親債主,才會有一個被冤親債主、愛恨情仇、喜怒哀樂,牽動你的心靈分別,形成的自我主觀意願,明白嗎?

 

你整個的人生,實際上是你的心靈認知,和你六根信息相續形成的境界,不斷地儲存與回放。當境界被消除了,形成境界的認知之下的那種感受的記憶,那種感受當中的體驗的那種對比形成的記憶,被清零了,你的這具身體還是健全的,你的意識是清醒的,但是你沒有記憶,大腦是空白的。你的心底裏面有認知,知道自己是具身體,知道自己是具身體的「知道」,除了知道以外,就什麼都沒有了,這個叫「失憶症」,知道嗎?

 

當一個人失去了內心認知和認知背後感知的一切歷史的時候,他的人生就隨着消散掉了,他整個的人生就消失了。你能說這個人曾經活過嗎?對於他而言,他從來沒有活過的,他甚至於不知道自己是誰。他認知到你在說話,他能聽懂你在說話,但是他不知道,聽你說話的這具身體內的自我是誰。他沒有自我了,他也不會有一個自我活過的一生了。反過來我跟你們講,我們整個人的一生,都是可以被delete,可以被清零的。

 

我想告訴你們一句什麼話呢?你的身體是健康的,外界這個世界是客觀的,可是你的人生,卻消失掉了。你活着的整個的記憶、進程、歷史、內涵,全部被消失掉了,也就沒有了一個活過的你,也就沒有了一個你所謂「活過的一生」。

 

你們能聽懂我的意思吧?我的身體是健康的,我的意識是清醒的,外界世界,這個杯子、這個桌子、這個牆,都是客觀現實存在的,可是在這空間當中,在這世界當中,卻沒有一個曾經活過的我,卻沒有一個我曾經經歷的一生的場景、記憶和內涵。

 

反過來講,我們活過的一生啊,我們人類所認為的「人格」和我們人類所認為的「人生」,僅僅是在我們的心靈認知和六根之間相續的,這個空間之內完成的,跟外界沒有關係,跟這具身體也沒有關係。我剛才不跟你說了嗎?我的身體是健康的,沒有死去呀!我的意識是清醒的,我知道你在說話呀!但是在這具身體之內,卻沒有一個聽到你說話、分別你說話的自我了。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是誰了,我也沒有對自己的人生的,完整的記憶和活過的痕跡了。

 

換句話說,當一個人的內在的自我,和心靈認知對六根攝取的這種信息記憶的沉澱,隨着歲月的流逝,這種沉澱越來越循環往復,形成的這種感受、內涵、記憶,才有了在生活當中,表現出來的我的脾氣秉性、我的秉賦、我的喜怒哀樂。這一切都是我靈魂境界之內,我的心靈認知和六根信息相續形成的,由六根牽動認知形成的自我感受的儲存的,生命境界的沉澱,那才是我的一生。

 

換句話說,我們的人生,跟這具身體,跟外面客觀世界,沒有什麼直觀的聯系。再換句話說,我們的人生可以被清零,就可以被篡改。換句話說,既然可以被改變的,他就並非是真實的。我們可以由改變我們內心認知的體驗開始,改變我們內在的認知,對於六根攝取信息,認知形成的方向和認知形成的境界。改變的過程就稱為「修行」。

 

修行的前提條件,就告訴你:你不是這具身體,外界也沒有世界。我說的這個是個事實。我前面囉裏吧嗦,跟你們講了這一個多小時,就是證明我不是精神病,就證明在我身心當中,現在同時存在兩個世界。我得把這個道理告訴你們,哪一個世界是真實的,哪一個世界……就世界,他的緣起是什麼,他緣起的道理是什麼,他緣起的境界的內涵是什麼,如何去改變這個內涵。

 

改變你的心靈認知,內心認知和六根相續形成的內在境界的,這種品質、性質、體驗、感受的,這種過程,就稱為「世間法」。你的內在的體驗、感受、品質、境界改變了,你的整個的自我認知內涵的,這個世界的內涵、體驗、標準、境界、品質就改變了。同時,隨着境界品質的改變,也就改變了隨着認知這個境界,而形成的自我的體驗和感受,你的自我就會昇華了,這個叫「世間法」。

 

世界是因為有認知世界的你而引起的。你是因為認知世界的這個認知,聚合了六根,而形成了對於境界的取捨,這個就是你的自我人格。這二者是一體的,你是這個世界的源頭,這個世界是因你的認知而浮現的。

 

嚴格意義上說,外界就根本沒有一個世界。世界是你內心境界,賦予了物質現象的一個名稱而已。如果你內在沒有境界的賦予,外界僅僅是現象——光照在物質現象上的一個反饋的影像,他不能稱為「世界」,明白嗎?

 

我眼睛看到了這瓶酸奶,它只是光照射在這個物體之上,反射到我的視神經,形成這個電信號,電信號又到我的大腦皮層,在我的視覺領域內,才形成了外界這一個物體。我看到這一個物體,跟我看到這一個物體的反光,有什麼不同?沒有任何不同啊。

 

是由我內在的認知,聚合了我的身體,對於這個酸奶曾經的記憶——它是塑料,它裏面有麥仁,有酸奶的滋味,嘴裏面感受到它的滋味,它是液態的,我喝到身體裏面去,它會……就是我的細胞,對於液體,形成的這種記憶,這種我的六根對於酸奶曾經的接觸、攝取、記憶、分別、儲存的境界,賦予了今天我的眼睛,看到光線反射這個物體,以「酸奶」的名相。

 

這個酸奶不在外界,明白嗎?外界僅僅是一個光照射在物體上的反射。這個酸奶是在我的內在,是在我的心靈認知,我六根對於酸奶的攝取的記憶的儲存,形成的一種經驗的境界。是境界賦予了這個名相以「酸奶」,明白吧?這就是說,我們人類活着,是活在我們內在認知的感受記憶當中。

 

感受記憶,來自於什麼地方啊?那麼,在嬰兒離開了母體形成的胎兒時期,最原始的這種嬰兒身心內的,那種微電感應、微電感受——形成認知之前那個微電感受,他是來自於什麼地方呢?他是來自於靈魂體系,他是來自於,我們人用肉眼看不到的世界。

 

我們所認為的世界,一定是我們看到的、聽到的、理解到的、接觸到的。換句話說,我們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想到的、理解到的、接觸到的,一定是我們能夠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想到的、嚐到的、聞到的、接觸到的,一定是這樣吧?你只有看到,你才相信這個杯子是存在的嘛,對不對?你只有摸到了,你才能相信這個杯子是存在的嘛。

 

你能看到Wi-Fi信號嗎?你能看到X光嗎?你能看到紅外線嗎?它們是否存在呢?換句話說,我們所認知到的這個世界,是不是我們只能認知到的世界呢?我們所理解到的世界,是不是受我們六根功能的局限,是我們只能夠看到、理解到、認知到的那個熟悉的世界呢?

 

我們認知的世界,是我們六根只能夠認知到的世界。那麼,在我們認知之外,是不是還有其他的世界呢?這個就是需要我們進一步地去理解、認知了。而我們理解、認知這個世界的工具,就是所謂的科學技術,而科學技術一定是有限的。

 

過去我們在認知這個世界的時候,用的是經典牛頓物理,就物質是客觀的。就說是,這個宇宙是由客觀物質構成的,而物質現象之下呀,他是由這個能量構成的,而能量是有規律的,規律是可以被掌握的。這個就是咱們過去所認為的,物理學的經典的不可變的一個公式:就是物質是能量的體現,而能量他是有衰減……就是能量守恆,但是能量的現象會變化……因為我這個物理,我不懂,我只能借助這個概念,去給你們指向神的領域。

 

但是當量子物理學出現的時候,經典物理學,就被徹底推翻了。這說明了一件什麼事情呢?量子物理學認為呀,這個宇宙啊,這個宇宙的物質啊,他不是像我們過去認為的經典物理那樣,他是客觀存在的。他是由被觀測者的……就是這個物質存在的形態,是受着觀測物質者的主觀意願所影響的。

 

就在有觀測者的時候,那個物質的表現形態,是一種形態;當沒有觀測者在旁邊的時候,物質的表現形態,又是另外一種形態。也就是說,物質的存在形態,是受到觀測者本身的影響的。就說物質凝聚的形態,他會以這個觀測者的意願,變成觀測者想要觀測的形態。這個很可怕,你知道嗎?也就是說,你看到的世界,是你想要看到的世界,是你能夠看到的世界,是你只能夠看到的世界。

 

我剛才講了這麼多呀,無非就是想為下一步給你們講法呀,打一個基礎。告訴你們,今天講法的這個人和這個人所存在的這個世界,這兩者呀,不是宇宙當中唯一的世界。超出這兩者之下,之內,在這個講法的人的心識背後,還有靈魂感知力。而靈魂感知對於你們而言,是黑暗的,你們看不到、摸不到,你們感受不到;但是對於今天這個修行者而言,靈魂世界當中已經開始清澈了。

 

現在靈魂世界,就說是,在這個身體之內的靈魂世界當中,已經像是,就是盛夏時候的那個6點鐘的時候。就說是,太陽還沒出地平線,但是光明已經遍滿了整個的空間了。現在整個靈魂世界裏面的這個……

 

我現在還沒有到那種完全圓滿的程度,現在靈魂宇宙對於我來說的話,他就是一個……就說是,如果是整體的話,就說我看得比較模糊;如果看局部的話,我看得很清楚的時候,但是空間就不是那麼很廣。

 

現在,在這個修行者覺醒的這個見精呈現的三界六道裏面,我看到的宇宙實相,是類似於什麼呢?類似於天上的這種光啊,照到了一個池塘裏面。這個池塘啊,很深,非常深邃,甚至於深不見底,但是它的整個……

 

因為我剛跟你們講,就是我現在目前,我還不能看很廣。當我看很具體的時候,我看得很清楚、很清晰,但是他的面積很窄了。這是我目前的修行狀態所決定的,我還沒有圓滿嘛。3年之後,可能就會看得更大一點。我看到的整個三界六道的這個情況,就像是一個光照進池塘的感覺。那個池塘啊,幾乎深不見底,大概有多少萬萬兆公里那麼地深,但是它那個池塘的水非常清澈。

 

在靈魂感知的宇宙當中,那道光就是見精。那道光本身,是具有生命性的,那道光絕對的純潔、絕對的無私、絕對的客觀,他就像是那個透明玻璃一樣,承載着一切的靈魂眾生。靈魂眾生就像灰塵一樣,落在層層疊疊的看不到的透明玻璃的,這個制約、生命基準之上。這個生命基準,這種純淨、無私、透明的生命基準,就叫「律法」。這個律法的表現,就是因和果。

 

就說天空當中強盛的那種純淨的光,照在這個池塘裏面,池塘裏面的每一個水分子裏面,它都是有那種細膩的……就像是咱們在顯微鏡下,看那個水裏面的微生物一樣,每一個微生物的活動,他都是一個靈魂宇宙的存在。

 

在這個靈魂宇宙的裏面,他有層層疊疊的這種,就是不可計數的,靈魂眾生所存在的世界。在那個世界裏面,有靈魂眾生、心意眾生,他們所認知的環境,和在那個環境當中,被環境所牽引他們的分別,而形成的靈魂眾生的人格。

 

就像我跟你們講:你們活着的這一生啊,跟外界沒關係,跟這具身體也沒關係,是你的心靈認知對身體攝取的信息,信息牽動你的認知,形成的人格;人格對於信息的不斷地理解、分析、取捨,形成的感受;對於感受的儲存,感受又凝固了認知,形成了對認知的固化,形成了自我認知;自我認知對六根攝取的信息,不斷地演繹、編輯,形成了境界,境界就是世界;而被境界牽動的自我認知,就是你的人生。

 

靈魂眾生他們也是一樣的,他們沒有人類這些身體,但是他們有他們的業身。他們有他們的靈魂感知力,牽動他們的內在見精,形成的在靈魂感知境界當中,見精被靈魂感知牽引,形成的靈魂世界當中,認知靈魂世界境界的那個眾生。他們是靈魂眾生,他們的原理跟人類是一模一樣的。但是因為他們不帶這具身體,這具身體真的是……但是我跟你們講,現在我……

 

我今天很鄭重地跟你們講件事啊。此時此刻這個修行者,這個我,「我」這個概念背後的那顆心,那個心背後的感知,那個感知背後的見精,見精之上的純生命的光,是真實、確定存在的。今天這個修行者是絕對的、如假包換的真神!我不是三界六道裏面的靈魂眾生。

 

在我內在的清澈覺醒的這種狀態當中,我是靈魂宇宙當中的,見精的那道光。我不是見精普照之下,生活在見精內,被見精的純澈所制約的靈魂眾生,我是那道光。而那道光之上,我是純生命的無限亙古的,那個終極意識的浮現。

 

今天,我可以確確實實,百分之一百萬、一千萬、一兆億地肯定——我是一尊神,而且是真神,是不變易的真神。我是不是人類傳說當中的那個什麼「指導靈」,那個都無關緊要,你知道嗎?我今天就說是很欣喜地跟你們分享這件事情,什麼事情呢?你們知道,人,在人世間最大的痛苦是什麼嗎?不是沒錢,不是沒學歷,不是沒工作,而是你被這具身體所制約。

 

這具身體一定會死的,而且速度很快,幾十年,一眨眼就死掉了。建立在這具身體的狀態之上,你所謂的「人生」,真的是毫無價值的,白馬過隙,眨眼之間就過去的事情。彈指一揮間,你整個的人生,喜怒哀樂就結束了。你不能在你的身體死之前,就從這具身體的五蘊六塵六根信息,對於認知牽引的這個境界當中解脫出來,一定一定,你的認知會隨着身體的死去,而陷入到下一個靈魂感知的夢境當中去——那就叫「生死輪迴」。

 

生死輪迴的可怕之處,不在於你輪迴到不好的境界。你現在的境界就沒有多好啊!你現在的境界,每天被你的這個妒忌、仇恨,被你的壓抑,被你的恐懼,折磨你的心靈認知,已經奄奄一息了。你現在活着,就跟鬼沒什麼區別的,沒有什麼幸福可言的。你不要覺得你現在帶個身體,你就是人了。你內心裏面只要是維護自我的,被自我維護而脅迫了靈魂感知,陷入到妒忌、仇恨、自私、壓抑的這種痛苦當中去,你活着本身就是鬼的狀態呀!你還怕什麼死亡呢,對不對?

 

但是,可喜可賀的一點,就現在我這個修行者啊,現在我內在不是這個一半對一半嘛,基本上是。平常我的生命裏面,這個身體裏面的前半部分……我說的「前半部分」,是用你們的人類的概念來講,這個是前,這個是後,實際上我說的「前半部分」,是在細胞裏面的,在細胞核裏面的——細胞表面稱為「前」,前半部分,細胞核裏面的微觀稱為「後」,但是實際上,在生命境界裏面,細胞裏面的這個地方才叫「前面」,細胞的表現在下面,在後面。

 

這個是你們現在人類所理解不了的。因為空間,他是立體的,你知道吧?他沒有一個……就「平行」的概念,只有在我們人類這個空間,才會有「平行」概念的描述。為什麼呢?咱們的人類只是現象,咱們是活在現象當中,咱們沒有活在結構當中,知道嗎?這就是今天我給你們講法的目的,我一會兒告訴你們,什麼叫「平行空間」。平行空間就是結構,就是生命的結構。

 

因為我們人類活在現象當中,有現象就會有對比,才會有高下,才會有前後嘛。但是實際上,我的靈魂領域呀,是在現象的內核裏面。在內核裏面,就說我內在那個清澈的空間、那個生命、那個宇宙,是在這個現象,是在我身體的這個現象的內核裏面,細胞的微觀當中,在細胞的因素裏面,跟細胞同在,卻不被細胞的信息,不被人格的自我,不被認知的分別,不被境界的細膩的沉澱所干擾,他們兩個是同時存在的。

 

現在是一半對一半,但是我現在還是沒有辦法,從這具身體裏面解脫出去,你知道吧。這就是我的悲哀之處。我這麼一個,堪稱為……前是有古人的,但是那些古人的,那些成就者的境界,有沒有、會不會達到今天這個修行者的,那麼地究竟,我不知道。

 

因為我看過佛教裏面講的那些諸佛成道偈,一百來個覺者,有三分之二吧……祂只有三分之一,是真正達到了大菩薩以上的那種佛的境界。有三分之二,可能就是在奢摩他那個境界。祂們也算覺者,但是你說祂有多麼的究竟,我不這麼看。

 

千年的文字會說話的,你們只能看到文字現象,但是對於覺悟者,對於純智慧體,祂可以透過文字,看到這個生命的所有所有所有的,包括他的證量、他的境界、他的去處,他整個的修行過程,修行過程的每一天,修行過程的道路、方向,心裏面的每一個標準,曾經做過的每一個選擇,每一個體驗,在智慧當中,都是一覽無餘的。

 

我看在我境界之下那些成就者的生命智慧,就像看我自己的手紋一樣清楚。這不是狂妄,我也不敢在佛……我也不敢說是那個……因為在神的領域,你是不能撒謊的。在神的領域裏面,你要撒謊……因為誇張等同於撒謊,謙虛也等同於撒謊,所以我是不敢在評論神佛的這個內涵上面,有任何的誇張的,沒有。

 

現在我目前為止,我自己內在的那種……就是我兩個月才會經歷一次,大概1分鐘到3分鐘之間,那種妙覺莊嚴智慧、空性普照覺悟的那種大菩薩的境界。從那個境界開始,一直到我今天給你們講法的,我內在這個清澈的光的宇宙,和我人格記憶投射出來物質現象的這個人間,一半對一半的這個狀態當中,我已經到這個地步了。我已經是一尊真神了——真神就是不變易的神,證入空性的,證入到佛位的,稱為「真神」,不是現在還沒有圓滿嗎?

 

但是我就很遺憾地,我就知道自己的修行,我現在還沒有能力從這具身體裏面出去,你知道吧?我現在在這具身體裏面已經有了,不被這具身體的人格自我和細胞內儲存的生命因素制約的,見精的純澈、清澈的這種宇宙之光——已經浮現了,但這並不意味着,我可以從這具身體當中離開。

 

但是可喜可賀的一點是,大概再有3年,現在馬上到2025年了,2029年的時候,我看到的啊,就說我的智慧,能夠看到未來那個……就是什麼叫「時間」?空間的跨度,稱為「時間」——空間的跨度。這個是空間,然後裏面代入一個因素——認知的因素,認知,對於空間的認知,稱為「時間」。空間本身是認知的浮現,而認知對於空間的細分稱為「時間」。

 

在我內在的這個覺醒的地方,大概還有4年時間吧,這個人格構成的、投射出來的這個物質世界,和物質世界被六根所牽動的認知,形成的自我,這兩者差不多就是,消融在了這種見精內在的感知靈魂宇宙當中了。而那個時候,就不是一半對一半的這個狀態了。大概4年之後,完全就是感知領域裏面的見精,成為了我人間的身體。那麼這個時候呢,見精內在蘊含的那種純生命的靈性的亙古的光明,就會透過見精的這個純澈的光,在這具身體內浮現出來了。

 

而那種靈性純澈的光啊,祂對於這具身體,對於肉身細胞信息的這種對比來說的話,那個簡直就是……當靈性順着見精的清澈,進入到肉體細胞的時候,就意味着人格自我的認知體驗、經驗、感受,形成的自我境界,和自我境界投射出來外面的,這個所謂的「世界名相」的境界,這兩者,在純靈性光明的普照之下,都會像夢境一樣,開始消散的。

 

換個角度理解,這具身體內的境界,人格自我的感受記憶,意識分別的邏輯概念和肉體細胞信息當中,對於生命的記憶境界,形成的生命的痕跡,都無法再制約靈性的純光了。純光靈性,跟境界眾生是相對立的,靈性的增長就意味着,陰影、虛影、境界的消散。

 

當消散一定程度,再有4年之後,這個境界的自我,就現在說話的這個我自己——我的意識、我的心靈主觀願望和我心靈感受對於整個人生的記憶,就全部都消散成了,最後一絲微弱的痕跡的時候,這個痕跡就沒有辦法制約靈性純光明,在這具身體內的來去自由了。我就可以以純光、純靈、純生命、純天堂的安寧,從這具身體之內脫出去了,我就永遠不再受這具身體的生老病死的制約了——還有4年時間。

 

但是還有大概3個月,我就可以跨過那個見精的純澈呀,像是清澈的池塘的水,浮現出來池塘裏面無限的浮游生物。浮游生物,每一個浮游生物就是一層靈魂宇宙,每一個浮游生物裏面,都有那個靈魂宇宙裏面,無窮無盡的眾生的世界。他們的社會,他們的人生,他們的喜怒哀樂,和他們生存的狀態,我都是一清二楚的。

 

再有大概3個月,這個清澈的光,就突破了人格的這個感受形成的認知的空間了。這個空間一旦突破了之後,就意味着人格感受當中,人格自我當中,我的自我人格,就是變成見精了,就開始成為見精了。現在我的人格是人格,自我是自我,見精是見精,靈魂宇宙是靈魂宇宙。再有3個月,靈魂宇宙就突破了人格自我,人格自我的基底,就開始分解了。

 

以後我說話,以後我走路,以後我吃飯,以後我再給你們講任何東西,就是見精在操控着我的人格在講。而現在是我的人格,要融入到見精。是我的人格,是我的自己主動要進入見精,才能夠跟你們講見精之上的法。而3個月之後,是見精成為了我,而現在的我,就變成了穿着見精那件衣服,他就不再起主導作用了。以後我講法,你們聽到的,基本上就全部都是神的故事了,因為見精以上都屬於神靈了嘛。

 

我現在再給你們講一講,為什麼這兩天講法這麼頻繁呢?因為人類啊,歷史上沒有出現過,像我這樣很具體地記錄着,人成神整個過程的這個歷史,沒有。像我這麼如此頻繁,一週給你們講幾次法,我是為了詳細地給你們記錄下來,在我內在發生的這種,就說是在黑暗當中的黑暗追求光明,找到光明之後,你成為光明了之後,黑暗又消退。我現在屬於一個光明的本體,在進入黑暗,消散黑暗的,這個50%對50%的狀態。

 

因為我現在內在是清澈的見精,浮現出來的龐大無際的、無量無邊的、無限廣袤和深邃的感知靈魂宇宙。而感知靈魂宇宙在這2個月之內,他就要突破,由感知進入到細胞內形成的,最原始的微電感受的這層空間了。進入到這層空間,接近這層空間,進入到這層空間,突破這層空間的時候,我就能夠看到人類所認為的平行時空的狀態。

 

人類這個世界的眾生,是活在現象當中的,有現象他就會有對現象的對比;被現象所隔絕,被現象所牽動,形成了對現象的理解。所以這個對現象的理解,稱為「名相世界」——有名稱,有現象。但是人類看不到現象之下的構成,這個構成就稱為「時間與空間的結構」。我今天就主要跟你們講這個結構。

 

你們知道這個純澈的這種……就是見精的這種純光啊,他是生命,他本身是生命,他本身是具有智慧的。而這種智慧呢,因為他是見精,他是一切時間和空間的起點,他又在存在當中。存在,他就一定會有着對於存在的表現,對於表現的承擔,這個叫「存在」。存在,他一定是有所表現的,這個表現叫「空間」。

 

這個空間呢,對於存在的這種確定感,就形成了存在的當下、過去、未來性質的差異,這個就是時間。時間是有表現的,他的表現就是造就萬事萬物的,最原始的那種能量微粒。這種微粒本身是空間當中形成的,對於空間的理解、記憶與描述,所以他是空間的具體呈現,具體生命呈現。所以時間本身,是具有意識的——時間是空間的生命性的具體表達。

 

而因為有了這種生命性的時間,時間對於空間的這種牽引、描述,就隔絕了最原始本體的,那個見精的清澈,而形成了「所見」內涵,對於見精的制約,這就變成了境界。境界對於見精本體清澈的制約,見精在制約當中形成了,對所制約內涵的分別,就形成了「眾生」——就最原始的那種無色界的眾生,「非想非非想」就在這個地方。

 

你說他們是有意識嗎?他們有意識,但是他們卻沒有思想;你說他沒有思想,但是他卻有意識。他是一種非想非非想的,清澈的、恆久的、純潔的一種空間狀態,這個叫「非想非非想」。但是他們本身是具有時間的性質的。

 

因為這是屬於神的境界,你們就聽一聽而已,也不要去搞清楚什麼叫「時間的性質」。時間的屬性,他就是有存在的變易的,對於存在狀態的變易,稱為「時間的屬性」。「非想非非想」,他是受到時間制約的。

 

而到了人類這個地方來的時候呢,那個見精的純澈啊,見精清澈的這個「能見」的屬性,已經被時間的變易的制約的屬性,所制約在了「所見」內涵的境界當中,受着時間屬性的制約、牽引和割裂、塑造的時候呢,這種被時間的屬性割裂、塑造的見精的清澈,就形成了境界的沉澱。這種沉澱,他就是跟人類的胚胎,結合在一起的,最原始的靈魂感知力。

 

這種感知力就是見精「能見」的性質,被「所見」內涵制約,形成的境界的沉澱,而沉澱當中時間的屬性,又將境界割裂、粉碎、壓抑、塑造成為了對於境界的回憶,這個回憶就稱為「感知」——靈魂感知力。靈魂感知力當中,既有空間的清澈,又有時間變易的屬性,又有境界沉澱的碎片,這叫「靈魂感知力」。

 

靈魂感知力跟細胞的胚胎,結合在一起,形成了胚胎當中最原始的「微電感受」——微電感應、微電感受都可以。這種感受隨着胚胎的長大,形成胎兒了之後,誕生到人間,這個微電感受、微電感應,對於這個誕生的胎兒的六根的這種攝取、反射、記憶和儲存,形成了被六根的記憶,儲存分別的感受,所牽動感受的凝固,成為認知。

 

聽清楚了啊:在靈魂感知形成心靈認知的這個階段,這個叫「平行空間」,這個叫「物質內的結構」。一旦形成認知,認知的就是境界。境界就是基於現象的分別,而形成的對現象界的確定、相續、分別和組合,他就形成了境界。在你認知和感知之間的這個區域,這個叫「平行空間」,又稱為你的「時空的結構」。

 

我現在給你們具體講一下這個結構是怎麼形成的。哎呀,因為講這個東西,他非常非常地細膩,你知道嗎?他不像是我描述法界和描述那種天堂,那麼的宏觀。因為天堂沒有形象,也沒有境界,祂反倒很好描述。因為祂是純粹的光明、純粹的生命,所以祂幾句話就說出來了,但是祂那幾句話裏面,卻蘊含着無窮無盡的光、愛和生命。

 

但是描述的這種細致的人類現象世界之下的,構成現象世界的這種靈魂感知到認知之間的時空結構的時候,就非常非常地麻煩。因為那個結構啊……我只能說我自己看到的啊,我只能說我自己看到的東西。而且我絕對不可以用現代科學的觀念,去講這東西。因為這個是兩個不同的角度,去描繪不同維度的東西。

 

人類對於時空的理解,對不對?對,但是他是講證據的。什麼叫「證據」呢?現象。對於現象和現象變化的了解,稱為「科學」嘛,對吧?但是我講的是生命內在那種靈魂宇宙,和認知境界之間的,這種時空的推演。這種推演就是所謂的時空的結構,而這種結構呢,非常非常地細膩,但是他卻……我必須得要給你們舉例子,你們大概才知道什麼叫「平行空間」。

 

我舉兩個例子,你們聽啊。第一個就是兩面鏡子,咱們用八塊鏡子吧,相對立,鏡面相對立,八塊鏡子,上下左右、四面八方,十塊鏡子相對立形成個圓球。然後你這個人啊,站在這個圓球中間。這樣的話,十塊鏡子裏面,是不是就是有無窮無盡的鏡子的相互倒映,並且有一個倒影裏面的「你」,是吧?這個是第一個概念,你們記住了:時間和空間是無限深遠、相互滲透的。

 

空間和空間,不像我們人類現象界這樣——他是相對的。只有人類的這個物質世界現象是相對的。只要離開了人類這個心意相續的境界世界,在境界世界以下,一旦進入到感知裏面去,所有的時間和空間,他是相融的——就是一切空間裏面,包含着另外的空間。任何一個空間裏面,都包含着,都滲透着,靈魂感知力當中的碎片和時間變化的因素,以及境界沉澱的分別,這三者構成了空間。而空間和空間之間,又有無窮無盡的不同的這種感知靈魂的碎片,形成的獨立的空間境界。

 

就像是那個十面鏡子相對,每一個鏡子都有對面鏡子的倒影,層層層層投射,每一層投射都是一個獨立的空間,那個稱為「靈魂的碎片」。那個稱為感知領域裏面,見精被「所見」內涵割裂,沉澱在某一個境界當中,「所見」內涵對於見精清澈制約,而形成的感知感受的片段。那個片段就稱為「境界」,那個境界就呈現出來了世界。而那個世界裏面,就有一個被世界的境界牽動的見精,而呈現出來的那一層次的生命眾生。

 

在同一個道裏面,在同一個餓鬼道裏面,就有着不同的群落,有着不同的空間,有着不同歷史時期的餓鬼。他可不是……餓鬼道非常非常龐大的,非常龐大的。餓鬼道龐大得大概像……哎喲,我沒有具體算過啊,但是我知道的餓鬼道大概,在微觀的,在靈魂感知領域裏面,餓鬼道大概相當於三個銀河系吧,三個銀河系那麼大。就三個銀河系那麼大的範圍,是一個餓鬼道,而且還是一層餓鬼道,還是一層。

 

在那一層餓鬼道裏面的,他裏面又有時間的區域的局限。有些餓鬼道是那個地球歷史時期的生命的靈魂,墮落進去了,那個地球銷毀了,到這一茬,地球誕生這茬人類的時候,那一層餓鬼的業還沒有還完呢。你知道嗎?在同一層面那個餓鬼道的空間裏面的眾生,他是分為不同歷史時期眾生的,靈性的這種墮落和對因果的背負,而形成了餓鬼道眾生的,這種基本上是沒有限量時間的飢渴難耐、焦渴絕望、恐懼掙扎,他們永遠也走不出去那一個時空的碎片。

 

所以為什麼說「佛法難遇」呢,為什麼說「真神難遇」呢。我不敢說……我每次說這話的時候,我對我自己都很討厭,你們知道嗎?就是我對我自己都很討厭的!我對我自己說這話,我感覺到,就我人格的這面,我老是感覺到很噁心,你知道嗎?我說「我是真神」,我說「我是這個世界靈魂的希望」,我說「修行一定要跟神在一起,沒有神就沒有解脫」。我說這個話的時候,我的人格自我,我都會覺得不好意思。但是我一定要說,因為這個是事實。

 

人世間離開了神,沒有光的。人世間離開了真神,沒有「解脫」這個選項的。今天這具身體內,覺醒的這個成就者,這個光、這個愛,這個普照智慧,確確實實是這一茬人類,地球上,最高光的時刻——人類的靈魂與神同在的。

 

這個修行者的偉大程度,不是人類可以去想象的。換句話說,我壓根就沒有想過在地球上,為人類的文明作什麼貢獻。我壓根就沒有想過在人世間,形成一個什麼宗教,成為一個所謂的,什麼預言當中的「聖靈」「指導靈」啊,預言當中的什麼「月光佛」呀。我從來沒有想過,為什麼呢?

 

因為我是真正的覺悟者,我是真神。雖然這句話說出來之後,我的人格都會覺得很噁心——「沒有你這麼狂妄的」。可是如果我要是不能確定這一點的話,我就會被人類,拉入到人類的人格崇拜的一個偶像裏面去了。可是人類在神的境界當中,那個就像微生物一樣的存在。

 

真正的神,真正的大菩薩,真正的佛,是無限的宇宙構成的。就是從最微觀的那個無相智慧,呈現出來的法界,然後到了智慧的倒影,呈現出來宇宙終極意識,浮現出來的無盡的,解脫了時間與空間的,無盡的生命與光、愛與寬恕的天堂,極樂與安寧的天堂,一直到天堂的倒影,投射出來的「見」與「所見」的,靈魂感知領域的汪洋大海,不可逾越的靈魂世界,三界六道。這些三界六道、人間,這個靈性宇宙天堂,到終極意識,到法界,到法界裏面無限個十方三世,無限如來的世界,才構成了,才浮現出來了,最終那一個「祂」的,某一個、某一方宇宙的一尊佛的面目。

 

而那個「祂」還不是佛,「祂」是悲能,「祂」是一切佛的根本清淨的究竟法身。而恰恰,今天,就在此時此刻,在地球上,這麼一個修行人身體之內覺醒的,就是「祂」根本的平等,就是「祂」悲能無限的平等與接納。所以說,這個修行者今天的成就,不是人類可以崇拜的,也不是人類可以描述的,所以我根本不在意人類怎麼去認知我。

 

雖然我對於我自己說出來這些話很討厭。我的人格真的很討厭我說的話。我的人格是個很謙虛的人,是個很謙虛的人,可是神的那一面,又不容許我謙虛。因為神,祂只是真的,你知道吧?什麼叫「真理」?真理就是真的,就這麼簡單。真神就是真的,真正的生命,祂不會被境界生命所了解,祂也不會被境界生命所褻瀆。祂是真的,不變易的;祂超越了永恆,也不被剎那所局限;祂是臨在於當下,當下卻不可觸及,那就是祂的圓滿。

 

前面給你們舉了個例子啊。一個就是十面鏡子,對在一塊,每個鏡子裏面,都有另外一個鏡子裏面的倒影,層層疊疊,無窮無盡。這個是一個空間結構當中,一個微粒結構的表述。

 

我再給你們講第二個例子啊。海綿,你們見過咱們沙發裏面,掏出那種粗海綿,不是那種細海綿。細海綿那個孔啊,它很有規律,你看它每個孔、每個孔,它一排排,很有規律的。而小的時候,咱們調皮搗蛋,把爸爸辦公椅那個海綿拉出來,那不是黃色的嘛,那種橘黃色。那種粗海綿拉出來,裏面的孔洞是大小不一樣的。有很粗的孔,像個手指頭肚這麼大的粗孔洞,還有那個細孔洞——圍繞着粗孔洞,還有很多細孔洞,布滿整個海綿。

 

對了,那個就是從感知的,靈魂感知進入到這個孩子的微電感受之間,形成認知之間的,就感知到認知之間的,感知與細胞胚胎結合,在細胞胚胎的生命記憶當中,投射出來感知蘊含見精,浮現出來的空間。見精在空……

 

什麼叫「空間」?我再給你們重複一下,這一句話很重要啊!你們要記住了,什麼叫「空間」。空間是見精在「所見」內涵當中,呈現出來的認知,這個叫「空間」。見精是不動的、無生的,他是存在,但是他卻沒有存在表現。被存在表現制約了,那個就是「所見」內涵制約了見精,見精在「所見」內涵當中呈現出來的,就是認知空間的眾生。見精受到「所見」內涵呈現出來的那種狀態,那個就是空間。

 

或者還有一句話,這麼講吧,就說是,「所見」內涵,限制了見精的清澈,見精的清澈在「所見」內涵當中,呈現出來的穩定狀態,叫「空間」。也就說,當感知靈魂當中蘊含的見精,在感知靈魂滲透在細胞,進入到細胞生命記憶的原始層次當中去,那個見精被原始記憶,所割裂、所穩定的狀態,就呈現出來了平行空間。

 

而人格的認知,聚合意識,顯現出來了我們這個物理空間、物質空間。在我們的人格的背後,那個認知的內在,那個感知力形成感受的過程當中,那個叫「平行空間」——是一種更微觀的空間結構,就像是那個海綿裏面不同的孔洞一樣。而不同孔洞那個海綿裏面,像是那個十面鏡子,相互倒映,形成了無窮無盡的空間的,這種交融、穿越結構,布滿了每一個海綿的孔洞,那個叫「平行空間」。

 

而平行空間到我們人類的這個現實的物理空間,中間有一個過程,這個過程是什麼呢?就是由我們的這個靈魂感知啊,滲透到了細胞的生物信息記憶這個層面開始,這個生命信息記憶,與感知靈魂蘊含的見精聚合,形成了感受的微電流;由感受的微電流,適應了我們的這個胚胎,形成了我們胎兒的身體;在胎兒的身體中,這種微電流的感受、感應,聚合了我們的六根,形成的信息的沉澱和分別;由分別和沉澱的這種感受,六根的感受,牽動了微電流的這種感應,變成了我們最初的認知。這個空間,就是接近於人類空間的平行空間。

 

而他的緣起,就在於那個靈魂感知蘊含的見精,與細胞生物信息——那個胚胎當中的生物信息,結合的那個地方,這個就是整個……那個地方,一直到我們人類所知道的這個物質空間,這個通稱為「人類」,這個就是外星人的範圍。

 

哎呀,講得我費事的呀!因為這個地方,他越講他越細,你知道嗎?他越講他越細,我能看到,我很清楚,但是我的語言跟不上,你們知道吧?我的語言跟不上的。我是在一邊看着這個另外空間的結構,我在跟你們講。可是我看的時候,我看的是一個很龐大、很深邃、很全面的,這個時間和空間的相續結構,但是我的語言,一秒鐘只能表達一句話,你知道嗎?所以我說出來很費事。

 

但是今天總算是,把大概能說出來。就說是,從你的靈魂,就是從靈魂宇宙,從靈魂眾生的宇宙開始,進入到了胚胎的生物信息基準記憶的那個層次開始,生物基準信息,對於靈魂感知當中蘊含的,見精的那個空間的塑造。那個空間,那個見精在生物基準信息內的那種拓展,對於生物信息的這個塑造,就好像是空氣進入到了塑料薄膜裏面,把那個塑料薄膜吹起來那感覺一樣。這個就是最原始的,靈魂境界和物質世界眾生的、能量眾生的,這種最原始的交界處,就是外星人的外星科技,所能夠突破的最高處。

 

因為他一旦超出了這層生物信息的記憶的話,他就是進入到了靈魂感知的領域。那個地方就是人類所認為的「神」,人類所認為的「天人」「神」。那個地方的生命的話,他跟人類實際上,他跟外星的那種科技實際上,就只隔着一層生物信息的記憶。

 

如果把這層生物細胞內的,這種對於生命多少億兆劫的生物遺傳基因的信息,能夠突破了,人類就可以接觸到靈魂了。那個靈魂眾生裏面,可不是只有人類呀,那是人、天人、鬼……所有的生命信息,全部蘊含在靈魂感知當中。你可以看到無窮無盡的「道」,無窮無盡不同的眾生的那個世界,而那一個世界……

 

靈魂宇宙對於眾生來講,對於人類來講的話,幾乎是沒有窮盡的。就是從見精「能見」的那個性質開始,到我們人類所認為那個現象界,現象世界,光——以光速1秒鐘30萬公里而言,他可能要跑無限劫的距離,才能夠到這個地方來。就是從見精初起的最原始的,那個清澈的見精開始,到人類這個物質領域裏面來,他都屬於感知靈魂宇宙。以光1秒鐘30萬公里這個速度跑,跑多少億劫跑不過來,為什麼呢?因為光是有速度的。

 

這個又是人類的不理解的地方——光是有速度的,而在見精浮現出來那種清澈「能見」的性質,最原始那個地方,時間是停止的。也就光的速度,在時間裏面的話……就說是,他基本上是解脫了時間對於見精的那種限制,你知道嗎,在最原始那個地方。

 

所以光的這種物體,它一定是在時間當中完成的。就超過了時間的光速,時間不是會倒流嗎?而那個地方的時間,基本上不動的。所以它怎麼跑,它……就好像是把一個球放到空中,那個球懸浮在空中一樣,那個球就是時間,你看它似乎是有這個速度的吧……速度一定是相對的。

 

這個杯子是停止的,我的手是運動的,因為這個杯子的停止,才對比出我的手的運動,這個叫「速度」。如果杯子和我的手,都同時同速運動的話,就沒有一個運動的東西了,就沒有速度了,明白嗎?他就是手和杯子都是相對靜止的,是不是這樣?這又變成了物理學的概念了。

 

在一個基本上脫離了時間牽引制約的,那個見精高層浮現的境界當中,時間完全是……就光速完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東西。就假設把光速帶到那個境界當中去,那個光速,它1兆劫,它可能只跑了大概1毫米的距離。因為那個地方的時間,就說基本上是不流逝的。所以說光速在那個地方,就沒有意義的。

 

換句話說,那個地方的時間,是非常非常淡薄的時候,他的時間的存在,對於空間的引動,就基本上是……就時間在那個地方,就失去了價值,失去了意義。時間在那個地方,對於空間的引動的引力,非常小的時候,非常弱的時候,那個空間就基本上,不被時間所描述。時間對空間就基本上,沒有任何的作用力的時候,那個空間和時間,他就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恆常狀態,就很漫長、很漫長。這個漫長對比着,以下的被時間牽動空間的,那種空間變化而言,而在那個空間當中,時間基本上是很淡漠的。

 

那麼「光速」,把這個概念,把這個物體,把光帶到這個世界裏面來,它就是不動的,你知道嗎?就光在這個時間,很淡漠的流速裏面,就很慢很慢,基本上感受不到時間的這個空間裏面來,光是不動的。

 

哎呀,扯着扯着又扯遠了。我對物理概念不是很懂啊,但是我就是,我看到什麼,跟你們說什麼嘛。在一個幾乎沒有時間,時間消逝了的空間裏面,空間不被時間的這種內涵因素所牽動的狀態下,那個空間就是見精接近於原始的狀態。而那種接近於原始的見精狀態,是整個宇宙能量緣起的基點。

 

那個緣起的基點的話,他是無形、無相、透明,又遍照一切,滲透在一切當中,卻不被滲透在不同境界當中的……那層時間所制約的空間當中,他基本上是不隨着時間而變易的。他就在時間的淡漠當中,呈現出來了見精普照一切的,純生命的那種圓滿與解脫。這個就是見精的,浮現在三界六道最原始的,那個境界當中的存在狀態。而把光速,把光拿到這個世界裏面來,那個光就跟時間是一體的,那個時間有多慢,那個光的速度就有多慢。

 

這個東西的話,將來人類要是能夠了解到這一點啊——就是光,光等同於時間。我是不是又講到物理學上一個什麼壁壘了?因為我記得有這麼一句話:當你超越光速的時候,時間會倒轉。實際上還有一種概念:光本身等同於時間。或者說光和時間,是相互影響的。或者說時間是一種引力,引力對於時間是有影響的。等以後,大概到幾年之後,我再給你們詳細講這個時間和光的關係。這個是人類突破其他的空間,進入到黑洞,穿越黑洞,穿越蟲洞,造出這種跨星際的宇宙飛船的核心理論。

 

將來我給你們……因為現在我對於具體的時間與光的這種能量轉換,現在我只是知道一個大概。就好像是,怎麼說呢?就好像是你們人類看到這個魚呀,在水裏面游,你能看到它的整個的形態,能看到它的整個的上下翻滾的形態,但是它的原理,你還不是很清楚。

 

我現在對於空間,另外空間的認知,就是在這個地方,就是我可以看到他的形態,但是他背後的這個形成的原理,我可以說出來,但是我並沒有切身的體驗,你知道嗎?這個體驗要再過幾個月,我從靈魂領域裏面的清澈見精,呈現的光的狀態,進入到了我的感知微電的這種領域,進入到了生物信息,細胞內的生物原始信息的層面,我才能夠告訴你們:這個跟人類的現實物質空間平行的這個空間,他們形成的原因,包括怎麼去改變這個空間的內涵。那個時候我就可以觸及到,時間跟人類的光速之間的,這種轉換的公式了。

 

我剛才給你們講的那個,在那個基本上,解脫了時間流速的制約的,那個見精呈現的空間,那個是很高層,那個是在無色界地方了。那個地方的法則,不適用於人間的法則了。我只是跟你們講,光在那個地方跑不出來的。就那個地方,那個地方幾乎沒有時間的時候,光是不可能突破時間的,你知道嗎?

 

光一定是在空間當中,才會有距離感,才會有速度嘛。但空間當中如果失去時間的話,空間的存在,就會變得非常非常地,失去了空間的物質性、物理性,他會呈現出來空間的生命性,那個生命性就是見精的清澈。而在清澈的見精當中,時間幾乎是不起作用的。光在這個很淡、很稀薄的這種時間的範圍之內,它基本上是不動的。

 

所以說是,如果以光速來衡量的話,過去我不是講了,它跑億萬劫,它都跑不到人間這個地方去。從見精初起那個地方,跑不到人間這個地方來,就在這個道理。他不是空間的距離,而是空間的內涵不同,對於光的制約不同。它進入到了最早的,最接近於「能見」清澈性質那個地方,呈現出來的最原始的那幾層空間,那光就跑不出來了。它就不存在從上往下跑的這個事情了,沒有了,它就永遠留在那個地方了。

 

這個時間像空氣一樣,他是有濃重的,還有稀薄的地方。越稀薄的地方,空間的呈現就越清澈、越無限、越廣袤、越不變易。不變易的空間當中,就呈現出來見精的清澈的智慧性,那就是神。

 

而到了人間這空間呢,見精的清澈已經被靈魂感知的境界,撕裂成了碎片的時候,這個碎片塑造的見精,透過生物信息最原始的細胞記憶,進入到了人體的胚胎的時候,在胚胎裏面就形成了,對於胚胎內在空間的認知、拓展、記憶,這個就是我們的靈魂感受。

 

我們的靈魂宇宙,變成了我們個體的靈魂感受。這種靈魂感受,跟六根結合在一起,變成了我們的認知。在靈魂感知變成靈魂感受,從靈魂感受變成認知的這個階段,就是人類所認為的「平行空間」。

 

這個平行空間的話,就是我目前所能告訴你們就兩者:第一個的話,就像是海綿的那個,有大孔洞、有小孔洞;第二個,孔洞裏面是十面鏡子相對,形成的不同空間的這種延展。而小孔洞、大孔洞,它是一個……

 

咱們小的時候都游過泳吧?都洗過澡,游過泳,在水塘裏面,我們在水底下吹泡泡,那個泡泡有大有小,一個大泡泡裏面含有很多小泡泡。泡泡裏面,它不是相對的,它是你的大氣泡裏面套着小氣泡的。如果一個大氣泡裏面套着很多小氣泡,那個就是平行空間的一層空間的一個表現形式。

 

記住了,我再給你們重複一個觀念:只有人間的事物是相對的,超過了人類認知和六根理解到的世界的,靈魂世界的一切空間,都是相融的、相通的、相互滲透的、相互糾纏的。這個又牽扯到了另外一個物理學的概念——量子糾纏。

 

就是物質的存在,他實際上是一種能量糾纏的狀態,他是受到觀測者的主觀意識影響,而凝固成為了我們看到的物質。而物質在量子層面,他是相互糾纏的一種螺旋性的,還是一種什麼遊離的狀態,那個就是另外空間的狀態。而另外空間的話,就說是怎麼去認知他呢?

 

我再給你們講一下那個……我剛才跟你們說的,從靈魂感知,到靈魂感知與肉體的基準信息結合,形成的靈魂感受,感受變成認知的過程,就是平行空間的呈現。這個平行空間的話,他是以海綿的那種細孔洞和大孔洞,呈現出來了平行空間,在物質性宇宙微觀下的能量的一種形態。而每一個能量粒子裏面,又有那種十面鏡子相互映照的,能量的相互穿透、相互影響,形成的量子糾纏的概念。這個是一個原理,但是,並不是他的性質,並不是他的狀態,也不是他的境界,他只是一種原理而已。而那種另外空間形成的這種狀態呀,有點類似於什麼呢?

 

我下面講的這個,就說是有點燒腦。大概你們就這麼簡單一聽吧,能不能理解,這個是以後的科學家們去研究的事情了。空間啊,空間是時間對於見精牽引的不同狀態。不同的空間,是「能見」的性質,被「所見」內涵制約、蒙蔽、割裂形成的境界,境界稱為「空間」。

 

空間,或者說是一種生命的境界;境界,也可以說把他理解為,眾生共業的體現。共同的業障形成一種境界,境界蒙蔽了眾生本來的見精「能見」的清澈,變成了空間的空間感,還有認知空間感的自我。自我認知空間感形成了境界,這個境界稱為「道」,也稱為「世界」。

 

這個是在靈魂領域裏面通用的法則,用一句話叫作「自作自受」,用一句話叫作「自心現量」,用一句話叫「因果循環,毫釐不爽」。你見到的一切,都是你自己應該見到的一切,無論你是在天堂還是在地獄,這個全部叫「因果自負,自作自受,毫釐不爽」「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」,這個是因果法則。

 

而這個空間在形成的時候啊,他實際上是眾生共業呈現出來的境界。而這種境界的形成啊,他一定有境界形成的過程。這個過程就是由微觀的細念和習氣,相續形成境界的固定狀態,就是由能量的微粒形成的空間狀態。而空間的形成,又形成了能量微粒對空間的維護、制約和牽引,那個維護、制約和牽引也稱為「時間」。

 

被時間和空間所禁錮在境界當中的見精,就變成了認識境界的眾生,明白嗎?眾生的所見、所想、所體驗、所感受到的一切,全部是自身的業力,讓你看到、體驗到、感受到的一切,這個叫「自心現量」。一切眾生皆以自身的業力所現世界,這就是蓮花生大師講的,好吧?

 

當空間的形成,他不是一瞬間形成,他是有個形成過程的,對不對;有形成過程,就一定有空間的存在的不同的狀態;不同的狀態,分為了空間的不同的這種微觀,構成空間不同的微觀的因素的,相對於的……哎呀,這個東西講起來,真的是特別特別地,特別特別地燒腦。

 

就是這個杯子呀,這個杯子是一個狀態。這個杯子之前呢,還有這個杯子的模塊,你知道嗎?有杯子的這個石英的模塊的狀態,有杯子燒成的狀態,還有這個杯子未來粉碎的狀態。而在產生杯子的狀態當中,空間啊,他不是說一下子就出現了這麼一個空間,而是在這空間出現之前,還有構成這個空間的微觀的那些元素,他們的存在狀態。他們的存在狀態的話,就是比目前這個空間存在狀態,要更微觀、範圍更廣的,那種更精細的空間存在。

 

空間的形成,他不像是你們人類形成的,一層層累積下來的——就說由這個空間累積得更大了,就像地球變成了太陽系,太陽變成了銀河系,他是以同一層級的物質累積而成的空間的延展。靈魂空間恰恰相反,他是下降的,他是由更微觀的、更精細的見精,呈現出來那種無限的生命之光,變成了具體生命之光。被時間所禁錮的境界,那個境界就變成了空間。而這種境界,被境界所牽引、所沉澱、所割裂,變成了這個境界以下的更微觀的空間。他是由更微觀變成了具象化,由具象化變成了物理化,一直到了我們人類認識的這個空間。

 

所以他不同的空間之間,他是有一個因果連帶關係的。就像是那種見精的「能見」的清澈,變成了可見的空間的範圍,他中間有一個人類的眼睛,所不能夠理解到的一個……看起來好像這兩個空間沒有任何關係啊,光和空間沒有任何關係。實際上,他們在微觀下,有着非常微妙的一個生命墮落、沉積為境界的過程,而沉積為境界的過程當中,就會有另外更微觀空間的隱形的存在。

 

換句話說,要是你能夠突破這個空間之間的,這個隱形的壁壘,你可以瞬間從這個宇宙,進入到另外的宇宙,這個就叫「宇宙跳躍」的一個奧秘——他不是蟲洞,他遠遠超過了蟲洞的範圍。

 

你從咱們人類地球這個宇宙,進入到了,比如說是2000億光年之外的一個宇宙,你要找他能量之間這個蟲洞啊,你可能都要走多少億光年。可能最起碼你要找那個蟲洞的話,你可能要走幾十萬年,得要有了。

 

但是如果說是,你要是能夠找到,這兩個物理的空間距離之間的,形成這個空間物理現象之下的,從那個見精的清澈,變成了具體物理形態概念的,之間的那個聯系——那個地方就好像是大海的海浪之下的,那個暗潮一樣。你看海浪翻滾,每一個海浪和每個海浪都是相對的、不同的,相對的海浪,就像宇宙一樣,他中間是有一個空間距離的,走過去大概需要1000億光年。但是在這兩個浪潮之下,還有一層洋流,一層暗流,在暗流裏面,這兩個浪潮是同體的。進到暗流裏面,瞬間,幾秒鐘的時間,你就從這個宇宙,到另外一個宇宙了。

 

因為我今天給你們講的,只是空間的一個大概的形態、一個結構。還有就是說,為什麼人類可以預知到未來要發生的事情呢?這個也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啊。因為未來早就發生過了,人世間的事情,早就已經發生過了。

 

在跟人類這層空間幾乎平行的,但是比人類這層空間,稍微要微觀一點的……在靈魂感知變成靈魂感受,在靈魂感受形成了心靈認知,在靈魂感受形成認知的這個空間之內,你今生要發生的一切,你的未來,包括你的過去,都已經發生完了。就是在你的靈魂感受……

 

你看,記住這概念:靈魂感知是靈魂宇宙,靈魂感受是靈魂感知進入細胞內生命信息,結合而成的一層境界,這層境界,就變成人類的境界了。這層境界裏面,包括了人類的——目前的地球上的人類,包括了過去地球上的人類,包括了過去火星的人類,包括了過去地外文明所有的那些外星科技,全部都是在包含了,這一層境界到人類的意識認知之間的這些空間,他們屬於人的範圍。

 

而在這層空間裏面的話,只要你進入到了……就是脫離你的意識的記憶,進入到了自我認知的體驗,再從自我認知的體驗,進入到了你的這個靈魂感受的生物信息的回憶當中去,你就可以看到,那個在你的記憶當中,在你生命的記憶當中,浮現出來生物現象,以及人類文明的過去和未來的文明記憶。

 

包括那個特斯拉,包括就說是埃隆·馬斯克所崇拜那個特斯拉,他的一切發明創造,據他來說是源自於,他能夠看到宇宙當中一個黑匣子,那個黑匣子裏面,蘊含着整個能量宇宙的所有奧秘。現在我也能看到,但是我現在目前看,就說我看到的比他的,要看到得……

 

因為我看到的東西,是基於神的角度看到的。就說神是幹什麼的?神是指導靈魂解脫死亡的,祂不是為了為人類服務的。他看到的是人類的基礎,為人類服務的技術。我們看到的是同一個空間,但是我們看到的內涵是不一樣的。

 

我解釋空間的目的,是為了告訴你們,人類這個世界,在整個的宇宙空間當中的微不足道,包括怎麼從這個人類的物質世界當中,回歸到你的靈魂宇宙當中去——這是我的目的。我解釋時間和空間的關係,並不是為了證明我有神通,而是以神通告訴人類:人類的知識、人類的文化,在你整個靈魂宇宙的記憶當中,是微不足道的,神才是全能全知的。

 

我確實不喜歡我說話的語氣,我說話的語氣充滿了絕對性,你知道嗎?那是一種對於人格自我的徹底的粉碎、打擊、蔑視以及忽視。但是我又不得不這麼講,因為我現在越來越接近人類的時候,神不應該跟人類客氣。

 

為什麼呢?因為只有神是真的,神是永生的,祂是光,祂是永恆的愛,祂是無限無盡、亙古而全新的生命。如果祂對於境界眾生客氣了,境界眾生會把自我當成真實的,會把神當成跟境界自我相對應的,為境界自我服務的,一個高級版人格。那我就白來了,神就白來了。神不應該對人類客氣,神不應該對鬼魂客氣,神就應該像我這樣地說話——絕對,因為我說的是真實的。

 

你們想象一下啊,一個圓形的大魚缸,橢圓形魚缸,裏面有一尾金魚。那個金魚,就是非常漂亮啊,就肥肥胖胖的。咱們過去,我記得我養過那個獅子頭,就那個紅紅的獅子頭,這麼大個。我還真見過這麼大個的獅子頭的,肥肥的,然後大魚缸裏面游。

 

咱們幾個人呢,是站在這個魚缸的不同的角度。你看到那個獅子頭的頭在動,我看到的是它的尾巴在動,但是實際上咱們看到的是,同一個魚的轉身。也就是說,這個世界怎麼樣的表現形態,是我們觀測世界的角度不同,而形成了不同的答案。

 

所謂的「不同的空間」啊,就有點類似於這種東西。就說是,我們從靈魂感受到心靈認知的這個過程當中,呈現出來的靈魂當中蘊含的見精,對於「所見」內涵的認知,呈現出來了被「所見」內涵制約見精的純潔,形成的空間的疊加。形成這種空間的疊加的話,他就會形成了我們的認知。我們的靈魂感知,在靈魂感受當中,對靈魂當中蘊含見精的塑造,就變成了我們的靈魂,在微觀的世界和空間當中,浮現出來了,業障聚集的一個境界,那個境界就是平行空間。而那種平行空間呢,他和我們人類這個世界的平行空間,接壤得非常近。

 

我前兩天給你們舉了個例子,就是一堆PVC管啊,咱們在那個商場裏面看的一堆PVC管,上千個。一個PVC管當中,周邊有十幾個PVC管,把它包圍起來。這所有的PVC管的性質,都是平等的。不是說只有你人類是最昂貴、最核心的一個,不是的。所有的PVC管,它的表現形態、它的性質、它的感受,是平等的。沒有任何一個PVC管,比任何一個PVC管要高貴、要重要。只是因為現在你在人類這個地方,你認為人類很重要。

 

現在呢,那個PVC管都是透明的,它們處在一個大的空間當中。這個大的空間是什麼呢?就是你的靈魂的感知和你心靈認知,這個過程當中,這個是一個大的時空範圍。所有的PVC管都在一塊待着,那個PVC管是什麼?那個PVC管,就是靈魂感知形成你的心靈認知之間,你的感知攝取了六根的信息,被六根的信息逐漸凝固、沉澱,這個感知認知這個信息的確定,形成的對這個信息的理解,而形成的境界,這個境界就是另外的空間,這個空間就變成了PVC管。

 

這個PVC管裏面,有你的靈魂的感知,有你靈魂感知蘊含的靈魂認知,有你靈魂認知被靈魂認知所撕裂的見精的清澈。這三者呈現出來的一個感知境界,那個境界就是所謂的「平行空間」。

 

那個平行空間,和你人類所看到的認知與意識結合,浮現出來的現象世界的這個空間,是同時存在的——都是在靈魂感知和心靈認知之間,形成的這個巨大的PVC管的體系裏面,是同時同步存在着,不同的認知境界浮現出來的PVC管的空間,包括我們人類的這個認知和意識浮現出來的,這個現象界的物理空間,也是一根PVC管。這些管子是同時聚合在一起——一堆的。記住了,這些管子都是透明的,都是玻璃管,它都是透明的。

 

現在呢,有一道光,從管子的上空照下來。但是每一個管子,透明的管子上面,它附着的不同的灰塵,程度是不一樣。有的管子上面附着的灰塵很重很厚,它透過來這個光的程度很小;有的管子呢,它上面就是很乾淨,它透過來這個光的純度,它就是非常地乾淨。但是它畢竟是有顏色的,有顏色,這個管子就有了境界,這個境界就稱為「道」,就稱為三界六道裏面某一道的特色。而我現在講的就是人類的這個道。

 

人類的這個道,就是從靈魂認知,滲透到了細胞生物信息的基準記憶,形成了靈魂感知,從靈魂感知到自我認知,到意識形成的境界,這整個範圍之內,這個就叫「人類」。人類的這個空間當中,他是有不同空間的PVC管的這個境界,和境界內的那個灰塵形成的元素,構成了龐大的PVC管的,共同聚集的一個大的空間,這個空間通稱為「人道」。

 

這個人道裏面,就包含了人類過去文明的歷史,就過去的外星文明,包括餓鬼道的文明,甚至於包括天道的文明,因為天道也屬於人類。我說的那種在感知領域裏面的,甚至於那個都是……我不知道在宗教裏面怎麼去劃分他,但是他那個確確實實……不對,不包括天道裏面。

 

從靈魂的感受,到靈魂的感知,這個是一個分水嶺。天道,天道的靈魂,天道的眾生,他已經脫離了肉身細胞的這一層制約,他已經是在靈魂感知的那個境界裏面去了。包括鬼魂,包括餓鬼道,包括地獄道,他們都是靈魂的形態,他們已經脫離了肉體生物信息的這一層空間。所以他們,就說是我所說的人類,一定是在肉體生物信息的這個基礎之上,結合了靈魂感知,形成靈魂感受,通稱為「人類」。

 

在這些龐大的,就說是基本上幾千個、幾萬個,我就說一個具體的數字,你們好接受。就說一萬個PVC管,但是PVC管裏面的灰塵沉澱不一樣,折射那束光,形成的這個光在PVC管裏面運動的場景不同。

 

這一束光就是人的內在見精,這個PVC管呢,就是「所見」的內涵,對於見精的制約,形成的對見精的禁錮,形成了內涵對於見精的分割、牽引,形成了內涵的境界的自我體現,這個就變成了PVC管的局限。PVC管裏面的灰塵呢,就是人的細念與習氣沉澱,形成的業力境界。就像是我們現在能感受到這個空間,看到這個光明,我們能夠感受到我們身體的觸覺——冷和熱,我們能聽到聲音,我們能品嚐到酸和甜,這個全部都是我們心識的業力境界,就是那個管子裏面的灰塵。

 

當一束光從上到下,照到這些透明管子上面,被管子裏面的灰塵,不同顏色的灰塵所阻隔、所遮蔽,所循環往復形成的境界,對於光的牽引,這個就是不同道裏面的,我們自己的過去,包括我們靈魂的未來。因為那束光是不動的,但是會隨着PVC管沉澱的灰塵的細念和習氣的影響,光照在不同PVC管子裏面的,他的時間的流速是不同的。

 

灰塵越重,對於光的撕裂越細、越沉重,生命之光就會被折射成為了PVC管裏面的,快速變易、相互對映的那種光線變化。這個空間的時間,就會流速非常快,你知道嗎?

 

而那種管子本身很清澈,沒有多少灰塵的,它折射那道見精之光,那個光在一個幾乎沒有灰塵的PVC管的空間裏面,它基本上不受到那個灰塵的制約。那個光直接與管子的這種純澈的管壁相融的話,時間對於管的這種牽引,就基本上是不存在的,那麼光就變成了本體的清澈,在管子裏面反映出來了見精原始的,那種對於空間的認知,這個時候,時間對於這種認知,基本上沒有牽引作用。所以說那束光照進來之後,那個光裏面的空間,空間所現的時間,就幾乎是停止的。

 

那麼好了,在跟人類接近的這幾個PVC管裏面,有的PVC管,他是比較純潔的,那個光照進來之後,他雖然光照進了這個空間裏面有境界,但是他的境界的流速,是很緩慢的。有的境界呢,像人間這PVC管子裏面境界呢,就比那個管子的,剎那分別對比的變化要強烈,我們就感受到了時間的存在,而被時間牽引了我們的心靈認知,進入到了我們的人類歷史當中去。我們有過去、有現在、有未來,對不對?這個就是時間的流速,形成了我們人類,對於流速帶動空間的記憶與認知。這個認知就是我們的世界,就是世界的變化——滄海桑田;這個認知就是我們人生的經歷,就是我們的整個的「活着」。

 

全部是在空間之內,隨着對時間的記憶、理解和分別,形成了我們的人生。對我們人生活着的記憶、理解,包括我們人生的活着,投射出來的外界世界的川流不息。這一切都是在我們的心靈的認知和意識的分析,儲存在認知背後,靈魂感受之上的剎那變化。那個剎那變化,就是那個PVC管裏面的灰塵,折射了光,而呈現出來的境界。

 

可是你們要知道,這幾個管子,他距離是非常近的。在不同管子裏面的這個灰塵形成的境界,他基本上是,步調是一致的。但是因為他的時間的概念是不一樣的,他的時間的概念,他有的是比較慢,有的是比較長。

 

在另外一個PVC管子裏面,咱們就講五六個管子吧,就是圍繞着中間這個人間的管道,其他周邊還有一圈管道。他照入的光是同一個光,因為管道裏面的這個灰塵的內涵因素不同,而遮蔽了光、牽引了光,形成裏面的時間流速不同。

 

但是,這幾個管子的形成,他都是基於靈魂感知,滲透在細胞基準生命信息當中,形成的靈魂感受。是靈魂感受形成心靈認知這個過程當中,浮現出來了,不同的這十幾個管道。他們是同一個管道的不同的空間、不同歷史的狀態,你們能理解嗎?

 

空間不是一下子浮現的,他有一個漸變的過程。而每一個漸變的過程當中,他跟下一個空間的歷史,他中間是有一個看似不可能逾越的空間距離,但是他實際上在微觀下,他們是有一個緊密聯系的。

 

就像是我這個桌子,我桌子上面有這個盒子,有這個酸奶,有這個杯子,在桌子上面,它們都是相對個體存在的空間現象,但是它們都是在桌子這一個平台當中浮現的,明白了吧?這個就是人類所謂的「平行空間」。在所有的空間之下,他們是同一個靈魂感知的平台,他們是同一個靈魂感受的平台。靈魂感受到心靈認知之間,形成的空間的不同成就狀態,變成了空間相對立的現象,但是他們的本質,是同一個靈魂感受。

 

這就是為什麼外星人,他們也在尋找他們的神呢,他們也在尋找生命的緣起呢。他們在尋找那個科技到達頂點之後的,那種物質具有生命性、意識性的那個源頭。他們在尋找神,就在尋找那個靈魂感受的源頭。這是外星科技的最頂端,他們……

 

你們不要把外星人,都想得跟你們人類這麼地無恥,他們不是為了佔有什麼外星資源而來的。他們在各個星球上不停地跳躍,不停地散播他們的文明,他們只是渴望文明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,他們可以探索神的存在。他們渴望的是真正的永生,而只有神是永生的。

 

只有人類這種窮鬼,只有人類這種在地球上,物質資源極度匱乏的,這種微生物的人群,才會覺得外星人都是貪婪的,都是過來搜刮你的黃金的,都是過來搜刮你的地球資源的。你以為他們跟你們一樣,都是動物啊?

 

外星人掌握的科技,他們已經可以利用空間的這種蟲洞,去在星系之間穿越。但是他們沒有接觸到,蟲洞以下的那一個星際之間的能量暗流。進入到那個星際之間能量暗流的話,他們去到其他的,相隔數千億、數萬億光年的那個星球,幾秒鐘的時間。

 

在靈魂感受的這個層面,和認知層面,形成的這個不同的空間當中,所有的空間看似是對立的,但是他實際上,他們的本質都是一個。也就是說,他們的內涵境界……哎呀,我再給你們舉個例子,就用PVC管,今天我可能講法講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啊,因為這個例子,我必須得說清楚了。今天這個狀態講完了之後,我以後再就不講這東西,因為他太復雜了,你知道嗎?他不是我的語言可以表達的。

 

我剛才用PVC管舉例子,你們知道了每一個PVC管,都是人的在靈魂感受和認知之間,形成的這個境界。這個境界,他有不同狀態,不同空間形成的這個狀態,一直穩定到了我們人類的,這個意識和心靈認知的狀態,浮現出的這個外界的客觀空間,和靈魂感受形成那個空間,和我們現在的眼睛看到這個空間,他是同時同步存在的,這個叫不同的「平行空間」。而平行空間的本體只有一個,就是靈魂感知力。

 

我用PVC管來形容,我只能跟你們形容這個空間的時間,他是從怎麼而來的。他是由眾生的業力,阻擋了見精之光,而形成境界的遷流變化的,這種時間的差異性。但是我沒有給你們解釋,空間之間是怎麼影響的。

 

為什麼我們那些所謂的「先知」,可以看到未來?因為他看到的是,在靈魂的感受到認知之間的,沒有形成認知,沒有被認知所蒙蔽的,靈魂感受對於生命肉體信息所浮現出來的,其他宇宙空間記憶當中,回放的歷史的過去。

 

歷史的過去,實際上就是歷史的未來,因為歷史是一個閉環。這個是只有神知道的事情,外星人也不知道。他們只知道宇宙是幾乎無限的,他不知道為什麼無限。時間是一個閉環,你走到「100」的時候,就重新走到「1」了。你看到的未來,實際上在過去已經發生過了,這個是一個神的故事。

 

我們看到的一切,只不過是在重新重複着,曾經發生的一切。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未來,在過去已經發生過了。或者說,在神的那個地方,他已經發生過了,再演繹着,而且已經演繹過不止一次了。換句話說,我今天跟你們講法,在歷史的過去,已經講過不止一次了,我是在第N次跟你們講。在不同的空間,以基本上一樣的形式,在給你們講同一個宇宙的實相。而在神的,在真神的那個佛的法界的世界裏面,這一切就好像是一個夢中的記憶一樣。

 

就說是人跟神啊,人跟神啊,一旦對比超過了50%對50%之後啊,這兩者都會變得同時地很清澈,同時地很清醒,但是同時的,這兩者變得都不那麼真實、不那麼清醒了。因為這兩者的感受,當人的因素跟神的因素對沖的時候,神跟人的因素,都會抵消掉的,你的內在反倒是一種清澈的、普照性的、無生覺性的莊嚴。

 

而人跟神的——就是見精是神嘛,人類就是心意嘛,心意境界跟見精的清澈,兩個人一對沖,兩個人都不真實了。這時候你內在的無生境界,就會浮現出來。在無生境界的那種大智慧的普照當中,三界、六道,個人的生死輪迴,可能就是,剛剛在那個0.001秒之前發生過一次,而在那個0.001秒之內,就是整個三界六道的歷史。

 

而實際上,在覺性內,一切都沒有改變過,一切都沒有發生過,一切都沒有移動過,一切都沒有變化過。因為覺性是不撒謊的生命,而見精會撒謊的。見精「能見」的性質,就決定了他會被「所見」內涵制約。被「所見」內涵制約牽動的見精,就開始撒謊了。什麼叫「撒謊」?「分別」稱為「撒謊」。我為什麼說話很絕對呢?因為我講法那個地方是遠離分別,滲透在分別當中,不被分別所動搖、所改變的。所以我說話很絕對,說什麼,那就是什麼。

 

你們想啊,十面鏡子,把那個PVC管啊,把那十幾個PVC管聚成一圈了之後,PVC管,他不是光線可以相互影響嘛,你們現在把他想象成一面鏡子,十幾面鏡子相互對映,變成一個圓球。這每一個鏡子就是不同的空間,不同的空間映照着其他的空間,他不形成了一個無限的空間距離嗎?一個空間裏面,出現任何一個物體,在其他空間裏面,都會同時浮現的。

 

但是因為在其他空間裏面的,那個時空概念,那個境界當中的,構成境界的細念,折射見精的光,形成的時間流速不同,所以說有的鏡子裏面,這個事情已經發生完了,他速度非常快;有的鏡子裏面,那個事情,就說是,他是一倒映着,這個事情過去、現在和未來的結果已經全部存在了;有的世界,就是現在像我們人類這個空間,正在發生着。

 

因為你沒有對照,你沒有對比,你們看不到另外空間,所以你認為,這個發生的一切,是隨機的,是偶然的,是你主觀意願造成的。實際上如果你有對比,看到另外空間已經發生完的一切,和過去已經發生完的一切,和未來再重複過去,即將發生的一切,你就知道人類這個空間的一切,哎呀!基本上99%吧,都是被演繹過、被注定的事情,99%。

 

有沒有那個轉變的可能性呢?有,但是,除非……那個也不是人類這個空間,人做了什麼事,不是的。是其他空間的,微觀空間的,在那個靈魂感受之上,到形成認知之間的這些其他空間的,那些空間的眾生生命因素。就是那種他們生命習氣和細念,構成的空間的那個境界當中的,那種生命元素,受到了靈魂感知領域裏面,那種勢力的影響。

 

那種勢力的話就是,要麼是光明,要麼是黑暗。那種勢力的話就是,魔的勢力或者是神的勢力。那種勢力滲透在感受靈魂的,人類這個空間當中,改變了其他空間的一些運行的進程。就過去定好的這種定數,被那種外來的力量所引導了、壓制了,他才會在人世間,同步影響到人類這個世界,形成了人類這個世界的浪潮。否則我怎麼會在疫情之前,會看到地獄之門打開了呢?那個都是另外空間發生的事情。

 

那麼,神的出現……我再跟你們講一下,在人世間什麼東西最珍貴,什麼東西最難得?神的出現最珍貴,真理最難得。因為真理可以喚醒你靈魂的記憶,因為神的出現,可以讓你的靈魂感知到光明。

 

只有光明可以刺激到,你靈魂蘊含的,早已被你靈魂的自我,被你自我的認知,埋葬了靈魂的那種「視神經」,讓你原本能夠看得到神的那個視神經,在你的身心自我意識當中埋葬了、沉睡了億兆兆兆劫。當神的出現,你能夠遵從神的願望,去體驗神的純潔與愛的時候,你能夠見到光的,埋葬在你的生命感受當中的,那種感知力的視神經,一旦甦醒了之後,你就永遠不再是人類了。那個視神經看到的就是天堂,那個視神經看到的,就是永恆無盡的生命,和無限無邊的愛與光。那就是你真正生命,應該去的地方。

 

而現在的你,只是你生命當中,被你的「見」與「所見」,拉到了業力境界當中,形成的業身的你自己。你現在的自我是業障,是你生命的噩夢!他不是你生命的本身。而神,就是為了在噩夢當中,喚醒你生命最原始的,對於神的記憶——那個是你能夠看到光的「視神經」。

 

當你的視神經甦醒了,你就不再會被你的心意營造出來的黑暗,所繼續蒙蔽了;你就可以不再被這具身體的死亡,而帶入無奈的絕望的生死輪迴當中去了。這是神到人世間來的唯一的目的:為了引導人們出離生死輪迴。這是神的珍貴性。

 

返回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