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2018-03-09 12:01:12)

 

意識只能分別,意識沒有縱深。

意識只能分別——動靜、明暗、生滅、空有,意識只能依名相而生分別。

 

任何脫離具體的名相,屬於抽象的概念,意識就無法獨自作出分別判斷。

比如說:不存在,空間感,性質,體驗,感受……

 

一旦涉及到抽象的概念,意識在作出分析判斷前,就需要調取心靈儲存的覺受體驗。

心靈體驗結合意識曾經形成的概念,概念記憶與體驗感受相續,形成思維。

思維就突破了意識單純的分別能力。

 

以心靈覺知,為承載時空的基礎;以心靈覺受,為時空無限延伸。

以體驗記憶,為概念對比、邏輯相續的基準。

在心靈深邃的時空中,才可以對抽象的名詞,進行縱深理解,以及廣泛聯繫,從而作出準確判斷。

覺知能夠分辨,覺知蘊含無限縱深。

因為時間、空間,就誕生於覺知。

 

對所覺確認形成空間,對空間分辨體現時間。

分辨被空間限制,被時間牽引,形成細膩認知。

 

在無限時空中,被時空割裂的覺知,在不同維度時空中呈現,就是有情眾生最初的靈覺。

覺知好比太陽,靈覺好比太陽光線,自我好比光線形成的光暈。

意識就是光暈遮蔽光線,投射在地面上的陰影。

眾生內心的太陽,被意識的黑影蒙蔽在了身心中,遺忘光明的人,就把黑暗當作了自我。

以黑暗作為自己的人,如何能夠見得到光明?黑暗見到的光明,只是黑暗的延展而已。

 

所以,人類習以為常地,將真理當作為人類幸福生活服務的工具,億億萬劫一貫如此。

可是,覺性類似於光明的性質,是光明中不掛光明的明晰,

是璀璨中無染極耀的湛然,是光明驅散黑暗的性質。

 

覺性卻並非是太陽的溫暖壯麗,也絕非是光線形態。

由於覺性不受形式所侷限,因此也不被黑暗所蒙蔽。

黑暗中覺性依舊清晰明澈,自在遍及。

因此,修行人不要試圖向外尋求真理的普照。

而要將身心注意力朝向內心,去體證那遠離意識分別,遠離思慮記憶,

遠離慾望感受,遠離體驗習氣;在心靈覺知明晰,清澈的凝視深處,

 

熄滅覺知刹那分辨的錯覺,就是離生滅來去的湛然覺性。

意識,飄浮在心靈覺知中,猶如灰塵飄浮在宇宙中。

 

你是無法靠岸的,永遠永遠不可能靠岸,因為幻影無根,故無岸可靠,因此生死不休。

只有朝心靈深處,覺知清醒的方向走去,順著清醒走出夢境。

你是意識中的清醒,感受中的單純,身心中自由的明朗,自我中對自我的覺察。

意識無法觸及的透明,卻是心靈本具的寂靜。

 

學習用心觀世界。

觀與世界,本自落落清淨。

禪定留不住語言,猶如虛空留不住雲彩。

覺照留不住身心,猶如光明留不住黑暗。

 

你不是這個身體,也不是意識頭腦,你不是記憶體驗,也不是思慮分別。

你不是感受情緒,也不是細微覺受,你不是習氣覺知,也不是恐懼希望。

你是充滿宇宙的光,溫暖明媚,安寧祥和。

光是祥瑞,是大樂,是純粹的覺知。

單純穿透時空,覺知過去未來,漫漫時間在覺知中流淌,純然未曾改變極耀。

你是單純至極的覺知,覺知中並沒有自我。

覺知失去凝固的自我,也就稀釋了時空,釋放了構成生命的宇宙。

自覺知中甦醒的,脫離了單純覺知,清醒了過去未來。

 

覺知寬恕了所覺,釋放的性質是甦醒,覺知與世界只是一瞬錯覺。

錯覺中的刹那間,是時空無法觸及的安然。

刹那中的瞬息,是覺知無法分割的完整。

夢醒時分,你只是覺知的性質。

既不被覺知所分辨,也不被迷茫所牽掛。

在生生不息中,你從未生;於成住壞空中,也未曾滅。

 

你是安詳在煩惱中的超脫,你是清澈在身心內的喜悅。

於生滅法中,性自如如,極樂自在是法中王。

 

什麼也不依靠,什麼也不滯留,什麼也不成就。

你不拒絕一切,也不改變一切。無所獲得,也無所失去。

 

安詳在,身心深處,極其隱秘的舒適之中,身心靈投入舒適,赤裸裸放棄一切。

清醒於,覺知深處,無法分辨的明了之中,無法思慮的釋然,釋然中純澈自由。

心靈關閉了「看外界」的願望,寂靜內察就是「覺照」。

心靈拒絕了「思維記憶」的慣性,清爽安然就是「反觀」。

心靈剝落了「感受體驗」的肉體,習氣淡化,覺知停歇。

透明無際的蒼穹,是生命最初的倒影。

 

禪修失去了意義。禪修與禪修者,只是一念錯覺。

錯覺熄滅,言語道斷是當下,不可思議是圓滿,不可沾染是清淨。

不可分割是隨順,一應具足是方便,未曾生滅是莊嚴。

 

打坐,只是身心投身於舒適而已,舒適中有安詳,安詳圓滿法界十方。

禪修,只是清醒的心靈明了而已,明了就是覺醒,覺醒即是諸佛法身。

返回
頂部